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行走丨古猗園

 昵稱45109175 2020-03-05


知道南翔古鎮(zhèn),還是從上海城隍廟的小籠包開始。二十歲的時候,第一次來上海,慕名游覽豫園。偶然間在小弄堂里看到了南翔饅頭店,便有滋有味地吃了一回小籠包。從此愛上了小籠包鮮香可口的味道,也記住了南翔這個地名。后來一個月之后再到上海的時候,也是不經(jīng)意地路過淮海路一家古籍書店,瞥到了一本有些黃舊的上海風物志,便花了一塊錢買了下來。這是一本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版的十六開版本的小薄書,主要記錄的是上海地區(qū)的名勝古跡和歷史風貌。隨意地翻翻,便看到了南翔,也就想起了回味香甜的小籠包。

介紹南翔是這樣寫的:南翔鎮(zhèn),隸屬嘉定,是上海市四大歷史名鎮(zhèn)之一,歷史上曾有金羅店,銀南翔,以及小小南翔賽蘇城之美譽。南翔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物古跡眾多。南翔古名槎溪,傳說梁武帝建國的時候,南翔還只是一個瀕臨長江的荒涼鄉(xiāng)村。一天,當?shù)剞r(nóng)民在耕地時挖到一塊一丈多長的大石塊。石塊一露地面,就有一對丹頂鶴在石塊上空盤旋鳴叫,還落到石塊上歇腳。這個情景正好被一個叫德齊的路過和尚看到,他認為這里是一塊佛地,決定在此建造一座佛寺。說來也怪,每天白鶴飛往哪個方向,哪個方向就有人來獻款,天天如此,從不間斷。不久之后,德齊就籌集到了大筆資金。于是,他就破土動工建造了寺院。梁天監(jiān)四年,也就是公元505年,建成白鶴南翔寺。因寺成鎮(zhèn),槎溪便被改名為南翔。

豫園、外灘、城隍廟、南京路、小籠包、小紹興等,算是上海名勝古跡,美食文化的代表。來上??偛煌夂跻タ纯闯猿?,我于是先到外灘,再去豫園。也就是在豫園里看到了這樣的介紹:上海市區(qū)的豫園,嘉定的古猗園和秋霞圃,青浦的曲水園、松江的醉白池,并稱為上海五大古典園林。而且古猗園占地近一百五十畝,堪稱五大古典園林之首。聞名天下的南翔小饅頭,也是古猗園的最佳。于是,那時候便很是向往,想著不知什么時候去看看。后來到上海的機會很多,卻時常忘記了。這次來上海的寶山區(qū),雖然時間匆匆,也決定要去看看。


我從羅涇坐上一輛出租車,目的地就是南翔的古猗園。開車的大姐一看就是新入行的,因為她的老公坐在副駕駛不時指點著。閑談中知道我此行竟是多年的夙愿,一下子也興致高漲。跟我說起他們雖然是金羅店,銀南翔,銅 盛橋的盛橋人,卻也只是去過一次古猗園。并且再三地囑咐我,古猗園的小籠包一定要吃吃,因為那里是小籠包的發(fā)祥地。而且老街也要瞧瞧,那里有一千五百年的白鶴南翔寺僅存的遺物磚塔一對,精美絕倫。

古猗園,從前是叫做猗園的,位于南翔東市,由明朝時期的通判閔士籍創(chuàng)建于嘉靖年間。園藝布局由明代竹刻、書畫、疊石等大家朱三松(朱稚征)取《詩經(jīng)》中“綠竹猗猗”之意境,精心設(shè)計。清乾隆十一年葉錦購得此園,拓充重葺,取其由前朝園林沿襲之意,更名為古猗園,此名一直延續(xù)至今。

我在滬宜公路的古猗園正門下車,由于是五一假期期間,游客還是絡(luò)繹不絕地排隊買票。因為看著有電子購票的新事物,我便也用手機操作了一番,機器中利索地出了一張十二元的門票。這是一張繪制著國畫梅花廳的硬紙卡,真是未進名苑,先賞析了一番意境橫生的名畫,心境瞬間靜謐下來。三十度有些悶熱潮濕的天氣所帶來的汗燥,也被園門上古意盎然,秀雅恣意的古猗園三個字,潤帖的舒服愜意了。


古猗園的大門建筑,采用的是江南傳統(tǒng)的粉墻黛瓦,飛檐斗拱的三門模式。脊上鰲頭避火,檐頭吉象驅(qū)邪,仙桃祈壽。飛檐翹角下大紅燈籠迎風搖曳,簡潔寬闊的朱漆園門大敞雙開,無不展示著傳統(tǒng)園林的古韻意味。

