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李誡
《營造法式》看詳 進新修《營造法式》序 營造法式第一卷總釋上 營造法式卷第一總釋上 營造法式卷第二總釋下 營造法式卷第三壕寨制度 營造法式卷第三石作制度 營造法式卷第四大木作制度一 營造法式卷第五大木作制度二 營造法式卷第十七大木功限一 營造法式卷第十八大木功限二 營造法式卷第十九大木作功限三 營造法式卷第二十六諸作料例一 營造法式卷第二十七諸作料例二 營造法式卷第二十八 《營造法式》看詳 元圜平直《周官-考工記》:圜者中規(guī),方者中矩,立者中懸,衡者中水。鄭司農(nóng)注云:治材居材,如此乃善也?!赌印罚鹤幽友栽唬禾煜聫氖抡?,不可以無法儀。雖至百工從事者,亦皆有法。百工為方以矩,為圜以規(guī),直以繩,衡以水,正以懸。無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為法。巧者能中之,不巧者雖不能中,以放以從事,猶愈以己?!吨荀滤憬?jīng)》:昔者周公問于商高曰:“數(shù)安從出?”商高曰:“數(shù)之法出于圜方。圜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萬物周事而圜方用焉;大匠造制而規(guī)矩設焉?;驓Х蕉鵀猷?,或破圜而為方。方者為圜者謂之圜方;圜中為方者謂之方圜也?!薄俄n非子》:韓子曰:無規(guī)矩之法、繩墨之端,雖王爾不能成方圜。 看詳:─諸作制度,皆以方圜平直為準;至如八梭之類,及棱、斜、羨、陊,亦用規(guī)矩取法。今謹按《周官-考工記》等修立下條。諸取圜者以規(guī),方者以矩,直者抨繩取則,立者垂繩取正,橫者定水取平。 取徑圍《九章算經(jīng)》:李淳風注云:舊術求圜,皆以周三徑為率。若用求圜周之數(shù),則周少而徑多。徑一周三,理非精密。蓋術從簡要,略舉大綱而言之。今依密率,以七乘周二十二而一即徑;以二十二乘七而一即周。 看詳:─今來諸工作已造之物及制度,以周徑為則者,如點量大小,須于周內(nèi)求徑,或于徑內(nèi)求周,若用舊例,以“圍三徑一,方五斜七”為據(jù),則疏略頗多。今謹按《九章算經(jīng)》及約斜長等密率,修立下條。 諸徑、圜、斜長依下項: 圜徑七,其圜二十有二; 方一百,其斜一百四十有一; 八梭徑六十,每面二十有五,其斜六十有五; 六梭徑八十有七,每面五十,其斜一百。 圜徑內(nèi)取方,一百中七十有一; 方內(nèi)取圜徑,一得一。 定功《唐六典》:凡役有輕重,功有長短。注云:以四月、五月、六月、七月為長功;以二月、三月、八月、九月為中功;以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正月為短功。 看詳:─夏至日長有至六十刻者,冬至日短止于四十刻。若一者定功,則枉棄日刻甚多。今謹按《唐六典》修立下條。諸稱“功”者,謂中功,以十分為率;長功加一分,短功減一分。諸稱“長功”者,謂四月、五月、六月、七月;“中功”謂二月、三月、八月、九月;“短功”謂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正月。以上三項并入“總例”。 取正《詩》:定之方中;又:揆之以日。注云:定,營室也;方中,昏正四方也。揆,度也,─度日出日入以知東西;南視定,北準極,以正南北?!吨芏Y-天官》:唯王建國,辨正方位?!犊脊び洝罚褐脴艘詰乙曇杂?,為規(guī)識日出之影與日入之影;夜考之極星,以正朝夕。鄭司農(nóng)注云:自日出而晝其影端,以至日入既,則為規(guī)。測影兩端之內(nèi)規(guī)之,規(guī)之交,乃審也。度兩交之間,中屈之以指標,則正南北。日中之影,最短者也。極星,謂北辰?!豆茏印罚悍蚶K,扶撥以為正。 看詳:─今來凡有興造,既以水平定地面,然后立標測影、望星,以正四方,正與經(jīng)傳相合。今按《詩》及《周官-考工記》等修立下條。 取正之制─先于基址中央,日向置圜版,徑一尺三寸六分;當心立標,高四寸,徑一分。畫標影之端,記日中最短之影。次施望筒于其上,望日影以正四方。望筒長一尺八寸,方三寸;兩掩頭開兩圜眼,徑五分。筒身當中兩壁用軸,安于兩立頰之內(nèi)。其立頰自軸至地高三尺,廣三寸,厚兩寸。望晝以筒指南,令日影透北,夜望以筒指北,于筒南望,令前后兩竅內(nèi)正見北辰極星;然后各垂繩墜下,記望筒兩竅心于地以為南北,則四方正。若地勢偏斜,既以影標、望筒取正四方,或有可疑之處,則更以水池影標較之。其立標高八尺,廣八寸,厚四寸,上齊;安于池版之上。其池版長一丈三尺,中廣一尺,于一尺之內(nèi),隨標之廣,刻線兩道;一尺之外,開水道還四周,深廣各八分。用水定平,令日影兩邊不出刻線;以池版所指及立心為南,則四方正。 定平《周官-考工記》:匠人建國,水地以懸。鄭司農(nóng)注云:于四角立植而懸,以水望其高下;高下既定,乃為位而平地?!肚f子》:水靜則平中準,大匠取法焉?!豆茏印罚悍驕?,壞險以為平?!渡袝?大傳》:非水無以準萬里之平。《釋名》:水,準也;平,準物也。 看詳:─今來凡有興建,須先以水平望基四角所立之柱,定地平面,然后可以安置柱石,正與經(jīng)傳相合。今按《周官-考工記》等修立下條。 定平之制─既正四方,據(jù)其位置,于四角各立一標;當心安水平。其水平長二尺四寸,廣二寸五分,高二寸;下施立樁,長四尺,上面橫坐水平。兩頭各開池,方一寸七分,深一寸三分。身內(nèi)開槽子,廣深各五分,令水通過。于兩頭池子內(nèi),各用水浮子一枚。方一寸五分,高一寸二分;刻上頭令側(cè)薄,其厚一分;浮于池內(nèi)。望兩頭水浮子之首,遙對立標處于標身內(nèi)畫記,即知地之高下。凡定柱礎取平,須更用真尺較之。其真尺長一丈八尺,廣四寸,厚二寸五分;當心上立標,高四尺。于立標當心,自上至下施墨線一道,垂繩墜下,令繩對墨線心,則其下地面自平。 墻《周官-考工記》:匠人為溝洫,墻厚三尺,崇三之。鄭司農(nóng)注云:高厚以是為率,足以相勝?!渡袝罚杭惹谠??!洞呵镒笫蟼鳌罚河袎σ员螑??!夺屆罚簤?,障也,所以自障蔽也。垣,援也,人所依止,以為援衛(wèi)也。墉,容也,所以隱蔽形容也。壁,辟也,辟御風寒也。 看詳:─今來筑墻制度,皆以高九尺,厚三尺為祖。雖城壁與屋墻、露墻,各有增損,其大概皆以厚三尺,崇三之為法,正與經(jīng)傳相合。今按《周官-考工記》等群書修立下條。 筑墻之制─每墻厚三尺,則高九尺;其上斜收,比厚減半。若高增三尺,則厚加一尺;減亦如此之。凡露墻,每墻高一丈,則厚減高之半。其上面之廣,比高五分之一。若高增一尺,其厚加三寸;減亦如之。凡抽纴墻,高厚同上。其上面之廣,比高四分之一。若高增一尺,其厚加二寸五分。以上三項并入“壕寨制度”。 舉折《周官-考工記》:匠人為溝洫,葺屋三分,瓦屋四分。鄭司農(nóng)注云:各分其修以其一為峻。 看詳:─今來舉屋制度,以前后檐方心相去遠近,分為四分;自檐方背上至脊背上,四分中舉起一分。雖殿閣與廳堂及廊屋之類,略有增加,大抵皆以四分舉一為祖,正與經(jīng)傳相合。今按《周官-考工記》修立下條。 舉折之制─先以尺為丈,以尺為寸,以分為寸,以厘為分,以毫為厘,側(cè)畫所建之屋于平正壁上,定其舉之峻慢,折之圜和,然后可見屋內(nèi)梁柱之高下,卯眼之遠近。 舉屋之法─如殿閣樓臺,先量前后檐方心,相去遠近,分為三分,從檐方背至脊背舉起一分,如埇瓦廳堂,即四分中舉起一分,又通以四分所得丈尺,每一尺加八分。若埇瓦廊屋及反瓦廳堂,每一尺加五分;或反瓦廊屋之類,每一尺加三分。 折屋之法─以舉高尺丈,每尺折一寸,每架自上遞減半為法。如舉高二丈,即先從脊背上取平,下至檐方背,其第一縫折二尺;又從第一縫背取平,下至檐方背于第二縫折一尺;若椽數(shù)多,即逐縫取平,皆下至檐方背,每縫并減去上縫之半。如取平,皆從磚心抨繩令緊為則。如架道不勻,即約度遠近,隨宜加減。若八角或四角斗尖亭榭,自檐方背舉至角梁底,五分中舉一分,至上簇角梁,即二分中舉一分。 簇角梁之法─用三折,先從大角梁背自檐方心,量向上至棖桿卯心,取大角梁背一半,并上折簇梁,斜向棖桿舉分盡處;次從上折簇梁盡處,量至檐方心,取大角梁背一半,立中折簇梁,斜向上折簇梁當心之下;又次從檐方心立下折簇梁,斜向中折簇梁當心近下,其折分并同折屋之制,以上入“大木作制度”。 諸作異名令按群書修立“總釋”,已具《法式》凈條第一、第二卷內(nèi),凡四十九篇,總二百八十三條。 看詳:─屋宇等名件,其數(shù)實繁。書傳所載,各有異同;或一物多名,或方俗語滯,其間亦有訛謬相傳,音同字近者,遂轉(zhuǎn)而不改,習以成俗。今謹按群書及其曹所語,參詳去取,修立“總釋”二卷,今于逐作制度篇目之下,以古今異名載于注內(nèi),修立下條。 墻 其名有四:一墻、二墉、三垣、四壁。以上入“壕寨制度”。 柱礎 其名有四:一礎、二礩、三磉、四磩。以上入“石作制度”。 