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呢?一直以來,我都想不明白,直到昨天看了南懷瑾先生的分析。 南懷瑾在《論語別裁》中,分析了《論語》中的這樣一段話——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p> 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我(孔子)有知識嗎?其實沒有知識。有個鄉(xiāng)下人向我請教,我對他所說的問題本來一點都不知道,我只不過是把這個問題的正反兩方面都問透了,幫他找到了答案。 南懷瑾先生認(rèn)為:知識最高處就是“無知”,就是始終寧靜,沒有主觀,先沒有一個東西存在,這是最高的學(xué)問境界。而南懷瑾先生也說過,“學(xué)問就是做人做事”。就此可以推斷: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無知”。 南懷瑾接著舉例,不但孔子覺得自己“無知”,西方的哲學(xué)鼻祖蘇格拉底也說自己“什么都不懂”,印度的釋迦牟尼(佛祖)也說自己“沒說過一個字”。由此可見,真正懂得“真理”的人,深知“真理”無法用語言表達(dá),所以才會說自己“無知”。 圣人們說自己“無知”,絕對不是“謙虛”,更不是“矯情”。以圣人們的修養(yǎng)和學(xué)識,絕對不會犯“謙虛”和“矯情”的小毛病。他們說自己“無知”,是覺得“真理”實在無法用語言來準(zhǔn)確表達(dá)。就像老子所說的最高哲學(xué)范疇的“道”,“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崩献右彩敲銖娊o起了個名字叫“大道”。 最高境界的“無知”,不是小孩的那種無知,也不是蠢笨的那種無知。小孩的無知,是因為啥也不懂;蠢笨的無知,是因為啥也學(xué)不會,啥也弄不明白。最高境界的“無知”,是因為看透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之后,形成了一個中心思想,按照這個中心思想去做人做事,而不必事先加上一個主觀的成見;沒有主觀的成見,所以覺得“無知”??鬃拥闹行乃枷胧恰叭省?,佛祖的中心思想是“空”。 “中心思想”的這個說法,只是我個人為了解釋最高境界的“無知”而提出的,也許在圣人的心中,連這個“中心思想”都不存在,一切做人做事都是“自然而然”的。正像孔子所說的,“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碑?dāng)我說佛祖的中心思想是“空”的時候,佛祖已經(jīng)“不空”了。 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這一輩子完全不可能達(dá)到圣人的境界;是不是意味著“做人的最高境界”對我們一點用處也沒有呢?事實恰恰相反,明白了“做人的最高境界”,對我們的人生至少有3大幫助。1、做人做事,最聰明的做法是“知之為知之”。 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敝谰褪侵?,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做人做事最聰明的做法。為人處世最怕“半罐水響叮當(dāng)”;要給別人講什么,就要真懂了,再給別人講;別自己還沒吃透,就拿出來炫耀;這樣做,不僅不會得到別人的贊許,只會招來別人的“白眼”。 2、做人做事,最高級的禮貌是“承認(rèn)不懂,虛心請教”。 在任何國家、任何文化環(huán)境中,“承認(rèn)不懂,虛心請教”都是一種最高級的禮貌。一個人,可以笨,可以傻;但絕不能不懂裝懂,更不能不虛心。承認(rèn)自己不懂,別人才有可能教你進(jìn)步;虛心請教,別人才愿意幫你進(jìn)步。我們這一生,不就是為了進(jìn)步嗎?而禮貌,不就是你進(jìn)步的“敲門磚”嗎? 3、做人做事,最好的心態(tài)是“內(nèi)心寧靜,沒有主觀的成見”。 俗話說得好,“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們做人做事經(jīng)常會感覺到“痛苦和煩惱”,之所以這樣,是因為自己內(nèi)心存在著種種“主觀的成見”。每個事物,其實都有其存在的道理;你事先有了主觀的成見,就覺得種種事物沒有道理,所以就會產(chǎn)生“痛苦和煩惱”的心情。 當(dāng)你沒有那么多主觀成見的時候,某種程度上認(rèn)可“存在即合理”的道理,你也就不會有那么多痛苦和煩惱了,同時,你的內(nèi)心也就寧靜了。寧靜,是幸福的最高級別。當(dāng)你內(nèi)心寧靜的時候,你就獲得了最高的幸福。 內(nèi)容來自今日頭條
|
|
來自: qwerty6838 >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