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一假期里,不少朋友的時間安排都是,拿出幾天出去旅游,拿出幾天回老家。實際上,回老家的時候,也可以有很好的“旅游體驗”,那就是上山去逛一逛,尋找自己兒時的記憶和快樂。眼下這個季節(jié),在膠東農村的山嶺上,成熟的野棗已經掛滿枝頭,采摘正當時,這組圖片就帶大家重溫上山摘野棗的快樂。(圖片拍攝地點為煙臺農村) 通常來說,丘陵上的地崖和小路邊上,是野棗樹(膠東人一般稱之為棘子)生長較多的地方,不用刻意尋找,走在路上常能看到。 野棗的產量相當大,棘子屬于灌木,樹本長得很慢(膠東半島有幾個村的棗樹很老,但數百年的樹齡的樹本也并不大),不過結的果子相當多。圖中這棵棘子上就掛滿了紅色小棗。 采摘的時候要小心一些,因為把手伸到枝葉里容易被刺刮到(膠東方言說nan了一下)。 野棗口感偏酸,如果是為了吃的話,最好是從樹上摘新鮮的,如果是為了用其中的棗核(可以加工成中藥材,幾十年前膠東農村學校勤工儉學就收棗核),其實可以在樹底下撿,因為棗子成熟之后,容易被風吹落。 風吹棗落,也是野棗自我繁殖的一種方式,落下去的棗子被泥土覆蓋之后,里面的棗核就會生根發(fā)芽,長出一棵小苗,這也是山上的野棗這么多的原因。 棘子在膠東農村的用途很多,除了結出的棗子有用處之外,棘子枝本身也可以作為簡易的籬笆。 如果有的農民想種植家棗,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選擇棘子的樹干進行嫁接。 這就是嫁接之后長出來的家棗(家棗是一個跟野棗相對的概念)。看到這里,就想起初中時,生物課本上講的:“桃三李四杏五年,棗樹當年就還錢?!狈N植棗樹,沒有等待周期,基本當年可收獲。 上一趟山,收獲還是不小的,籃子里左邊是剛采摘的野棗,右邊是在小菜園里摘下的黃瓜。不僅大人可以找到兒時的記憶,在城里長大的孩子,跟著一起上山,也能很好的體驗田園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