材 其名有三:一章、二材、三方桁。栱 其名有六:一栱、二欒、三欂、四槉、五閞、六曲枅。飛昂 其名有四:一飛昂、二英昂、三斜角、四下昂。爵頭 其名有三:一爵頭、二耍頭、三胡孫頭。枓 其名有五:一枓、二櫨、三栭、四楶、五沓。平坐 其名有五:一閣道、二飛陛、三平坐、四鼓坐、五墱道。梁 其名有三:一梁、二欐、三杗廇。柱 其名有二:一柱、二楹。陽馬 其名有五:一陽馬、二闕角、三角梁、四梁枺、五觚棱。侏儒柱 其名有五:一侏儒柱、二浮柱、三上楹、四蜀柱、五梲。斜柱 其名有五:一斜柱、二梧、三叉手、四枝樘、五迕。棟 其名有八:一棟、二桴、三極、四檁、五甍、六棼、七槫、八櫋。搏風 其名有二:一搏風、二榮。柎 其名有三:一柎、二復棟、三替木。椽 其名有三:一椽、二桷、三榱。檐 其名有十三:一檐、二宇、三楣、四屋垂、五欞、六梠、七廡、八樀、九庌、十槾、十一橝、十二樀、十三庮。舉折 其名有二:一舉折、二峻。以上入“大木作制度”。 烏頭門 其名有三:一烏頭大門、二閥閱、三表楬。今稱欞星門。平棋 其名有三:一平棋、二平機、三平起。以方椽施素板者,謂之平闇。斗八藻井 其名有三:一藻井、二方井、三圜泉。今謂之斗八藻井。鉤闌 其名有八:一鉤闌、二欞檻、三櫳、四闌楯、五柃、六階闌、七軒檻、八梐牢。拒馬叉子 其名有四:一梐拒、二梐枑、三叉馬、四拒馬叉子。屏風 其名有四:一皇邸、二后版、三屏風、四扆。露籬 其名有四:一柵、二據(jù)、三籓、四落。謂之露籬。以上入“小木作制度”。 涂 其名有三:一泥、二涂、三墐。以上入“泥作制度”。 階 其名有四:一階、二陛、三陔、四甋。以上入“磚作制度”。 瓦 其名有二:一瓦、二甍。磚 其名有二:一甓。二瓴甋。以上入“窯作制度”。 總諸作看詳 看詳:─先準朝旨,以《營造法式》舊文,祇是一定之法。及有營造,位置盡皆不同,臨時不可考據(jù),徒為空文,難以行用,先次更不施行,委臣重別編修。今編修到海行《營造法式》“總釋”并“總例”共二卷,“制度”一十三卷,“工限”一十卷,“料例”并“工作等第”共三卷,“圖樣”六卷,“”一卷,總?cè)?;計三百五十七篇,共三千五百五十五條。內(nèi)四十九篇,二百八十三條,系于經(jīng)史等群書中檢尋考究。至或制度與經(jīng)傳相合,或一物而數(shù)名各異,已于前項逐門看詳立文外,其三百零八篇,三千二百七十二條,系來自工作相傳,并是經(jīng)久可以行用之法,與諸作闇會經(jīng)歷造作工匠,詳悉講究規(guī)矩,比較諸作利害,隨物之大小,有增減之法,各于逐項“制度”、“功限”、“料例”內(nèi)并行修立,并不曾參用舊文,即別無開具看詳因依,其逐作造作名件內(nèi),或有須于畫圖可見規(guī)矩者,皆別立圖樣,以明制度。H為溝洫,葺屋三分,瓦屋四分。鄭司農(nóng)注云:各分其修以其一為峻。 進新修《營造法式》序 臣聞“上棟下宇”,《易》為“大壯”之時期;“正位辨方”,《禮》實太平之典?!肮补ぁ泵谒慈?;“大匠”始于漢朝。各有司存,按為功緒。況神畿之千里,加禁闕之九重;內(nèi)財宮寢之宜,外定廟朝之次;蟬聯(lián)庶府,棋列百司。櫼櫨栱柱之相支,規(guī)矩準繩之先治;五材并用,百堵皆興。惟時鳩僝之工,遂考翚飛之室。而斲輪之手,巧或失真;董役之官,才非兼技,不知以“材”而定分,乃或倍枓而取長。弊積因循,法疏檢察。非有“三宮”之精識,豈能新一代之成規(guī)?溫詔下頒:呈書入奏??彰覛q月,無補涓塵。恭惟皇帝陛下仁儉生知,睿明天縱。淵靜而百姓定;綱舉而眾目張。官得其人,事為之制。丹楹刻桷,瑤巧既除;菲食卑宮,淳風斯復。乃詔百工之事,更資千慮之愚。臣考閱舊章,稽參眾智。功分三等,第為精粗之差;役辨四時,用度長短之晷。以至木之剛?cè)幔頍o不順;土評遠邇,厄而力易以供。類例相從,條章具在。研精覃思,故述者之非工;按牒披圖,或?qū)碇醒a。 進新修《營造法式》序─譯文 我聽說,《周易》上棟下宇,以蔽風雨之句,說的是“大壯”的時期;《周禮》“唯王建國,辨正方位”,就是天下太平時候的典禮。“共工”這一官職,在帝舜的時候就有了;“將作大匠”是從漢朝開始設置的。這些官職都有它的職責,分別做自己的工作。至于千里的首都,以及九重的宮闕,就必須考慮內(nèi)部宮寢的布置和外部宗廟朝庭的次序、位置;官署要互相連系,按序排列。枓、栱、昂、柱等相互支撐而構(gòu)成一座建筑,必須先準備圓規(guī)、曲尺、水平儀、墨線等工具。各種材料都使用,大量的房屋都建造起來。按時聚集工役,做出屋檐似翼的宮室。然而工匠的手,雖然很巧也難免做走了樣。主管工程的官,也不能兼通各工種。他們不知道用“材”來作為度量建筑物比例、大小的尺度,以至于有人用枓的倍數(shù)來確定構(gòu)件長短的尺寸。面對這種弊病,積累因循和缺乏檢察的情況,如果沒有對于建筑有精湛的知識,又怎能制定新的規(guī)章制度呢?皇上下詔,指定我編寫一部有關營建宮室制度的書,送呈審閱?,F(xiàn)在雖然寫成了,但我總覺得辜負了皇帝的提拔,白白浪費了很長的時間,沒有一點一滴的貢獻?;实郾菹律鷣砣蕫酃?jié)儉,天賦聰明智慧。在皇上的治理下,舉國像深淵那樣平靜,百姓十分安定;綱舉目張,一切工作做的有條有理,選派了得力的官吏,制定了辦事的制度。魯莊公那樣“丹其楹而刻其桷”的不合理之制度的淫巧之風已經(jīng)消除;大禹那樣節(jié)衣食、卑宮室的風尚又得到恢復?;实巯略t關心百工之事,還咨詢到我這樣才疏學淺的人,我一方面觀閱舊的規(guī)章,一方面調(diào)查參入眾人的智慧。按精粗之差,把勞動日分為三等;按木材的軟硬,使條理順當;按遠近距離來定搬運的土方量,使勞動力易于供應。這樣按類分別排出,有條例規(guī)章作為依據(jù)。我盡管精心研究,深入思慮,但文字敘述還可能不夠完備,所以按照條文畫成圖樣,將來對工作也許有所補助。 札子 編修《營造法式》所準崇寧二年正月十九日敕:“通直郎、試將作少監(jiān)、提舉修置外學等李誡札子奏:‘契勘查熙寧中敕,令將作監(jiān)編修《營造法式》,至元佑六年方成書。準紹圣四年十一月二日敕:以元佑《營造法式》祇是料狀,別無變造用材制度;其間工料太寬,關無防術。三省同奉圣旨,差臣重別編修。臣考究經(jīng)史群書,并勒人匠逐一講說,編修海行《營造法式》,于元符三年內(nèi)成書,送所屬看詳,別無未盡未便,遂具進呈,奉圣旨: 依。續(xù)準都省指揮,只錄送在京官司。竊緣上件《法式》,系營造制度、工限等,關防工料,最為要切,內(nèi)外皆合通行。臣今欲乞用小字鑲版,依海行敕令頒降,取進止?!率巳铡⊥钍ブ迹骸∫雷?。” 營造法式第一卷總釋上 宮闕殿堂附樓亭臺榭城墻柱礎定平取正材栱飛昂爵頭枓鋪作平坐梁柱陽馬侏儒柱斜柱 第二卷總釋下 棟兩際搏風柎椽檐舉折門烏頭門華表窗平棋斗八藻井鉤闌拒馬叉子屏風露籬鴟尾瓦涂彩畫階磚井總例 第三卷壕寨制度 取正定平立基筑基城墻筑臨水基 石作制度 造作次序柱礎角石角柱殿階基壓闌石 地面石殿階螭首殿內(nèi)斗八踏道重臺鉤闌 單鉤闌、望柱螭子石門砧限地垘流杯渠 剜鑿流杯、壘造流杯壇水門水槽子馬臺井口石 井蓋子山棚腳石幡竿頰赑屃鰲坐碑笏頭碣 第四卷大木作制度一 材栱飛昂爵頭枓總鋪作次序平坐 第五卷大木作制度二 梁額頭柱陽馬侏儒柱 斜柱附棟搏風版柎椽檐舉折 第六卷小木作制度一 版門 雙扇版門、獨扇版門烏頭門軟門 牙頭護縫軟門、合版軟門破子欞窗睒電窗版欞窗截間版帳照壁屏風骨 截間屏風骨、四扇屏風骨隔截橫鈐、立旌露籬版引檐水槽井屋子地棚 第七卷小木作制度二 格子門 四斜球文門、四直方格眼、版壁、兩明格子闌檻鉤窗殿內(nèi)截間格子堂閣內(nèi)截間格子殿閣照壁版障日版廊屋照壁版胡梯垂草惹魚栱眼壁版裹垘板擗簾竿護殿閣檐網(wǎng)木貼 第八卷小木作制度三 平棋斗八藻井小斗八藻井拒馬叉子叉子鉤闌 重臺鉤闌、單鉤闌棵籠子井亭子牌 第九卷小木作制度四 佛道帳 第十卷小木作制度五 牙腳帳九脊小帳壁帳 第十一卷小木作制度六 轉(zhuǎn)輪經(jīng)閣壁藏 第十二卷雕作制度 混作雕插寫生華起突卷葉華剔地洼葉華 旋作制度 殿堂等雜用名件照壁版寶床上名件佛道帳上名件 鋸作制度 用材植抨墨就余材 竹作制度 造笆隔截編道竹柵護殿檐雀眼網(wǎng)地面棋文簟 第十三卷瓦作制度 用瓦壘屋脊用鴟尾用獸頭等 泥作制度 壘墻用泥畫壁立灶 轉(zhuǎn)煙、直拔釜鑊灶茶灶壘射垛 第十四卷彩畫作制度 總制度五彩遍裝碾玉裝青綠迭暈棱間裝 三暈帶紅棱間裝附解綠裝飾屋舍 解綠結(jié)華裝附丹粉刷屋舍 黃土刷飾附雜間裝煉桐油 第十五卷磚作制度 用磚壘階基鋪地面墻下隔減踏道幔道須彌坐磚墻露道城壁水道按甑口馬臺馬槽井 窯作制度 瓦磚琉璃瓦等 炒造丹黃附燒變次序壘造窯 第十六卷壕寨功限 總雜功筑基筑城筑墻穿井搬運功供諸作功 石作功限 總造作功柱礎角石 角柱殿階基地面石 壓闌石殿階螭首殿內(nèi)斗八踏道重臺鉤闌 單鉤闌、望柱門砧限 將軍石、止扉石螭子石地垘石流杯渠壇水門水槽馬臺井口石幡竿頰赑屃碑笏頭碣 第十七卷大木作功限一 栱、枓等造作功殿閣外檐補間鋪作用栱、枓等數(shù)殿閣身槽內(nèi)補間鋪作用栱、枓等數(shù)樓閣平坐補間鋪作用栱、枓等數(shù)枓口跳每縫用栱、枓等數(shù)把頭絞項作每縫用栱、枓等數(shù)鋪作每間用方桁等數(shù) 第十八卷大木作功限二 殿閣外檐轉(zhuǎn)角鋪作用栱、枓等數(shù)殿閣身內(nèi)轉(zhuǎn)角鋪作用栱、枓等數(shù)樓閣平坐轉(zhuǎn)角鋪作用栱、枓等數(shù) 第十九卷大木作功限三 殿堂梁、柱等事件功限城門道功限 樓臺鋪作準殿閣法倉廒、庫屋功限 其名件以七寸五分材為祖計之,更不增減。