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中有句名言:'與人者,與其易疏于終,不若難親于始;御事者,與其巧持于后,不若拙守于前。'意思就是說:與他人交往,與其最后輕易地疏遠(yuǎn)分手,不如起初慎重一些,不輕易讓他人親近;承擔(dān)某項工作,與其最后憑借機巧收拾殘局,不如起初大智若愚,做好點點滴滴。 由此可見,為人處世、待人接物是非常講究技巧的!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中也總結(jié)了2句箴言告訴大家:越是聰明的人,越擅長這2種為人處世之道。我們?nèi)裟苁煊浝献孀诘囊韵聝删浣陶d,做人做事,把握'兩余'原則,才是大智慧。 1、待人而留有余不盡之恩,可以維系無厭之人心;釋義:對待他人要留一些多余而不竭盡的恩惠,這樣才可以維系永遠(yuǎn)不會滿足的人心。 民間有句俗語叫:'斗米恩,擔(dān)米仇',即:如果別人在危難的時候,你給他很小的幫助,他會感激你??扇绻憬o人的幫助太多,讓其形成了依賴,一旦停止幫助,反而會讓人忌恨。所以說,人心不足蛇吞象,欲壑難填,你不可一次性將所有的好都給予出去,要不然后面沒有持續(xù)供給,就很快會招致他人怨恨。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菜根譚·概論》中說:'恩宜自淡而濃,先濃后淡者人忘其惠',即:對人施予恩惠,應(yīng)該從淡到來,如果開始濃厚后來逐漸淡薄,人們就容易忘掉你的恩惠。 不僅是施與他人恩惠要留有余地,要循序漸進,交朋友也要掌握好尺度,剛開始不可過于熱情或交淺言深,因為'熱得快,冷得也快',正所謂'先淡后濃,先疏后親,先遠(yuǎn)后近,交友道也'。 如果你將恩惠或熱情一次性釋放完了,別人也會看扁你,覺得你不過如此,沒有太多利益價值,繼而慢慢疏遠(yuǎn)你。所以說,真正聰明的人,情商高的人,會善待他人,但不會馬上對人太好、太熱情,多留一些余恩,總是讓人欠一點,這樣才可以維系永遠(yuǎn)不會滿足的人心。 2、御事而留有余不盡之智,可以提防不測之事變。釋義:處理事情要保留多余而不會竭盡的智慧,這樣才可以提防無法預(yù)測的突然變故。 《菜根譚》云:'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蘊珠藏,不可使人易知',意思就是說:君子的心事, 像青天白日那樣明顯, 不能讓人不知道。 君子的才華, 像珠玉那樣藏起來, 不能讓人輕易知道。 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人要胸懷坦蕩,問心無愧,沒有什么見不得人的;但是對于自身的才智,要懂得蘊藏,不可到處炫耀,要不然會'樹大招風(fēng)'或'槍打出頭鳥',又是招致他人怨恨,還出力不討好。 《處世懸鏡》云:'藏者盛',一個人越懂得斂藏自己的才能,越能夠低調(diào)做人,明哲保身,又持久享受上天賜予的好福氣,韜光養(yǎng)晦,養(yǎng)精蓄銳,厚積而薄發(fā)。聰明過露者德薄,才華太盛者福淺,越是有本事且鋒芒畢露的人,越容易招致意外之禍,所以曾國藩才說:'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歷史上,因為不懂得收斂自己的才智,最后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人物比比皆是。比如東漢末年的大才子楊修,老是喜歡在曹操面前顯擺自己的聰明,最后卻遭到曹操殺害;漢初三杰之一的大將軍韓信,自稱帶兵是多多益善,而說劉邦只能帶兵十萬,最后卻以勇智震主被擒殺等等。 帆只揚五分,船便安;水只注五分,器便穩(wěn)。做人不可過于高調(diào),才能也不可過于顯露,要不然很容易招致不可承受的災(zāi)禍。所以,真正聰明的人,情商高的人,會展示自己的才能,但不盡顯,喜歡留一手,以備不測。 老祖宗教誨我們的為人處世'兩余'原則——待人留余恩,御事留余智,雖然很好,但還需要我們多結(jié)合自身實踐,深刻體會后,再活學(xué)活用。
不懂為人處世,再大的優(yōu)勢都會被掩蓋;懂得為人處世,才能更好提升自己,獲得貴人賞識幫助,人生之路必定越走越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