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簡稱“肺氣腫”或“慢阻肺”,是由于原有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結(jié)核、矽肺病等引起呼吸性細(xì)支氣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遠(yuǎn)端的氣腔彈性減低,過度膨脹,充氣量增大,形成肺氣腫。中醫(yī)認(rèn)為本病屬“肺脹”范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具有氣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氣管炎和(或)肺氣腫,可進(jìn)一步發(fā)展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見慢性疾病。與有害氣體及有害顆粒的異常炎癥反應(yīng)有關(guān),致殘率和病死率很高,全球40歲以上發(fā)病率已高達(dá)9%∽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偏方: 一、三桑腎氣湯 【組成】:桑白皮9g,桑葚12g,桑寄生12g,平地木12g,功勞葉12g,半夏9g,陳皮9g,茯苓12g,五味子4.5g,補(bǔ)骨脂9g,川芎9g,石菖蒲9g。 【功效】:補(bǔ)腎納氣,柔肝健脾,活血平喘。 【主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屬脾腎兩虛、痰阻血淤者。癥見氣急、氣喘、呼吸困難,咳嗽痰多白色,伴畏寒,納少,腰酸,耳鳴,舌黯苔薄膩,脈弱。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服一次。 【方解】:桑寄生補(bǔ)腎,活血通絡(luò);桑椹養(yǎng)肝補(bǔ)腎;桑白皮清肺化痰;平地木、功勞葉化痰止咳平喘;半夏、陳皮燥濕化痰;茯苓健脾利水;五味子斂肺平喘;補(bǔ)骨脂補(bǔ)腎納氣平喘;川 芎、石菖蒲活血平喘。 【加減】:肺熱痰多色黃,加黃芩9g,連翹9g,蘆根12g; 濕盛痰多苔膩,甚至水腫,加豬苓12g,澤瀉12g,車前草12g,陳葫蘆30g; 頑談不去,氣喘不止,加鵝管石、海藻各9g; 肝郁脾虛便溏失眠,加大棗9g,淮小麥30g,灸甘草9g; 寐差便堅(jiān),加棗仁9g; 咳甚,加紫菀9g,款冬9g,江剪刀草9g,佛耳草9g; 腎虛畏寒明顯,加杜仲9g,狗脊9g,牛膝9g; 腎虛口渴怕熱,加女貞子9g,墨旱蓮9g,黃精9g。 【點(diǎn)評】:慢性阻塞性肺病病程長,病情復(fù)雜,既有脾腎之虛,脾虛則生痰,痰阻氣滯血瘀,終成虛、痰、郁、瘀、濕錯(cuò)雜之癥。三桑湯補(bǔ)不戀邪,攻不傷正,健脾化濕,補(bǔ)腎納氣,活血利水化痰,眾矢一的,共奏平喘之功。 【來源】:邵長榮方。 二、地龍香附湯 【辯證】:肺失宣降,痰濕肺阻。 【治法】:宣肺止咳,降氣化痰平喘,寬胸。 【處方】:蘇子10g,蘇葉10g,杏仁10g,地龍10g,白果10g,五味子10g,前胡10g,姜半夏10g,浙貝母10g,桔梗10g,瓜蔞25g,雍白12g,黃精15g,百部12g,玫瑰花10g,香附10g,甘草8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分兩次服。 【主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來源】:北京中醫(yī)藥,晁恩祥。 三、前胡遠(yuǎn)志湯 【辯證】:氣短、胸悶憋氣、氣道堵塞感即減輕,咳嗽減少,乃活動(dòng)后氣喘,呼吸音粗,少痰質(zhì)黏,下肢發(fā)脹,納可,二便調(diào),睡眠欠佳。舌淡紅,苔薄,脈弦。 【治法】:宣肺化痰,降氣平喘。 【處方】:蘇子10g,杏仁10g,前胡10g,灸批把葉15g,百部10g,地龍10g,白果10g,浙貝母12g,桔梗12g,橘紅15g,黃芩12g,桑白皮10g,柏子仁12g,遠(yuǎn)志12g,甘草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主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來源】:北京中醫(yī)藥,晁恩祥。 