常行散屋同常行散屋功限 官府廊屋之類同跳舍行墻功限望火樓功限營屋功限 其名件以五分材為祖計之拆修、挑、拔舍屋功限 飛檐同薦拔、抽換柱、垘等功限 第二十卷小木作功限一 版門 雙扇版門、獨扇版門烏頭門軟門 牙頭護縫軟門、合版軟門破子欞窗睒電窗版欞窗截間版帳照壁屏風骨 截間屏風骨、四扇屏風骨隔截橫鈐、立旌露籬版引檐水槽井屋子地棚 第二十一卷小木作功限二 格子門 四斜球文門、四直方格眼、版壁、兩明格子闌檻鉤窗殿內(nèi)截間格子堂閣內(nèi)截間格子殿閣照壁版障日版廊屋照壁版胡梯垂草惹魚栱眼壁版裹垘板擗簾竿護殿閣檐網(wǎng)木貼平棋斗八藻井小斗八藻井拒馬叉子叉子鉤闌 重臺鉤闌、單鉤闌棵籠子井亭子牌 第二十二卷小木作功限三 佛道帳牙腳帳九脊小帳壁帳 第二十三卷小木作功限四 轉(zhuǎn)輪經(jīng)藏壁藏 第二十四卷諸作功限一 雕木作旋作鋸作竹作 第二十五卷諸作功限二 瓦作泥作彩畫作磚作窯作 第二十六卷諸作料例一 石作大木作 小木作竹作瓦作 第二十七卷諸作料例二 泥作彩畫作磚作窯作 第二十八卷諸作用釘料例 用釘料例用釘數(shù)通釘料例 第二十九卷總例圖樣圜方、方圜圖 壕寨制度圖樣 景表版第一水平、真尺第二 石作制度圖樣 柱礎、角石等第一踏道、螭首第二殿內(nèi)斗八第三鉤闌、門砧第四流杯渠第五 第三十卷大木作圖樣上 栱、枓等卷殺第一梁、柱等卷殺第二下昂、上昂出跳分數(shù)第三舉折屋舍分數(shù)第四絞割鋪作栱、昂、枓等所用卯口第五梁額等卯口第六合柱鼓卯第七磚縫襻間第八鋪作轉(zhuǎn)角正樣第九 第三十一卷大木作圖樣下 殿閣地盤分槽第十殿堂等八鋪作 副階六鋪作 、雙槽 斗底槽準此、下雙槽同 、草架側(cè)樣第十一殿堂等七鋪作 副階五鋪作 、雙槽草架側(cè)樣第十二殿堂等五鋪作 副階四鋪作 、單槽草架側(cè)樣第十三殿堂等六鋪作、分心槽草架側(cè)樣第十四廳堂等 自十架椽至四架椽 間縫內(nèi)用梁柱第十五 第三十二卷小木作圖樣 門、窗、格子門等第一 垂魚附平棋、鉤闌等第二殿、閣、門、亭、牌等第三佛道帳、經(jīng)藏第四 雕木作制度圖樣 混作第一栱眼內(nèi)雕插第二格子門等腰華版第三平棋華盤第四云栱等雜樣第五 第三十三卷彩畫制度圖樣上 五彩雜華第一五彩瑣文第二飛仙等第三騎跨仙真第四五彩額、柱第五五彩平棋第六碾玉雜華第七碾玉瑣文第八碾玉額、柱第九碾玉平棋第十 第三十四卷彩畫制度圖樣下 五彩遍裝名件第十一碾玉裝名件第十二青綠迭暈棱間裝名件第十三三暈帶紅棱間裝名件第十四兩暈棱間內(nèi)畫松文裝名件第十五解綠結(jié)華裝名件第十六 解綠裝附 刷飾制度圖樣 丹粉刷飾名件第一黃土刷飾名件第二Q二卷雕作制度 混作雕插寫生華起突卷葉華剔地洼葉華碾玉瑣文第八碾玉額、柱第九碾玉平棋第十 第三十四卷彩畫制度圖樣下 五彩遍裝名件第十一碾玉裝名件第 營造法式卷第一總釋上 宮《易、系辭下》:上古穴居而野處,后世圣人之以宮室,上棟下室以待風雨?!对姟罚鹤饔璩m,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抖Y記-儒有》:一畝之宮,環(huán)堵之室。《爾雅》:宮謂之室,室謂之宮。室有東、西廂曰廟;無東、西廂有室曰寢;西南隅謂之奧,西北隅謂之屋漏,東北隅謂之宧,東南隅謂之窔。《墨子》: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為宮室時,就陵阜而居,穴而處,下潤濕傷民,故圣王作為宮室之法曰:宮高足以辟潤濕,邊足以圉風寒,上足以待霜雪雨露;宮墻之高足,以別男女之禮?!栋谆⑼x》:黃帝作宮?!墩f文》:宅,所托也。《風俗通義》:自古宮室一也。漢來尊者以為號,下乃避之也。 闕《周官》:太宰以正月示治法于象魏。《春秋公羊傳》:天子諸侯臺門;天子外闕兩觀,諸侯內(nèi)闕一觀?!稜栄拧罚河^謂之闕?!栋谆⑼x》:門必有闕者何?闕者,所以釋門,別尊卑也。《風俗通義》:魯昭公設兩觀于門,是謂之闕?!墩f文》:闕,門關也?!夺屆罚宏I,闕也,在門兩旁,中央闕然為道也。觀,觀也,于上觀望也?!恫┭拧罚合笪?,闕也?!读x訓》:關謂之闕,闕謂之皇 殿《蒼頡篇》:殿,大堂也?!抖Y記》:天子之堂九尺,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赌印罚簣蛩刺酶呷??!墩f文》:堂,殿也。《釋名》:堂,猶堂堂,高顯貌也;殿,殿鄂也。《義訓》:漢曰殿周曰寢《博雅》:堂堭,殿也。 樓《淮南子》:延樓棧道,雞棲井干?!妒酚洝罚悍绞姥杂谖涞墼唬狐S帝為五城十二樓以侯神人。帝乃神明臺井干樓,高五十五丈。《說文》:樓,重屋也。 亭《說文》:亭,民所安定也。亭有樓,從高省,從丁聲也。《釋名》:亭,停也,人所停集也。《風俗演義》:謹按春秋國語有寓望,謂今亭也。漢家因秦,大率十里一亭。亭,留也;今有語“亭留”、“亭待”,蓋行旅宿食之所館也。亭,亦平也;民有訟諍,吏留辦處,勿失其正也。 臺榭《爾雅》:無室曰榭。又:觀四方而高曰臺,有木曰榭。《釋名》:臺,持也。筑土堅高,能自勝持也?!稘h書》:坐皇堂上。《老子》:九層之臺,起于累土。《禮記-月令》:五月可以居高明,可以處臺榭。 城《說文》:城,以盛民也。墉,城垣也。堞,城上女垣也?!恫┪镏尽罚河碜鞒?,強者攻,弱者守,敵者戰(zhàn)。城郭自禹始也?!段褰?jīng)異義》:天子之城高九仞,公侯七仞,伯五仞,子男三仞?!豆騻鳌罚撼秋粽吆??五版而堵,五堵而雉,百雉而城。《釋名》:城,盛也,盛受國都也。郭,廓也,廓落在城外也。城上垣謂之睥睨,言中孔中睥睨非常也;亦曰陴,言陴助城之高也;亦曰女墻,言其卑小,比之于城,若女子之于丈夫也。《周官-考工記》:匠人建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jīng)九緯,經(jīng)涂九軌。王宮門阿之制五雉,宮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豆茏印罚簝?nèi)以為城,外以為郭?!抖Y記-月令》:每歲孟秋之月,補城郭;仲秋之月,筑城郭。 墻《釋名》:墻,障也,所以自障蔽也;垣,援也,人所依止以為援衛(wèi)也;墉,容也,所以隱蔽形容也;壁,辟也,所以辟御風寒也。《周官-考工記》:匠人為溝洫,墻厚三尺,崇三之?!渡袝罚杭惹谠??!痘茨献印罚核醋魇?,筑墻茨屋,令人皆知去嚴穴,各有室家,此其始也?!洞呵镒笫蟼鳌罚河袎σ员螑?。《爾雅》:墻謂之墉。 柱礎《淮南子》:山云蒸,柱礎潤。 定平《周官-考工記》:匠人建國,水地以懸?!豆茏印罚悍驕?,壞險以為平?!肚f子》:水靜則平中準,大匠取法焉。 取正《詩》:定以方中。又:揆之以日?!吨芄?天官》:惟王建國,辨正方位?!豆茏印罚悍蚶K、扶撥以為正。 材《周官》:任工以為飭材事?!妒酚洝罚荷骄忧д轮?。《漢書》:將作大匠屬官有主章長丞。《說文》:栔,刻也?!陡底印罚簶?gòu)大廈者,先擇匠而后簡材?!秴问洗呵铩罚悍虼蠼持疄閷m室也,景小大而知材木矣。弁蘭《許昌官賦》:材靡隱而不華。 栱《釋名》:欒,攣也;其體上曲,攣拳然也。薛綜《西京賦》:注:欒,柱上曲木,兩頭受櫨者?!稜栄拧罚洪r謂之槉。 飛昂何晏《景福殿賦》:飛昂鳥踴。劉梁《七舉》:雙覆井菱,荷垂英昂?!读x訓》:斜角謂之飛昂。 爵頭《釋名》:上入曰爵頭,形似爵頭也。 枓《論語》:山節(jié)藻梲。《說文》:櫨,柱上柎也。栭,枅上標也?!夺屆罚簷驹谥?。都盧,負屋之重也。枓在欒兩頭,如斗,負上隱也。 鋪作漢《伯梁詩》:大匠曰:柱枅欂櫨相支持?!毒案5钯x》:桁梧復迭,勢合形離。徐陵《太極殿銘》:千櫨赫奕,萬栱崚層。李華《含元殿賦》:云薄萬栱。 平坐張衡《西京賦》:閣道穹隆?!读x訓》:閣道謂之飛升,飛升謂之墱?!遏旍`光殿賦》:飛升揭孽,緣云上征;中坐垂景,俯視流星。 梁司馬相如《長門賦》:委參差以鏮梁。《西京賦》:抗應龍之虹梁?!夺屆罚毫海瑥娏阂?。何晏《景福殿賦》:雙枚既修。《義訓》:梁謂之欐。 柱《詩》:有覺其楹?!洞呵?莊公》:丹桓宮楹?!墩f文》:楹,柱也。《釋名》:柱,住也。楹,亭也;亭亭然孤立,旁無所依也。齊魯讀曰輕;輕,勝也。孤立獨處,能勝任上中也。 陽馬《爾雅》:直不受檐謂之交。何晏《景福殿賦》:承以陽馬?!犊脊び洝罚阂笕怂陌⒅匚荨埦瓣枴镀呙罚宏庲柏撻?,陽馬翼阿。 侏儒柱《論語》:山節(jié)藻梲?!遏旍`光殿賦》:胡人遙集于上楹。