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屑病,中醫(yī)列入風門或癬門,統(tǒng)稱白疕風,俗稱牛皮癬。由于皮損匡郭清晰,脫屑層層,又有“松皮癬”、“白殼瘡”之稱。也熱為本病的主因,由于平素也熱,外受風邪,而致血熱生風,風盛則燥,故皮損潮紅、脫屑;風燥日久,傷陰傷血,而致陰虛血燥,肌膚失養(yǎng),故皮膚干燥疊起白屑。 1、朱仁康治牛皮癬 1.1血熱型多見于銀屑病進行期。 由于血熱內(nèi)盛,外受風邪,傷營化燥。癥見:皮損發(fā)展較快,呈鮮紅色,不斷有新的皮疹出現(xiàn),心煩、口渴、大便干。脈弦滑,舌質(zhì)紅紫,苔黃。治宜涼血、清熱、解毒為主,以土茯苓湯(經(jīng)驗方)。 藥用: 生地30克、紫草15克、生槐花30克、土茯苓30克、蚤休15克、白鮮皮15克、大青葉15克、山豆根9克、忍冬藤15克、生甘草6克。 水煎服。 1.2風濕型由于風濕阻絡,傷營化燥。 癥見:周身泛發(fā)皮損,并見關節(jié)疼痛,尤以兩手指關節(jié)呈畸形彎曲,不能伸直。脈弦滑,苔薄白膩。治宜通絡活血,祛風除濕。 藥用:桂枝9克、當歸12克、赤芍12克、知母9克、桑寄生9克、防風9克、桑枝15克、懷牛膝9克、忍冬藤15克、絡石藤9克、雞血藤30克、甘草6克。 水煎服。 1.3血燥型多見于銀屑病靜止期。 證屬風燥日久,傷陰耗血。癥見:病久不退,皮膚干燥,呈淡紅色斑塊,鱗屑層層,新的皮疹已出現(xiàn)不多。脈弦細,舌淡,苔凈。治宜養(yǎng)血活血,滋陰潤燥。 藥用:生熟地各15克、當歸12克、丹參12克、桃仁9克、紅花9克、玄參9克、天麥冬各9克、麻仁9克、甘草6克。 水煎服。 2、槿皮酒 出處【摘錄】《外科證治全書》卷四 處方: 白槿皮、南星、檳榔各30克,生木鱉、樟腦各15克,斑蝥30個,蟾酥9克 【制法】上藥各為粗末,共浸入滴花燒酒500克內(nèi),聽用。 【用法用量】遇癬先用刮破,以藥酒搽之,一日一次,至愈乃止。 【功能主治】治癬癥。由風邪溫熱浸襲皮膚,郁久化蟲,瘙癢無休,如干癬、濕癬、風癬、頑癬、牛皮癬、松皮癬、刀癬之重者。 3、立止散 出處【摘錄】《普濟方》卷二八一古代劑量 【處方】冬瓜皮(燒灰) 煎服法【制法】上藥研末。 【用法用量】油調(diào)搽瘡上。 【功能主治】治牛皮癬。 4、白疕二號方 出處【摘錄】《朱仁康臨床經(jīng)驗集》 【處方】土茯苓30g,忍冬藤9g,生甘草6g,板藍根15g,威靈仙15g,山豆根9g,草河車15g,白鮮皮15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風除濕。主牛皮癬早期。 5、白疕一號方 出處【摘錄】《朱仁康臨床經(jīng)驗集》 【處方】生地30g,生槐花30g,山豆根9g,白鮮皮15g,草河車15g,大青葉15g,紫草15g,黃藥子12g。 【功能主治】涼血清熱,解毒治瘡。主牛皮癬進行期。 6、除濕丸 出處【摘錄】《趙柄南臨床經(jīng)驗集》 【處方】威靈仙30g,豬苓30g,梔仁30g,黃芩30g,黃連30g,連翹30g,歸尾30g,澤瀉30g,紫草45g,茜草根45g,赤苓皮45g,白鮮皮60g,粉丹皮30g,干生地60g。 【制法】上為細末,水泛為丸,如綠豆大。 【用法用量】每次1-2錢,1日2次,溫開水送下。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除濕利水,祛風止癢。主急性濕疹、牛皮癬、嬰兒濕疹、單純糠疹、多形紅斑等。 7、白疕丸 趙炳南臨床經(jīng)驗 【處方】 蒼術60g,白附子60g,桂枝60g,當歸60g,西秦艽60g,草烏60g,追地風60g,千年健60g,威靈仙60g,川芎60g,鉤藤60g,兔絲子60g,川牛膝60g,何首烏60g,川烏60g,知母60g,梔子60g,紅花60g,白花蛇30g,苦參120g,刺蒺藜120g,防風120g,小胡麻120g,蒼耳子120g,黃柏120g,桃仁120g,紫草120g,全蟲120g,丹皮120g,荊芥180g,白鮮皮180g。 