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理工男,從事醫(yī)療大數(shù)據(jù)工作。有幸十幾年前結(jié)識并師從中醫(yī)老苗學習中醫(yī),自己和家人都成為中醫(yī)的受益者。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利濕藥。利濕藥也叫利水滲濕藥,是以通利小便,排出水濕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療水濕病證的藥物。風寒暑濕燥火被中醫(yī)稱為“六淫”,濕就屬于六淫之一,同時也是比較難以祛除。針對濕邪,有很多類不同功效的藥物,比如說把濕從體表發(fā)散出去,這叫散濕。我們學習麻黃時講過,通過發(fā)汗可以使水腫減輕,前人把通過發(fā)汗消除水腫叫做散濕。另外通過苦味藥來減少體內(nèi)濕濁叫燥濕;以芳香來治療中焦?jié)駶岬慕谢瘽瘢煌ㄟ^小便排除水濕的叫利濕;通過大便排除濕濁的叫逐水。當濕邪散漫無形的時候,常常稱為濕。凝聚有形了,那么稱為水。就是說水與濕是同類的邪氣,所以就有“濕為水之漸,水為濕之積”的這種說法。利水滲濕的本意就是對于有形的積水,直接通過通利小便,讓它排出來,習慣上把它稱為利尿。對于無形的這種濕邪,讓它慢慢的滲透,最后集中于膀胱以后才能排出體外,也是通過小便。當然,嚴格區(qū)分“利水”和“滲濕”兩個概念,在臨床上沒有太大意義,所以這一類藥,新版的中藥學教材就趨向把這一類藥叫做“利濕藥”。根據(jù)藥性和作用的不同,我們又把利濕藥分為三類:利水消腫藥(利水滲濕藥)、利尿通淋藥、利濕退黃藥。水腫是因為肺、脾、腎等臟腑氣化功能失調(diào)導致體內(nèi)水液滯留、泛濫肌膚,以頭面、眼瞼、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腫為臨床特征的一類病證。水腫可以是獨立的疾病,也可以是多種疾病的一個癥狀。臨床上見到的水腫,有的有表證,叫做風水,需要配解表藥。沒有表證的水腫分有實證和虛證之分,實證里面有濕熱水腫和寒濕水腫,濕熱水腫有熱象,還要配伍清熱的藥;寒濕水腫要配伍溫里的藥。另外一類是虛證,虛證主要是指脾腎兩臟。脾的運化功能降低了,或者腎陽虛,不能夠溫化水濕,出現(xiàn)了排尿減少,全身腫脹。這個時候要配伍補脾腎的藥,特別是溫補脾腎陽虛的藥。利水消腫藥,很多并不局限于水腫,可以廣泛用于水濕病證,所以我們又把那些不僅僅有利水功效,還能應用與水濕病證的藥成為利水滲濕藥。接下來我們要講到的茯苓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中醫(yī)認為,濕熱淋證就是濕熱邪氣下注膀胱,影響了膀胱的氣化功能,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臨床癥狀。它的病因、病機就是濕熱下注膀胱,膀胱的氣化功能失常。出現(xiàn)的臨床癥狀有尿頻,就是小便的次數(shù)明顯增多;尿急,就是一旦有小便的意圖時,就忍耐不住馬上就要排尿;另外尿道出現(xiàn)灼熱疼痛,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小便的顏色加深、黃赤,尿量減少,即常說的小便黃赤短少;排尿不暢,嚴重的就出現(xiàn)淋漓難盡,一點一滴的排幾滴就排不出來了,過一會又有一點,很難受。有的會伴有全身發(fā)熱。因為它是濕熱,可能舌苔是黃膩的,舌質(zhì)是偏紅的,脈是滑數(shù)的。這樣的臨床癥狀在西醫(yī)學當中相當于尿路感染,或者叫泌尿道感染,包括了腎盂腎炎、尿道炎、膀胱炎等。前列腺炎如果出現(xiàn)了同樣的癥狀,尿頻、尿急、尿道疼痛或排尿困難或不通暢,也按濕熱淋證的辨證方法來治療,都會有比較明顯的效果。比如,梔子能夠清利濕熱,大黃能夠清泄?jié)駸?梔子和大黃利尿通淋的作用應該是比較強的,也是很常用的。八正散是治療濕熱淋證很有名的一個古方,里面就用了梔子和大黃。另外在清熱解毒藥當中的魚腥草、蒲公英這類的藥,除了清熱解毒和治療瘡痛以外,還可以利尿通淋,治療濕熱淋證的效果也比較好,也是很常用的。清熱燥濕藥中的三黃,或者苦參、龍膽針對濕熱淋證也是作用比較好的藥。