楊雄《甘泉賦》:抗浮柱之飛榱。 斜柱《長門賦》:離樓梧而相樘。《釋名》:牾,在梁上,兩頭相觸牾也。《義訓》:斜柱謂之梧?!遏旍`光殿賦》:枝樘杈枒而斜據(jù)。 營造法式卷第一﹝終﹞ ,是謂之闕?!墩f文》:闕,門關也。《釋名》:闕,闕也,在門兩旁,中央闕然為道也。觀,觀也,于上€-w€ / 偞P -€ W -瀀薂---P萬餥E` *P 營造法式卷第二總釋下 棟《易》:棟隆吉。《爾雅》:棟謂之桴。《儀禮》:序則物當棟,堂則物當楣。楊雄《方言》:甍謂之溜。《說文》:極,棟也。棟,屋極也。甍,屋棟也?!读x訓》:屋棟謂之甍。 兩際《爾雅》:桷直而遂謂之閱。 搏風《儀禮》:直于東榮?!陡嗜x》:列宿乃施于榮?!墩f文》:屋梠之兩頭起者為榮?!读x訓》:搏風謂之榮。 柎《說文》:棼,復屋棟也?!读x訓》:復棟謂之棼?!遏旍`光殿賦》:狡兔跧伏于柎側(cè)。 椽《易》:鴻漸于木,或得其桷?!洞呵镒笫蟼鳌罚夯腹ム?,以大官之椽為盧門之椽。陸德明《春秋左氏傳音義》:圜曰椽?!稜栄拧罚鸿鲋^之榱?!陡嗜x》:琁題玉英。《說文》:秦名為屋椽,周謂之榱,齊魯謂之桷。 檐《易-系辭》:上宇下棟,以待風雨?!抖Y記-明堂位》:復廟重檐,天子之廟飾也?!斗窖浴罚何輻o謂之欞。《說文》:秦謂屋聯(lián)邊曰楣,齊謂之檐,楚謂之梠。橝,屋梠前也。庌,廡也。宇,屋邊也?!恫┭拧罚洪?,檐欞梠也。 舉折《考工記》:匠人為溝洫,葺屋三分,瓦屋四分。唐柳宗元《梓人傳》:畫宮于堵,盈尺而曲盡及制;計其毫厘而構(gòu)大廈,無進退焉。 門《易》:重門擊析,以待暴客?!对姟罚汉忾T之下,可以棲遲。《詩義》:橫一木作門,而上無屋,謂之衡門?!豆騻鳌罚糊X著于門闔?!墩f文》:合,門旁戶也。閨,持立之門。上圜下方,有似圭。《聲類》:曰:廡,堂下周屋也。 烏頭門《唐六典》:六品以上,仍通用烏頭大門。唐上官儀《投壺經(jīng)》:第一箭謂之初箭,再入謂之烏頭,取門雙表之義?!读x訓》:表揭、閥閱也。 華表《說文》:桓,亭郵表也?!肚皾h書》注:舊亭傳于四角,面百步,筑土四方;上有屋,屋上有柱,出高丈余,有大版,貫柱四出,名曰桓表。夾兩邊各一桓。陳宋之俗,言“桓”聲如“和”,今猶謂之和表。顏師古云,即華表也。 窗《考工記》:四旁兩夾窗。《爾雅》:牖戶之間謂之扆?!墩f文》:窗穿壁以木為交。窗向北出,牖也。在墻曰牖,在屋曰窗。欞,楯間子也。櫳,房室之處也?!夺屆罚捍?,聰也,于內(nèi)窺見外為聰明也。 平棋《史記》:漢武帝建章后合,平機中有騶牙出焉。 斗八藻井《西京賦》:蔕倒茄于藻井、披紅葩之狎獵?!遏旍`光殿賦》:圜淵方井,反植荷蕖。《風俗演義》:殿堂象東井形,刻作荷菱。菱,水物也,所以厭火。沈約《宋書》:殿屋之為圜泉方井兼荷華者,以厭火樣。 鉤闌《魯靈光殿賦》:長涂升降,軒檻曼延?!恫┭拧罚宏@檻,櫳梐牢也。《漢書》:朱云忠諫攀檻,檻折,及治檻,上曰:“勿易,因而輯之,以旌直臣”。 拒馬叉子《周官-天官》:掌舍設梐枑再重?!读x訓》:梐枑,行馬也。 屏風《禮記》:天子當扆而立。又:天子負扆南鄉(xiāng)而立?!吨芄佟罚赫拼卧O皇邸?!稜栄拧罚弘粦糁g謂之扆,其內(nèi)謂之家?!夺屆罚浩溜L,言可以屏障風也。 鴟尾《譚賓錄》:東海有魚虬,尾似鴟,鼓浪即降雨,遂設象于屋脊。 瓦《詩》:乃生女子,載弄之瓦。《說文》:瓦,土器已燒之總名也?!豆攀房肌罚豪ノ崾献魍摺!恫┪镏尽罚鸿钭魍?。 涂《論語》:糞土之墻,不可杇也?!墩f文》:墐,涂也。杇,所以涂也。秦謂之杇;關東謂之鏝?!稜栄拧罚虹N謂之杇,地謂之黝,墻謂之堊?!夺屆罚耗啵兘?,以水沃土,使相黏近也?!读x訓》:涂謂之塓,塓謂之壟,仰謂之洎。 彩畫《周官》:以猷鬼神祇?!妒辣尽罚菏坊首鲌D。《爾雅》:猷,圖也,畫形也?!秴嵌假x》:青瑣丹楹,圖以云氣,畫以仙靈。 階《說文》:除,殿階也。階,陛也。阼,主階也。陛,升高陛也。陔,階次也?!夺屆罚弘A,陛也。陛,卑也,有高卑也。天子殿謂之納陛,以納人之言也。階,梯也,如梯有等差也?!恫┭拧罚簯?,砌也。 磚《詩》:中唐有甓。《爾雅》:瓴甋謂之甓。 井《周書》:黃帝穿井?!妒辣尽罚夯孀骶??!墩f文》:甃井壁也?!兑?傳》:井,通也,物所通用也?!夺屆罚壕?,清也,泉之清潔者也。 總例諸取圜者以規(guī),方者以矩,直者抨繩取則,立者垂繩取正,橫者定水取平。諸徑圜斜長依下項: 圜徑七,其圜二十有二; 方一百,其斜一百四十有一; 八梭徑六十,每面二十有五,其斜六十有五; 六梭徑八十有七,每面五十,其斜一百。 圜徑內(nèi)取方,一百中七十有一; 方內(nèi)取圜徑,一得一。諸稱廣材者,謂熟材,稱長者皆別計出卯。諸稱長功者謂四月、五月、六月、七月;中功謂二月、三月、八月、九月;短功謂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正月。諸稱功者謂中功,以十分為率;長功加一分,短功減一分。諸式內(nèi)功限以軍工計定,若和雇人造作者,即減軍工三分之一。諸稱本功者,以本等所得功十分為準。諸稱增高廣之類而加功者,減亦如之。諸作稱尺者,皆以方計。若土功或材木,則厚亦如之。諸作造功,并以生材。即名件之類,或有收舊,及已造堪就用,而不需更改者,并計數(shù);于元料帳內(nèi)除豁。諸造作并依功限。即長廣各有增減法者,各隨所用細計。如不載增減者,各以本等合得功限內(nèi)計分數(shù)增減。諸營繕計料,并于式內(nèi)指定一等,隨法算計。若非泛拋降,或制度有異,應與式不同,及該載不盡名色等第者,并比類增減。 營造法式卷第三壕寨制度 壕寨制度 取正 取正之制:先于基址中央,日向置圜版,徑一尺三寸六分;當心立標,高四寸,徑一分。畫標影之端,記日中最短之影。次施望筒于其上,望日影以正四方。望筒長一尺八寸,方三寸;兩掩頭開兩圜眼,徑五分。筒身當中兩壁用軸,安于兩立頰之內(nèi)。其立頰自軸至地高三尺,廣三寸,厚兩寸。望晝以筒指南,令日影透北,夜望以筒指北,于筒南望,令前后兩竅內(nèi)正見北辰極星;然后各垂繩墜下,記望筒兩竅心于地以為南北,則四方正。若地勢偏斜,既以影標、望筒取正四方,或有可疑之處,則更以水池影標較之。其立標高八尺,廣八寸,厚四寸,上齊;安于池版之上。其池版長一丈三尺,中廣一尺,于一尺之內(nèi),隨標之廣,刻線兩道;一尺之外,開水道還四周,深廣各八分。用水定平,令日影兩邊不出刻線;以池版所指及立心為南,則四方正。 定平 定平之制:既正四方,據(jù)其位置,于四角各立一標;當心安水平。其水平長二尺四寸,廣二寸五分,高二寸;下施立樁,長四尺,上面橫坐水平。兩頭各開池,方一寸七分,深一寸三分。身內(nèi)開槽子,廣深各五分,令水通過。于兩頭池子內(nèi),各用水浮子一枚。方一寸五分,高一寸二分;刻上頭令側(cè)薄,其厚一分;浮于池內(nèi)。望兩頭水浮子之首,遙對立標處于標身內(nèi)畫記,即知地之高下。凡定柱礎取平,須更用真尺較之。其真尺長一丈八尺,廣四寸,厚二寸五分;當心上立標,高四尺。于立標當心,自上至下施墨線一道,垂繩墜下,令繩對墨線心,則其下地面自平。 立基 立基之制:其高與材五倍。如東西廣者,又加五分,至十分。若殿堂中庭修廣者,量其位置,隨宜加高。所加雖高,不過與材六倍。 筑基 筑基之制:每方一尺,用土兩擔;隔層用碎磚瓦及石札等,亦二擔。每次布土厚五寸,先打六杵,次打四杵,次打兩杵。以上并打平土頭,然后碎用杵輾躡令平;再攢杵扇撲,重細輾躡。每布土厚五寸,筑實厚三寸。每布碎磚瓦及石札等厚三寸,筑實厚一寸五分。凡開基址,須相視地脈虛實。其深不過一丈淺,止于五尺或四尺,每布用碎磚瓦石札等,術每土三分內(nèi)添碎磚瓦等一分。 城 筑城之制:每高四十尺,則加高二十尺;其上斜收減收高之半。若高增加一尺,其下厚亦加一尺;其上斜收亦減收高之半;或高減者亦如之。城基開地深五尺,其厚隨城之厚。每城身長七尺五寸,栽永定柱,夜叉木各兩條。每筑高五尺,橫用纴木一條,每膊椽長三尺,草葽一條,木橛子一枚。 墻 筑墻之制:每墻厚三尺,則高九尺;其上斜收,比厚減半。若高增三尺,則厚加一尺;減亦如此之。凡露墻,每墻高一丈,則厚減高之半。其上面之廣,比高五分之一。若高增一尺,其厚加三寸;減亦如之。凡抽纴墻,高厚同上。其上面之廣,比高四分之一。若高增一尺,其厚加二寸五分。 筑臨水基 凡開臨流岸口修筑屋基之制:開深一丈八尺,廣隨屋間數(shù)之廣。其外分作兩擺手,斜隨馬頭,布柴梢,令厚一丈五尺。每岸長五尺,釘樁一條。梢上用膠土打筑令實。 營造法式卷第三石作制度 石作制度 造作次序 造石作次序之制有六:一曰打剝;二曰麤搏;三曰細漉;四曰褊棱;五曰斫砟;六曰磨礱。其雕鐫制度有四等:一曰剔地起突;二曰壓地隱起華;三曰減地平钑;四曰素平。如減地平钑,磨礱畢,先用墨蠟,后描華文钑造。若壓地隱起及剔地起突,造畢并用翎羽刷細砂刷之,令華文之內(nèi)石色青潤。其所造華文制度有十一品:一曰海石榴華;二曰寶相華;三曰牡丹華:四曰蕙草;五曰云文;六曰水浪;七曰寶山;八曰寶階;九曰鋪地蓮華;十曰仰覆蓮華;十一曰寶裝蓮華?;蛴谌A文之內(nèi),間以龍鳳獅獸及化生之類者,隨其所宜,分布用之。 