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麻黃湯方證及應用研究

 jiezhukuaile 2020-07-04

《傷寒論》中麻黃湯的應用

一 、原方

1.太陽傷寒證

《傷寒論》條文35條:“太陽病,頭痛發(fā)熱,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即麻黃湯方證,條文51“脈浮者,病在表,可發(fā)汗,宜麻黃湯”,條文52“脈浮而數者,可發(fā)汗,宜麻黃湯”進行了補充。太陽主一身之表,風寒外束,陽氣不伸,故一身盡疼;足太陽脈抵腰中,故腰痛;從風寒得故惡風;風寒客于外,則皮毛閉,故無汗;太陽為諸陽主氣,陽氣郁于內,故喘;太陽為開,立麻黃湯開之,諸證悉除矣。

2.太陽病日久表實證仍在者

條文37“太陽病,十日已去,脈浮細而嗜臥者,外以解也,設胸滿脅痛,與小柴胡湯;脈但浮者,與麻黃湯”,以脈代證,病仍在太陽表,故可以發(fā)汗。46條“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fā)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發(fā)其汗,……麻黃湯主之”,說明表邪已去,正氣未復,但沒有傳變,仍在太陽表。太陽病日久,但仍見惡寒發(fā)熱、無汗、身疼痛、脈浮緊等太陽表實證,亦用麻黃湯發(fā)汗解表,此即所謂證不變治亦不變,并不拘于患病時日。

3.太陽陽明合病病情偏重太陽之表

第36條“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湯”,表明太陽陽明合病,其主癥在太陽傷寒表實證的基礎上兼有胸滿而喘的癥狀,胸滿為風寒外束、肺氣被阻所致,尚未至陽明腑實之腹?jié)M而喘,病情偏重于太陽表證,故治療以麻黃湯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

4.太陽表證邪郁不解致衄者

第55條“傷寒脈浮緊,不發(fā)汗,因致衄者,麻黃湯主之”。本證為表邪郁遏不解,損傷血絡,迫血妄行,因而致衄。衄后表實證仍在,故當用麻黃湯治之。

5.陽明表證者

第232條“脈但浮,無余證者,與麻黃湯”。第235條“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發(fā)汗則愈,宜麻黃湯”。此皆為風寒中于陽明經,其主癥亦見發(fā)熱惡寒無汗,其證亦為衛(wèi)閉營郁,治療以麻黃湯發(fā)汗疏通營衛(wèi)。

二、 化裁(麻黃湯類方)

仲景對麻黃湯的衍化,即我們所講的,是在麻黃湯的基礎上化裁的,通過對其的了解,我們可以看出仲景組方的規(guī)律。

1.外感風寒表實重證兼里有郁熱

38條“太陽中風,脈浮緊,發(fā)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39條“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青龍湯主之”。此方為麻黃湯加石膏、生姜、大棗,用于外感風寒表實重證而兼里有郁熱者,治法以大青龍湯外散風寒、內清郁熱。

2.太陽傷寒兼里有水飲

第40條“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發(fā)熱而咳,或咳,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jié)M,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41條“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fā)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本方為麻黃湯去杏仁加芍藥、細辛、五味子、半夏,用于治療太陽傷寒兼里有水飲者,以小青龍湯外散風寒,內除水飲。

3.表郁輕證

由麻黃湯化裁治療表郁輕證的有3首:①桂枝麻黃各半湯(23條),為麻黃湯與桂枝湯各取其半量的合方,合方之后發(fā)汗之力較桂枝湯稍大,較麻黃湯緩和,為發(fā)汗輕劑,解表而不傷正,主治表郁輕證,主癥為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呈陣發(fā)性,一日二三次發(fā),面紅,身癢,脈微緩,以達小汗出而邪解。②桂枝二麻黃一湯(25條),為桂枝湯與麻黃湯二比一用量的合方,其發(fā)汗之力較桂枝麻黃各半湯更小,主治邪郁太陽,風多寒少,營衛(wèi)失調之證,以達發(fā)其汗以解散表邪,而不傷正之目的。③桂枝二越婢一湯(27條),為桂枝湯與越婢湯二比一用量的合方,其藥味近似大青龍湯,但劑量甚小,故為發(fā)汗之輕劑,主治表郁不解,內熱生成之輕證。

