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20年4月21日,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NMPA)正式受理百濟神州公司的替雷利珠單抗聯(lián)合兩項化療方案一線治療鱗狀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上市申請,該申請基于BGB-A317-307研究,一項替雷利珠單抗聯(lián)合紫杉類化療方案一線治療鱗狀NSCLC的關鍵III期臨床研究,這是肺鱗癌免疫治療首個成功的中國III期研究。4月14日百濟神州曾公布,另一項替雷利珠單抗聯(lián)合化療一線治療非鱗NSCLC的關鍵III期臨床研究(BGB-A317-304研究),中期分析經IRC評估達到顯著延長PFS的主要研究終點。目前替雷利珠單抗是首個同時攻克鱗狀和非鱗狀NSCLC的中國自主研發(fā)的PD-1抗體。近日,本報特邀請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王潔教授,分析了肺鱗癌治療領域的現(xiàn)狀及未來所面臨的挑戰(zhàn)。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 主任醫(yī)師 協(xié)和醫(yī)大長聘教授 博士研究生導師 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教育部創(chuàng)新團隊帶頭人 第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獲得者 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并獲得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中國抗癌協(xié)會肺癌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抗癌協(xié)會肉瘤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CSCO小細胞肺癌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CSCO常務理事 北京醫(yī)學會腫瘤分會副主任委員 北京慢性病防治與健康教育委員會副會長 王潔教授采訪視頻 自2000年起,NSCLC開啟了依據(jù)組織類型治療的模式,鱗癌和非鱗癌分別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仡欀委煱l(fā)展歷程,相比非鱗癌,鱗癌治療的進展不盡如人意。 化療藥物 在化療領域,著名的JMDB研究發(fā)現(xiàn),低毒性化療藥物培美曲塞/順鉑在非鱗癌中表現(xiàn)出生存獲益,但在鱗癌中沒有看到這種獲益,所以指南僅推薦用于非鱗癌的治療,機制不明,可能與鱗癌組織中胸苷酸合成酶(TS)表達較高有關。 抗血管生成藥物 在抗血管生成藥物領域,針對鱗癌的探索也沒有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非鱗癌廣泛應用的貝伐珠單抗早期也曾探索治療鱗癌,因為有出血和咯血的嚴重毒性,后期研究排除了鱗癌。出血原因可能與鱗癌多為中央型肺癌、腫瘤組織靠近肺門和大血管有關,所以一些小樣本研究探索了貝伐珠單抗治療周圍型鱗癌,顯示有獲益,但總體來說不推薦貝伐珠單抗用于鱗癌的治療。 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類藥物(恩度?)是大分子抗血管藥中唯一沒有列入鱗癌禁忌的藥物,III期研究沒有發(fā)現(xiàn)鱗癌有明顯出血風險,但是目前臨床應用較少。 另外,安羅替尼是一種比較有代表性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藥物。一項安羅替尼三線治療NSCLC的多中心隨機臨床研究亞組納入了40例左右鱗癌患者,研究顯示,安羅替尼組的出血發(fā)生率較對照組無顯著增加,但CSCO指南中也特別注明了只推薦用于周圍性鱗癌患者,而且只作為三線治療方案。 靶向治療 靶向治療在鱗癌中的探索也頻頻受挫。鱗癌與非鱗癌的分子特征截然不同,非鱗癌常見的EGFR突變、ALK重排等在鱗癌中的發(fā)生率極低。 二代EGFR-TKI阿法替尼盡管指南推薦用于標準治療失敗的鱗癌,但III期研究數(shù)據(jù)可以看到,臨床獲益非常有限,中位總生存期(OS)延長僅1~2個月,所以臨床不作為常規(guī)選擇。