利濕退黃可以分解為利濕與退黃是兩個功效,利濕是清利濕熱的簡稱,退黃是利膽退黃的簡稱,把清利濕熱和利膽退黃合并在一塊,這個功效叫做利濕退黃。這樣理解,對這一類藥的應用才比較準確。因為首先它是一個清利濕熱的藥,所以它除了濕熱黃疸可以用以外,其他的濕熱病證,比如有的利濕退黃藥還用于濕溫病,有的可能用于濕熱瘡疹,濕熱帶下,或者另外的濕熱病證。在臨床上,利濕退黃藥治療最多的是濕熱黃疸,是最佳的主治證。更夠歸類到利膽退黃藥這一類的,比較典型的有茵陳、金錢草和虎杖。下面,我們我們?yōu)榇蠹以敿毥榻B一下利水滲濕藥的茯苓。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藥具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用。最早記錄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氣微,味淡。以切面白色細膩、粘牙力強者為佳。生用。古人稱其為“四時神藥”,因為它的功效非常廣泛,不分四季,將它與各種藥物配伍,不管寒、溫、風、濕諸疾,都能發(fā)揮其獨特功效。早年間,老百姓中流傳著很多關于茯苓的傳說,據(jù)說茯苓是種很神秘的東西,長在松樹根旁邊,古人認為松是很有靈氣的,認為這松樹死亡以后這個松的靈氣就伏結(jié)于根部,所以稱為伏靈,就是松的靈氣伏結(jié)在根部而形成的一個團塊狀的一個藥材。如果松樹根上有茯苓,那么松樹上一定會有菟絲子(是一味平補腎、肝、脾之良藥)。六味地黃丸的創(chuàng)始人,也是中醫(yī)兒科的創(chuàng)始人,宋朝的名醫(yī)錢乙,患有風濕病,他就是用茯苓來給自己治療的。他讓自己的親戚到東山上去采茯苓,找到菟絲子以后,用火燒,燒到菟絲子的根部的時候,就一定能挖出茯苓來。茯苓是寄生在松樹根上的菌類,乃松根之精華。茯苓煎成的水就是清水,貌似無色無味,其實有一種不易察覺的性味,在本草上稱之為“淡味”,味淡的東西性質(zhì)是向下的,就像清水永遠往下滲一樣。甜的東西才會黏住,所以甜入中焦。藥物對人體的作用首先是直接的能量場作用。茯苓不寒不熱而清爽,所以下行的不是火也不是淤血,而是將水濕這樣清稀的東西帶下去。有說茯苓利水,有說茯苓安神,有說茯苓治眩治心悸,其實都是這個下行之力。茯苓品味甘而淡,甘則能補,淡則能滲,藥性平和,既可祛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傷正氣,實為利水消腫之要藥,可用治寒熱虛實各種水腫。茯苓的利水作用最早記載于《本經(jīng)》,即“利小便”,再結(jié)合其主治“口焦舌干”來分析,顯然屬于水濕內(nèi)停所致。為什么說是水濕內(nèi)停所致的小便不利、口焦舌干呢?從“口焦舌干”來分析,患者可能出現(xiàn)脫水,此時患者可大量飲水,但由于幽門梗阻或胃擴張導致胃內(nèi)潴留,使攝入的水分不能進入小腸、大腸,大腸的吸收水分功能障礙,上不能承于口而表現(xiàn)為口干,下不能輸入膀胱而表現(xiàn)為小便不利。所以,患者無論喝多少水也糾正不了全身的脫水狀態(tài)。這種情況大多見于幽門梗阻導致的胃潴留。茯苓澤瀉湯治“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五苓散治療的“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之“水逆”證,上述癥狀出現(xiàn),只須茯苓等利水藥以利水即愈。現(xiàn)行教材也把茯苓當作一味利水藥物來看待,的確,茯苓所含的茯苓酸具有利水消腫作用,它不僅能結(jié)合到腎細胞醛固酮受體上,提高尿中鈉與鉀比值,且具有劑量依賴關系,也就是說劑量越大,其利水作用越明顯。茯苓利水時,既可以作湯劑,也可以作丸、散劑。通過分析張仲景的用藥規(guī)律,茯苓作湯劑時常與甘草配伍,如苓桂術甘湯、苓桂甘棗湯、茯苓甘草湯、茯苓澤瀉湯等。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甘草酸能夠增加茯苓酸的溶出度。而茯苓用作丸、散劑時可不受甘草的影響,如腎氣丸、當歸芍藥散、五苓散等,這些丸散劑中,就有茯苓,但無甘草。茯苓善于滲泄水濕,使?jié)駸o所聚,痰無由生,可治痰飲之目眩心悸。