4.其他

麻黃加術湯、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金匱要略痙濕暍病脈證第二》20.21條),此二者用于治療風濕在表,均可見身疼痛癥狀,但前者治療風濕寒痹,故以麻黃湯發(fā)汗解表,白術燥濕;麻黃得白朮,雖發(fā)汗而不過汗,白朮得麻黃,能行表里之濕,是濕病解表微微汗出的具體方藥。后者治療風濕熱痹,其濕有化熱化燥的傾向,故在麻黃湯的基礎上去桂枝加薏苡解表化濕清熱;其中麻黃散寒驅濕以透表,杏仁宣肺利氣助治節(jié),薏仁利濕健脾,甘草和中勝濕。太陽經氣不利,風寒外束,阻滯津液輸布,致太陽經脈失于濡養(yǎng),出現(xiàn)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用葛根湯主之解肌祛風,生津舒筋。方中以葛根為主藥,生津液滋筋脈,而舒其牽引,麻黃、桂枝、生姜能祛風發(fā)汗,辛散相合助化陽氣;少佐芍藥、甘草、大棗能調和中焦,陰柔相合以滋化陰液。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用于治療表寒郁熱,內迫肺氣者,其主癥為發(fā)熱汗出,喘、咳嗽、煩渴、苔黃、脈數,治療以麻杏甘石湯清宣肺熱、平喘止咳。方中以石膏為主藥,清瀉肺胃之熱以生津,麻黃宣肺解表而平喘,二者一清一宣。佐以杏仁,使肺熱得降,甘草護胃,與石膏相合得甘寒生津之功。麻黃細辛附子湯麻黃附子甘草湯,此二者用于治療太少兩感證,多因素體腎陽虛損復感風寒而發(fā)病。前者用麻黃以解太陽之表,附子溫少陰之里,細辛散少陰之邪。三味相協(xié),扶正祛邪,溫陽解表。后者在前者的基礎上去細辛加甘草,因其證勢較緩,故去細辛以減辛散之力,加甘草緩麻、附之烈。此乃溫經解表,表里兼顧之方。其主癥為發(fā)熱、惡寒、頭痛、身痛、骨節(jié)疼痛、無汗、脈沉,治以溫經發(fā)表。

REF.朱瑩潔.麻黃湯方證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7.

麻黃湯劑量

《傷寒論》曰:“太陽病,頭痛發(fā)熱,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甭辄S湯方:麻黃三兩(去節(jié)),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一兩(炙),杏仁七十個(去皮尖)。按柯雪帆研究,漢代一兩約合今之15.625g,苦杏仁70枚合22g,故原麻黃湯可轉化成:麻黃45g,桂枝30g,炙甘草15g,杏仁22g。我們實測70個完整凈杏仁約20g。啟悟如下:①方中麻黃與甘草之比3∶1,雖量大而未見過汗,再者用藥要考慮年齡、體重、季節(jié)。②麻黃湯證已發(fā)熱或未發(fā)熱均可應用。③經文“惡風無汗而喘”之“喘”,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yī)藥院校規(guī)劃教材《傷寒學》認為,肺失宣降,肺氣不利而氣喘;新世紀(第二版)全國高等中醫(yī)藥院校規(guī)劃教材《中醫(yī)內科學》對喘證的描述是:呼吸困難,甚則張口抬肩,鼻翼煽動,不能平臥。我們認為,因惡寒、發(fā)熱所致之呼吸頻率較高應歸屬麻黃湯證之“喘”。④如果說漢代之“兩”“升”至今有異議的話,杏仁之個數至今不變無疑,各位前賢實測70個杏仁不離20g左右,但罕見現(xiàn)代經方家、時方家之方中杏仁用至20g者,或漢之杏仁和今之杏仁有較大的生物變異,或《傷寒雜病論》流傳版本有誤,否則經方之用量值得深思。

REF.徐彥飛,蔡永敏.麻黃湯原始劑量應用啟悟[J].中醫(yī)雜志,2015,56(09):807+810.

