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癬亦稱銀屑病,是一種原因不明并易復發(fā)的慢性皮膚病。男女老幼皆可發(fā)病,但以青壯年居多。可累及身體任何部位,但好發(fā)于頭皮、軀干和四肢伸側,常伴不同程度瘙癢。一般夏季減輕或完全緩解,冬季加重或復發(fā)。 臨床根據(jù)皮損的不同將其分為尋常型、膿皰型、關節(jié)炎型和紅皮病型。本病的病因尚不明了,目前認為可能與遺傳、感染、代謝障礙、內(nèi)分泌影響、神經(jīng)精神因素或免疫異常等有關。祖國醫(yī)學文獻中有許多類似本病的記載,如“白癬”、“干癬”、“馬皮癬”、“狗皮癬”、“松皮癬”、“白疕”、“疕風”等。其病因病機多由脾肺濕熱,復感風濕熱邪,蘊于肌膚,致局部氣血運行失暢,氣久郁則生熱;或因風寒外襲,營衛(wèi)失調(diào),郁久化燥,使皮膚失其所養(yǎng)而成;或因七情內(nèi)傷,氣機壅滯,久郁或淤而致,故臨癥分“血熱”、“血燥”、“血淤”等類型施治。 活血疏風湯(民間秘方) 【組成】當歸25克,川芎15克,紅花15克,羌活25克,獨活15克,木通15克,荊芥15克,防風30克,麻黃10克,蒼術25克,胡麻仁15克,蟬退25克,苦參40克,白鮮皮50克,甘草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注釋】本方所治銀屑?。ㄅf稱牛皮癬),中醫(yī)稱松皮癬、干癬、風癬、白疕等。其發(fā)病系由飲食不節(jié)、過食膏梁厚味,加之風邪為患,釀成血熱或血燥而發(fā)。本證除風邪挾濕在肌表而引起作癢外,還有血燥的表現(xiàn)。因此治療上,宜用祛風除濕、和營解毒之法。方中君以羌活祛風除濕,宣肌膚之閉塞邪滯。臣以獨活與君藥相須為用,加強君藥之力;苦參、白鮮皮祛風除濕、殺蟲止痛并解毒;蒼術、防風祛風勝濕。佐以蟬蛻、荊芥祛風;麻黃宣肌腠之閉滯;當歸、川芎、紅花、木通養(yǎng)血活血以和營血;胡麻仁潤血燥。甘草解毒、和中,并調(diào)和諸藥兼以為使。15味藥組成了祛風除濕、和營解毒之劑。 【療效觀察】本方治療觀察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病程最長者4年,最短1周。其中15例痊愈(皮損完全恢復正常,無斑痕,無瘙癢及鱗屑,亦無其它自覺癥狀),占83.3%;顯效2例(皮損大部分恢復正常,無或僅有輕微瘙癢及少量鱗屑者),占11.1%;好轉1例(皮損部分恢復正常,瘙癢及脫屑減輕者),占5.6%,總有效率為100%,治療時間在17~104天之間。 三雞血藤湯(薛志正方) 【組成】雞血藤30~60克,全當歸9~15克,白蒺藜15~30克,夏枯草9~15克,香芷6~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注釋】本方功能開竅散結,行血通絡,養(yǎng)血潤燥,活血祛風,主治銀屑?。ㄅFぐ_)。氣血淤滯是牛皮癬病因的主要環(huán)節(jié),由于血淤則生熱,淤熱化濕,熱極生風,而產(chǎn)生血熱、濕熱、風熱等相應的一派急性實證。陽證病程久時則久淤血虛、血虛受風,而產(chǎn)生血虛、血燥、風燥等相應的一派慢性虛證、陰證。故本方以雞血藤為主以生血、補血、活血、破血、行血、通七竅、走五臟,治風痛濕痹;并以當歸宣通氣血,使氣血各有所歸;以白蒺藜疏肝解郁;夏枯草軟堅散結;白芷通絡、開竅、活血、散結,使藥力透達皮表。本方為補泄兼施、活血祛淤之劑。 【療效觀察】治療觀察105例,痊愈30例,顯效46例,有效20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為91.4%。 克銀湯(朱仁康方) 【組成】生地30克,生槐花30克,紫草15克,丹皮9克,赤芍9克,麻仁15克,枳殼9克,麥冬9克,大青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并外用紅油膏,每日涂1次(紅油膏配方:紅信250克,棉子油2500毫升,黃蠟250~500克。制法:先將紅信搗成細粒,與棉子油同放入大銅鍋內(nèi),置煤球爐或炭火上,熬至紅信枯黃色,離火待冷,取去藥渣,再加溫放入黃蠟熔化,離火,調(diào)至冷成膏)。 【注釋】本方用大劑生地、槐花、赤芍、丹皮、紫草涼營清熱;麥冬、枳殼、麻仁滋陰潤燥;大青葉重在清火。治療證屬風熱郁久、營陰耗傷、化燥化火之銀屑病。 【病案舉例】袁××,女,46歲。1970年7月2日初診。2年來,全身泛發(fā)大片紅色皮疹,曾在本地區(qū)及外地等醫(yī)院多方治療,仍不分季節(jié),歷久不退。初起皮疹不多,近幾年逐漸增多,幾乎遍及全身,大便干秘。診見肥胖體型,頭皮、臉面、軀干、四肢除雙手以外,均見地圖狀紫紅色皮疹,表面覆蓋銀白色較厚之鱗屑,用手刮之,底面則現(xiàn)篩狀出血點。脈細帶數(shù),舌質絳,苔凈。證屬風熱郁久,傷陰化燥之白疕風。西醫(yī)診斷為銀屑?。ㄟM行期)。治宜涼血清熱,滋陰潤燥。投克銀湯10劑,并外用紅油膏每日涂1次。藥后皮損逐漸消退,再服前方加減20劑,隔1月后追蹤:除留頭皮幾小片皮損未完全消退外,余均平復,且外用藥膏處皮損消退較快,但未上藥處,亦趨消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