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杰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jīng)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lǐng)導人物,并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杰出。 柳宗元估計也有些郁悶,雖然年少有為,自幼聰慧,用他相伴一生的摯友劉禹錫的話來說:“以童子有奇名于貞元初”。二十歲高中進士,仕途看起來也一片光明,但偏偏命運就這么捉弄他,讓他一世坎坷,與孤獨為伴。這是怎么回事? 說到孤獨,這在中華古典文學精髓之一,浩瀚的詩詞表現(xiàn)里,是一個長盛不衰又經(jīng)久流傳的內(nèi)容。 無論是唐詩宋詞還是元曲明清小說,詩人們都喜歡用精簡的來文字表達孤獨。 孤獨被文人們演繹得唯美而回味深長。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是李白在花前月下無人同飲,唯有對月空吟的孤獨;與酒為伴,孤獨里帶有一份灑脫。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边@是王維背井離鄉(xiāng),登高東望,思念親人的孤獨;孤獨里有對重逢的期盼。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是蘇軾對亡妻相距千里,陰陽永隔,惟有夢里相見緬懷的孤獨。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路,體驗孤獨也是各有感受,或是因為得到,或者因為是失去······ 但是,要選史上哪個的作品最能表現(xiàn)孤獨,很多人認為,非《江雪》莫屬,恐怕沒有哪首詩可以出其右——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不妨把每句的開頭第一個字連起來讀:千-萬-孤-獨! 可以想象一下這樣一個場景: 漫天紛紛揚揚的大雪中,大路小徑行人絕跡,連平時偶爾鳴叫一聲低掠而過的飛鳥也無蹤跡。在極度空靈、極度凜冽、極度靜謐的曠野間,靜得不起一絲波瀾的小江里,卻依然有一葉扁舟,憑空似的飄在江面上,舟上坐著一位老翁,頭戴箬笠,身披蓑衣,一動不動,宛如雕塑。和自然融為一體,仿佛成為一幅無聲的山水畫! 這位垂釣者,或者說描寫這一讓人記憶深刻形象的人,便是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彼時,他正被貶官永州。 南方楚地的寒冬臘月,冷意透骨,更何況是在江面上,他在釣雪?還是釣魚?可能是,可能都不是。他真正在釣的,恐怕是他內(nèi)心那份洶涌磅礴,無處安放的絕世孤獨。 其實,孤獨,柳宗元很早就體驗到了。 高中進士之后,仕途才開始,準備憑滿腔熱忱施展政治抱負的時候,他父親就去世了。 公元796年,二十四滿歲,他服完父親喪期,與之前定下的娃娃親楊氏結(jié)成連理。 不料,結(jié)婚兩年多,妻子卻因病去世。又一位至親離開他,那一年,她年僅二十三歲,柳宗元也不過二十七歲。 美好生活戛然而止。 在他短暫的四十七年人生里,失親之苦,亡妻之痛,其實,才是品味孤獨的開始! 收拾好心情,化悲痛為動力,在朋友劉禹錫引薦下,柳宗元結(jié)識了唐順宗初期還是翰林學士的王叔文。那時候安史之亂的余波已經(jīng)平靜,盛世大唐依然隨著時間的巨輪前進,不過已經(jīng)開始走下坡路,藩王割據(jù),宦官干預朝政,一派烏煙瘴氣。好景不再。誰會站出來? 永貞年間,在王叔文、王伾兩位朝廷重臣支持下,柳宗元、劉禹錫等一群新晉有志青年才俊,以匡扶社稷、安邦濟國為己任,發(fā)動歷史上有名的永貞革新,以圖中興大唐,力纜狂瀾于將傾。 柳宗元等人將此改革進行得如火如荼,為了革除政治上的沉疴積弊,探索新出路,卻因為觸及了藩王們的神經(jīng)和宦官的從中作梗,最終在內(nèi)外聯(lián)合壓制之下,才過了八個月,這場轟轟烈烈改革就以失敗告終。 那一年,柳宗元三十三歲。 那一年,也是是柳宗元短暫人生的分水嶺。 可以說,柳宗元的人生就像一條標準的拋物線。 三十三歲,是他這條拋物線的頂峰,之后人生一路向下,老母親病故,幼女夭折,房屋失火,親人的相繼死別,朋友的離散,自己又在仕途上連遭遇打擊,在“二王八司馬”事件中,柳宗元被貶永州。