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里的爸爸是個健碩的花臂大叔,女兒則是呆萌小蘿莉一枚,光從氣質(zhì)上看,大家很難想象兩人在一起相處是怎樣的畫風。 然而花臂大叔卻用實力演繹了如何“歡樂坑娃”。 兩個人玩的游戲很簡單,就是我們最熟悉的石頭剪刀布,但是增加了一個趣味小環(huán)節(jié),就是誰輸了誰就要用臉去沾面粉。一開始爸爸很輕松地占了上風,還毫不收斂地得意大笑。 孩子本來有點不高興,但是看到爸爸狂放的笑容,也忍不住大笑起來。 父女二人的歡樂時光,讓人看了心生羨慕,反觀普遍的中國家庭,有多少家長跟孩子中間隔了深深的鴻溝?遇到事情想跟孩子溝通的時候,卻不知如何開口? 其實,生活中的我們都過于嚴肅,尤其是面對孩子的時候,我們少了那種娛樂精神和游戲態(tài)度。 試想一下,作為家長,您常常跟孩子說的話是什么? “你怎么還不去寫作業(yè)!又在打游戲!” “你怎么這么不聽話呢?少玩會游戲不行嗎?” “有時間玩游戲,你怎么不去多看看書?” 相信各位父母對于孩子玩游戲這件事,或多或少都有過這樣的苦惱: 但是現(xiàn)實中的孩子們,彷佛有著用不完的精力和永不消退的熱情,投入到一輪又一輪的游戲當中、不知疲倦。 ?00后請作答 作為家長 總覺得孩子玩游戲就是浪費時間 孩子一提起玩游戲就來氣 可是,有沒有家長真正地了解過游戲? 今天我們邀請到教育專家小溪老師 來為我們詳細講解一下 好游戲是什么樣的? 游戲?qū)τ诤⒆拥囊饬x是什么? 父母如何用游戲的方式與孩子相處? ▼ 特邀專欄作者 小溪老師 小溪老師,教育創(chuàng)新者。 一家國際兒童教育科技公司合伙人、中美兒童腦發(fā)育聯(lián)盟中方專家、自由撰稿人,致力于為國內(nèi)家庭減壓賦能。 01. 游戲是什么? 00后網(wǎng)游,90后“小霸王” 80后拍洋畫,70后玩泥巴 也許在很多父母眼里,提起“游戲”二字,腦海里浮現(xiàn)的都是電腦游戲、手機游戲、網(wǎng)絡(luò)游戲等。 其實,游戲的定義遠遠比這個要廣泛的多。 請先回想一下,在各位小的時候,手機和電腦還沒普及,那都玩什么樣的游戲呢? 70后的父母大概是丟沙包、躲貓貓、玩泥巴、拍煙盒吧;80后呢,大概是彈玻璃彈珠、跳皮筋、跳房子、拍洋畫吧; 到了90后的選擇就更加豐富了,除了傳統(tǒng)的跳格子、躲貓貓,還多了好多玩具:積木、拼圖、洋娃娃,而且還有小霸王游戲機等等。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fā)展,到了00后這一代,我們現(xiàn)在把很多原來需要在戶外玩的游戲搬到電腦屏幕上,并且創(chuàng)造出了更多的場景、特效,于是孩子們的游戲戰(zhàn)場從戶外轉(zhuǎn)到了室內(nèi),從現(xiàn)實變成了虛擬。 其實,這么多年來,游戲的形式變了,但是游戲的本質(zhì)沒有變,一直是帶給孩子快樂、激發(fā)孩子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而且游戲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隨時隨地都可能發(fā)生。 哈佛大學醫(yī)學院教授、注意力領(lǐng)域?qū)<覑鄣氯A·哈洛韋爾博士,在他獨創(chuàng)的兒童幸福人生“優(yōu)勢循環(huán)五步法”中,專門提到了游戲。并稱:
由此可見,游戲的范圍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生活中處處可游戲,游戲就是創(chuàng)造力的產(chǎn)物。 02. 游戲之美帶來的生活智慧
