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幾天聽一個自媒體的寫作老師在講解如何寫作時,提到一點,早晨起床不要看手機,而是立刻寫作。 剛聽到這句話時,很納悶。為什么早晨起床不要看手機呢?早晨起床應(yīng)該看手機呀!否則,錯過一些重要消息、重要資訊怎么辦? 這位老師就詳細講解原因。因為經(jīng)過一晚上的休息,早晨剛起床精力非常充沛,創(chuàng)造力也非常強,最適合做一些困難的事情。 而如果看了手機,有可能會有未接電話、新的微信、新的郵件,或者新的資訊信息。當去處理這些事情時,就會不由自主的陷進去。最后,本來想看書、想進行方案創(chuàng)作、想寫軟件、想寫作的專注力就被破壞了。 當然,也并不是那么機械,手機一眼不看。而是有判別的看手機。盡量減少看一些雙向性的、可能分散注意力的應(yīng)用或者軟件。比如說看微信、看郵箱、看新聞。可以看一些單向的、不會分散注意力的應(yīng)用或者軟件。比如說看下手機幾點鐘、用聽書軟件聽書等。 必須承認,我們的專注力與意志力都是有時效性的。無法一直保持很高的專注力與意志力。就像手機的電量一樣,每天會隨著時間流逝、外界的干擾,不斷被消耗的。 所以,從本質(zhì)上講。“早晨起床不要看手機”是培養(yǎng)專注力的一種方法?;蛟S,有人說,早晨起床需要看手機。因為早晨7:00要開電話會議;或者早晨6:00要用手機上微課。 其實,這些并不矛盾,我們只需要把握其內(nèi)涵即可。關(guān)鍵是如何靈活運用這個方法,去達到自己的目標。 比如,早晨7:00確實要開電話會議。而之前規(guī)劃每天早晨起床讀書、寫作。那是否可以比原計劃提前15分鐘起床。比如6:45已經(jīng)準備妥當。這個時間先不要看手機,先看書、寫作等。 即使我們不會被手機干擾。當我們一旦走出家門后,在上班的路上,心情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比如,本來想好在公交車上、地鐵上看會書或者學一會兒英語。結(jié)果因為堵車、公交車晚點、地鐵太擠,把自己學習的激情給磨滅掉了。 很多時候,我們設(shè)想的很好。但真的去執(zhí)行的時候,和想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因為當我們想的時候,可能是注意力很好的時間點。而真正執(zhí)行的時候,實際上專注力已經(jīng)下降很多了。 所以,其內(nèi)涵是在精力未分散之前。把最專注的時間留給自己,去做難度比較大的事情。不一定必須是看書、寫作。有可能是寫代碼、回復(fù)客戶郵件、設(shè)計構(gòu)思等。其道理是一致的。 或者有人說,那我最專注的時間不是早晨,而是晚上。比如曾經(jīng)有個做編程的同事曾經(jīng)說過。晚上夜深人靜時,是他寫代碼效率最高的時間段。不同人的習慣畢竟不一樣。像我自己,只有早上效率高。然后隨著時間推移,效率就開始下降。上午還稍微好一些。下午就開始注意力渙散。到了晚上大腦一片糨糊,只想睡覺了。 如果晚上效率高,那這個道理是同樣適用的。只不過,把“早晨起床不要看手機”改為“晚上睡覺前不要看手機”。比如,假設(shè)晚上11:00睡覺,那我晚上10:30-晚上11:00這半小時,強制不看手機。只看書、或者寫代碼。 之所以夜深人靜時效率最高。原理是一樣的。因為這個時間段,沒有電話打擾,沒有微信打擾。所以,其本質(zhì)上盡可能的避免干擾。如果客觀上可能存在干擾,就從主觀上采取一些方法,盡量排除干擾。 當然,或許有人說,更多的干擾是在白天工作時。那這個道理同樣適用。只不過把“早晨起床不要看手機”改為“白天某個時間段不要看手機”。保證自己在某個時間段,可以全力投入工作,不被手機干擾。關(guān)于具體的操作,可以用“日程紀錄法”。 【2】 “日程紀錄法”是基于柳比歇夫的《奇特的一生》而產(chǎn)生的。是“早晨起床不要看手機”的延伸與具體實踐。也是培養(yǎng)專注力的方法。 這個方法很簡單。比如我們開會時都會帶個本子。去記錄開會時提到的要點,以便會后執(zhí)行。那么我們微信聊天時、寫郵件時、網(wǎng)上查資料時,為什么不也帶個本子呢? 當然,并不是說真的一定要帶個本子。而是說當事情比較多時,可以在做之前去記錄它的開始時間、截止時間、及結(jié)束時間。這方面,柳比歇夫在《時間管理法》里面寫的非常詳細。其本質(zhì)是為了控制我們的無意識行為。 比如說,早晨起床后,可以列上午的日程。如: 7:00-7:20??磿?。 7:20-7:40。吃早飯。 7:40-9:00。上班或者照顧孩子(考慮當下疫情,也可能是居家辦公)。 9:00-9:15。處理客戶報價。 9:15-9:30。給客戶發(fā)資料。 9:30-11:00。開會。 11:00-12:00。給客戶打電話。 當然,在實際的執(zhí)行中,可能會有彈性。