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概述 師氏鋒勾針針法是通過使用師氏鋒勾針勾割人體某些部位,從而治療疾病的一種獨特的針刺方法,是新九針針法的一個組成部分。 師氏鋒勾針,是參照《靈樞》所記載的古九針之一的鋒針和流傳于民間的勾針二者的結(jié)構(gòu)特點,經(jīng)過數(shù)十年,44次的研制改革而發(fā)明的新型針具。 鋒針,最早記載于《靈樞》。據(jù)《靈樞》所述,其針長1.6寸,針鋒銳利,三面有刃。主要用于瀉熱出血,可以治療病痛在經(jīng)絡(luò),而且屬于頑固痹證的疾病,也可用鋒針刺井滎輸穴瀉血,治五臟的疾病。 勾針,是流傳于民間的一種針刺工具,其針尖部前端有勾,常為勾治羊毛疔所用。 (二) 針具特點 師氏鋒勾針分雙頭與單頭兩種類型。 1、雙頭鋒勾針 由不銹鋼制作,整體長14厘米。分針柄、針身、針頭三部分。 (1)針柄:此針中部為六角柱體,稱為“針柄”。 (2)針身:針柄兩端為有一定錐度的圓錐體,稱為“針身”。 (3)針頭:針身末端勾尖部分稱為“針頭”。針頭與針身呈45°角,為三面有刃之鋒利勾尖,長約3毫米;針身兩端針頭,大小略異。 2、單頭鋒勾針分針體與針柄兩大部分。 (1)針體:由不銹鋼制作,分針身與針頭兩部分,與雙頭鋒勾針結(jié)構(gòu)相同。 (2)針柄:由非金屬材料制作,為圓柱形,針體嵌于其中。 (三) 針法 1、針前準備 (1)用具:①鋒勾針;②酒精棉球。 (2)消毒:①針刺部位:常規(guī)消毒。②針具:將鋒勾針針頭在師氏微型酒精燈上燒灼1分鐘消毒(此方法對針具損壞比較大)。 2、持針法 以刺手拇、食、中三指持毛筆式姿勢,中指置于針身下部,微露針頭。緊捏針柄,迅速點刺放血或刺入皮下肌層進行勾割,要注意針向和角度,出針時順原孔而出,可減少皮損程度,出針后用棉球按壓針孔。 3、施針方法 行針方法分以下5個步驟:①用左手食指中指繃緊所刺部位之皮膚,右手持針迅速將針頭刺入皮下(刺入時針尖與皮膚呈75角)。②針頭刺入后稍待片刻,將針體扭正(與皮膚垂直),將皮下白色纖維挑起。③然后上下提動針柄,進行勾割(一般勾割3~4針),此時可聽到割斷皮下纖維的吱吱聲。④勾割完畢,即可出針(出針時應將針體恢復到進針時的角度,使針尖部分順針孔而出,這樣可減少皮損)。⑤出針后立即用棉球按壓針孔。 (四) 治療作用 師氏鋒勾針施治時,可同時產(chǎn)生兩種功能和作用:一是有刺激肌肉,放瘀血的功能,具有刺血的治療作用;二是可割斷皮下肌纖維及脂肪,具有割治的治療作用(師氏鋒勾針針頭長度只有約3毫米左右,勾刺時較一般割治方法痛感輕,皮膚損傷少)。 (五) 治療范圍 師氏鋒勾針對一些急性炎癥、實證性疾病治療作用顯著,對眼疾尤為見效。下面介紹師氏鋒勾針的部分適應證。 1、適用于一些急性或痙攣性及某些慢性疾患所致的局部功能障礙,或久而不愈的頑固性疼痛。如:肩關(guān)節(jié)周圍炎、腰背肌勞損、腱鞘炎、腦血栓后遺癥、支氣管炎、哮喘、胃痙攣等。 2、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如:急性結(jié)膜炎、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或慢性)咽炎、休克、音啞等。 (六) 主要刺激部位及配穴原則 華佗夾脊、督脈、膀胱經(jīng)、阿是穴是師氏鋒勾針針法中常用的主要刺激部位(主要取穴范圍)。其中,華佗夾脊穴不但療效高,治療范圍廣泛而且比背俞穴安全。所以,本人提倡以華佗夾脊代替背俞使用。{例如:急性神經(jīng)性頭痛、咳嗽氣喘、哮喘等癥,取天柱、定喘(雙)、大椎等,用鋒勾針勾割施治,癥狀可立即緩解,療效顯著。} 師氏鋒勾針的配穴原則:一般取背俞穴、夾脊穴為主穴,以阿是穴、募穴、五輸穴、馬丹陽十二穴、四要穴等為常用輔穴。(例如:腦部疾患,一般多取督脈穴為主穴)。 下面是師氏鋒勾針常用的配穴表
