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法流注醫(yī)學流派所使用的八個穴位又被稱為八脈交會穴。所謂八脈,是指任脈、督脈、沖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通常統(tǒng)稱為奇經(jīng)八脈。它們具有統(tǒng)帥和調整十二經(jīng)脈氣血的作用。 在四肢部位,十二正經(jīng)有八個穴位與奇經(jīng)八脈相通,通稱之為八脈交會穴,這些穴位分別是:后溪、公孫、列缺、足臨泣、照海、申脈、內關、外關。下面我們就簡要的介紹這8個穴位,對大家治病防病都有較大的幫助。 后溪穴 定位: 在手掌尺側,微握拳,當?shù)谖逭浦戈P節(jié)后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后溪穴位于手太陽小腸經(jīng)之上,通于督脈。 歌訣: 手足孿急戰(zhàn)掉,中風不語癲癇, 頭疼眼腫淚漣漣,腿膝背腰痛遍。 項強傷寒不解,牙齒腮腫喉咽, 手麻足麻破傷牽,盜汗后溪先砭。 公孫穴 定位: 在足內側緣,當?shù)?跖骨基底的前下方。 公孫穴位于足太陰脾經(jīng)之上,通于沖脈。 歌訣: 九種心疼延悶,鰭胸翻胃難停, 酒食積聚胃腸鳴,水食氣疾膈病。 臍痛腹疼脅脹,腸風瘧疾心疼, 胎衣不下血迷心,泄瀉公孫立應。 列缺穴 定位: 在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一寸約為3.3厘米,全書同)。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列缺穴位于手太陰肺經(jīng)之上,通于任脈。 歌訣: 痔瘧便腫泄痢,唾紅溺血咳痰, 牙疼喉腫小便難,心胸腹疼噎咽。 產(chǎn)后發(fā)強不語,腰痛血痢臍寒, 死胎不下膈中寒,列缺乳痛多散。 足臨泣穴 定位: 在足背外側,當足第四跖趾關節(jié)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足臨泣穴位于足少陽膽經(jīng)之上,通于帶脈。 歌訣: 手足中風不舉,痛麻發(fā)熱拘攣, 頭風痛腫項連腮,眼腫赤疼頭旋。 齒痛耳聾咽腫,浮風瘙癢筋牽, 腿疼脅脹肋肢偏,臨泣針時有驗。 照海穴 定位: 在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照海穴位于足少陰腎經(jīng)之上,通于陰蹺脈。 歌訣: 喉塞小便淋澀,膀胱氣痛腸鳴, 食黃酒積腹臍并,嘔瀉胃翻便緊。 難產(chǎn)昏迷積塊,腸風下血常頻, 膈中快氣氣核侵,照海有功必定。 申脈穴 定位: 在足外側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申脈穴位于足太陽膀胱經(jīng)之上,通于陽蹺脈。 歌訣: 腰背屈強腿腫,惡風自汗頭疼, 雷頭赤目痛眉棱,手足麻攣臂冷。 吹乳耳聾鼻衄,癇癲肢節(jié)煩憎, 遍身腫滿汗關淋,申脈先針有應。 內關穴 定位: 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內關穴位于手厥陰心包經(jīng)之上,通于陰維脈。 歌訣: 中滿心胸痞脹,腸鳴泄瀉脫肛, 食難下膈酒來傷,積塊堅橫脅搶。 婦女脅疼心痛,結胸里急難當, 傷寒不解結胸膛,瘧疾內關獨擋。 外關穴 定位: 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外關穴位于手少陽三焦經(jīng)之上,通于陽維脈。 歌訣: 肢節(jié)腫疼膝冷,四肢不遂頭風, 背胯內外骨筋攻,頭項眉棱皆痛。 手足熱麻盜汗,破傷眼腫睛紅, 傷寒自汗表烘烘,獨會外關為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