柱礎 造柱礎之制:其方倍柱之徑。方一尺四寸以下者,每方一尺,厚八寸;方三尺以上者,厚減方之半;方四尺以上者,以厚三尺為率。若造覆盆,每方一尺,覆盆高一寸;每覆盆高一寸,盆唇厚一分。如仰覆蓮華,其高加覆盆一倍。如素平及覆盆用減地平钑、壓地隱起華、剔地起突;亦有施減地平钑及壓地隱起于蓮華瓣上者,謂之寶裝蓮華。 角石 造角石之制:方二尺。每方一尺,則厚四寸。角石之下,別用角柱。 角柱 造角柱之制:其長視階高;每長一尺,則方四寸柱。柱雖加長,至方一尺六寸止。其柱首接角石柱處,合縫令角石通平。若殿宇階基用磚作迭澀坐者,其角柱以五尺為率;每長一尺,則方三寸五分。其上下迭澀,并隨磚坐逐層出入制度造。內(nèi)版柱上造剔地起突云。皆隨兩面轉(zhuǎn)角。 造作次序 造石作次序之制有六:一曰打剝;二曰麤搏;三曰細漉;四曰褊棱;五曰斫砟;六曰磨礱。營造法式卷第三 殿階基 造殿階基之制:長隨間廣,其廣隨間深,階頭隨柱心外階之廣。以石段長三尺,廣二尺,厚六寸,間四周并迭澀坐數(shù),令高五尺;下施土櫬石。其迭澀每層露棱五分;束腰露身一尺,用隔身版柱;柱內(nèi)平面作起突壺門造。 壓闌石 壓闌石之制:長三尺,廣二尺,厚六寸。 殿階螭首 造殿階螭首:施之于殿階,對柱;及四角,隨階斜出。其長七尺;每長一尺,則廣二尺六寸,厚一寸七分。其長以十分為率,頭長四分,身長六分,其螭首令舉向二分。 殿內(nèi)斗八 造殿堂內(nèi)陸面的心石殿內(nèi)斗八之制:方一丈二尺,勻分作二十九窠。當心施云卷,卷內(nèi)用單盤或雙龍鳳,或作水地飛魚、牙魚,作蓮荷等華。諸窠內(nèi)并以諸華間雜。其制作或用剔地起突華或壓地隱起華。 踏道 造踏道之制:長隨間廣。每階高一尺作二踏;每踏厚五寸,廣一尺。兩邊副子,各廣一尺八寸。兩頭象眼,如階高四尺五寸至五尺者,三層,高六尺至八尺者,五層或六層,皆以外周為第一層,其內(nèi)身二寸又為一層,至平地施土襯石,其廣同踏。 重臺鉤闌 造鉤闌之制:重臺鉤闌每段高四尺,長七尺。尋杖下用云栱癭項,次用盆唇,中用束腰,下用地垘。其盆唇之下,束腰之上,內(nèi)作剔地起突華版。束腰之下,地垘之上,亦如之。單鉤闌每段高三尺五寸,長六尺。上用尋杖,中用盆唇,下用地垘。其盆唇、地垘之內(nèi)作萬字,或作壓地隱起諸華。若施于慢道,皆隨其拽腳,令斜高與正鉤闌身齊。其名件廣厚,皆以鉤闌每尺之高積而為法。 望柱:長視高,每高一尺,則加三寸。蜀柱:長同上,廣二寸,厚一寸。其盆唇之上,方一寸六分,刻為癭項以承云栱。云栱:長二寸七分,廣一寸三分五厘,厚八分。尋杖:長隨片廣,方八分。盆唇:長同上,廣一寸八分,厚六分。束腰:長同上,廣一寸,厚九分。華盆地霞:長六寸五分,廣一寸五分,厚三分。大華版:長隨蜀柱內(nèi),其廣一寸九分,厚同上。小華版:長隨華盆內(nèi),長一寸三分五厘,廣一寸五分,厚同上。萬字版:長隨蜀柱內(nèi),其廣三寸四分,厚同上。地垘:長隨尋杖,其廣一寸八分,厚一寸六分。 凡石鉤闌,每段兩邊云栱、蜀柱,各作一半,令逐段相接。 螭子石 造螭子石之制:施之于階棱鉤闌蜀柱卯之下,其長一尺,廣四寸,厚七寸。上開方口,其廣隨鉤闌卯。 門砧限 造門砧限之制:長三尺五寸;每長一尺,則廣四寸四分,厚三寸八分。門限長隨間廣,其方二寸,若其斷砌,即臥柎長二尺,廣一尺,厚六寸。其立柎長三尺,廣厚同上。如相連一段造者,謂之曲柎。城門心將軍石:方直混棱造,其長三尺,方一尺。止扉石:其長二尺,方八寸。 地垘 造城門地垘之制:先于地面上安土襯石,上面露棱廣五寸,下高四寸。其上施地垘,每段長五尺,廣一尺五寸,厚一尺一寸;上外棱混二寸;混內(nèi)一寸鑿眼立排叉柱。 殿階螭首 造殿階螭首:施之于殿階,對柱;及四角,隨階斜出。其長七尺;每長一尺,則廣二尺六寸,厚 水槽子 造水槽子之制:長七尺,方二尺。每廣一尺,唇厚二寸;每高一尺,底厚二寸五分。唇內(nèi)底上并為槽內(nèi)廣深。 馬臺 造馬臺之制:高二尺二寸,長三尺八寸,廣二尺二寸。其面方,外余一尺六寸,下面作兩踏。身內(nèi)或通素,或迭澀造;隨宜雕鐫華文。 井口石 造井口石之制:每方二尺五寸,則厚一尺。心內(nèi)開鑿井口,徑一尺;或素平面或作素覆盆,或作起突蓮華瓣造。蓋子徑一尺二寸,上鑿二竅,每竅徑五分。 山棚足腳石 造山棚足腳石之制:方二尺,厚七寸;中心鑿竅,方一尺二寸。 幡竿頰 造幡竿頰之制:兩頰各長一丈五尺,廣二尺,厚一尺二寸,下埋四尺五寸。其石頰下出筍,以穿足腳。其足腳長四尺,廣二尺,厚六寸。 € w 嘓κ 誁鈹 W 濃O 黀O 殏l們殏胘v檖 □ X□ P- 嶺嶺哫俋奨 山棚足腳石 造山棚足腳石之制:方二尺,厚七寸;中心鑿竅,方一尺二寸。 赑屃鰲坐碑 造赑屃鰲坐碑之制:其首為赑屃盤龍,下施鰲坐。于土襯之外,自坐至首,共高一丈八尺。其名件廣厚,皆以碑身每尺之長積而為法。 碑身:每長一尺,則廣四寸,厚一寸五分。鰲坐:長倍碑身之廣,其高四寸五分;駝峰廣三寸。余作龜文造。碑首:方四寸四分,厚一寸八分;下為云盤,上作六條盤龍相交;其心內(nèi)刻篆額天宮。土襯:二段,各長六寸,廣三寸,厚一寸;心內(nèi)刻出鰲作版,外周四側(cè)作起突寶山,面上作出沒水地。 笏頭碣 造笏頭碣之制:上為笏首,下為方坐,共高九尺六寸。碑身廣厚并準石碑制度。其坐,每碑身高一尺,則長五寸,高二寸。坐身之內(nèi),或作方直,或作迭澀,隨宜雕鐫華文。望柱螭子石門砧限 營造法式卷第四大木作制度一 大木作制度一 材 凡構(gòu)屋之制,皆以材為主;材有八等,度屋之大小,因而用之。 第一等:廣九寸,厚六寸。 右﹝上﹞殿身九間至十一間則用之。第二等:廣八寸二分五厘,厚五寸五分。 右﹝上﹞殿身五間至七間則用之。第三等:廣七寸五分,厚五寸。 右﹝上﹞殿身三間至五間或堂七間則用之。第四等:廣七寸二分,厚四寸八分。 右﹝上﹞殿三間,廳堂五間則用之。第五等:廣六寸六分,厚四寸四分。 右﹝上﹞殿小三間,廳堂大三間則用之。第六等:廣六寸,厚四寸。 右﹝上﹞亭榭或小廳堂皆用之。第七等:廣五寸二分五厘,厚三寸五分。 右﹝上﹞小殿及亭榭等用之。第八等:廣四寸五分,厚三寸。 右﹝上﹞小殿藻井或小亭榭施鋪作多則用之。 各以其材之廣,分為十五份,以十份為其厚。凡屋宇之高深,名物之短長,曲直舉折之勢,規(guī)矩繩墨之宜,皆以所用材之份,以為制度焉。 栱 造栱之制有五 一曰華栱,足材栱也。兩卷頭者,其長七十二份。每頭以四瓣卷殺,每瓣長四份。與泥道栱相交,安于櫨枓口內(nèi),若累鋪作多,或內(nèi)外俱勻,或里跳減一鋪至兩鋪。其騎槽檐栱,皆隨所出之跳加之。每跳之長,心不過三十份;傳跳雖多,不過一百五十份。其壓跳,交角內(nèi)外,皆隨鋪作之數(shù),斜出跳一縫。其華栱則以斜加長之。若丁頭栱,其長三十三份,出卯長五份。 二曰泥道栱,其長六十二份。每頭以四瓣卷殺,每瓣長三份半。與華栱相交,安于櫨枓口內(nèi)。 三曰瓜子栱,施之于跳頭。若五鋪作以上重栱造,即于令栱內(nèi),泥道栱外用之。其長六十二份;每頭以四瓣卷殺,每瓣長四份。 四曰栱,施之于里外跳頭之上,與耍頭相交,及屋內(nèi)棟縫之下。其長七十二份。每頭以五瓣卷殺,每瓣長四分。若里跳騎梁,則用足材。 五曰慢栱,施之于泥道、瓜子栱之上。其長九十二份;每頭以四瓣卷殺,每瓣長三份。騎梁及至角,則用足材。 凡栱之廣厚并如材。栱頭上留六份,下殺九份;其九份勻分為四大分;又從栱頭順身量為四瓣。各以逐分之首,與逐瓣之末,以真尺對斜畫定,然后斫造。栱兩頭及中心,各留坐枓處,余并為栱眼,深三份。如用足材栱,則更加一栔,隱出心枓及栱眼。 凡栱至角相交出跳,則謂之列栱。 泥道栱與華栱出跳相列。瓜子栱與小栱頭出跳相列。慢栱與切幾頭相列?!缃莾?nèi)足材下昂造,即與華頭子出跳相列。令栱與瓜子栱出跳相列。 凡開栱之法:華栱于底面開口,深五份。廣二十分??谏袭斝膬擅妫鏖_子蔭通栱身,各廣十分,深一分。余栱上開口,深十份,廣八份。若角內(nèi)足材列栱,則上下各開口,上開口深十份,下開口深五份。 凡栱至角相連長兩跳者,則當心施枓,枓底兩面相交,隱出栱頭,謂之鴛鴦交手栱。頭上留六份下殺九份其九份勻分為四大分又從栱頭順身量為四瓣各以逐分之首與逐瓣之末以真尺對斜畫定然后也。 《周官》:掌次設皇邸?!稜栄拧罚弘粦糁g謂之扆,其內(nèi)謂之家?!夺屆罚浩溜L,言可以屏障風也。 鴟尾 飛昂 造昂之制有二: 一曰下昂:自上一材,垂尖向下,從枓底心取直,其長二十三份。自枓外斜殺向下,留厚二份;昂面中凹二份,令凹勢圜和。 凡昂安枓處,高下及遠近皆準一跳。若從下第一昂,自上一材下出,斜垂向下;枓口內(nèi)以華頭子承之。如至第二跳以上,只于枓口內(nèi)出昂,其承昂枓口及昂身下,皆斜開鐙口,令上大下小,與昂身相銜。 凡昂上坐枓,四鋪作、五鋪作并歸平;六鋪作以上,自五鋪作外,昂上枓并再向下二份至五份。如逐跳計心造,即于昂身開方斜口,深二份;兩面各開子蔭,深一份。 若角昂,以斜長加之。角昂之上,別施由昂。 