(七) 驗案舉隅 例1:神經(jīng)性頭痛楊××,男,46歲,干部。1980年5月14日就診。 自訴:左側(cè)不定時偏頭痛二月余,疼痛以午后多發(fā),痛時服用強痛定、顱痛定可稍緩解,在某醫(yī)院曾診為神經(jīng)性頭痛,服用西藥無效,今日疼痛更甚。 檢查:發(fā)育良好,精神萎靡,心肺未見異常,肝脾未觸及,腦電圖正常。血壓為140/90 mmHg,左側(cè)太陽穴處,以手按之有跳動感,脈沉弦有力,舌質(zhì)略暗,有散在瘀斑。 診斷:神經(jīng)性頭痛。 治療經(jīng)過:取大椎、天柱(雙)、風池(雙)、太陽(雙),鋒勾針勾刺,每穴3針。針后立即痛止。兩日后患者登門謝曰:針后再未發(fā)作。隨訪半年,再未復發(fā)。 按:此病屬肝膽火逆之頭痛(西醫(yī)學之神經(jīng)性頭痛)。取大椎、天柱勾刺,可清泄陽經(jīng)之熱;風池清膽平肝,兼利頭目;太陽疏通患處氣血,宣通脈絡(luò),脈絡(luò)通達,通則不痛;熱隨血泄,壅滯即疏。病源既除,病則徹愈。 例2:血管神經(jīng)性頭痛(偏頭痛) 胡××,男,64歲,干部。1981年2月3日11晚就診。 自訴:左側(cè)頭痛欲裂,7、8天來每隔2~4分鐘抽拉樣疼痛1 次,有時兼有跳痛,疼痛難忍。曾服各種止痛藥(包括進口藥物),但服后僅可止痛30分鐘左右,過后照舊劇痛,并惡心欲吐,全身疲乏,惡寒。 檢查:舌體兩邊有瘀血,舌色紫暗,脈沉細。 診斷:血管神經(jīng)性頭痛(偏頭痛) 治療經(jīng)過:取風池、風門、大椎、天柱、腦空、懸顱、承靈,用師氏鋒勾針勾刺,勾割后疼痛即止。次日上班,至今再未復發(fā)。 例3:急性結(jié)膜炎(暴發(fā)火眼) 喬××,男,41歲,醫(yī)生。1982年8月8日就診。 自訴:雙眼紅腫、不能睜開3~4天,自覺眼內(nèi)有砂子摩擦,點眼藥水、服藥無效。 檢查:雙眼紅腫,上下眼瞼充血嚴重,并有淡黃色分泌物流出。 診斷:急性結(jié)膜炎(暴發(fā)火眼)。 治療經(jīng)過:取大椎、天柱、魚腰、攢竹、太陽,及上下眼瞼表皮點勾刺出血。勾割后兩眼澀痛即止,眼已能睜開看物,又過1 2小時眼瞼充血已散去大半,次日痊愈。 例4:急性咽喉炎。 張××,28歲,干部。1983年1月6日下午初診。 自訴:咽喉發(fā)干疼痛4天,喝水吞咽困難,吃飯更痛,打針吃藥無效。 檢查:喉頭部漫腫、色紅、壓痛明顯,并有很多濾泡,大如黃豆,布滿咽后壁;脈浮數(shù)洪大。 診斷:急性咽喉炎。 治療經(jīng)過:取大椎、天柱、涌泉、少商、商陽勾割出血;術(shù)后患者即能喝水,疼痛減輕;次日晚8時復診,已痊愈如常人。 例5:肩關(guān)節(jié)周圍炎 趙××,男,65歲,干部。1983年4月10日就診。 自訴:右肩臂疼痛,不能活動已4、5個月。經(jīng)封閉、按摩、電療、服藥未見好轉(zhuǎn)。 檢查:右肩臂不能前后伸展,平舉局部疼痛,無紅腫。 診斷:肩關(guān)節(jié)周圍炎 治療經(jīng)過:取肩三穴(肩髃、肩髎、肩髃肩髎之間)、天府、俠白、消濼,均取患側(cè),鋒勾針勾刺。術(shù)后活動如常人,3~4天后,又有些反復,用磁圓針叩擊以上穴位,即愈。至今再無復發(fā)。 喜歡針灸的盆友可以關(guān)注并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
|
來自: 大醫(yī)精誠a5n0ls > 《新9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