中國園林的建造,那學問可大著去了,不僅內(nèi)涵傳統(tǒng)的儒家和理學思想,更是融匯堪輿學、建筑學、植物學、心理學等等,包羅萬象,盡在畝丈之間,圍墻之內(nèi)。中國人的民宅,不管你是富甲天下,還是名動一方,無一不是低調(diào)奢華,藏而不露的風格。這與當時統(tǒng)治階級的制度有關(guān),就算富可敵國,也不如一方執(zhí)政。蘇州的許多園林我是去過的,閩南一些古厝我也游覽過,這些留世的精美建筑杰作,無一不是采用的兼收并蓄,抑揚頓挫的模式。古猗園如今的入園處,雖然早已不是明清時那個猗園的宅門處,卻也依舊按照先抑后揚的風格。入得門來,迎頭先是一個花團錦簇的照壁。照壁長過十丈,高有丈五,傳統(tǒng)歇山頂式樣,喚作南翔壁。照壁中央是一幅精美巨大的線刻石雕,寫意而升華地展現(xiàn)的是古猗園中的主要場景。照壁前的花池小景,奇花綻放,異草青碧,設(shè)計的格外小巧精致,引得老人和孩子們駐足留影。

照壁分左右兩條路,我隨性地選擇了右側(cè)的路。過了一道小門,走出一個小院,迎面便是一處綠樹合圍的大草坪,令人意料之外。這顯然有些超乎了傳統(tǒng)古典園林的格局,卻又格外的讓人耳目一新。明媚的陽光疏懶地透過高大修頎的水杉,照射在綠茸茸的小草上,樹蔭深淺交錯著,草坪邊紫色的杜鵑,粉色的芍藥,擠擠擦擦,大團大團地怒放。

還未走百步,便傳來鼓噪的樂聲。不用看也知道,那就是唯我獨尊,中國特色的廣場舞大媽們正在樂呵。這是一段逶迤在圍墻內(nèi)側(cè)的林間路徑,傍著龜山湖,林木參天蓊郁,花草香郁芬芳。穿行其間,只見龜山矗立,翔云閣落落,三百年的萬安塔亭亭玉立,青清園里絲竹悠揚。潺潺流水,片片落英,一座精巧的小石橋臥波其上,直通龜山。這座小石橋喚作洛陽橋,名字很大氣,卻不過五步之距。這座不起眼的小橋,最初是為了乾隆下江南之需而建造的,但是乾隆皇帝過嘉定城而未入南翔,致使此橋廢棄。好端端的一座橋皇帝老兒不走,而百姓怎么也不走呢?原來這座橋可有代表皇帝的龍,而百姓不得通行。嘉慶年間,此橋重建,才真正造福了南翔東市的百姓。南翔鎮(zhèn)志記載,洛陽橋的位置在“御察橋內(nèi)轉(zhuǎn)西,在萬四浜”。洛陽橋原本不在古猗園內(nèi),解放后擴建的時候,保留并歸屬于古猗園內(nèi)。


古猗園這個猗園的名字來自《詩經(jīng)》里的綠竹猗猗,既然起名都是來自于竹,那么園林里自然竹子是少不了的。我所認識的便有毛竹、紫竹、鳳尾竹、江竹、佛肚竹、方竹、龜甲竹、斑竹、孝順竹等,據(jù)介紹古猗園大約有數(shù)十個種類的竹種,有的竹種名貴到珍稀。猗猗翠竹,或婀娜多姿在長廊之下,,或挺拔端莊在樓臺之外,或盈盈悅悅矗立在假山青石之側(cè),或青青婉婉搖曳在臨水古亭之畔,形成了古猗園獨具特色的造園藝術(shù)特色。尤其是龜山湖至竹外一枝軒的婉轉(zhuǎn)曲折的小路兩旁,遮天蔽日的毛竹林更是形成了一個優(yōu)美而靜謐的環(huán)境,人行其中,清風習習,鳥語花香,好一番心曠神怡。因為已是谷雨之后的節(jié)氣,所以竹林里生長出許多還頂著竹衣的嫩竹。這些竹子有的亭亭玉立,有的扭轉(zhuǎn)曲折,無一不是嫩綠的生機勃勃。

算不算一個偶然發(fā)現(xiàn),我看到亭臺樓榭,乃至椽柱棚廊之上都雕刻著千姿百態(tài)的竹景。有軒窗小景,有古人詩意,生動典雅,活潑有趣。

竹外桃花三兩枝,古猗園中的桃花杏花早已開過,而且枝頭上此刻正是青杏小的時候。古猗園中此刻盛開的最熱鬧和嬌艷的是杜鵑和芍藥。杜鵑花的嫣紅和錦簇,仿佛宣示著她是這個園子里的花主。古猗園里的芍藥花主要綻放在雙鶴齋至翔云亭一帶,枝葉綠的清凈,花朵開的嬌嬈。如果只是用姹紫嫣紅,爭奇斗艷來形容,便顯得蒼白了很多。我是喜歡芍藥花的,白的素雅,紫的婉約,紅的艷麗、粉的嬌俏。她溫婉大方,柔和淡雅,非常符合中國文人和士大夫的審美觀。芍藥自古以來便是中國園林不可或缺的花的品種,過去更是深得大戶人家后院閨閣小姐夫人們的喜愛。古猗園的芍藥品種非常珍貴,因為我一眼就看出了她的與眾不同。這些芍藥花不僅花朵的造型美觀規(guī)整,而且每一朵花都包含了色彩的多變和漸變。無論是花團怒放的,還是含苞待放的,都是那么的嬌艷欲滴,活靈活現(xiàn)。

