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治療瘰疬、癭瘤,首選的藥物是 A、夏枯草 B、淡竹葉 C、馬齒莧 D、地骨皮 E、龍膽草 2、黃芩具有而黃柏不具有的功效有 A、燥濕 B、瀉火 C、解毒 D、清肺熱 E、退虛熱 3、胃火熾盛,消谷善饑,饑渴多飲者,治療應(yīng)該選用 A、黃柏 B、梔子 C、黃連 D、黃芩 E、苦參 答案與解析 1、A 淡竹葉:熱病煩渴,口舌生瘡,小便短赤澀痛 (B錯(cuò))。 馬齒莧:熱毒血痢,癰腫疔瘡,丹毒,蛇蟲咬傷,濕疹,便血,崩漏下血(C錯(cuò))。 地骨皮:陰虛潮熱,骨蒸盜汗,肺熱咳嗽,咳血,內(nèi)熱消渴(D錯(cuò))。 龍膽草:濕熱黃疸,陰腫陰癢,帶下,濕疹瘙癢,肝火頭痛,目赤腫痛,耳鳴耳聾,脅痛口苦,驚風(fēng)抽搐(E錯(cuò))。 2、D 黃芩善清上焦熱邪,并善清肺熱,用于肺熱咳嗽證,兼能涼血止血、清熱安胎,可用于血熱出血與胎熱不安等證。 黃柏善清下焦熱邪,多用于下焦?jié)駸嶙C,并能退虛熱,可用于陰虛發(fā)熱證。
黃連【應(yīng)用】濕熱痞滿,嘔吐吞酸。濕熱瀉痢。高熱神昏,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癰腫癤瘡,目赤牙痛。消渴。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C對)。 黃柏【應(yīng)用】濕熱帶下,熱淋澀痛。濕熱瀉痢,黃疸。濕熱腳氣,痿證。骨蒸勞熱,盜汗,遺精。瘡瘍癰腫,濕疹瘙癢(A錯(cuò))。 梔子【應(yīng)用】熱病心煩。濕熱黃疸。血淋澀痛。血熱吐衄。目赤腫痛?;鸲警彲儯˙錯(cuò))。 黃芩【應(yīng)用】濕溫,暑濕,胸悶惡嘔,濕熱痞滿,黃疸瀉痢。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dòng)不安(D錯(cuò))。 苦參【應(yīng)用】濕熱瀉痢,便血,黃疸。濕熱帶下,陰腫陰癢,濕疹濕瘡,皮膚瘙癢,疥癬。濕熱小便不利(E錯(cuò))。 細(xì)目二:清熱瀉火藥(續(xù)) 7. 夏枯草 [性能] 辛、苦,寒。歸肝、膽經(jīng)。 [功效] 清熱瀉火,明目,散結(jié)消腫。 [應(yīng)用] (1)目赤腫痛,頭痛眩暈,目珠夜痛。本品苦寒主入肝經(jīng),善瀉肝火以明目。用治肝火上炎,目赤腫痛,可配桑葉、菊花、決明子等藥用。本品清肝明目之中,略兼養(yǎng)肝,配當(dāng)歸、枸杞,可用于肝陰不足,目珠疼痛,至夜尤甚者;亦可配香附、甘草用,如夏枯草散。 (2)瘰疬,癭瘤。本品味辛能散結(jié),苦寒能泄熱,常配貝母、香附等藥用以治肝郁化火,痰火凝聚之瘰疬,如夏枯草湯;用治癭瘤,則常配昆布、玄參等用,如夏枯草膏。 (3)乳癰腫痛。本品既能清熱去肝火,又能散結(jié)消腫,可治乳癰腫痛,常與蒲公英同用;若配金銀花,可治熱毒瘡瘍,如化毒丹。 8.決明子 [功效] 清熱明目,潤腸通便。 [主治病證] 目赤腫痛,羞明多淚,目暗不明;頭痛,眩暈;腸燥便秘。 [用法] 煎服;用于潤腸通便,不宜久煎。 細(xì)目三:清熱燥濕藥 1.黃芩 [性能] 苦,寒。歸肺、膽、脾、胃、大腸、小腸經(jīng)。 [功效]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 [應(yīng)用] (1)濕溫、暑濕、胸悶嘔惡、濕熱痞滿、黃疸瀉痢。本品性味苦寒,功能清熱燥濕,善清肺胃膽及大腸之濕熱,尤長于清中上焦?jié)駸帷V螡駵?、暑濕證,濕熱阻遏氣機(jī)而致胸悶惡心嘔吐、身熱不揚(yáng)、舌苔黃膩者,常配滑石、白豆蔻、通草等藥用,如黃芩滑石湯;若配黃連、干姜、半夏等,可治濕熱中阻,痞滿嘔吐,如半夏瀉心湯;若配黃連、葛根等藥用,可治大腸濕熱之泄瀉、痢疾,如葛根黃芩黃連湯;若配茵陳、梔子,可治濕熱黃疸。 (2)肺熱咳嗽、高熱煩渴。本品主入肺經(jīng),善清瀉肺火及上焦實(shí)熱,用治肺熱壅遏所致咳嗽痰稠,可單用,如清金丸;若配苦杏仁、桑白皮、蘇子,可治肺熱咳嗽氣喘,如清肺湯;若配法夏,可治肺熱咳嗽痰多,如黃芩半夏丸。本品苦寒,清熱瀉火力強(qiáng),配薄荷、梔子、大黃等,可用治外感熱病,中上焦熱盛所致之高熱煩渴、面赤唇燥、尿赤便秘、苔黃脈數(shù)者,如涼膈散。 (3)血熱吐衄。本品能清熱瀉火以涼血止血,可用治火毒熾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證,常配大黃用,如大黃湯。本品經(jīng)配伍,也可用治其他出血證,如配地榆、槐花,用治血熱便血;配當(dāng)歸,用治崩漏,如子芩丸。 (4)癰腫瘡毒。本品有清熱瀉火、清解熱毒的作用,可用治火毒熾盛之癰腫瘡毒,常與黃連、黃柏、梔子配伍,如黃連解毒湯。若治熱毒壅滯痔瘡熱痛,則常配黃連、大黃、槐花等藥用。 (5)胎動(dòng)不安。本品具清熱安胎之功,用治血熱胎動(dòng)不安,可配生地黃、黃柏等藥用,如保陰煎;若配白術(shù)用,可治氣虛血熱胎動(dòng)不安,如芩術(shù)湯;若配熟地黃、續(xù)斷、人參等藥用,可治腎虛有熱胎動(dòng)不安,如泰山磐石散。 [用法] 煎服。清熱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熱多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2.黃連 [性能] 苦,寒。歸心、脾、胃、膽、大腸經(jīng)。 [功效]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應(yīng)用] (1)濕熱痞滿,嘔吐吞酸。本品大苦大寒,清熱燥濕力大于黃芩,尤長于清中焦?jié)駸?。治濕熱阻滯中焦,氣機(jī)不暢所致脘腹痞滿、惡心嘔吐,常配蘇葉用,如蘇葉黃連湯,或配黃芩、干姜、半夏用,如半夏瀉心湯;若配石膏用,可治胃熱嘔吐,如石連散;若配吳茱萸,可治肝火犯胃所致脅肋脹痛、嘔吐吞酸,如左金丸;若配人參、白術(shù)、干姜等藥用,可治脾胃虛寒,嘔吐酸水,如連理湯。 (2)濕熱瀉痢。本品善去脾胃大腸濕熱,為治瀉痢要藥,單用有效。若配木香,可治濕熱瀉痢,腹痛里急后重,如香連丸;若配葛根、黃芩黃連湯;若配烏梅,可治濕熱下痢膿血日久,如黃連丸。 (3)高熱神昏,心煩不寐,血熱吐衄。