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我國玉雕歷史悠久,長期的歷史中了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總結出無數(shù)雕琢規(guī)律,其中就有一條叫“三七” 規(guī)律,你聽說過嗎? 編輯 三分雕刻,七分想象 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林黛玉…… 藝術創(chuàng)作離不開現(xiàn)實,但更需留足充分的想象空間;玉雕創(chuàng)作除了具象還有抽象,有時候具體的東西會把大家的思維圈起來,從而變得平淡無奇。 不同的主題作品,從不同角度和遠近觀察及思考會產(chǎn)生非常奇妙的效果,給我們帶來別樣的藝術享受和熏陶。 編輯 “30%的雕刻,留70%給藏友想象”,得到許多玉雕師認可。 對于原石,他們保留了許多大自然賦予的“質感與滄桑”,簡單的雕琢,給觀者更多的思考空間。 編輯 逍遙天地間三分形似,七分神似 意思是玉器雕琢不需要過度追求形象的真實和逼真,但在神態(tài)刻畫上一定要細致入微。 編輯 這種藝術思維不僅在玉器雕琢中出現(xiàn),其它藝術形式亦有,這是中國特色的傳統(tǒng),即通過簡單的勾勒,以小見大,所求意境之美。 編輯 編輯 三分皮色,七分玉體 玉是體,皮是衣,先有玉,而后有皮,皮依附于玉而存在,因此在雕琢中,要突出玉質之美,皮色則是點綴。這也是對眼下過度重皮色的反思。 編輯 三分細膩,七分流暢 玉器雕琢不宜過分細膩,費料費工不說,且過于細密的線條會讓玉器顯得“傷痕累累”,喪失了渾然一體的感覺,因此玉雕不追求線條的繁雜,而是講究線條的流暢和簡練。 編輯 三分輔,七分主 玉器雕琢布局也大有講究,無論是人物還是風景,主體部分只占七分,還有留三分作為點綴,起襯托之用,輔助部分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少了沒有渲染輔助作用,多了則喧賓奪主。 我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大師級的作品,多是按此規(guī)律雕成。 編輯 三分眼 七分玉 在玉雕中,打眼也同樣大有講究。眼打在什么位置,打多大,打多少,都直接關系到玉雕作品比例與完美。 如果一件作品上打眼超過了作品體積的30%,那么就會損害和田玉的自然之美,一件比例協(xié)調,重力均衡的玉雕作品才能體現(xiàn)玉雕作品的大氣、意境、神韻,“琢”無痕而顯生命力。 編輯 作為玉雕人、藝術家,很多國內頂尖大師都已明確表明:沒有不好的玉,只有拙劣的心。 編輯 中國的玉雕文化要承前啟后,需要在繼承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繼承,所以玉雕人肩上擔負著沉重的責任。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