就在我欣賞芍藥花的時刻,一位耄耋的老人興致沖沖地走過來,一邊跟相伴來的人驚喜地說著本幫話,一邊掏出手機,拿捏出一副攝影大師的派頭來拍照。老人的一頭雪白頭發(fā)更映襯的芍藥花嬌艷,同時也感染了周圍人的快樂情緒,大家在圍觀欣賞和評頭論足的同時,更是爭先恐后的和芍藥拍照留念。


不可無竹居是古猗園東面湖水中的榭堂,四面臨水,竹影倚斜。這里不算是古猗園的主景區(qū),所以格外的安靜清幽。不可無竹居,是寫在黑匾上的金字,顯得古色古香。這幾個字寫的金石味道,雖然很平常,但是卻因為出自東坡居士的典故,而讓我欣喜。這里一進廳堂一開間,窗明幾凈,優(yōu)雅別致,好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地方。花格門扇應(yīng)該是新刷的紫色油漆,一只藍色的小蜻蜓好像正被它的芳香味道所吸引,不停地揮動著輕巧透薄的翅膀,這里聞下,那里停一會兒。

走進不可無竹居,迎面便是一副橫軸畫卷雪竹圖。廳上古色雕花的圓桌上擺放著兩個小盆景,一個筆筒造型的花盆里是鳳尾竹,一個長方紫砂淺盆里是紫竹,盆景雖小,青竹卻亭亭玉立,生機盎然。貼著后墻抱柱擺放著兩個案幾,上面各擺放著一盆造型優(yōu)雅而清婉的蘭花,葉垂垂,花蕾蕾。相望兩個墻角方格花架上則是兩盆正在芬芳吐艷的君子蘭。兩側(cè)各擺放著一套明式太師椅,極其古樸考究。這里古色古香,家具考究,儼然是一副園主人會客清談的所在。這里的文物大約是很重要的,設(shè)立里圍欄,還專門有講解員值守。


在我眼里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后墻兩側(cè)上掛著的那幅畫和那幅字,畫是影印的故宮博物院珍藏的東坡居士唯一現(xiàn)存的《墨竹圖》,字是草書東坡居士寫給表兄文與可的詩: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這首詩正是不可無竹居的名字的由來,而這幅東坡居士的《墨竹圖》,也正體現(xiàn)了這首詩的內(nèi)涵和意境。

東坡居士的這幅紹圣元年三月作的《墨竹圖》,在中國書畫史上可以說鼎鼎大名,堪稱典范之作的文人畫。全幅畫作只用墨而無彩,一枝老竹,一枝子竹,寥寥數(shù)筆,便勾勒和繪畫出君子竹的風骨和氣韻。俗話說得好:墨分五色。東坡居士正是運用了墨的濃淡深淺的變化,才使得這幅《墨竹圖》栩栩如生,風骨逼人。


古猗園素以“十畝之園,五畝之宅”之說而著稱,布局曲折多變,山水建筑交映,廳堂軒榭相接,小徑石路逶迤。雖然如今的古猗園面積擴大到了將近一百五十畝,但是原有典雅的明清古建筑特色,精致的江南園林景觀,還是依舊保存和重現(xiàn)了。

古猗園之所以能夠名列上海地區(qū)五大古典園林,最主要的要數(shù)這五大特色。猗猗綠竹、清清曲水、花石小徑,明代建筑、楹聯(lián)詩詞。古猗園的竹子不僅品種多樣,而且布局巧妙,或是三五成群,或是夾道簇擁,或是婀娜多姿在畫堂游廊顯著的地方,或是悄無聲息地佇立在犄角旮旯。松竹梅,歲寒三友,也是中國園林藝術(shù)中必不可少的三種植物。古猗園的名字取自竹,而院中也有梅花廳和松鶴園。

古猗園的湖池沼塘逶迤婉轉(zhuǎn),水脈相通。無論是水光瀲滟,視野開闊的鴛鴦湖、龜山湖、戲鵝池,還是樹影婆娑,假山掩映的小溪水、淺水池、過水壩等,無不是落英無數(shù),柳絮漂流,靜謐深幽,別有洞天。古猗園賞心悅目的水,在春天里最熱的這一天里,帶來陣陣的舒爽和清涼。

古猗園的花石小路乃是不起眼的點睛之筆,當游人賞客被眼前園林美景吸引的時候,卻不知腳下的花石小路同樣也是步步生蓮。古猗園中主要的林間小路,花叢曲徑,都是用小石子鋪就拼花而成的。花石小徑的好處在于雨天雪天不臟鞋,下過雨后好排水。這些花石小徑依景繞行,不竭余力。路石的花紋設(shè)計和造型,隨景布置,變幻多端,相得益彰。有的用花石擺出吉祥福壽的字符,歲寒三友的描白造型,有的又拼出花好月圓圖案,吉祥生肖的形象更是妙趣橫生。有些花石小路故意把石子安放凸出,走在上面感覺硌腳,卻無意間正符合當前強身健足的需要。