他發(fā)現(xiàn)羅盤針永遠都指著向北的方向,當時愛因斯坦小小的身體里蘊含著無限的想象力,幼小的他不斷在思考和探索這個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 而這件事,也開啟了愛因斯坦在科學領(lǐng)域的探索之門。 其實真正的游戲需要孩子主動和積極的參與,在游戲過程中,孩子不斷探索、學習、成長,慢慢發(fā)現(xiàn)了世界,發(fā)現(xiàn)自己喜歡什么以及以后還想做什么。 而收獲的這一切,包括知識、技能和經(jīng)驗,都只是游戲的副產(chǎn)品。 最關(guān)鍵的是,孩子完全沉浸、積極投入在任務(wù)當中,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甚至產(chǎn)生“心流”狀態(tài)(心流在心理學中是指一種人們在專注進行某行為時所表現(xiàn)的心理狀態(tài))。 這就是游戲之美。 杰出的游戲心理學家布萊恩·薩頓史密斯(Brain Sutton-Smith) 就說過:“玩的對立面不是工作,而是抑郁?!?/p> 根據(jù)臨床定義,當我們情緒低落時,缺乏信心的悲觀感和缺乏活力的沮喪感都在折磨著我們。 要扭轉(zhuǎn)這兩種情緒,我們必須擁有對自身能力的樂觀態(tài)度以及充沛的活動力。 目前還沒有描述這種積極狀態(tài)的臨床心理學術(shù)語,但它完美地描述了玩游戲時的情緒狀態(tài)。 說白了,其實游戲能帶給人們直接的快樂,但是這種游戲不單單指電子游戲,還有生活中的一切游戲。 對于孩子來說,這個過程需要自行發(fā)掘,同時更需要父母的引導和陪伴。 父母陪伴和引導的過程,不僅僅能激發(fā)孩子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而且還能拉近親子間的親密關(guān)系。 03. 用“游戲的方式”與孩子相處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個從游戲中獲益的案例,在很多男孩家庭中,父母會面臨的問題: 由于男孩子普遍能量值很高,父母說的話又根本聽不進去,父母最后只能用吼叫或者打罵的方式來解決。 但其實很多父母也會發(fā)現(xiàn),這種方式往往只是當下有了點作用,但是長期來看,孩子身上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我的好朋友娜娜有一個6歲可愛頑皮的兒子彼得,彼得從3歲開始、只要是在家里,一秒鐘都不歇著,不停地蹦來跳去、或者把家里的東西弄得滿地都是,屋里搞得烏煙瘴氣。 娜娜一看見兒子這樣又氣又惱,沖彼得大喊,讓彼得馬上安靜下來。彼得要還是不聽話,彼得的爸爸就會直接上手,或者把彼得抱起來扔回他自己的屋里,不給彼得任何玩具,作為懲罰。 彼得父母的想法是:
彼得父母的愿望是好的,但是他們忽略了一點,孩子是不可能一下子從極度興奮恢復到安靜的,這個跨度也太大了!尤其是對于一個正值調(diào)皮、好奇期的男孩。 這時候最好的辦法是:父母借助游戲的手段,幫助彼得更好地過度一下,先降低一些興奮指數(shù),再慢慢恢復到完全的平靜。 “枕頭大戰(zhàn)”是每一個孩子都非常喜歡的互動游戲,既可以鼓勵父母參與到孩子的游戲當中,還可以幫助孩子釋放一些多余的能量,盡快恢復平靜的狀態(tài)。 枕頭大戰(zhàn)小視頻 彼得的爸爸試過幾次之后,很高興地和我分享這個辦法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當彼得表現(xiàn)出極度興奮而聽不進父母要求的時候,爸爸就邀請彼得一起來玩“枕頭大戰(zhàn)”,并且和彼得很投入地一起瘋玩。 玩一會爸爸就會假裝和彼得求饒,還裝出一副累的氣喘吁吁的樣子,于是彼得一副很有成就感的樣子,得意地回自己房間去了,也不在廳里繼續(xù)折騰了。 其實,孩子有時候要求的并不多,父母回家坐在地板上陪孩子玩一會,對于孩子就足夠了。 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在乎他的,是關(guān)心他的,愿意了解他現(xiàn)在玩什么、喜歡什么等等。而不是每次等孩子玩的正高興的時候,被父母打斷、甚至呵斥。長此以往,孩子怎么可能不叛逆不反抗呢?! 