麻黃湯證脈象

《傷寒》52條:“脈浮而數者,可發(fā)汗,宜麻黃湯?!睂τ谶@一條,《金鑒》認為:“浮數似不在發(fā)汗之列,然視其病,皆傷寒無汗之表實,則不妨略脈而從證,亦可用麻黃湯汗之?!笨虑僬J為,脈數用麻黃湯發(fā)汗,于理不通,故訓數為緊。他說:“數者,急也,即緊也?!卑褦涤鼗刂v成緊,這無疑是斷定麻黃湯證不應當或不可能出現(xiàn)數脈。唯張介賓論述極是:“凡欲察表邪者,不宜單據浮沉,只當以緊數與否為辨,方為正確,蓋寒邪在表,脈皆緊數,緊數甚者,邪亦甚,緊數微者,邪亦微?!本团R床所見,數脈確系麻黃湯證的常見脈象。太陽傷寒麻黃湯證,脈數實屬其常,蓋因風寒束表,毛竅閉塞,衛(wèi)陽郁于膚表而致熱所為。證之于臨床,張介賓所論,極為中肯。他說:“真正風寒外感者,脈反不浮,但其緊數而略兼浮者便是表邪,其證必發(fā)熱,無汗或身有酸痛是其候也?!?“傷寒但見發(fā)熱,惡寒,脈浮數,無汗,頭項痛,腰脊強,或肢體酸軟者,便是表證,不拘日數多寡,即當表散?!?/span>

傷寒發(fā)病早期,初受風寒,機體即時反應是膚表緊束,腠理閉拒,癥見惡寒,體痛,脈緊。隨之,機體陽氣趨于膚表,以與外邪抗爭,陽氣郁聚膚表不得宣泄,因而形成膚表陽郁。這時的病理重點已由寒邪外束轉化為膚表陽郁,癥見發(fā)熱,惡寒,嘔逆,脈浮數,發(fā)熱成為其主要癥狀之一。從寒邪外束到膚表陽郁,這是病理上的非線性因果轉化,這樣的病機反映在脈象上,必定是浮緊而數。典型的太陽傷寒是一定要發(fā)熱的。發(fā)熱是因為腠理閉拒,膚表陽郁。至“陽氣重”時,則必將鼓動經脈,迫及營分,還可能出現(xiàn)衄血。不論衄血,還是不衄血,只要俱備上述病機,那末反映在脈象上,不僅是浮緊,而且必定兼數。因此,在太陽傷寒,發(fā)熱和脈數是相對應的,是同步出現(xiàn)的。

麻黃湯中,麻桂并用,溫通辛散。麻黃,《本草經》稱:發(fā)表出汗,去邪熱氣,除寒熱。《本草正義》謂:宣泄氣機,是為治外感第一要藥,雖日解表,實為開肺;雖日散寒,實為泄邪。”李時珍認為:風寒之邪皆由皮毛而入,皮毛外閉,則邪熱內攻,而肺氣膹郁,是則麻黃雖太陽發(fā)汗重劑,實為發(fā)散肺經火郁之藥也”。綜先資之論,或稱麻黃治太陽傷寒,或稱麻黃開肺,發(fā)散肺經火郁,實質上,指謂的都是開泄皮毛、膚表、腠理。桂枝能發(fā)汗解肌,治風寒表邪。麻桂配伍,以麻黃開腠發(fā)汗,遍徹皮毛,桂甘協(xié)同,辛甘發(fā)散,透達營衛(wèi)。合之并用,則在于溫通以開腠理,辛散以泄郁熱,腠理得開,遍身微汗,則風寒束表的脈緊、諸疼痛等癥得以緩解,隨著汗出則膚表郁熱得以泄越,脈數、發(fā)熱等癥狀亦即消失。對于太陽傷寒的治療,欲泄熱,必開腠,欲開腠,必溫散。張介賓說的好:“仲景表汗之條,縷悉尚多……第其所用汗劑,不日麻黃,則曰桂枝,此寒邪初感,溫散之妙法也。