古猗園建筑中最古老要數(shù)唐朝的兩座石經(jīng)幢,這兩座石經(jīng)幢分別位于南亭和微音閣。它們原來是南翔鎮(zhèn)南市的白鶴南翔寺尊勝陀羅尼經(jīng)幢,一座立于唐朝咸通八年(867),一座立于唐朝乾符二年(875),是當年寺廟中的八景之一。1959年,擴建古猗園的時候,被搜集整修于古猗園。古猗園中保存的古老建筑還有宋朝的普同塔,明朝的逸野堂、南廳等,清朝的有不系舟、白鶴亭、缺角亭、微音閣、小松崗等,這些古老的建筑遺跡積淀出古猗園深厚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逸野堂建筑于明代,已經(jīng)有四百年的歷史,是當年是閔士籍建猗園時的園中主廳,是園主招待賓客和休息之處。逸野二字表達了園主追求平靜安逸,自由自在的生活情趣。此廳造型古樸,建筑大方,乃古猗園最用心的建筑,登堂可覽全園之勝。逸野堂以楠木為柱,故又稱楠木廳。又因這里與園中四面道路相通,俗稱為四面廳。

古猗園的楹聯(lián)詩詞,無論是寫景抒懷,還是借物言志,都體現(xiàn)出了一種言簡意賅的文人情懷。比如不可無竹居堂中抱柱的對聯(lián):雪拒污潔凈志,竹懷清峻高雅風。古猗園中的許多書法作品都是明清兩代,以及中華民國大家的手筆,精美絕倫令人贊賞的同時,又發(fā)人深思的韻味悠長。比如逸野堂中的“華巖墨海”,便是出自園主的好朋友董其昌。董其昌的字看過不少,這幾個大字行筆嚴謹,字體端莊,功力深厚,頗有文人之氣韻,堪稱精品代表作。

古猗園在許多重要的景致路口都立有導游圖,并且提示你所在的位置。這種非常好的導覽輔助,我最早看到的好像是在廣州的白云山。當時那刻,就覺得何種形式真的很好,不至于讓不識廬山真面目的游客們白走了許多重復(fù)的路,而落下許多重要的景點沒有參觀,以至于留下許多遺憾。


古猗園按照景觀的不同劃分為了六個大景區(qū):逸野堂、戲鵝池、松鶴園、青清園、鴛鴦湖、南翔壁。這六大景區(qū)設(shè)計獨到,用意細心,建筑精巧,藝術(shù)構(gòu)思散發(fā)著古猗園特有的古樸素雅,清淡洗練的氣質(zhì),特別突出的體現(xiàn)出了中國園林的那種秀麗典雅,宛若大家閨秀的儀態(tài)。

光是在導游圖中來看,建筑眾多,湖池曲轉(zhuǎn),就覺得古猗園真是大得很。等到真的按照導游圖中的路線走起來才發(fā)覺古猗園的幽深,不是耐心地游覽,一不小心便錯過了掩映在林蔭竹影間的靜謐景致。回來看資料,原來古猗園比蘇州的拙政園還要大將近一半,可見其規(guī)模。古猗園從私家園林經(jīng)過解放后的復(fù)建整修,真的已經(jīng)升格為了人民公園。為了找普同塔,我便在鴛鴦湖的北岸走了好幾遍。最后還是遺憾地錯過了缺角亭,好像是從它的身邊走過的時候,身心別處了。缺角亭在上海事變的時候被炸毀,當?shù)剜l(xiāng)紳重修補闕亭,而獨缺一角,以志國恥,彰顯民族之不滅精神,不屈魂魄。

逸野堂景區(qū)因為是當年園主宴客會友的地方,就像是整個古猗園的大客廳,所以最是能夠體現(xiàn)出園主的造園理念和構(gòu)思意識,也是我游覽的最為精心的地方。從前古猗園的正門便在逸野堂西側(cè),客人進的園來,首先看到的建筑便是逸野堂。逸野堂的建筑規(guī)制并不高,也不宏大,但骨子里透露著江南古建筑的小巧和景致。尤其是似乎渾然天成的色彩,完全融合在煙雨蒙蒙的江南天氣里,既妥帖又舒服。建筑與自然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息息相通。


逸野堂人來人往,還聚集了幾個老外在拍照,原來這里正在舉行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苗畫傳承人梁德頌的作品展。苗畫是我國苗族地區(qū)的傳統(tǒng)藝術(shù),梁德頌最著名的苗畫當屬為他帶來無數(shù)榮譽的《雙鳳朝陽》,這是一幅色彩絢麗,構(gòu)圖精巧,線條繁復(fù)的畫作,充分展示了苗畫藝術(shù)的精髓。這幅畫被擺放在董其昌手書的華巖墨海匾額的下方,可見它的重要性。梁德頌的作品獲獎無數(shù),這次展覽的《百鳥朝鳳》、《龍鳳呈祥》、《麒麟送子》、《雙喜臨門》等,都是畫家的代表作。苗畫讓我驚嘆不已,簡直宛若天工,一下子讓我想起了蠟染。