【制法】上為細末,水泛為丸,如綠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1-2錢,溫開水送下,日2次。 【功能主治】驅(qū)風攻毒,除濕止癢。主牛皮癬(白疕風),神經(jīng)性皮炎(頑癬),慢性濕疹(頑濕瘍)。 8、加減除濕胃苓湯 出處【摘錄】《趙炳南臨床經(jīng)驗集》 【處方】蒼術6g,厚樸6g,陳皮9g,滑石塊12g,炒白術12g,豬苓12g,炒黃柏12g,炒枳殼9g,澤瀉9g,赤苓12g,炙甘草9g。 煎服法:水煎服。 【功能主治】健脾燥濕,和中利水。主帶狀皰疹(濕盛型纏腰火丹),濕疹(濕瘍),牛皮癬(濕寒性白疕)。 9、清涼膏 出處【摘錄】《趙炳南臨床經(jīng)驗集》 【處方】當歸30克、紫草6克、大黃面4.5克、香油500克、黃蠟120~180克 【制法】以香油浸泡當歸、紫草三日后,用微火熬至焦黃,離火,將油濾凈去滓,再人黃蠟加火熔勻,待冷后加大黃面攪勻成膏。 【用法用量】外敷患處。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痛。治燙傷、燒傷等清潔瘡面;多型紅斑(血風瘡)、牛皮癬(白疕)等炎癥性干燥脫屑皮損。 10、養(yǎng)血潤膚飲 出處【摘錄】《外科證治全書》 【處方】當歸9克,熟地、生地、黃芪各12克,天冬(去心)、麥冬(去心)各6克,升麻、片芩各3克,桃仁、紅花各2克,天花粉4.5克。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功能主治】治面游風,初起面目浮腫,燥癢起皮,如白屑風狀,漸漸癢極,延及耳項,有時痛如針刺?,F(xiàn)用于皮膚瘙癢癥,牛皮癬靜止期(血虛風燥型),紅皮癥等病久血虛風燥而見皮膚干燥、脫屑、瘙癢,舌質(zhì)紅者。 11、郁金銀屑片(中成藥) 功能與主治疏通氣血,軟堅消積,清熱解毒,燥濕蟲。用于銀屑?。ㄅFぐ_)。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3~6片,一日2~3次。 注意在??漆t(yī)生指導下應用。 12、銀屑病醫(yī)案 袁某,女,46歲,簡易病歷,初診日期:1970年7月2日。 主訴:全身出現(xiàn)大片紅斑,覆蓋白色鱗屑21年。 現(xiàn)病史:20多年來,全身泛發(fā)大片紅色皮疹,曾在本地區(qū)及外地等醫(yī)院多方治療,仍不分季節(jié),歷久不退。初起皮疹不多,近幾年逐漸增多,幾乎遍及全身,大便干秘。 檢查:肥胖體型,頭皮、臉面、軀干、四肢除雙手以外,均見地圖狀紫紅色皮疹,表面覆蓋銀白色較厚之鱗屑,用手刮之,底面則現(xiàn)篩狀出血點。脈細帶數(shù),舌質(zhì)絳,苔凈。 中醫(yī)診斷:白疕風。 西醫(yī)診斷:銀屑?。ㄟM行期)。證屬:風熱郁久,傷陰化燥。 治則:涼血清熱,滋陰潤燥。 藥用:生地30克生槐花30克紫草15克丹皮9克赤芍9克麻仁15克枳殼9克麥冬9克大青葉9克10劑水煎服。外用紅油膏(113)每日涂1次。 二診:(7月12日)藥后腿部皮損逐漸消退,他處鱗屑,亦顯見減少。繼服前方改麻仁9克、大青葉15克,服10劑。 三診:(7月24日)軀干、上肢皮損均趨消退,下肢皮損消退后,新起點狀皮疹??诟伤硷?,舌苔薄黃。繼服前方加黃芩9克、花粉9克,服10劑。 隔1個月后追蹤:只留頭皮幾小片皮損未完全消退外,余均平復。又稱外用藥膏處,皮損消退較快,但未上藥處,亦趨消退。 本例大面積地圖狀牛皮癬,病歷20多年,經(jīng)多方治療,歷久不退,除兩手外,皮損幾乎周身密布,舌絳便秘,證屬風熱郁久,菅陰耗傷,化燥化火之象。故用大劑生地、槐花、丹皮、赤芍、紫草涼營清熱;麥冬、枳殼、麻仁滋陰潤燥;大青葉重在清火。10劑后皮損逐漸消退,繼服前方加重大青葉。10劑后,四肢皮損大部已退,尚有口干,思飲,舌紅苔黃,加花粉、黃芩增液清熱。囑服10劑后未來復診,隔1個月后追蹤,只留頭皮小片皮損,基本痊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