若昂身于屋內(nèi)上出,皆至下平檁。若四鋪作用插昂,其長斜隨跳頭。 凡昂栓,廣四份至五份,厚二份。若四鋪作,即于第一跳上用之;五鋪作至八鋪作,并于第二跳上用之。并上徹昂背,入栱身之半或三分之一。 若屋內(nèi)徹上明造,即用挑斡,或挑一枓,或挑一材兩栔。如用平棋,自檁安蜀柱以叉昂尾;如當柱頭,即以草垘或丁垘壓之。 二曰上昂:頭向外留六分。其昂頭外出,昂身斜收向里,并通過柱心。 如五鋪作單杪上用者,自櫨枓心出,第一跳華栱心長二十五份;第二跳上昂心長二十二份。其平棋方至櫨枓口內(nèi),共高五材四栔。 如六鋪作單杪上用者,自櫨枓心出,第一跳華栱心長二十七份;第二跳華栱心及上昂心長二十八份。七鋪作、八鋪作同。其平棋方至櫨枓口內(nèi),共高六材五栔。于兩跳之內(nèi),當中施騎枓栱。 如七鋪作重杪上用上昂者,自櫨枓心出,第一跳華栱心長二十三份;第二跳華栱心長一十五份;第三跳上昂心,長三十五份。其平棋方至櫨枓口內(nèi),共高七材六栔。 如八鋪作于三杪上用上昂兩重者,自櫨枓心出,第一跳華栱心長二十六份;第二跳、第三跳華栱心各長一十六份;第四跳上昂心,長二十六份。其平棋方至櫨枓口內(nèi),共高八材七栔。 凡昂之廣厚并如材。其下昂施之于外跳,或單栱或重栱,或偷心或計心造。皆至下之里跳之上及平坐鋪作之內(nèi);昂背斜尖,皆至下昂枓底外;昂底于跳頭枓口內(nèi)出,其枓口外用韡楔。 凡騎枓栱,宜單用;其下跳并偷心造。 爵頭 造耍頭之制:用足材自枓心出,長二十五份,自上棱斜殺向下六份,自頭上量五份,斜殺向下二份。兩面留心,各斜抹五份,下隨尖各斜殺向上二份,長五份。下大棱上,兩面開龍牙口,廣半份,斜梢向尖。開口與華栱同,與令栱相交,安于齊心枓下。 若累鋪作數(shù)多,皆隨所出之跳加長,于里外令栱兩出安之。如上下有礙昂勢處,即隨昂勢斜殺,放過昂身?;蛴胁怀鏊n^者,皆于里外令栱之外,安到心股卯。尾;如當柱頭,即以草垘或丁垘壓之。 營造法式卷第五大木作制度二 大木作制度二 梁 造梁之制有五: 一曰檐垘:如四椽垘及五椽垘;若四鋪作以上至八鋪作,并廣兩材兩栔;草垘廣三材。如六椽至八椽以上垘,若四鋪作至八鋪作,廣四材;草垘同。 二曰乳垘:三椽垘,若四鋪作、五鋪作,廣兩材一栔;草垘廣兩栔。六鋪作以上廣兩材兩栔;草垘同。 三曰札牽:若四鋪作至八鋪作出跳,廣兩材;如不出跳,并不過一材一栔。 四曰平梁:若四鋪作,五鋪作,廣加材一倍。六鋪作以上,廣兩材一栔。 五曰廳堂梁垘:五椽、四椽,廣不過兩材一栔;三椽廣兩材。余屋量椽數(shù),準此法加減。 凡梁之大小,各隨其廣分為三分,以二分為厚。 造月梁之制:明垘,其廣四十二份。梁首不以大小從,下高二十一份。其上余材,自枓里平之上,隨其高勻分作六分;其上以六瓣卷殺,每瓣長十份。其梁下當中凹六份。自枓心下量三十八份為斜項。斜項外,其下起凹,以六瓣卷殺,每瓣長十份;第六瓣盡處下凹五份。梁尾上背下凹,皆以五瓣卷殺。余并同梁首之制。 梁底面厚二十五份。其項厚十份。枓口外肩各以四瓣卷殺,每瓣長十份。 若平梁,四椽六椽上用者,其廣三十五份;如八椽至十椽上用者其廣四十二份。不以大小從,下高二十五份。背上、下凹皆以四瓣卷殺,其下第四瓣盡處凹四份,余并同月梁之制。 若札牽,其廣三十五份。不以大小,從下高一十五份,牽首上以六瓣卷殺,每瓣長八份,牽尾上以五瓣。其下凹,前后各以三瓣。 凡屋內(nèi)徹上明造者,梁頭相迭處須隨舉勢高下用駝峰。其駝峰長加高一倍,厚一材。枓下肩或作入瓣,或作出瓣,或圜訛兩肩,兩頭卷尖梁頭安替木處并作隱枓;兩頭造耍頭或切幾頭,與令栱或襻間相交。 若屋內(nèi)若施平棋,在大梁之上。平棋之上,又施草垘;乳垘之上亦施草垘,并在壓槽方之上。其草垘長同下梁,直至檐方止。若在兩面,則安丁垘。丁垘之上,別安抹角垘,與草垘相交。 凡角梁之下,又施隱襯角垘,在明梁之上,外至檐方,內(nèi)至角后垘項;長以兩椽材斜長加之。 凡襯方頭,施之于梁背耍頭之上,其厚廣同材。前至檐方,后至昂背或平棋方。若騎槽,即前后各隨跳,與方、栱相交。開子蔭以壓枓上。 凡平棋之上,須隨檁垘用方木及矮柱敦,隨宜枝樘固濟,并在草垘之上。 凡平棋方在梁背上,其廣厚并如材,長隨間廣。每一間下安平其方一道。絞井口并隨補間。 闌額 造闌額之造:廣加材一倍,厚減廣三分之一,長隨間廣,兩頭至柱心。入柱卯減厚之半。兩肩各以四瓣卷殺,每瓣長八份。如不用補間鋪作,即厚取廣之半。凡檐額,兩頭并出柱口;其廣二材一栔至三材;如殿閣即三材一栔或加至三材三栔。檐額下綽幕方,廣減檐額三分之一;出柱長至補間;相對作沓頭或三瓣頭。 凡由額,施之于闌額之下。廣減闌額二份至三份。如有副階,即于峻腳椽下安之。如無副階,即隨宜加減,令高下得中。 凡屋內(nèi)額,廣一材三份至一材一栔;厚取廣三分之一;長隨間廣,兩頭至柱心或駝峰心。 凡地垘,廣加材二份至三份;厚取廣三分之二;至角出柱一材。 柱 凡用柱之制:若殿閣,即徑兩材兩栔至三材;若廳堂柱即徑兩材一栔,余屋即一材一栔至兩材。若廳堂等內(nèi)屋內(nèi)柱,皆隨舉勢定其長,短以下檐柱為則。至角則隨間數(shù)生起角柱。若十三間殿堂,則角柱比平柱生高一尺二寸;十一間生高一尺;九間生高八寸;七間生高六寸;五間生高四寸;三間生高二寸。 凡殺梭柱之法:隨柱之長,分為三份,上一份又分為三份,如栱卷殺,漸收至上徑比櫨枓四周各出四份;又量柱頭四份,緊殺如覆盆樣,令柱頭與櫨枓底相副。其柱身下一分,殺令徑圍與中一分同。 凡造柱下櫍,徑周各出柱三份;厚十份,下三份為平,其上并為欹;上徑四周各殺三份,令柱身通上勻平。 凡立柱,并令柱首微收向內(nèi),柱腳微出向外,謂之側(cè)腳。每屋正面,隨柱之長,每一尺即側(cè)腳一分。若側(cè)面,每一尺則側(cè)腳八厘。至角柱,其柱首相向各依本法。 凡下側(cè)角墨,于柱十字墨心里再下直墨,然后截柱腳柱首,各令平正。 若樓閣柱側(cè)腳,祇以柱以上為則,側(cè)腳上更加側(cè)腳,逐層效此。 陽馬 造角梁之制:大角梁,其廣二十八份,至加材一倍;厚十八份至二十份。頭下斜殺三分之二。子角梁廣十八份至二十份,厚減大角梁三份,頭殺四分,上折七份。 隱角梁,上下廣十四份至十六份,厚同大角梁,或減二份。上兩面隱廣各三份,深各一椽分。 凡角梁之長,大角梁至下平槫至下架檐頭;子角梁隨飛檐頭外至小連檐下,斜至柱心。隱角梁隨架之廣,自下平槫至子角梁尾,皆以斜長加之。 凡造四阿殿閣,若四椽、六椽五間及八椽七間,或十椽九間以上,其角梁相續(xù),直至脊槫,各以逐架斜長加之。如八椽五間至十椽七間,并兩頭增出脊槫各三尺。 凡廳堂若廈兩頭造,則兩梢間用角梁轉(zhuǎn)過兩椽。,則安丁垘。丁垘之上,別安抹角垘,與草垘相交。 棟 用槫之制:若殿閣槫,徑一材一栔,或加材一倍;廳堂槫,徑加材三份至一栔;余屋槫,徑加材一份至二份,長隨間廣。 凡正屋用槫,若心間或西間者,頭東而尾西;如東間者,頭西而尾東。其廊屋面東西者皆頭南而尾北。 凡出際之制:槫至兩梢間,兩際各出柱頭。如兩椽屋,出二尺至二尺五寸;四椽屋,出三尺至三尺五寸;六椽屋,出三尺五寸至四尺;八至十椽屋,出四尺五寸至五尺。若殿閣轉(zhuǎn)角造,即出際長隨架。 凡椽檐方,當心間之廣加材一倍,厚十份;至角隨宜取圜,貼生頭木,令里外皆平。 凡兩頭梢間,槫背上各安生頭木,廣厚并如材,長隨梢間。斜殺向里,令生勢圜和,與前后椽檐方相應。其轉(zhuǎn)角者,高與角梁背平,或隨宜加高,令椽頭背低角梁頭背一椽分。 凡下昂作,第一跳心上用槫承椽,謂之牛背槫。安于草垘之上,至角即抱角梁;下用矮柱敦。如七鋪作以上,其牛背槫于前跳更加一縫。 七角撲鋪作以上其牛背槫于前跳更家加一縫。 搏風版 造搏風版之制:于屋兩際出槫頭之外安搏風版,廣二材至三材;厚三份至四份;長隨架道。中、上架兩頭各斜出搭掌,長二尺五寸至三尺。下架隨椽與瓦頭齊。 柎 造替木之制:其厚十份,高二十一份。 單枓上用者,其長九十六份。令栱上用者,其長一百四份。重栱上用者,其長一百二十六份。 凡替木兩頭,各下殺四份,上留八份,以三瓣卷殺,每瓣長四份。若至出際,長與槫齊。 椽 用椽之制:椽每架平不過六尺。若殿閣,或加五寸至一尺五寸,徑九份至十份;若廳堂椽徑七份至八份,余屋徑六份至七份。長隨架斜;至下架,即加長出檐。每槫上為縫,斜批相搭釘之。 凡布椽,令一間當心;若有補間鋪作者,令一間當耍頭心。若四俳徊轉(zhuǎn)角者,并隨角梁分布,令耍頭疏密得所,過角歸間,并隨上中架取直。其疏密以兩椽心相去之廣為法:殿閣廣九寸五分至九寸;副街廣八寸五分至九寸;廳堂廣八寸五分至八寸;廊庫屋廣八寸至七寸五分。 若屋內(nèi)有平棋者,即隨椽長短,令一頭取齊,一頭放過上架,當椽釘之,不用截短。 檐 造檐之制:皆從椽檐心出,如椽徑三寸,即檐出三尺五寸;椽徑五寸,即檐出四尺至四尺五寸。檐外別加飛檐。每檐一尺,出飛子六寸。其檐至次角補間鋪作心,椽頭皆生出向外,漸至角梁:若一間生四寸;三間生五寸;五間生七寸。其角柱之內(nèi),檐身亦令微殺向里。 凡飛子,椽徑十分,則廣八分,厚七分。