逸野堂隔池南望,重重疊疊的枝山西南腳下,便見一座粉墻黛瓦的精致樸素的小院。依竹傍水,花影草色,環(huán)境清雅幽靜。這座院子便是南廳,當年園主人的書房和臥房。這也是一座四百年歷史的老建筑,因為正在修繕,所以不得入內(nèi)參觀。

逸野堂前有被喚作五老峰的太湖石,因形似五老彈琴而得名。一日園主人夢見天庭中龍、鶴、鹿、鳶、鵝五位上仙因感神仙生活有些無聊寂寞,便趁著中秋之夜來到逸野堂前。月光皎潔下的逸野堂猶如月宮落入凡塵,勝似仙境。五位上仙贊不絕口,不禁手舞足蹈,撫琴歌唱,于是決定留在此,不回天上。于是,龍鉆小云兜,鶴棲白鶴亭,鹿奔梅花林,鳶翔湖池水,鵝游荷花池。平日里化作美景,為人欣賞,每逢中秋夜便要齊聚逸野堂前載歌載舞,共享人世間天倫之樂。這個故事顯然是園主人演繹的,為的是彰顯古猗園的美,也表達了園主對自家美輪美奐,景色宜人的宅子的喜愛之情。因為正有一棵常春藤把五老峰無緣由的纏繞,開著幾朵杏黃色的小花,所以五老峰的真面目是看不清的了。


逸野堂經(jīng)小云兜穿谷而南,便是一座三面環(huán)水的鳶飛魚躍軒。這里高朋滿座,充滿了江南絲竹的曲樂。一個業(yè)余的老人樂團正在演出,而許多同樣的老年人正在饒有興致的觀看。看這些老人的穿著打扮,卻知曉這是些本地的老人家,應(yīng)該是常在這里活動的。鳶飛魚躍軒好像最近粉飾過的,所以格外的簇新。軒門用的是仿磚雕的圓形,如水面明月初升。花窗則是端正古樸的卷回圖案的方形,圓門過小,方窗過大,搭配的很是有些不協(xié)調(diào)。立在鳶飛魚躍軒門前向東遠望,山林亭閣錯落有致,仿佛置身在世外桃源。鳶飛魚躍軒是園主人從逸野堂的會客廳至南廳書臥房的必經(jīng)之路,雖然只是短短的幾十步之遙,卻也要慢下步來,靜下心來,憑欄遠望,賞一番月夜湖景,方才信步而回。

逸野堂向北是水木明瑟,這里正在舉行浦泳先生誕辰一百零九年的篆刻展。浦泳(1909-1985),自幼受乃翁教誨,真草隸篆皆擅長,并常篆刻治印。而尤其以行草和隸屬著稱,出奇的是能夠反書。浦泳先生被書畫界譽為江南一支筆,在南翔生活工作了二十年,是推動嘉定地區(qū)書畫篆刻藝術(shù)的大功臣,為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復(fù)興做出了重大貢獻。同是鄉(xiāng)人的中國民主建國委員會的創(chuàng)始人胡厥文有詩贊道:倜儻忠貞士,風流豈等倫。書畫隨筆舞,金石奏刀神。篆刻藝術(shù)起源于先秦,至今已有四千年歷史。它是書法和篆刻的自然結(jié)合,是漢字特有的藝術(shù)表達方式,篆刻之美,不輸?shù)で?,別有大美。

逸野堂東行過平橋依次走來便是白鶴亭、不系舟和微音閣,這一帶假山臨于湖沼之側(cè),密林掩映亭廊之上。尤其是白鶴亭飛檐入林,凌高溪水,古風盡在。抱柱上寫著一副對聯(lián),自問自答:歟問鶴何去,且看春滿園。白鶴亭前池水深碧,落英回旋,這里的水上立有白鶴古碑一塊,刻字正對著白鶴亭。只見上面刻著:白鶴南翔去不歸,推留真跡在名基。可憐后代空王子,不絕簧修享二時。這個“簧”字我覺得有些不準確,大概是苔蘚斑駁,水銹殷染造成的我沒有看清。


不系舟雖然是一座石船,而上面的建筑完全按照一座畫舫來設(shè)計建造的。看到它讓我想起了杭州西湖和嘉興南湖的畫舫,依稀之間又覺得在哪里做過這樣的。哦,原來是在北京的頤和園,只不過那條大畫舫更加的富麗堂皇。而眼前這座不系舟,因為斑駁的油漆而顯得格外古韻。不系舟門柱上有一幅對聯(lián),字寫得很娟秀:十分春水雙檐影,百葉蓮花七里香。不系舟這里也被一群正在吹拉彈唱的大爺大媽們占領(lǐng)著。這些老年人一概每個人面前都支架著樂譜,樂器也是琵琶、二胡、竹笛、簫,可是儼然一副領(lǐng)導派頭的卻拎著一只小提琴。我特意留心聽了一下,這個老年人樂團演奏的是漁舟唱晚,那把小提琴華麗的樂聲在一群民樂聲中閑得很突兀。不系舟岸上草木蒼郁茂密,如果仔細去聽,原本有許多小鳥在悅耳動聽的歌唱,只不過因為絲竹樂曲的掩蓋,而變得只見其影,不聞其聲了。