茯苓在治療“痰飲”病上,與其利水作用密切相關。痰飲病,相當于局部組織的分泌物過多而形成的一類疾病,如肺組織分泌物過多,從而表現(xiàn)為咳嗽、吐痰;胃腸道分泌過多,而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痰飲上犯,還表現(xiàn)為頭暈、目眩等。茯苓通過其利水作用,能夠使組織的分泌物減少,從而減輕局部組織的水腫。二陳湯歷來被認為是治痰之基本方,方中除半夏、陳皮外,茯苓也是一味很重要的治痰藥。現(xiàn)代中醫(yī)名家岳美中認為,有些人出現(xiàn)頭發(fā)脫落跟體內(nèi)有水濕有關。如果陽氣控制不住水濕的話,水濕就會上泛,正常的情況下氣血是應該滋養(yǎng)頭發(fā)的,但水濕上泛以后,氣血就不能上行于頭滋養(yǎng)頭發(fā)了,頭發(fā)就會出現(xiàn)脫落的現(xiàn)象。岳美中老師創(chuàng)制了一個治療脫發(fā)的方子,叫一味茯苓飲,就是把茯苓研成粉末,每次用6克沖水服。據(jù)岳美中老師的經(jīng)驗,患者吃一兩個月以后,頭發(fā)就會開始生長。有水濕的人出現(xiàn)脫發(fā)的話就可以用一味茯苓飲的方子來治療。茯苓味甘,入脾經(jīng),能健脾補中,滲濕而止瀉,使中焦清升濁降,尤宜于脾虛濕盛泄瀉。黃元御對茯苓到底是怎么健脾的有過精彩的論述。他曾在《長沙藥解》中提到過這么一句話:“土燥之病,傷寒惟陽明有之,而濕居其半,……,種種幻怪,百出不窮,究其根原,悉緣土濕。”這里他提到關于脾胃的疾病大多與濕氣有關,所以他用藥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用茯苓,喜歡到什么程度呢?基本上他所有的方子都和茯苓有關。這是因為茯苓這味藥它祛濕能力特別強,這濕氣一去,脾氣就能夠正常上升,簡而言之就是體內(nèi)的氣息更加通暢了,疾病也會隨之消失。但畢竟治病不能光祛濕,所以黃元御還加入了半夏來讓膽胃之氣下降,另加甘草守中,這樣三者合一便成了黃元御的“秘密武器”。張錫純也論證過茯苓的作用,主要是從兩方面來說的。首先,張錫純翻閱古籍得知:脾屬土,土的原味為淡,而《內(nèi)經(jīng)》認為淡氣歸胃,也能養(yǎng)脾陰。恰巧茯苓氣味具淡,且善理脾胃,非常契合脾胃之病。其次,他曾說過:“茯苓蓋其性能化胃中痰飲為水液,引之輸于脾而達于肺,復下循三焦水道以歸膀胱,為滲濕利痰之主藥?!边@句話的主要意思是,茯苓可以通過將脾胃之中的痰飲化成水液,使其加入到人體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之中,以達到祛濕健脾的效果。相傳蘇軾的同袍兄弟蘇澈年少時身體十分虛弱且疾病不斷,不是惡心、嘔吐、拉肚子,就是感冒、發(fā)燒、咳嗽。雖三天兩頭服藥,卻療效甚微。在其三十歲剛剛出頭時,舊疾未愈,又添新恙:只覺整天心慌、氣短、頭暈,到處求醫(yī)診治,身體依然每況愈下,一年不如一年。蘇轍心想求人不如求己,于是找來醫(yī)書,開始自學。他畢竟聰明過人,又勤學好問,沒費太多工夫,他就發(fā)現(xiàn)茯苓這味藥藥性十分平和,正如《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所指出的那樣“久服可安魂養(yǎng)神、延年”,正好對自己的病癥。于是,他買回了一些茯苓,天天堅持服用。果然不出一年,以前那些十分難纏的痼疾都奇跡般的消失了,身體更是一天強于一天。蘇軾對此也是深表感慨,于是留下了“君方掃雪收松子,我已開榛得茯苓?!贝说惹Ч偶丫?,廣為流傳。茯苓能補益心脾而寧心安神。常用治心脾兩虛,氣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心氣虛,不能藏神,驚恐而不安臥者。茯神是茯苓抱著松樹根的部分,有安神的作用?!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里記載茯苓有一半的功能是安神的,專門治療跟神志有關的疾病,比如失眠、驚悸、心神不安等癥狀。治療失眠時,可以用10克茯神、10克研成粉末的酸棗仁,然后用水沖服,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今晚,中醫(yī)老苗在享泰極會員群解讀本篇推文,講解《中藥入門》第11講——《利濕藥:濕為水之漸,水為濕之積》,該節(jié)語音課會上架到享泰極會員課商城,供享泰極會員隨時反復聽。 享泰極學堂由中醫(yī)老苗創(chuàng)立,在過去的2019年,中醫(yī)老苗每天堅持在享泰極公益學堂給廣大中醫(yī)愛好者上課,深受好評!