各以其廣厚分為五分,兩邊各斜殺一分,底面上留三分,下殺二分皆;以三瓣卷殺,上一瓣長五分,次二瓣各長四分。尾長斜隨檐。 凡飛魁,廣厚并不越材。小連檐廣加栔二份至三份,厚不得越栔之厚。,上留八份,以三瓣卷殺,每瓣長四份。 舉折 舉折之制:先以尺為丈,以寸為尺,以分為寸,以厘為分,以毫為厘,側(cè)畫所建之屋于平正壁上,定其舉之峻慢,折以圜和,然后可見屋內(nèi)梁柱之高下,卯眼之遠近。 舉屋之法:如殿閣樓臺,先量前后椽檐方心相去遠近,分為三分,從椽檐方背至脊槫背,舉起一分,如瓦廳堂,即四分中舉起一分。又通以四分所得丈尺,每一尺加八分;若瓦廊屋及瓦廳堂,每一尺加五分;或瓦廊屋之類,每一尺加三分。 折屋之法:以舉高尺丈,每尺折一寸,每架至上遞減半為法。如舉高二丈,即先從脊槫背上取平,下至椽檐方背,于第二縫折一尺,若椽數(shù)多,即逐縫取平,皆下至椽檐方背,每縫并減上縫之半。 如取平,皆從槫心抨繩令緊為則。如架道不勻,即約度遠近隨宜加減。 若八角或四角斗尖亭榭,自椽檐方背舉至角梁底,五分中舉一分;至上簇角梁,即兩分中舉一分。 簇角梁之法:用三折,先從大角梁背,自椽檐方心量,向上至棖桿卯心,取大角梁背一半,立上折簇梁,斜向棖桿舉分盡處。次從上折簇梁盡處量至椽檐方心,取大角梁背一半立中折簇梁,斜向上折簇梁當心之下。又次從椽檐方心立下折簇梁,斜向中折簇梁當心近下,其折分并同折屋之制。 營造法式卷第十七大木功限一 栱、枓等造作造作功并以第六等才為準。材長十四,一功。材每加一等,遞減四尺;才每減一等,遞增五尺。 栱: 令栱,一只,二分五厘功。 華栱,一只; 泥道栱,一只; 瓜子栱,一只; 右(上)各二分功。 慢栱,一只,五分功。若才每加一等,各隨逐等加之:華栱、令栱、泥道栱、瓜子栱、慢栱,并各加五厘功。若才每減一等,各隨逐等減之:華栱減二厘功;令栱減三厘功;泥道栱、瓜子栱,各減一厘功;慢栱減五厘功。其自第四等加第三等,于遞加功內(nèi)減半之。加足材及料、柱、磚之類并準此。若造足材栱,各于筑等栱上更加功限:華栱、令栱,各加五厘功;泥道栱、瓜子栱,各加五厘功;慢栱加七厘功,其材每加;減一等,遞加、減各一厘功。枓:櫨枓,一只,五分功。材每增減一等,遞加減各一分功。交互枓,九只,材每增減一等,遞加減各一只;齊心枓,十只,加減同上;散枓,一十之,加減同上; 右(上)各一功。出跳上名件:昂尖,一十一只,一功。加減同交互枓法。爵頭,一只;華頭子,一只; 右(上)各一分功。材每增減一等,遞加減各二厘功,身內(nèi)并同材法。 殿閣外檐補間鋪坐栱、枓等數(shù)殿閣等外檐,自八鋪作至四鋪作,內(nèi)外并重栱計心,外跳出下昂,里跳出卷頭,每補間鋪作一朵用栱,昂等數(shù)下項。八鋪作里跳用七步作,若七鋪作里跳用六鋪作,其六鋪作以下,里外跳并同。轉(zhuǎn)角者準此。自八鋪作至四鋪作各通用: 單材華栱,一只,若四鋪作插昂,不用; 泥道栱,一只; 令栱,二只; 兩出耍頭,一只,并隨昂身上下斜勢,分作二只,內(nèi)四鋪作不分; 襯方頭,一條,足材,八鋪作,七鋪作,各長一百二十分。六鋪作,五鋪作, 各長九十分。四鋪作,長六十分。 闇栔,二條,一條長四十六分。一條長七十六分。八鋪作、七鋪作又加二條; 各長隨補間之廣。 昂拴,二條,八鋪作,各長一百三十公分。七鋪作,各長一百依十五公分, 六鋪作,各長九十五公分。五鋪作,各長八十分。四鋪作,各長五十公分。八鋪作、七鋪作各獨用:第二杪華栱,一只,長四跳;第三杪外華頭子、內(nèi)華栱,一只,長六跳。六鋪作、五鋪作各獨用:第二杪外華頭子、內(nèi)華栱,一只,長四跳。八鋪作獨用:第四杪內(nèi)華栱,一只。外隨昂、磚斜,常七十八公分。四鋪作獨用:第一杪外華頭子,內(nèi)華栱,一只,長兩跳;若卷頭,不用。自八鋪作至四鋪作各用:瓜子栱: 八鋪作,七只; 七鋪作,六只; 六鋪作,五只; 五鋪作,三只; 四鋪作,一只。下昂:八鋪作,三只,一只身長三百分。一只身長兩百分。一只身長一百七十分。七鋪作,二只,一只身長二百七十分。六鋪作,二只,一只身長二百四十分。一只身長一百五十分。五鋪作,一只,身長一百二十分。四鋪作插昂,一只,身長四十分。交互枓:八鋪作,九只;七鋪作,七只;六鋪作,五只;五鋪作,四只;四鋪作,二只。齊心枓:八鋪作,一十二只;七鋪作,一十只;六鋪作,五只;五鋪作同;四鋪作,三只。散枓:八鋪作,三十六只;七鋪作,二十八只;六鋪作,二十只;五鋪作,一十六只;四鋪作,八只。 殿閣身槽內(nèi)補間鋪作用栱、枓等數(shù)殿閣身槽內(nèi)里外跳,并重栱計新出卷頭。每補間鋪作一朵用栱、枓等數(shù)下項:自七鋪作至四鋪作各通用: 泥道栱,一只; 令栱,二只; 兩出耍頭,一只,七鋪作,長八跳;六鋪作,長六跳;五鋪作,長四跳; 四鋪作,長兩跳; 襯方頭,一只,長同上; 闇栔,二條,一條長七十六分。一條長四十六分。自七鋪作至五鋪作各通用: 瓜子栱: 七鋪作,六只; 六鋪作,四只; 五鋪作,二只。自七鋪作至四鋪作各用: 華栱: 七鋪作,四只,一只長八跳,一只長六跳;一只長四跳,一只長兩跳; 六鋪作,三只,一只長六跳,一只長四跳;一只長兩跳; 五鋪作,二只,一只長四跳;一只長兩跳; 四鋪作,一只,長兩跳。 慢栱: 七鋪作,七只; 六鋪作,五只; 五鋪作,三只; 四鋪作,一只。 交互枓: 七鋪作,八只; 六鋪作,六只; 五鋪作,四只; 四鋪作,二只。 齊心枓: 七鋪作,一十六只; 六鋪作,一十二只; 五鋪作,八只; 四鋪作,八只。 樓閣平坐補間鋪作用栱、枓等數(shù)樓閣平坐,自七鋪作至四鋪作,并重栱計心,外跳出卷頭,里跳挑斡棚袱及穿串上層柱身,每補間鋪作一朵,使栱、枓等數(shù)下項:自七鋪作至四鋪作各通用: 泥道栱,一只; 令栱,一只; 耍頭,一只,七鋪作,身長二百七十分。六鋪作,身長二百四十分。五鋪作, 身長二百一十分。四鋪作,身長一百八十分。 襯方,一只;七鋪作,身長三百分。六鋪作,身長二百七十分。五鋪作,身長 二百四十分。四鋪作,身長二百一十分。 闇栔,二條,一條七十六分。一條長四十六分。自七鋪作至四鋪作各通用: 華栱: 七鋪作,四只,一只身長一百五十分。一只身長一百二十分。一只身長九十分。 一只身長六十分。 六鋪作,三只,一只身長一百二十分。一只身長九十分。一只身長六十分。 五鋪作,二只,一只身長九十分。一只身長六十分。 四鋪作,一只,身長六十分。 慢栱: 七鋪作,四只; 六鋪作,三只; 五鋪作,二只; 四鋪作,一只。 交互枓: 七鋪作,四只; 六鋪作,三只; 五鋪作,二只; 四鋪作,一只。 齊心枓: 七鋪作,九只; 六鋪作,七只; 五鋪作,五只; 四鋪作,三只。 散枓: 七鋪作,一十八只; 六鋪作,一十四只; 五鋪作,一十只; 四鋪作,六只。 枓口跳每縫用栱、枓等數(shù)枓口跳,每柱頭外出跳一朵用栱、枓等下項:泥道栱,一只;華栱頭,一只;交互枓,一只;散枓,二只;闇栔,二條。 把頭絞項作每縫用栱、枓等數(shù)把頭絞項作,每柱頭用栱、枓等下項:泥道栱,一只;耍頭,一只;齊心枓,一只;散枓,二只;闇栔,二條。 鋪作每間用方桁等數(shù)自八鋪作至四鋪作,每一間一縫內(nèi),外用方桁等下項:方桁: 八鋪作,一十一條; 七鋪作,八條; 六鋪作,六條; 五鋪作,四條; 四鋪作,二條; 簝檐方,一條。遮版椽:難子加版數(shù)一倍;方一寸為定。 八鋪作,九片; 七鋪作,七片; 六鋪作,六片; 五鋪作,四片; 四鋪作,二片。殿槽內(nèi),自八鋪作至四鋪作,每一間一縫內(nèi)、外用方桁等下項:方桁: 七鋪作,九條; 六鋪作,七條; 五鋪作,五條; 四鋪作,三條。遮椽版: 七鋪作,八片; 六鋪作,六片; 五鋪作,四片; 四鋪作,二片。平坐,自八鋪作至四鋪作,每間外出跳用方橫等下項:方桁: 七鋪作,五條; 六鋪作,四條; 五鋪作,三條; 四鋪作,二條;遮椽版: 七鋪作,四片; 六鋪作,三片; 五鋪作,二片; 四鋪作,一片。枓口跳,每間內(nèi)前、后檐用方桁等下項:方桁,二條;簝檐方,二條。把頭絞項作,每間內(nèi)前、后檐用方桁下項:方桁,二條。凡鋪作,如單栱或偷心造,或柱頭內(nèi)騎絞梁柎處,出跳皆隨所用鋪作除減枓栱。如單栱造者,不用慢栱,其瓜子栱并改作令栱。若里跳別有增減者,各依所出跳加減。其鋪作安勘、絞割、展拽,每一朵昂拴、闇栔、闇枓口及行繩墨等功并在內(nèi),以上轉(zhuǎn)角者并準此取所用枓、栱等造作功,十分中加四分。 