不系舟隔著戲鵝池與浮筠閣相望,池水淼淼,光影掠動。曲岸灣頭,芍藥花開,杜鵑正紅。來去無盡的流水,蜿蜒曲折在郁郁蔥蔥的林木掩映之間,四通八達,深容藏幽。這里環(huán)境優(yōu)雅,既曠遠,又平逸,而格外的引人入勝;戲鵝池內(nèi)此刻的荷花才剛浮出手掌大的盈盈蓮葉,這里一點二點三點,那里一簇二簇三簇地,正是可愛清凈的蓮水世界,禪心一片。偌大的浮筠閣正被一位吹著薩克斯的完全占據(jù)著,那吹出來的聲音肯定是和美樂靠不上,有些鼓噪的人心神不寧。這也許就是建筑清雅的浮筠閣,宛若林間水光浮玉,卻只有這位怡然自得的演奏家的緣故。如今戲鵝池已經(jīng)沒有“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的場景,我倒是覺得就算沒有器宇軒昂的鵝仙應(yīng)景,哪怕是放幾只可愛的小鴨子也是很乖巧的一件事。中國古典園林講究的是動靜結(jié)合,既要花草池山寧靜幽密之美,也要有鳥語蟲唱鵝鳴鶴唳的生動活潑之態(tài)。


不系舟北行數(shù)十步過小橋便是微音閣,微音閣緊挨著翠香亭,而兩者的前面有一座小廣場,那座著名的唐經(jīng)幢就端然矗立在這里。遠遠地就可以瞧見二樓窗欞之上有一塊素匾,上面是朱學范題寫的微音閣三個字。微音閣面闊一間,進深一間,上下兩層,可謂極小卻有精致的一座磚木結(jié)構(gòu)的閣樓。閣內(nèi)有非常普通的一塊牌匾,如果不是整面后墻上雪白的沒有任何修飾,這塊樸素的字匾,太過于有些不為人注意了。杏黃色的木匾上寫著三個氣韻十足,筆墨悠揚的草書“微音閣”,再看后面的留名,胡厥文。這塊匾上的三個字,讓我大開眼界,為之嘆服。我認為是整個古猗園最精彩、最華麗的字,要超過園中董其昌和祝枝山的墨寶。

胡厥文是嘉定走出的大名人,我自小時候便知道這位老先生的大名,卻不知這位留著大胡子的老先生干的什么偉大事業(yè),能夠成為國家的領(lǐng)導人。這次到嘉定特意看了看資料,才了解老先生原來是一位實業(yè)家和活動家,中國民主建國委員會的創(chuàng)始人和領(lǐng)導人。胡厥文先生(1895-1989),青年時期他選擇實業(yè)救國道路,為促進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出了成功的業(yè)績,在民族存亡的時刻,他以毀家紓難的精神,義無反顧地參加到抗日救國運動中,在艱苦卓絕的抗戰(zhàn)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微音閣建于一九四七年,由微音社募捐建立。微音社是民國期間南翔地區(qū)知識分子自發(fā)形成組織的社團,意指在黑暗的舊社會發(fā)出吶喊之音,點燃星星之火,以作燎原。微音社在南翔出版《微音》半月刊雜志,抨擊時政,反對國民黨發(fā)動內(nèi)戰(zhàn),呼吁和平建國。微音閣因為被隔攔了,只能站在門檻之外向里面張望。與微音閣山墻相接是翠香亭,這里已經(jīng)改成了旅游紀念品商店。

我是很喜歡逛紀念品商店的,雖然大多數(shù)的紀念品淪為廉價和偽劣產(chǎn)品的陣地,但是畢竟還會有大浪淘沙剩下的極少數(shù)的可以欣賞的東西。就比如登泰山,到處都是石敢當,同樣的不算精致的手把件,山頂賣二十,山腳賣五塊。但是我覺得在山頂上應(yīng)該要靈氣一些吧,雖然貴了些,畢竟是挑山工一步一步跳上去的。比如青島,基本上大到商店小到臨時攤位,幾乎一律是貝殼海螺制成的物件,可是也偶爾的可以覓得一個漂亮稀少的小螺殼,然后買回去放到魚缸里欣賞。