而靶向鱗癌特異性驅動基因的藥物探索均以失敗告終,如 PARP抑制劑、人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受體(IGF-IR)抑制劑、PDGFR抑制劑等。 以上三類藥物在鱗癌的治療中均戰(zhàn)績平平,并無亮點可尋。但免疫治療在不同瘤腫,以及不同組織類型,如肺鱗癌、非鱗肺癌和小細胞肺癌中均看到了獲益,且其治療覆蓋廣泛,包括用于后線、一線、圍手術期、早期等不同階段,顯示了良好的獲益。 縱觀免疫治療在鱗癌一線治療中的探索,并不像非鱗癌領域一樣一帆風順。一線免疫聯(lián)合化療治療非鱗癌的探索收獲豐富,5種藥物6個III期臨床研究獲得成功,包括:帕博利珠單抗聯(lián)合化療的KN189研究、PD-L1抑制劑阿替利珠單抗的IM150研究和130研究、替雷利珠單抗的BGB-A317-304研究、卡瑞利珠和信迪利單抗的III期研究。 但是一線免疫聯(lián)合化療治療肺鱗癌的探索喜憂參半,替雷利珠單抗的BGB-A317-307研究成功之前,僅有帕博利珠單抗的KN407研究獲得成功,該項研究奠定了免疫治療在鱗癌治療中的地位;但阿替利珠單抗的IM131研究和納武利尤單抗的CM227-PART2研究均以失敗告終,原因可能是鱗癌與非鱗癌在治療上的不同,或PD-1/PD-L1藥物存在差異,也可能與研究設計相關,值得進一步探索;其它國內PD-1抗體在這一領域的探索,結果尚不明朗。 免疫治療時代,鱗癌治療仍然面臨挑戰(zhàn),目前可用的藥物僅有帕博利珠單抗,顯然無法滿足臨床的迫切需求。 BGB-A317-307研究是肺鱗癌免疫治療領域首個成功的中國III期研究,其研究結果令人期待。 此項研究由國內幾十個研究中心共同入組了360例鱗癌患者,目前明確是陽性的結果,具體的數(shù)據(jù)很快就能和大家見面,這次公布的客觀緩解率(ORR)及PFS數(shù)據(jù)都非常值得大家期待。 BGB-A317-307研究的一個亮點是,試驗組包括兩個隊列,分別是替雷利珠單抗聯(lián)合傳統(tǒng)紫杉醇/卡鉑及白蛋白紫杉醇/卡鉑隊列,從初步的結果來看,無論是聯(lián)合紫杉醇方案還是聯(lián)合白蛋白紫杉醇方案,療效均顯著優(yōu)于單純化療組。 這一研究的成功,將為中國肺鱗癌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療選擇及獲益。接下來的研究方向是對于生物標志物的探索及優(yōu)勢人群的篩選,期待亦能有所收獲。 替雷利珠單抗是中國自主研發(fā)的藥物,已在國內上市,價格上滿足廣大患者免疫治療需求,目前NMPA已正式受理替雷利珠單抗聯(lián)合紫杉醇/卡鉑治療肺鱗癌的適應證申請,不久的將來可以惠及更多肺鱗癌患者。 一項替雷利珠單抗(BGB-A317)聯(lián)合紫杉醇加卡鉑或白蛋白-紫杉醇加卡鉑對比僅用紫杉醇加卡鉑用于IIIB或IV期鱗狀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一線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隨機、開放III期研究。 該研究于2018年7月份啟動,共入組360例患者,中期分析顯示,對比紫杉/卡鉑化療組,2種試驗方案均顯著延長PFS。研究數(shù)據(jù)將在近期國際學術大會報道。
替雷利珠單抗(Tislelizumab,BGB-A317)是由國內創(chuàng)新企業(yè)百濟神州獨立研發(fā)的人源化IgG4單克隆抗體。替雷利珠單抗與PD-1的結合具有獨特的表位。對比帕博利珠單抗(K藥)和納武利尤單抗,替雷利珠單抗對PD-1的親和力更高,解離速率分別較帕博利珠單抗(K藥)和納武利尤單抗減慢約100倍和50倍[1,2]。此外,替雷利珠單抗經過Fc段改造,可最大限度地減少與巨噬細胞上FcγR 結合,從而消除抗體依賴的細胞吞噬作用(ADCP),這可能是減少活化T細胞耗竭和抗PD-1治療耐藥的潛在機制[1,3](圖1)。在此前的研究中,替雷利珠單抗無論是在多種晚期實體瘤還是經典霍奇金淋巴瘤(cHL)患者中均顯示出良好的抗腫瘤活性以及耐受性。 參考文獻: [1] Zhang T, et al.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 2018; 67:1079-1090. [2] Feng Y, et al.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ancer Research Annual Meeting; 2019. Abstract 4048. [3] Dahan R, et al. Cancer Cell. 2015; 28:543. 編輯整理 | 中國醫(yī)學論壇報 崔楠 金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