本品尤善清瀉心經(jīng)實(shí)火,可用治心火亢盛所致神昏、煩燥之證?;蚺潼S芩、黃柏、梔子可治三焦熱盛,高熱煩躁;若配石膏、知母、玄參等藥用,可治高熱神昏,如清瘟敗毒飲:若配黃苓、白芍、阿膠等藥用,可治熱盛傷陰,心煩不寐,如黃連阿膠湯:若配肉桂,可治心火亢旺,心腎不交之怔忡不寐,如交泰丸:若配大黃、蘆薈,可治邪火內(nèi)熾,迫血妄行之吐衄,如瀉心湯。 (4)癰腫癤瘡,目赤牙痛。本品既能清熱燥濕,又能瀉火解毒,尤善療疔毒。用治癰腫疔毒,多與黃芩、黃柏、梔子同用,如黃連解毒湯;若配淡竹葉,可治目赤腫痛,赤脈胬肉,如黃連湯;若配生地黃、升麻、牡丹皮等藥用,可治胃火上攻,牙痛難忍,如清胃散。 (5)消渴。本品善清胃火而可用治胃火熾盛、消谷善饑之消渴證,常配麥冬用,如消渴丸:或配黃柏用,以增強(qiáng)瀉火之力,如黃柏丸:若配生地黃,可用治腎陰不足、心胃火旺之消渴,如黃連丸。 (6)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本品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取之制為軟膏外敷,可治皮膚濕疹、濕瘡。取之浸汁涂患處,可治耳道流膿:煎汁滴眼,可治眼目紅腫。 [用法] 煎服。外用適量。 3.黃柏 [性能] 苦,寒。歸腎、膀胱、大腸經(jīng)。 [功效]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除骨蒸。 [應(yīng)用] (1)濕熱帶下,熱淋。本品苦寒沉降,長于清瀉下焦?jié)駸?。用治濕熱下注之帶下黃濁臭穢,常配山藥、芡實(shí)、車前子等藥用,如易黃湯;若治濕熱下注膀脹,小便短赤熱痛,常配萆薢,茯苓、車前子等藥用,如萆薢分清飲。 (2) 濕熱瀉痢,黃疸。本品清熱燥濕之中,善除大腸濕熱以治瀉痢,常配白頭翁、黃連、秦皮等藥用,如白頭翁湯;若配梔子用,可治濕熱郁蒸之黃黃疸,如梔子柏皮湯。 (3)濕熱腳氣,痿證。取本品清瀉下焦?jié)駸嶂?。用治濕熱下注所致腳氣腫痛、痿軟無力,常配蒼術(shù)、牛膝用,如三妙丸。若配知母、熟地黃、龜甲等藥用,可治陰虛火旺之痿證,如虎潛丸。 (4) 骨蒸勞熱,盜汗,遺精。本品主入腎經(jīng)而善清瀉相火、退骨蒸,用治陰虛火旺,潮熱盜汗、腰酸遺精,常與知母相須為用,并配生地黃、山藥等藥用,如知柏地黃丸;或配熟地黃、龜甲用,如大補(bǔ)陰丸。 (5)瘡瘍腫毒、濕疹瘙癢。取本品既能清熱燥濕,又能瀉火解毒,用治瘡瘍腫毒,內(nèi)服外用均可,如黃連解毒湯以本品配黃芩、黃連、梔子煎服,又如二黃散以本品配大黃為末,醋調(diào)外搽;治濕疹瘙癢,可配荊芥、苦參、白鮮皮等煎服;亦可配煅石膏等份為末,外撒或油調(diào)搽患處,如石黃散。 [用法] 煎服。外用適量。 [鑒別用藥] 黃芩、黃連與黃柏,三藥均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常用于多種濕熱與熱毒病證。但黃芩善清上焦熱邪,并善清肺熱,用于肺熱咳嗽證,兼能涼血止血、清熱安胎,可用于血熱出血與胎熱不安等證;黃連清熱燥濕與瀉火解毒力尤強(qiáng),善清中焦熱邪,并善瀉心火、清胃火,為治心、胃火熱證常用之品;黃柏善清下焦熱邪,多用于下焦?jié)駸嶙C,并能退虛熱,可用于陰虛發(fā)熱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