是否說太陽傷寒脈象都必定兼數呢?答日:不盡然?!夺t(yī)宗金鑒》在論及“太陽病,或己發(fā)熱,或未發(fā)熱”時,指出:“已發(fā)熱者,寒邪束于皮毛,元府閉密,陽氣郁而為熱也。未發(fā)熱者,寒邪初入,尚未郁而為熱也?!惫P者認為:已發(fā)熱者,脈必數,未發(fā)熱者,脈不僅不數,而且浮象也不明顯,但緊而已。

REF.李心機.麻黃湯證數脈探微[J].山東中醫(yī)學院學報,1986(01):10-12.

麻黃湯九禁

1. 里虛

《傷寒論》第49條云:“脈浮數者,法當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發(fā)汗,當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脈微,此里虛。須表里實,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這個條文主要在強調尺中脈微所提示的“里虛”。尺部候腎與命門,尺部脈微是腎元不足、命火衰微的表現(xiàn),因為命火之氣的不足,無力運行生生之氣,所以病人身重,命火是心火之根,命火不足則心陽自衰而不振,所以病人心悸。麻黃湯是發(fā)越陽氣之藥,峻汗之劑,若陽虛者用之,勢必導致陽亡而竭。

2. 營血不足

《傷寒論》第50條云:“脈浮緊者,法當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遲者,不可發(fā)汗,何以知然?以營氣不足,血少故也?!边@個條文所強調的是尺中脈遲所提示的“營氣不足,血少故也?!甭辄S湯主要作用在于發(fā)汗,而汗之與血,異流同源,有互化之機,營血既已不足,再汗必奪其血,會致營血愈虛,而犯“虛虛”之戒,所以凡營血不足者,麻黃湯不可用之。

3. 咽喉干燥者

《傷寒論》第83條:“咽喉干燥者,不可發(fā)汗。”咽喉乃肺胃之門戶,肝腎之脈亦繞行于喉嚨,咽喉干燥說明肺胃肝腎津液不足,不足以上潤,此類病人如患外感,亦不可用麻黃湯,用麻黃湯發(fā)汗是重奪其津。

4. 淋家

《傷寒論》第84條:“淋家,不可發(fā)汗,發(fā)汗必便血?!绷懿∈腔馃釤瓢螂姿鶠?,久病于淋則膀胱及腎津陰必遭重傷,麻黃湯溫熱奪汗之劑若用于淋家,必使熱愈熾而陰愈虧,陰虧之極,必及于血,熱盛則必然迫血妄行,所以尿血是其必然變證。故淋家雖患外感,麻黃湯則必在禁用之列。

5. 瘡家

《傷寒論》第85條:“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fā)汗,汗出則痙。”久患瘡瘍,必膿血淋漓,陰分已為大傷,且瘡瘍之形成,原因于火熱之毒腐筋灼肉所致,如此津虧火熾之軀,豈可更用麻黃溫熱發(fā)汗之藥!麻黃性熱如火,泄汗如雨,用之必致津血枯竭,熱極生風,筋脈攣急為痙,所以瘡家絕不可再用麻黃。

6. 衄家

《傷寒論》第86條:“衄家,不可發(fā)汗,汗出必額上陷,脈急緊,直視不能眴,不得眠”所謂衄家,是指經常患出血性疾病的人。經常失血的人,陰血必然虧損嚴重,陰血虧則火反旺,治法當以滋陰養(yǎng)血以和陽。而麻黃湯一是性熱,二是善汗,若用于衄家,則陰血愈虧,火熱愈熾,如此則骨焦筋傷,血涸液枯,風動于內,神失于外,兇險驟生,所以衄家是不可用麻黃湯的。