中醫(yī)碩士,家傳中醫(yī)與學院派的結(jié)合,熱衷于中醫(yī)的傳播和中醫(yī)疑難病研究。 中醫(yī)老苗《中藥入門》課共34講的課程。課程的綱要如下:
1 中藥為什么能治??? 2 配伍——中藥間的愛恨情仇 3 解表藥:彪悍的麻黃與柔和的桂枝 4 解表藥:生姜的傳奇 5 解表藥:柴胡——萬能的感冒藥 6 清熱藥:黃連的清熱瀉火、清熱燥濕、清熱解毒功效必須分清楚 7 清熱藥:青蒿——因為治療瘧疾而出名 8 瀉下藥大黃只能在便秘時用嗎? 9 祛風濕藥:桑寄生——寄生在喬木樹上的小灌木 10 化濕藥:蒼術的芳香化濕、苦溫燥濕與健脾祛濕 11 利濕藥:濕為水之漸,水為濕之積 12 利水滲濕藥:茯苓——一種很大的真菌 13 溫里藥:附子——回陽的第一品藥 14 溫里藥:肉桂——補心火助陽 15 行氣藥:陳皮橘核橘絡橘葉橘紅都是藥 16 消食藥:雞內(nèi)金——吃啥補啥 17 消食藥:山楂——既可以串冰糖葫蘆還能用來消食 18 驅(qū)蟲藥:南瓜子——磕著瓜子驅(qū)絳蟲 19 止血藥:三七——傷科第一圣藥 20 止血藥:艾葉——主治下焦虛寒出血 21 活血化瘀藥: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22 化痰藥:必須要炮制的半夏和名貴的川貝 23 止咳平喘藥:杏仁——甜杏仁當零食,苦杏仁才藥用 24 安神藥:酸棗仁——養(yǎng)心安神方劑中最常用的一味藥 25 平抑肝陽藥:珍珠和珍珠母都可入藥 26 息風止痙藥:牛黃就是牛的膽結(jié)石 27 開竅藥:麝香——雄性麝香囊里的分泌物 28 補虛藥:人參、黃芪和甘草都是補氣藥 29 補虛藥:鹿茸——東北三寶之一,補陽藥 30 補虛藥:阿膠——就只是水煮驢皮嗎? 31 補虛藥:石斛和龜甲都是補陰藥 32 收澀藥:烏梅——望梅止渴的“梅”就是烏梅 33 攻毒殺蟲止癢藥:硫磺的是與非 34 拔毒化腐生肌藥:升藥——主要成分是毒性較大的氧化汞 我們習慣平??丛S多養(yǎng)生類公眾號的文章來獲取知識,堅持了許多年之后,當你面對自己和家人身體問題的時候,你翻遍所有你曾經(jīng)看過的文章,或者網(wǎng)上查到的各種解決方案,眾說紛紜,你就傻了、慌了、對不上號了、沒辦法了。你就開始懷疑人生,覺得中醫(yī)好難、好玄呀。 我們平??吹降闹嗅t(yī)文章,里面提到的只是一個個的知識點。這些知識點,需要有中醫(yī)的基礎理論(陰陽學說、藏象學說、氣血津液)、經(jīng)絡、病因病機、中醫(yī)診法和斷法、中藥、方劑等知識,才能真正理解和應用。因此,系統(tǒng)學習中醫(yī)基礎理論、系統(tǒng)學習各種專病的辨證治療方法,才能把我們平??吹降闹嗅t(yī)文章里提到的知識點連成線,連成面,才會明白,為什么治療肥胖需要從健脾祛濕入手,為什么調(diào)理頸椎病可以按摩鎖骨下方的痛點……很多時候,我們并沒有能力將看到的知識變成自己的……因此,我們需要老師帶領系統(tǒng)學習中醫(yī)。2020年,享泰極學堂準備為享泰極會員開設6門中醫(yī)基礎課,包括中醫(yī)基礎理論(陰陽、五行、藏象、氣血津液)、經(jīng)絡、病因病機、診法和斷法、中藥入門、方劑,共計約175講。 其中,中醫(yī)基礎理論49講,從2019年開始已經(jīng)全部上架,其他經(jīng)絡、病因病機、診法和斷法、中藥入門、方劑五門課也將于春節(jié)前開課。所有課程均可以不限時反復聽。前1000名享泰極會員包購買者,還可以免費獲得在葫蘆中醫(yī)商城銷售很火爆,價值299元的兩種好物中任意一種:由中醫(yī)老苗的爺爺傳下來的方子做成的八綱調(diào)形筋骨冷敷貼兩罐,由四川省中醫(yī)藥科學院蘇琛博士開發(fā)的調(diào)理痰濕體質(zhì)的飛燕餅五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