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羅容海(青年學者) 近日,北京市公布2020年北京市義務教育入學工作安排,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成為最大的改革要點。此外,還有公辦寄宿學校電腦隨機錄取、招生工作十個“嚴禁”等,今年北京義務教育入學工作有許多新變化。 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簡稱“公民同招”。北京此舉被稱為“靴子落地”,這不僅是因為“公民同招”在業(yè)界呼聲已久,而且在去年印發(fā)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已經明確提出要求,“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tǒng)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相較于上海、浙江等民辦教育具有相對優(yōu)勢的地區(qū)的先行探索,公辦教育依然占主體的北京實施“公民同招”,將對更多更廣的區(qū)域產生推動和示范效應。 “公民同招”是教育均衡化的必要一步,也是關鍵一步。教育是民生工程,教育均衡直接關系人民福祉。近年來,為了推進硬件均衡,國家實施了校舍標準化建設、義務教育薄改項目等;為了推進管理均衡,各地探索推行學區(qū)化、集團化辦學;為了推進師資均衡,縣管校聘等措施應運而生,鄉(xiāng)村任教經歷在各類評選中也越發(fā)重要;為了推進生源均衡,“公民同招”、嚴格電腦派位、完善招考制度等措施不斷加強;為了推進學生成長均衡,免試就近入學、學生減負、五育并舉、防止學前教育小學化、整治校外培訓機構等措施不斷。 由此可見,教育均衡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而“公民同招”,正是教育均衡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從2018年的數據看,全國民辦學校數量比重已超三分之一,就讀學生比重約為五分之一,在江浙一帶比重還要更高。生源均衡意味著入口均衡,所以“公民同招”也被譽為起跑線上的教育公平,是教育均衡邁出的重要一步。 但和薄改項目、校舍標準化建設甚至集團化辦學等不同,這些改革措施大體屬于“增益”,而“公民同招”則和許多直接關乎人的改革調整一樣,總體屬于“損益”。所謂“損益”,就意味著有損有益,但因為指向的是“損有余而補不足”,所以從國家發(fā)展的大局來看,從人的發(fā)展的長遠來看,“公民同招”是時勢所急、大勢所趨。但是畢竟于原來“有損”,一部分學生二次選擇的機會沒有了,一部分受制于住房的家長尋求改變的渠道變少了,一部分民辦學校的生源要受影響了,種種不確定性增加了。凡此種種問題,盡管長遠來看都能夠逐漸解決,然而當下每一刻變動都涉及人的成長和家庭的福祉。所以,如何把這件好事盡量辦得更周全,讓配套措施盡可能完善,讓這項惠及民生的好事在迅速落實的同時還能柔軟地落地,這是當前的關鍵。 當然,真正“止損”的辦法,還是要繼續(xù)推進教育均衡整體改革,通過各種方法的扎實推進,把教育均衡推向“優(yōu)質均衡”,達到普遍的高位均衡。特別是加強公辦學校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辦出一系列優(yōu)質特色學校來,協(xié)同加強家庭教育、校外教育和社會教育,實現(xiàn)生源本身的優(yōu)質均衡。這種協(xié)同觀和整體觀,是推進教育均衡任何一個措施時,都必須要有的視野和觀照。也只有這樣,教育均衡才能真正提高教育福祉,實現(xiàn)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率的融合并進。 《光明日報》( 2020年04月30日 02版) [ 責編:孫宗鶴 |
|
來自: xianfengdui111 > 《經營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