7. 亡血家

《傷寒論》第87條:“亡血家,不可發(fā)汗,發(fā)汗則寒慄而振。”亡血家是指經?;加谐鲅虼蟪鲅娜?,這和《傷寒論》第86條之衄家在病因病機上是同一類型的,不過此類患者不一定兼有“火熱”,多為氣虛不攝、陽虛不固而致之出血,或一次性出血過多,陽隨陰竭,氣隨血逸。雖然也不可用麻黃湯,因汗為陽氣蒸騰陰血而化生,麻黃湯峻汗之藥,用之必致陰血奪而陽隨外亡,而會發(fā)生陽失溫煦的寒慄而振等變證。

8. 汗家

《傷寒論》第88條:“汗家,重發(fā)汗,必恍惚心亂,小便已陰疼,與禹余量丸?!焙辜?,指經常汗出之人,以其衛(wèi)陽虛而不固,所以津液經常外泄。汗多者,每每氣陰兩虛,汗出的同時,陽氣每隨之而外逸,此類病人即使又患風寒外感,亦不可再行發(fā)汗。尤其麻黃湯乃峻汗之劑,其對形體壯實者且汗出如雨,何況氣陰皆虛之人!若用之,不僅會致陰津虧竭不繼,而且更易致心腎陽氣外亡。心腎陽衰,陰血復涸,則心神失其所恃而動蕩不能自持,魂魄無所滋養(yǎng),則意亂而不能自主,所以會發(fā)生“恍惚心亂”之變,陰血涸竭,不能滋潤水道,加之陽虛不司氣化,所以尿后會有尿道澀痛之證。

9. 中寒

《傷寒論》第89條:“病人有寒,復發(fā)汗,胃中冷,必吐蛔?!边@個條文論述了麻黃湯禁例的另一個類型,即里虛中寒者,即使津不虧、陽不盛,也不可用麻黃湯發(fā)汗。麻黃湯雖是溫熱之劑,但并不是溫中益陽之藥。麻黃、桂枝之溫熱,在于宣散肌表,而宣散之用,最易使體內正陽之氣散逸外失,所以麻黃湯有“體若燔炭,汗出而散”之力。素體陽虛者,必然寒從中生,寒濕不化,只宜甘溫復陽,絕不可再行宣散,若誤用之,必致中陽更虛,寒冷益甚,中寒則蛔不安,故易生吐蛔之變證。

以上麻黃湯應用禁例之九條,為麻黃湯九禁之稱,總結起來,其實不過“里虛、中寒、津虧、血少”八字而已。里虛者,泛指五臟元真不足者而言,包括久病、大病之后體虛不復者在內,這類人的外感是不可冒然用麻黃湯的,用之則正氣再度隨汗而虛,虛復何日得復。中寒者,泛指素體陽氣不足,命門火衰之人,陽內虛則寒中生,故謂之中寒,非單指中焦之寒證,但因陽虛寒生后,常常表現(xiàn)在脾胃方面,如心腹冷痛,食少不化,大便溏薄或飧泄,四肢清冷或厥逆,所以張仲景以“胃中冷”喻之。陽虛之人,最忌辛散之藥,散則陽氣散,所以不得用麻黃湯。津虧者,泛指體內津液不足,水分枯涸之人。導致津虧的原因,不外多汗、吐、瀉。津不足則不能滋潤臟腑組織,亦不能轉化血液,其病也,或口咽干燥,或便干尿澀,或肌膚枯澀消瘦,此類病人之外感,都應考慮避免發(fā)汗之藥,當然麻黃湯之峻猛者尤須禁用。血少者,血不足之人,氣為生命之根,血為生命之源,血分不足者,不僅體虛,而且多病。引起血少的原因有多種,而津氣不足則是血少之根本成因,因氣可以化血,氣可以生津,津復化血,血方充沛。故血虛血少者,治病用藥最忌發(fā)散汗劑。經有“奪血者勿汗,奪汗者勿血”之訓,血既已少,若復再汗,尤其以麻黃、桂枝峻汗,豈非枯井抽水,涸澤決堤!

REF.柴瑞震.《傷寒論》桂枝湯三禁和麻黃湯九禁之應用研究[J].中醫(yī)藥通報,2011,10(01):9-11.

整理丨菟絲子  校對丨王德福  圖片丨菟絲子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