翠香亭在一些比較惡俗的紀念品之外,還是讓我看到幾件可以眼前一亮的。比如雕刻的老竹根,竹拼的小折疊凳子,還有不加任何修飾的主筆筒。售貨員大姐見我喜歡老竹根制成的水瓢狀的工藝品,便從柜臺下弄出了一個箱子,翻出了十幾個,讓我隨便挑。本來我是看上了柜臺上隨意擺放的一個,這一下子弄出了這么多,有大有小,有金色有灰色,一時令我有些目不暇接。人歲數(shù)大了,多少都有些毛病,比如選擇恐懼癥。原本一件商品買了就可以走,反而一大堆弄在里,最后挑的眼花繚亂。一分鐘買完的,結(jié)果弄了半小時,還在猶豫不決。好在我的選擇恐懼癥不厲害,比對了一番,就決定買了一個色澤漂亮光鮮的。其實我知道,這樣的竹工藝品看著樸拙可愛,如果在南方的天氣里擺放沒問題。只是一拿回北方,便會因為天氣干燥而開裂,并且沒有什么好辦。最后就算真愛了多少年,還是要忍痛割愛掉的。


微音閣向東經(jīng)過梅花廳后身的梅花碑廊,然后穿過蓊郁的一片松林,便是花神殿。猗園珍寶,十二花神臺瓶屏展,正在花神殿展出。想起我的忘年交魏定渤老先生曾經(jīng)出版的《十二花神》的著作,讓我對這個展覽很是倍加興趣。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期一半春。紅紫萬千披錦繡,尚勞點綴賀花神”。十二花神,如今的人知之甚少,甚至從來都沒有聽說過。如果是放在明清時期,絕對是才子佳人們熱衷的和饒有興致的話題。大家閨秀,生來都在后花園里賞樂玩耍,這花開花落,春花秋月,自然最得人心,也最令人觸景生懷,感悟心靈。齊家治國平天下,小姐們是管不了的,這一年四季園子里的花花草草,榮榮苦苦,會成為她們幾乎整個的世界。詩人騷客喜歡和研討十二花神的妙趣,不僅是在和平昌盛的年代體現(xiàn)出一種風流倜儻,才情橫溢,也是在把自己對大自然的厚愛展露的同時,憧憬著花神一樣的曼妙生活。

此次展出的十二花神臺屏,是民國珠山八友之首王琦所做的早期作品。作者用工筆兼寫意的手法,勾勒出了十二月令花卉和掌管十二月令的花神。這些作品繪畫精細工巧,所描繪的人物、山石、花卉、鳥蟲的質(zhì)感強烈,明暗清晰,層次分明。精微處,絲毫不爽;豪放處,生動活潑。只可惜其中的四月和八月的花神臺屏佚失,展覽的一方是以寫真的方式予以續(xù)補。看到這些臺屏,我忽然想起了深圳小南山媽祖廟內(nèi)的四扇掛瓶,同樣的韻味十足,同樣的珠光燦爛。為了看這四幅瓷掛瓶,我特意去了許多次,每一次都欣賞的心潮起伏。以至于讓媽祖廟廟祝的一家人,覺得我企圖不軌。后來的事情,自然是我們成為了好朋友,也算是掛瓶簽下的緣分。


微音閣再東行,石徑婉轉(zhuǎn)處,便是一片蒼松翠竹的林間。假山之上忽然飛疊出一道瀑布,水流滾滾跌出一個深潭。撥草尋路走近去看,只見有些冷暗的水潭被許多苔蘚斑駁的石洞所包圍。陽光偶爾的隨著輕風從撲簌簌的枝葉間投下幾道彩影,正照出群群小魚天馬行空的漫游。瀑布邊有一棵隨意倚斜的玉蘭樹,大約是因為疏于管理,也或許是鳥兒銜來的一棵種子,偶然失落在春藤蘭草間,這棵玉蘭樹極是有林黛玉之風姿。最難得的是似枯不枯的枝尾,竟然還盈盈盛開著一簇嬌嬈而動人的玉蘭花。

松竹間陰影下竹欄外,隨意散落著幾張石桌,而每張石桌前,都是兩個老人對弈,一大群老人圍觀。這些老人們有的悠閑地背著手,有的若有所思的插手在胸前,更有的一邊撓著頭,一邊還口中默默無聲地念念有詞。對弈的老人家們很安靜從容,不緊不慢地舉棋落子。圍觀的老人家們則觀棋不語,都是做著真君子。這樣的場景很和諧,也很文雅,大約是可以和那些吹拉彈唱跳的活潑老人們對比,更加令人覺得閑情雅致。

走過流入龜山湖的一條流水潺潺的小溪,眼前便是一座深深庭院。上石級邁門檻,迎門的便是一座巨大的石盆太湖石山影。嬌粉俏麗的三葉草花兒環(huán)繞簇擁下的這塊橫臥的太湖石,雖然沒有完全具備丑、陋、瘦、透、皺五大賞石要素,卻也峰巒疊嶂,谷壑幽深。氣勢造型隨著步轉(zhuǎn)位移,姿態(tài)變幻莫測。這里看似八仙過海,躍躍欲試;那面瞧如猴戲山林,古靈精怪;側(cè)面瞅仿佛太行雄風,崔巍崩騰;仰視望好像巨龍出海,遨游太空。一位老先生,看那滿身是口袋的穿著打扮,背著鏡頭包三腳架的派頭,氣定神閑的格調(diào),便知是一位頗有資歷的業(yè)余攝影師。老先生不照房子不照石頭,專門拿捏著姿勢把單反相機或遠或近或俯或仰地對著美麗的粉色小花不停地拍。