比如原定的會議,因為領(lǐng)導(dǎo)有事情,取消或者延后。那也沒關(guān)系,對應(yīng)的時間段進行填充或者修改,或者事情的時間段提前與延后。 而且,不同事情的優(yōu)先級也是不一樣的。在實際執(zhí)行中,可以先去挑優(yōu)先級最高的去做。優(yōu)先級低的可以挪到后面。次序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進行調(diào)整。當在執(zhí)行過程中,出現(xiàn)新的問題,可以再次記錄新的問題,及規(guī)劃的執(zhí)行時間。 對于比較難的事情、需要深度工作的事情,堅持一次只做一件事情?;蛘吣硞€時間段只做一件事情。比如寫工作報告、比如處理客戶合同。 對于可以同時做的事情、只需要淺度工作即可的事情。則可以靈活一些。比如可以邊看郵件,邊用手機回復(fù)客戶微信。 因為對于不同的人,或許深度工作與淺度工作的事情會有差別。所以分配的原則,也會有差異。比如對于某些人,集中精力看書、寫作、與客戶打電話都是非常困難的事情。而看學習視頻、聽書、外語學習,則是簡單的事情。所以對于困難的事情,就分配在效率高的時間段。對于簡單的事情,可以分配在不容易專注的時間段。 當然,會有人說,為什么要把自己搞這么累。我崇尚自由,我想放飛自我。那也不矛盾。你可以把某個時間段設(shè)置為放飛自我的日程。比如:11:00-12:00,規(guī)定自己玩手機。晚上7:00—晚上9:00,規(guī)定自己和朋友打電話、聊天。所以這樣安排后,就一點不矛盾。 問題的核心是對放飛自我的時間段進行管控。不能是沒有截止時間的放飛自我。比如,在當下疫情階段,如果是居家辦公。一天到晚,都是放飛自我??赡苓^一段時間,心都不知道飛哪兒了。連續(xù)幾個月的放飛自我,可能就真廢了。更何況,大魚大肉吃多了,也會膩的嘛! 即使是當下疫情,必須呆家里。也是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如: 7:00-7:30??磿懽?,或者寫代碼。 7:30-8:00。做飯/吃飯。 8:00-9:00。照顧孩子/收拾房間 9:00-11:00。陪孩子上網(wǎng)課/處理工作事情 11:00-12:00。檢查孩子作業(yè)/規(guī)劃下午日程。 當然,對于本身自控力強的人,或者自控力很強的時刻,心里面有明確的規(guī)劃,且執(zhí)行力很強,則是可以免去這些一板一眼的紀錄與規(guī)劃。 對于自控力不強的人,或者心理脆弱的時候,則可以考慮用這種方法。這樣,用日程紀錄的方法去約束自己。畢竟,人是靠慣性往前走的。在沒有外界約束的前提下,會不由自主隨著自己的無意識行為走下去。孔子說的“性相近,習相遠也”。人都是有自己的習性。 比如說一件事情,給別人說這幾天時間完成。但真的自己執(zhí)行的時候,內(nèi)心是需要有個數(shù)的。具體是今天做,還是明天做。如果是今天做,今天上午做,還是今天下午做。當然,如果能具體落實到幾點做更好。如果覺得太過于夸張。至少可以具體到某一天的上午還是下午開始做,計劃做到哪天結(jié)束。列出自己的具體行程,這樣就可以防止很多事情到最后,堆在一起。讓自己心慌意亂,非常焦慮。 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些情況,比如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總是習慣性拿起手機,實際上拿起手機并沒有處理重要的事情。再比如,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隨手就打開電視機。因為自己壓根不知道接下來應(yīng)該做什么事情。完全被無意識行為牽著走。 當然,在實踐中,不可能說非要這么機械,把自己搞的像機器人一樣。而是說要有一種思維,對時間進行切割,把事情固定在某個時間段完成。盡可能的避免因為沒有規(guī)劃,而一味的放飛自我。 當然,或許說。我知道看書重要,我知道需要處理客戶郵件,我知道需要寫工作報告。但就是不愿意去做,就想一直拖著。因為看書太枯燥了,郵件太多了,工作報告太難了,非常痛苦。那么“日程紀錄法”結(jié)合下文的“任務(wù)分解法”,或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問題。 【3】 “任務(wù)分解法”也非常簡單。對復(fù)雜的任務(wù)、困難的任務(wù)進行模塊化分解。比如沒有時間看一本書。那可不可以進行任務(wù)分解。假設(shè)這本書有10章,可以不可以規(guī)劃20天看完。每天看半章。每天早晨15分鐘在家里,或者地鐵上看完這半章。 并且對于剛開始練習的話。如果完成當天任務(wù),可以強迫自己停止。比如假設(shè)今天看書的章節(jié)完成了,可以停止。