曾國藩可謂晚清重臣,聲名赫赫,可是他的仕途之路卻一點也不平坦,充滿了曲折和艱難。 嘉慶十六年(1811)十月十一日清晨,在湖南白楊坪村的一戶普通人家里,曾國藩降生了,他的出生,為曾家?guī)砹藷o限的希望。 曾家世代務(wù)農(nóng),與功名科舉無緣,從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開始,入學(xué)讀書,希望改變曾家的命運,可是曾麟書卻多次求取功名無果,他竟然連續(xù)參加了十六次科考,卻次次大敗而歸。終于在他四十三歲的時候,參加了第十七次科考,進了縣學(xué),從童生轉(zhuǎn)為秀才。 曾國藩在讀書天分上確實有限,他不像其他大人物那樣,少年穎悟,能詩善文,無論記憶力還是領(lǐng)悟力都非常慢。坊間一直流傳著他讀書時候的笑話,據(jù)說有一個小偷藏在曾家企圖偷東西,曾國藩在燈下讀書,想著等他不讀書了熄燈安歇就可以動手了??墒沁@個小少爺捧著文章翻來覆去的背誦,卻總也記不住。小偷等得頭暈眼花,實在受不了了跳下了房梁,將曾國藩背的文章一口氣背了下來,然后揚長而去。 笑話不一定是真的,但曾國藩于讀書上吃力大概是真的。不過,他和他的父親一樣,繼承了曾家持之以恒,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韌勁。這種不服輸?shù)囊懔α钇湓谝院蟮娜松飞鲜芤娣藴\。 曾國藩十四歲,第一次走出家鄉(xiāng)到省城長沙應(yīng)童子試,當然毫無意外地失敗了。一直到道光十三年(1833)年,曾國藩才考中了秀才。從十四歲到二十二歲,曾國藩連續(xù)考了七次,終于得償所愿,有了一點起色。道光十四年(1834)秋,曾國藩參加湖南鄉(xiāng)試,中了舉人。道光十五年,參加會試名落孫山。道光十六年恩科,仍然沒有考中。不過相比父親十七年才考中一個秀才,曾國藩已經(jīng)進步太多了。他自然不會因這一兩次的失利所氣餒。 從京城考場失意而歸,曾國藩看到一部《二十三史》,這是他心儀已久的書籍,于是向一位同鄉(xiāng)借了一些錢,又當?shù)袅俗约旱囊恍┮挛?,方能捧得書還?;氐郊?,父親聽說他舉債買書,不但不生氣,還鼓勵他,年輕人就要認真讀書,方不負韶華。道光十八年(1838),曾國藩再次參加會試,中了三甲第四十二名,被賜同進士出身。清代科舉制度,凡新科進士引見前,要參加朝考才受官。朝考也就相當于皇帝的親自面試。曾國藩雖然筆試不佳,但面試卻令人刮目相看。他在皇帝面前對答如流,條理清晰,道光皇帝看到這個衣著樸素,不卑不亢的青年十分歡喜,給他點了一等二名,被破格欽點為翰林院庶吉士。以同進士身份入翰林院,清代開國以來惟曾國藩一人。就這樣,曾國藩終于走上了仕途,改變了曾家世代農(nóng)耕的命運。 清政治舞臺上還有一個人的名字出現(xiàn)在歷史教科書中,他就是太平天國的創(chuàng)立者洪秀全。 洪秀全出生于嘉慶十八年(1813)的廣東花縣,僅僅比曾國藩小兩歲。洪秀全是家中的小兒子,自幼聰慧,也是洪家唯一一個被送去讀書求功名的孩子。 洪秀全七歲入私塾,十三歲就考上了童生,十六歲去廣州參加府試,不幸落榜。十八歲在鄉(xiāng)里坐館,成了一名私塾先生。二十四歲洪秀全再次參加府試,也再次落榜。洪秀全失意地在廣州街頭閑逛,接觸到了西方的基督教,一位英國傳教士和一個中國基督教徒送給他一本《勸世良言》,這本小冊子被洪秀全帶回了家鄉(xiāng)。 道光二十二年,二十三年,洪秀全連續(xù)兩次參加府試,結(jié)果全都落榜了。 從1829到1843年,洪秀全先后四次參加了府試,卻全部失敗了。洪秀全心灰意冷,完全斷了自己科舉入仕的念頭,回家之后將儒家典籍一把火燒光,孔子牌位換上了上帝的牌位,他加入了天地會,開始傳播宗教,徹底地與中國孔孟之道決裂了。 就在曾國藩初入仕途,殫精竭慮為大清的安危嘔心瀝血的時候,與他同時代,也幾乎同命運的洪秀全卻在策劃著一場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要把曾國藩竭力維護的大清王朝一舉推翻。 大概他們當時也不會想到,多年之后他們要針鋒相對,血刃沙場。 歷史上關(guān)于二人的功過是非也是眾說紛紜,難成一統(tǒng)。 |
|
來自: 12345csdms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