假山后面是一座飛檐斗拱的朱漆二層帶廊臺的開闊雄偉小樓,這便是頑石齋。頑石齋里正在舉行名叫《石頭記》的奇石展,展出的藏品是來自寧波籍的香港收藏家胡兆康。頑石齋里面展出的這些藏石,都是造型別致,小巧玲瓏的案頭擺件和手把件,陳品雖然罕見大塊頭,卻因為精美絕倫,鬼斧神工,而更顯得珍貴。

頑石齋原本是從前上海南市區(qū)的火神廟打唱臺,解放后擴建的時候搬遷到古猗園。這些藏石作品中大多屬于靈璧石,也有少量的黟石、魯石、黃蠟石、麒麟石。造型最精美的要數(shù)河馬渡龜,逼真地刻畫出一只馬馱著一只龜,而馬的姿態(tài)儼然在泅水渡河。最妙趣橫生的要數(shù)一塊巧色靈璧石,青色的石衣半包裹著一矗雪白的石柱,仿佛一只破土而出的竹筍。我最喜歡的是一塊傲然卓絕,糾集丑、陋、瘦、透、皺五大賞石要素的黃色靈璧石,我給它冠以冠云峰。聽起來這個名字很耳熟,因為它確實形神兼似極了木瀆嚴家花園的那塊名石。

中國是一個石文化源遠流長的文明古國,從上古時代的女媧煉石,到北宋時期蘇東坡洗濯雪浪石,米芾拜石;從秦末漢初所遇汜上老人化作黃石,到晉代高僧道生法師聚石為徒講《涅槃經(jīng)》而使頑石點頭;從南朝陳正見作《石賦》,到清朝的曹雪芹寫《石頭記》。可以說我國歷史上每一個朝代,都發(fā)生過和石頭有關(guān)的故事。從廣泛的意義來講,石頭乃是有生命的歷史文化載體。在它的上面,不僅鐫刻著我國古代人民的勞動和智慧,而且千秋萬代傳承和遞接著哲理和詩情。白行簡《望夫石賦》云:至堅者石,最靈者人。何精誠之所感,忽變化而如飛。


古猗園有假山數(shù)座,而堆砌的土石山只有位于園中心的龜山一座。龜山上的翔云閣乃全園制高點,也不過三丈開外。從前南翔古鎮(zhèn)還沒有高樓大廈的時候,立于亭中四望,不僅綠竹猗猗的古猗園盡收眼底,就算南翔的老街也歷歷在目。翔云閣中有百壽碑,可見漢字傳承和演變的博大精深。龜山四面來,今日雖然是年來上海最高的溫度,但是佇立在翔云閣里,感覺春風輕輕,花香襲襲,很是心曠神怡。

古猗園的布局疏密自然,花草樹木繁盛,建筑小巧玲瓏。最突出的特點是以水為主,幾乎所有造景都是圍繞著水鋪張和生情,景色平淡天真、自然天成。水面時而廣闊,時而婉轉(zhuǎn),時而清明,時而掩映。古猗園以水為中心,亭閣軒榭悄然矗立在池湖溪灣的周圍,其間有漏窗回廊相連。園內(nèi)的山石、林木、綠竹、花卉,疏落有致,高低起伏,構(gòu)成了一幅幽遠寧靜的畫面,代表了明代江南園林建筑風格。古猗園形成的湖、池、溪、瀑、澗等不同的景區(qū),把風景詩、山水畫的意境和自然四季環(huán)境的實境再現(xiàn)于園中,富有詩情畫意的同時,更是完美地展現(xiàn)了園主人的精神家園。


整個古猗園建筑仿佛浮于水面,通過平橋小徑為其脈絡(luò),長廊逶迤填虛空,島嶼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松散的園林建筑各具神韻。再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產(chǎn)生不同的藝術(shù)情趣。如春日繁花麗日,夏日蕉廊雨窗,秋日紅蓼蘆塘,冬日梅影雪月,無不四時宜人,處處有情,面面生詩,含蓄曲折,余味無盡。古猗園不愧為江南園林的典型代表,憑我多次走進豫園來看,我總覺得古猗園勝似豫園。

古猗園里我是唯一個腳步匆匆,而又神色悠然的人了。因為時間的緊張,我連在茗軒喝杯茶的時間都沒有。看看表,兩個小時的時間忽忽而過,便心里還惦記要吃古猗園的小籠包,還要去南翔老街,便在鴛鴦湖上的九曲橋小坐了一會兒,為的是把古猗園的景致深刻印在腦子里。


在本公眾號發(fā)布的作品,同時會在【頭條號】、騰訊內(nèi)容開放平臺企鵝號】、【百家號】、【360圖書館】等主流平臺網(wǎng)頁版同步刊出。敬請作者前往關(guān)注并收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