父母可以嘗試以游戲的方式,或更幽默有趣的方式來和孩子互動,不管是做家務(wù)、運動、做作業(yè)、看電視,還是制訂規(guī)則,哪怕就只是傻樂一會。 如果您已經(jīng)厭惡了每天不停地提醒孩子要按時起床、早早睡覺、收拾房間,那么下一次可以嘗試用唱歌劇的方式來發(fā)出提醒,至少我相信這次孩子會注意到您的聲音,說不定還會被您的唱歌走調(diào)兒或者好玩的方式逗的忍不住笑出來。 如果您的孩子總是喜歡窩在沙發(fā)里或者坐在電腦前,根本不想起來活動。為了激發(fā)孩子對于運動的熱情,您可以嘗試讓孩子充當教練的角色。 把主動權(quán)交給孩子,讓孩子來制定今天的活動內(nèi)容,并且來手把手地教您應(yīng)該怎么更好地做這些動作。為了有趣,您可以扮演一個調(diào)皮、不聽指令的學生,這樣孩子就需要更加認真地上課,并且給您親自示范動作了。 再比如去超市的時候,總有家長抱怨,孩子想買一些不健康的零食,不給買就會哭鬧不停,讓家長不知所措。 這時候何不與您的孩子一起做一個游戲呢? 和孩子約定好,孩子先偷偷把父母不同意買的東西放進購物車里,而父母需要在到達收銀臺前一一把它們找出來,如果漏掉了一兩件,就作為孩子的勝利品吧。 游戲的方式可以把原本一件嚴肅的事情或者“老大難”問題,以一種輕松愉快的方式向孩子表達出來,而不是一上來就制止或者責備孩子: “別磨磨唧唧的,快去寫作業(yè)!”、“怎么還不起床啊,都幾點了?一會又要遲到了!”、“你的東西扔的滿屋都是,怎么還不收拾一下,到底要我說多少遍?。俊?/strong> 其實這樣的做法,只能讓孩子覺得:什么事情我都做的不對,我干脆就放棄得了,反正我做啥也做不好! 或者產(chǎn)生抵抗情緒:什么事情都要管我,我又不是小孩子,能不能讓我自己做一回主??!或者直接進入冷戰(zhàn)模式:你說你的、我做我的。
我們鼓勵父母陪伴孩子一起玩游戲,這是重建親子感情聯(lián)結(jié)的橋梁:游戲當中所激發(fā)的活力、所產(chǎn)生的親密感,可以緩解父母的壓力,也能幫助父母進入孩子的世界,讓父母以孩子的方式重新建立自信和親情。 如果說讓孩子自己玩游戲,最大的收獲是快樂;那么父母和孩子一起玩他喜歡的游戲,或者是共同創(chuàng)造一個游戲,最大的收獲是愛和快樂。 如果孩子心中是充滿愛和快樂的,又怎么會無休止地沉浸在網(wǎng)絡(luò)中、電子產(chǎn)品里呢?又怎么會一味地和父母對著干呢?又怎么會故意在家里或者學校搗蛋呢? 其實,孩子身上的種種問題表現(xiàn),都不只是簡單地反映了某種行為,而是反映了孩子深層次的心理訴求。 最后 我簡單整理了一下 幾個常見的對于游戲的誤區(qū) 希望各位家長和孩子 能真正從游戲中獲益、收獲快樂和愛 · 關(guān)于游戲的幾個誤區(qū) · · 多數(shù)人對于游戲的理解,僅限于傳統(tǒng)意義上或現(xiàn)代社會中常見的游戲。 游戲無處不在、可以隨時隨地發(fā)生。我們生活中處處是游戲,關(guān)鍵看你會不會玩! · 游戲和學習是分離的,甚至很多家長認為玩游戲純粹是浪費時間。 其實對于孩子,游戲時間即學習時間,即使是最平常的游戲,也蘊藏著許多深意。但是,好的游戲是需要孩子主動、積極參與的,而父母和老師需要起到引導和鼓勵的作用,并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及時提供幫助。 · 游戲過程中的激勵手段:很多家長認為獎勵越多越好。 獎勵需要適當和多變,并且要配合清晰的目標和及時的反饋機制。 · 游戲只是孩子玩的,孩子和同伴一起玩就好了,家長沒有時間、就不用參與。 家長和孩子玩游戲的過程不僅可以起到很好的引導和幫助的作用,還可以重建和孩子的聯(lián)結(jié)、培養(yǎng)彼此之間的信任和親密感,用“孩子的語言”和孩子溝通很重要,而游戲就是“孩子的語言”。 最后希望各位家長和孩子 都能利用游戲精神 找到適合與彼此相處的模式 讓彼此更懂彼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