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烈烈的共享單車在市場浪潮的泡沫褪去后,留下了一地狼藉。據(jù)統(tǒng)計,全國有幾十處共享單車“墳場”,這些單車密密麻麻、如高山一般聳立,層層堆疊在城市的空曠地段,所見之處無不觸目驚心。這些廢棄單車的出路在何方?一個緬甸小哥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 邁克丹頓溫是出生于緬甸的一名學霸,幼年隨父母移民新加坡,緬甸改革后,邁克隨千萬在海外的緬甸人回國發(fā)展,卻很長時間都沒有找到一個好項目。 一次去鄉(xiāng)下旅游,邁克無意間看到一大群學生正氣喘吁吁地趕路,詢問后才得知,孩子們上學每天需要來回走1~2個小時的路程,看著他們疲憊的面容,邁克仿佛嗅到了巨大商機。 當邁克在網(wǎng)上看到無數(shù)“共享單車墳場”照片時,熱衷環(huán)保的他被深深刺痛。一邊是資源被巨量浪費,一邊是沒有交通工具艱難上學的孩子們,“如果把這些車都收集起來,可以幫助多少孩子代步?”但深入調(diào)查后他發(fā)現(xiàn),緬甸還有很多孩子生活在貧困之中,他們的家庭根本買不起自行車,他創(chuàng)業(yè)的夢想也隨之破滅。 創(chuàng)業(yè)未果,但孩子們那渴望知識的眼神和精疲力盡的面容,卻深深地印在了邁克的腦海,久久揮之不去。幾番思量后,他最終決定買下這些單車捐贈給孩子們。 他向退出新加坡市場的oBike和ofo公司購買了1萬輛共享單車運回緬甸,但是運回之后他才發(fā)現(xiàn),還有很多麻煩需要解決。首先單車上全是電子鎖,必須要去除才能使用,這將超出原來的預(yù)算;其次,這些單車到底捐贈給誰?能保證送到那些最需要的孩子手中嗎?邁克將所有的電子鎖全部處理掉以后,經(jīng)過一番思索,他把要捐贈的人群定位在年齡在13~16歲間,居住在距離學校2公里以外,且家里沒有能力購買自行車的學生。 當臉上掛著燦爛笑容的孩子們奔向自己的第一輛自行車時,邁克心里涌上了難以抑制的成就感,能給這些孩子帶來希望和快樂,那種滿足感和創(chuàng)業(yè)的成功是完全不一樣的。一輛輛自行車在孩子們的喜笑顏開中迅速被領(lǐng)完,但是由于第一批購買量有限,很多沒有領(lǐng)到車的孩子非常沮喪。一個孩子悶悶地說:“我的運氣怎么老是這樣差?要是一輛車能坐兩個人該多好!”邁克聽后,不禁眼前一亮,他迅速將所有車召回,并對孩子們告知了自己的想法:“我在車后面加裝一個座椅,這樣一輛車就可以兩個同學用了!” 當改裝后的單車被再次送到孩子們手中時,一個小男孩開心得蹦了起來:“天啦,我再也不用6點就起床去學校啦!” 邁克將這個活動命名為“l(fā)esswalk”(少走路計劃),并把活動圖片發(fā)布在臉書上,呼吁更多的群體參與?;顒娱_始卻無人響應(yīng),邁克并不氣餒,堅持把每一次活動的照片都發(fā)布上去。隨著影響力的增加,漸漸地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加入到這個活動中來。在活動中獲得巨大成就感的邁克,接下來的計劃,是在5年內(nèi)發(fā)放10萬輛自行車,縮短更多孩子在上學路上的時間。 “為什么你對這些廢棄的‘垃圾’如此執(zhí)著?”當記者問及邁克,他笑著回答:“在我眼里,很多‘垃圾’都是可以‘重生’的,之所以它們會變成令人生厭的‘垃圾’,那很可能是因為它們被放錯了地方!在地球環(huán)境日益惡化的今天,如果我們都用‘循環(huán)利用’的思維來處理垃圾,那很多‘垃圾’都可以不再是垃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