這樣,明天看的時候,會有一種期待。培養(yǎng)一種喜悅的心態(tài)。防止今天確實看了兩章,到明天又不想看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 同樣,其它任務(wù)進行分解都可以適用。比如學習英語。共需要看20個視頻。那可不可以每兩天看完一個視頻。假設(shè)一個視頻30分鐘,每天只看15分鐘。 假設(shè)是郵件太多。那可不可以規(guī)定自己今天周五只處理10封郵件。明天周六再處理10封。后天周日再處理10封。或者今天上午處理一部分,下午處理一部分,晚上處理一部分。不要逼近自己一下子把所有事情做完。做到最后就崩潰了。 如果是寫報告。假設(shè)需要三天后交。那可不可以分配到三天做。比如第一天只寫一段。第二天只寫一頁。第三天只寫最后一頁。把目標分解成自己可以承受的小模塊。如果一天寫一頁還是覺得太難??梢栽俜纸?。比如早上起來,只寫第一段。上午只寫第二段。下午只寫第三段。 當然,我們必須承認。任務(wù)的切換也是需要時間的。所以總的原則來說,如果本身已經(jīng)保持很專注的情況下,那是最好,盡量去延長。就不需要再分解了。比如,你本身就很喜歡畫畫,那就盡量長時間去做,不用分解。你本身就很喜歡寫代碼,那就保持唄! 不能本末倒置,把本來很喜歡的事情、已經(jīng)可以長時間保持專注力的事情給分解了。 任務(wù)分解的應(yīng)用場景一般是對于較難的事情。因為自己本身無法專注,所以才用分解的方法。使自己在單位時間內(nèi)可以專注。 當然,實際情況可能不一定像假設(shè)的這樣。問題的關(guān)鍵點是把復(fù)雜的問題盡可能分解為簡單的一個一個的小模塊。每個小模塊里面,是自己容易執(zhí)行的。并且在這個單位模塊的小塊時間內(nèi),是可以做到專注的。 其準則在于把握尺度。比如,對于特別不愿意做的事情。如上面說的看書,處理一堆煩惱的郵件,可以把目標分解得更細一些。比如某個時間段,不一定需要看半章書,只看一頁書。不一定處理10封郵件,只處理一封郵件。去誘導(dǎo)自己做。 這種情況下,日程上可以只分配很短的時間。然后做其它自己喜歡的事情。避免對于自己特別反感的事情,變得煩躁,甚至崩潰。 比如9:50-9:55,只看五分鐘書,或者只處理5分鐘的郵件。9:55-10:05,就可以玩手機十分鐘。這個例子同時又用到了“獎勵原理”。 【4】 “獎勵原理”很容易理解。比如大人通常會對孩子說,如果作業(yè)寫完,就可以看電視,或者玩pad。其實,這種“獎勵原理”同樣可以用在自己身上。如上面說的,看書5分鐘,就獎勵自己玩10分鐘手機?;蛘呷绻軌?qū)W⒐ぷ?分鐘,就允許自己看10分鐘電影。其原理殊途同歸。 其本質(zhì)是通過不同的搭配,像工作、看書、學習等這些不愿意做的事情,激發(fā)愿意做的興趣。也防止自己沉迷于手機、打游戲、看視頻、看小說等無意識的行業(yè)中。 當然,并不是說這些一定不好。我以前的領(lǐng)導(dǎo)曾經(jīng)說過,他喜歡看小說,因為從里面可以分析一個人的性格,內(nèi)心的想法。把這些用在客戶身上,與客戶溝通時非常有幫助。如果能達到這種境界,那當然是鼓勵看小說了。如果只是消遣,當然是要控制投入的時間了。 當然,可能會有人認為,工作蠻好的。搞這么費勁做什么。但畢竟對于大部人,是需要工作賺錢,還房貸、車貸,來養(yǎng)家糊口的??倸w是希望工作越來越有效率。深度工作的時間更長,浮淺工作的時間更短。所以不管是工作、學習、生活,當然希望做事情的效率更高。 畢竟,多數(shù)人不是富二代。退一步說,難道富二代一定不努力嗎? 以王思聰為例,除了富二代的標簽外。也有其它標簽,比如英語流利、學習成績好、投資電競、資本運作等??傊?,作為富二代的王思聰,未必不努力。 那么,更何況對于不是富二代的我們。努力是必選項,而不是可選項。我們需要采用各種方法,盡量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提高我們的收入。當然,也提高自己的能力。有更多機會與時間去做讓自己快樂、開心的事情。 好了!對于專注力的理解,用“早晨起床不要看手機”來探討。用“日程紀錄法”、“任務(wù)分解法”去嘗試解決。同時,引出“獎勵原理”。 方法可能有其局限性,可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不一定解決每個人的問題。 權(quán)當拋磚引玉。每個人遇到的情況都不太一樣。大家認為應(yīng)該如何解決問題,歡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言探討。感謝大家。 |
|
來自: waI好時節(jié)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