四、橘紅黃精湯 【辯證】:舌淡紅,苔白邊有齒痕,脈弦滑。 【治法】:養(yǎng)陰益氣,降氣化痰。 【處方】:太子參15g, 杏仁10g,麥冬15g,五味子10g,黃精15g,山萸肉10g,地龍10g,白果10g,姜半夏10g,橘紅12g,瓜蔞10g,炒山藥15g,車前子15g,干姜6g,甘草8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主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來源】:北京中醫(yī)藥,晁恩祥。 中醫(yī)治療慢阻肺按虛實(shí)兩類分型辯證施治,現(xiàn)概括如下: 1、實(shí)證: ⑴、寒飲射脈: 癥狀:胸中脹滿,咳嗽喘促,吐清稀白沫痰,氣逆不能平臥,口干不欲飲,惡寒發(fā)熱,無汗,口唇青紫,舌苔白滑,脈浮緊。 治法:散寒化飲,降逆平喘。 方藥:小青龍湯化裁。 灸麻黃10g,芍藥10g,法半夏15g,細(xì)辛6g,五味子6g,干姜10g,甘草10g,桂枝10g,蘇子10g,杏仁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⑵、痰熱壅肺: 癥狀:氣急胸滿,咳喘煩躁,發(fā)熱微寒,痰涎難咳,面赤口渴,舌尖紅,苔黃,脈滑數(shù)。 治法:開郁清熱,豁痰利氣。 方藥:清金化痰湯化裁。 黃芩15g,山梔子10g,桔梗10g,麥冬10g,桑白皮10g,貝母10g,知母10g,瓜蔞15g,橘紅10g,茯苓15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2、虛癥: ⑴、肺腎氣虛: 癥狀:胸滿氣短,自汗乏力,面色晦暗,面浮腫,舌質(zhì)淡白,脈象沉弱。 治法:補(bǔ)益肺腎。 方藥:保元湯加味。 人生10g,黃芪15g,肉桂6g,甘草5g,補(bǔ)骨脂10g,核桃肉10g,五味子10g,炒白術(shù)10g,澤瀉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⑵、腎不納氣: 癥狀:胸滿氣短,聲低音微,四肢寒冷,小便清長,自汗咳喘,舌質(zhì)淡,脈細(xì)微。 治法:溫腎納氣。 方藥:右歸丸加味。 熟地黃30g,山藥20g,山茱萸15g,枸杞子15g,菟絲子20g,炒杜仲10g,鹿角膠10g,肉桂6g,附子10g,甘草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辯證:痰濁阻肺,肺失肅降。 治法:小青龍湯與射干麻黃湯化裁。 方藥:灸麻黃10g,杏仁10g,桔梗15g,法半夏20g,紫菀15g,細(xì)辛5g,五味子6g,生姜10g,赤芍15g,川芎10g,桃仁10g,當(dāng)歸10g,陳皮15g,甘草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 辯證:痰濁阻肺,腎不納氣。 治法:化痰平喘,溫腎納氣。 方藥:補(bǔ)腎定喘湯、三子養(yǎng)親湯化裁:熟地黃30g,山藥20g,補(bǔ)骨脂15g,云茯苓30g, 法半夏20g,甘草6g,陳皮10g,蘇子15g,白芥子15g,炒萊菔子15g,太子參20g,五味子6g,沉香3g,(研粉沖服),紫河車粉6g(沖服),淫羊藿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3次口服。 菖蒲樟腦貼: 處方:水菖蒲根粉120g,干姜粉12g,樟腦90g,松香300g。 制用法:制成膏藥,貼于鳩尾至上脘穴,肝俞至胃腧穴。 加減:喘息重者加貼膻中及定喘穴,每晚在膏藥外熱敷30分鐘,以促進(jìn)藥物滲入機(jī)體。 一般貼3∽5天,間隔2∽3天換藥1次,10次為1療程。若貼治期間局部有灼感或痛癢感,可提前將膏藥取下。在癥狀緩解之后的3年內(nèi),每年夏季再貼4∽6次,以鞏固療效。 膏方: 功效:健脾益腎,解痙平喘。 組成:太子參15g,黃芪粉18g,炒白術(shù)9g,生地黃15g,天花粉18g,炒補(bǔ)骨脂15g,桃仁9g,紅花9g,冬瓜子9g,炒瓜蔞仁12g,阿膠粉10g,川貝母10g。 用法:制成膏藥,貼于鳩尾穴至上脘穴,肝俞穴至胃腧穴。 適宜人群: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氣管炎以及慢性咳喘。兒童、成人、老人均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