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多見于局部,故外治法更為常用。 劉氏采用復(fù)方艾葉煎浸洗及丁艾油外涂方法,對減輕瘢痕增生,止癢止痛具有較好療效。 復(fù)方艾葉煎:艾葉15g,老松皮30g,威靈仙15g,紅花10g,煎湯3000ml。 楊氏用五倍子50g、五靈脂(活血散瘀,炒炭止血)10g、紫草30g,乳香,沒藥各5g,蜈蚣20條浸泡于500g麻油中,5天后加溫煎至焦黃,過濾,加入二甲基亞砜(消炎止痛,利尿,鎮(zhèn)靜)250g制成消痕油),用時外涂創(chuàng)面后加壓包扎,總有效率為96.6%。該法以中西藥物配合既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又有較強(qiáng)穿透力,從而促進(jìn)瘢痕消退。 張氏認(rèn)為本病乃氣血運行失暢所致,以烏梅50g,五倍子30g,蜈蚣5條,苦參30g,生地40g,其中蜈蚣、麝香研粉,余藥加水泡10小時后煎汁 500ml,加入食醋500ml,濃縮收膏成糊狀,冷卻后加粉外用。 趙氏以消瘢散(丹參、五倍子、苦參、昆布、海藻各30g,威靈仙、硫磺、海桐皮各15g,防風(fēng)、蟬蛻各10g,三棱--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用于 瘕痞塊,瘀血經(jīng)閉,食積脹痛。 手術(shù)后刀口疤痕,又疼又癢,瘢痕疙瘩是傷口愈合后皮膚凹凸不平,色淡紅或暗紅,質(zhì)硬,癢痛,或無自覺癥狀,形狀長圓不一,大小不等,中醫(yī)稱之為肉龜腫,螃蟹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