在遭受這些生活和工作連番重創(chuàng)的情況下,訴無可訴,終于在曠野面對這樣平靜的江面,柳宗元寫下千古名作:《江雪》。全詩語句平實,不起一絲波瀾,但卻讓讀者讀起來卻又是那么的蒼涼,落寞,那時候,他必然孤獨至極。 三十三歲,才過而立之年,心境卻如同八九十歲的老人般,無助,彷徨,或者說淡定,無欲無求, 人生沒有了方向!何來樂趣可言? 千萬孤獨全融入詩中! 貶謫永州十年,幸好,還有志同道合、患難與共的朋友--劉禹錫一路相伴。 彼時,同樣因“二王八司馬”事件被貶朗州的劉禹錫,由于性格原因,依舊開朗,他眼看柳宗元沉淪,陷入低谷,便寫了一首詩鼓勵朋友: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他說:從古到今,人們都認為秋天是個悲傷的季節(jié),分別的季節(jié),這個時節(jié)帶給人們的多數(shù)是寂寞和無聊的感受,但是,我倒是覺得,如果換個角度看待秋天,就會發(fā)現(xiàn),秋天其實也是很美好的季節(jié),或許比春天也不枉多讓呢??粗缈杖f里,一只白鶴踏著白云沖天而上,可以引發(fā)我寫詩的興致和豪情,直沖云霄。所以,哥們,你也要振作,咱們都一樣呢! 可能是因為感受到朋友兼知己鼓舞的力量,柳宗元終于振作了起來,開始找事做,比如對地方的施政,比如寄情山水,他的心境和格局已然發(fā)生了變化,這個在同樣是描寫釣魚的場景得到了應證: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 這首《漁翁》,也是寫于貶謫永州期間。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他已經(jīng)釋懷,已經(jīng)從迷茫和困局中走了出來,他的眼睛開始看到了青山綠水美好的景象,聽到了搖曳的船槳發(fā)出的美妙音符, 他找回了屬于他這個年紀該有的態(tài)度和成熟, 他開始游歷湖南的山山水水,并寫下游記——《永州八記》流芳千古。 只是,無誰以說,能和他對話的朋友太遠,他只有詩詞可以訴說, 他只有把心中的孤獨都安放在他的詩詞里!讓人細細品! 所以,您可以在他的詩詞里感受到他那孤獨凄涼的心! 或許是生活的磨難,或許是因為孤獨,讓他有時間思考,觀察力也細致入微,他寫出了很多備受后人稱贊的哲學理論,還跟韓愈在寫作上發(fā)起古文運動,反對過分追求形式的駢文,大力推崇以內(nèi)容取勝的散文,由此開創(chuàng)出一個文學新時代。比如《捕蛇者說》《三戒》等反映現(xiàn)實民眾生活,貼近民眾生活的作品。 公元815年,四十二歲的柳宗元和劉禹錫等人接到朝廷詔書,讓他們回長安。 本來呢,這是好事,天大的好事,畢竟四十歲正是年富力強,還可以一施抱負,但是,可能是因為樂極生悲吧,劉禹錫的一首不合時宜的詩,讓兩人回長安不到一個月,又再次被貶,而且是更遠的地方。 柳宗元被貶柳州,劉禹錫被貶到比柳州更遠而且異?;臎龅牟ブ?,柳宗元看劉禹錫的母親年事已高,想對調(diào),結(jié)果未遂,兩人從長安出發(fā),結(jié)伴同行,去往被貶之地。在衡陽兩人分道別離,柳宗元作了首《重別夢得》與劉禹錫告別。沒想到,竟是一別永隔: 二十年來萬事同,今朝岐路忽西東。 皇恩若許歸田去,晚歲當為鄰舍翁。 他沒等來詩中所說的那天。四年后, 公元819年11月,柳宗元病死在柳州任上,享年47歲。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撥霧見日,煙消云散的清亮,使得他已經(jīng)不再沉迷孤獨。 雖然柳州為官不如永州長久,但是在政績方面, 他在地方志上留下了深深的一筆,府學,治學,水利,解放奴婢,減少買賣人口等,他了解百姓疾苦,所以他所施政過的永州,柳州,都有百姓給他立的衣冠冢,這也是當?shù)匕傩諏λ乃寄畎?!至今,兩地都有柳公祠供奉他的塑像?/p> 生在杭州,玩在蘇州, 吃在廣州,死在柳州。 冥冥中,柳宗元死在柳州的任上,這也是他最好的歸宿吧,因為他不再和孤獨為伴! 生有高名 死為眾悲 ------這是大文豪蘇軾對他的評價! 或許大文豪蘇軾也是受他的些許影響吧,一生顛簸,卻識得“人間有味是清歡”, 有柳宗元的前車之鑒,相隔二百多年,同樣的謫貶之路,但蘇軾過得更為瀟灑,可能是因為他已經(jīng)看透了柳宗元的孤獨!懂得怎么化解這份孤獨! 孤獨雖重,卻從未入心。 孤獨雖輕,卻從未遠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