營造法式卷第十八大木功限二 殿閣外檐轉(zhuǎn)角鋪作用栱、枓等數(shù)殿閣等自八鋪作至四鋪作,內(nèi)、外并重栱計心,外跳出下昂,里跳出卷頭,每轉(zhuǎn)角鋪作一朵用栱、昂等數(shù)下項:自八鋪作至四鋪作各通用:華栱列泥道栱,二只,角內(nèi)要頭,一只,角內(nèi)由昂,一只,櫨枓,一只;闇栔,四條,自八鋪作自五鋪作各通用:慢栱列切幾頭,二只;瓜子栱列小栱頭分首,二只,角內(nèi)華栱,一只;足材要頭,二只,襯方,二條,自八鋪作至六鋪作各通用:令栱,二只;瓜子栱列小栱頭分首,二只,令栱列瓜子栱,二只,慢栱列切幾頭分首,二只,令栱列小栱頭,二只,瓜子栱列小栱頭分首,四只,慢栱列切幾頭分首,四只,八鋪作、七鋪作各獨用:華頭子,二只,瓜子栱列小栱頭,二只,慢栱列切幾頭,二只,華栱慢列栱,二只,瓜子栱,二只,第二杪華栱,一只,第三杪外華頭子、內(nèi)華栱,一只,六鋪作、五鋪作各獨用:華頭子列慢栱,二只,八鋪作獨用:慢栱,二只;慢栱列切幾頭分首,二只,第四秒內(nèi)華栱,一只,五鋪作獨用:令栱列瓜子栱,二只,四鋪作獨用:令栱列瓜子栱分首,二只,華頭子列泥道栱,二只;要頭列慢栱,二只,角內(nèi)外華頭子,內(nèi)華栱,一只,自八鋪作至四鋪作各用:交角昂:八鋪作,六只,七鋪作,四只,六鋪作,四只,五鋪作,二只,四鋪作,二只,角內(nèi)昂:八鋪作,三只,七鋪作,二只,六鋪作,二只,五鋪作,四鋪作、各一只。交互枓:八鋪作,十一只,七鋪作,八只,六鋪作,六只,五鋪作,四只,四鋪作,二只,齊心枓:八鋪作,八只,七鋪作,六只,六鋪作,二只,平盤枓:八鋪作,一十一只,七鋪作,七只,五鋪作,六只,四鋪作,四只,散枓:八鋪作,七十四只,七鋪作,五十四只,六鋪作,三十六只,五鋪作,二十六只,四鋪作,一十二只, 殿閣身內(nèi)轉(zhuǎn)角鋪作用栱、枓等數(shù)殿閣身槽內(nèi)里外跳,并重栱計心出卷頭,每轉(zhuǎn)角鋪作一朵用栱、枓等數(shù)下項:自七鋪作至四鋪作各通用:華栱列泥道栱,三只,令栱列小栱頭分首,二只,角內(nèi)華栱,一只;角內(nèi)兩出要頭,一只;櫨枓,一只;闇栔,四條。自七鋪作至五鋪作各通用:瓜子栱列小栱頭分首,二只,慢栱列切幾頭分首,二只,角內(nèi)第二杪華栱,一只,七鋪作、六鋪作各獨用:瓜子栱列小栱頭分首,二只,慢栱列切幾頭分首,二只,令栱列瓜子栱,二只;華栱列慢栱,二只;角內(nèi)第三杪華栱,一只。七鋪作獨用:慢栱列切幾頭分首,二只,瓜子栱列小栱頭,二只;瓜子丁頭栱,四只;角內(nèi)第四杪華栱,一只,五鋪作獨用:四鋪作獨用:令栱列瓜子栱分首,二只,要頭列慢栱,二只,自七鋪作至五鋪作各用:慢栱列切幾頭:七鋪作,六只;六鋪作,四只;五鋪作,二只。瓜子栱列小栱頭,自七鋪作至四鋪作各用:交互枓:七鋪作,四只;五鋪作,二只;平盤枓:七鋪作,一十只;六鋪作,八只;五鋪作,六只;四鋪作,四只。散枓七鋪作,六十只;六鋪作,四十二只;五鋪作,二十六只;四鋪作,一十二只。 樓閣平作轉(zhuǎn)角鋪作用栱、枓等數(shù)樓閣平作,自七鋪作至四鋪作,并重栱計心,外跳出卷頭,里跳挑斡棚及串上層柱身,每轉(zhuǎn)角鋪作一朵用栱、枓等數(shù)下項:七鋪作至四鋪作各通用:第一杪角內(nèi)足材華栱,一只,第一杪入柱華栱,二只,第一杪華栱列泥道栱,二只,角內(nèi)足材要領,一只;要頭列慢栱分首,二只;入柱要頭,二只;要頭列令栱分首,二只;襯方,三條;櫨枓,三只;闇栔,四條。自七鋪作至五鋪作各通用:第二杪角內(nèi)足材華栱,一只,第二杪入柱華栱,二只,第二杪華栱列慢栱,二只。七鋪作、六鋪作、五鋪作各用:要頭列方桁,二只;華栱列瓜子栱分首:七鋪作,六只,六鋪作,四只,五鋪作,二只,七鋪作、六鋪作各用:交角要領:七鋪作,四只,六鋪作,二只,華栱列慢栱分首:七鋪作,四只,六鋪作,二只,七鋪作、六鋪作各獨用:第三杪角內(nèi)足才華栱,一只,第三杪入柱華栱,二只,第三杪華栱列柱頭方,二只。七鋪作獨用:第四杪入柱華栱,二只,第四杪交角華栱,二只,第四杪華栱列柱頭方,二只,第四杪角內(nèi)華栱,一只,自七鋪作至四鋪作,各用:交互枓:七鋪作,二十八只;六鋪作,一十八只;五鋪作,一十只;四鋪作,四只。齊心枓:七鋪作,五十只;六鋪作,四十一只;五鋪作,一十九只;四鋪作,八只。平盤枓:七鋪作,五只;六鋪作,四只;五鋪作,三只;四鋪作,二只。散枓:七鋪作,一十八只;六鋪作,一十四只;五鋪作,一十只;四鋪作,六只。凡轉(zhuǎn)角鋪作,各隨所用,每鋪作枓栱一朵,如四鋪作,五鋪作,取所用栱、枓等造作功,于十分中加八分為安勘、絞割。若六鋪作以上,加造作功一倍。 營造法式卷第十九大木作功限三 殿堂梁、柱等事件功限造作功:月梁,每長六尺七寸;直梁,每長八尺五寸;右(上)各一功。柱,每一條長一丈五尺,徑一尺一寸,一功。一寸,加一分二厘功。若增長一尺五寸,加本功一分功;或用方柱,每一功減二分功。圓者每一分功減三分功,方者減一分功。駝峰,每一作,高二尺五寸,長五尺,厚七寸;綽幕三瓣頭,每一只;柱躓,每一枚;右(上)各五分功。大角梁,每一條,一功七分。子角梁,每一條,八分五厘功。續(xù)角梁,每一條,六分五厘功。襻間、脊串、順身串、并同材。替木一枚,卷殺兩頭,共七厘功。普拍方,每長一丈四尺。撩檐方,每長一丈八尺五寸;札牽,每長一丈六尺;大連檐,每長五丈;小連檐,每長一百尺;飛子,每三十五只;大額,每長一丈四尺二寸五分;由額,每長一丈六尺;托腳,每長四丈五尺;平闇版,每廣一尺,長十丈;生頭,每廣一尺,長五丈;樓閣上平作內(nèi)陸面版,每廣一尺厚二寸,牙縫造;右(上)各一功。凡安勘、絞割屋內(nèi)所用之名件柱、額等,加造作名件功四分;卓立搭架、釘椽、結(jié)里,又加二分。城門道功限造作功:排叉柱,長二丈四尺,廣一尺四寸,厚九寸,一條,一功九分二厘。托角,長七尺,廣一尺,厚七寸,每一條,四分九厘功。蜀柱,長四尺,廣一尺,厚七寸,每一條,二分八厘功。夜叉木,長二丈四尺,廣一尺五寸,厚一尺,每一條,三功八分厘。永定柱,事造頭口,每一條,五分功。檐門方,長二丈八尺,廣二尺,厚一尺二寸,每一條,二功八分。散子木,每四百尺,一功。跳方,功同平作。凡成門道,所取用等名件造作功,五分中加一分為安勘、穿攏功。倉廒、庫屋功限造作功:沖脊柱,每一條,三功五分。大角梁,每一條,一功一分。椽,共長三百六十尺;大連檐,共長五十尺;小連檐,共長兩百尺;飛子,每四十枚;白版,每廣一尺,長一百尺;橫抹,共長三百尺;搏風版,共長六十尺;右(上)各一功。下檐柱,每一條,八分功。子角梁,每一條,五分功。續(xù)角梁,每一條,三分功。壁版柱,每一條,二分五厘功。札牽,每一條,二分功。矮柱,每一枚;壁版,每一片;右(上)各一分五厘功。枓,每一只,一分二厘功。脊串,每一條;蜀柱,每一枚;生頭,每一條;腳版,每一片;右(上)各一分功。額,每一片,八厘功。替木,每一枚;叉手,每一片;右(上)各五厘功。長行散屋功限造作功:椽,共長三百六十尺;連檐,長二百尺;搏風版,長八十尺;右(上)各一功。駝峰,每一作,四分功。札牽,每一條,一分五厘功。枓,每一只;生頭木,每一條;脊串,每一條;蜀柱,每一條;右(上)各一分功。額,每一條,九厘功。替木,每一枚,八厘功。叉手,每一片;右(上)各五厘功。右(上)若枓口跳以上,其名件各一本法。跳舍行墻功限造作功柱,每一條,一分功。椽,共長四百尺;連檐,共長三百五十尺;右(上)各一功。跳子,每一枚,一分五厘功。替木,每一枚,四厘功。望火樓功限望火樓一坐,四柱,各高三十尺;上方五尺,下方一丈一尺。造作功:柱,四條,共一十六功。榥,三十六條,共二功八分八厘。梯腳,二條,共六分功。蜀柱,二枚;搏風版,二片;右(上)各共二厘功。角柱,四條;廈瓦版,二十片;右(上)各共八分功。護縫,二十二條,共貳二分二厘功。壓脊,一條,一分二厘功。坐版,六片,共三分六厘功。右(上)以上穿鑿,共四分四功八厘。營屋功限造作功:四椽下緣柱,每一條,一分五厘功。枓,每一只;右(上)各一分功。搏風版,每共廣一尺,長一丈,九厘功。蜀柱,每一條;額,每一片;右(上)各八厘功。牽,每一條,七厘功。串脊,每一條,五厘功。連椽,每長一丈五尺;替木,每一只;右(上)各四厘功。叉手,每一片,二厘五毫功。椽,每一條,一厘功。右(上)以釘椽,結(jié)里,每一椽四分功。拆修、挑、拔舍屋功限拆修鋪作舍屋,每一椽:揭箔番翻修,挑拔柱木,修整檐宇,八分功。連瓦挑拔,推薦柱木,七分功。重別結(jié)里飛檐,每一丈,四分功。薦拔、抽換柱等功限薦拔抽換殿宇、樓閣等柱之類,每一條,殿宇、樓閣:平柱:有副階者,一十功。無副階者,六功。副階平柱,四功。角柱,比平柱每一功加五分功。 營造法式卷第二十六諸作料例一 諸作料例一 石作蠟面,每長一丈,廣一尺:黃蠟,五錢;木炭,三斤;細墨,五錢。安砌,每長三尺,廣二尺,礦石灰五斤。每段:熟鐵鼓卯,二枚;鐵葉,每鋪石二重,隔一尺用一段。灌鼓卯縫,每一枚,用白錫三斤。 大木作用方木:大料模方,長六十尺至八十尺,廣三尺五寸至二尺五寸,厚二尺五寸至二尺,充十二架椽至八架椽。廣厚方,長六十尺至五十尺,廣三尺至二尺,厚二尺至一尺八寸,充八架椽袱并檐袱、綽幕、大檐頭。長方,長四十尺至三十尺,廣二尺至一尺五寸,厚一尺五寸至一尺二寸充出跳六架椽至四架椽袱。松方長二丈八尺至二丈三尺,廣二尺至一尺四寸,厚一尺二寸至九寸,充四架椽至三椽袱、大角梁、檐額、壓槽方、高一丈五尺以上版門及裹袱版、佛道帳所用枓槽、壓廈版。樸柱,長三十尺,徑三尺五寸至二尺五寸,充五間八架椽以上殿柱。松柱,長二丈八尺至二丈三尺,徑二尺至一尺五寸,就料剪裁,充七間八架椽以上殿副階柱或五間、三間八架椽至六架椽殿身柱,或七間至三間八架椽至六架椽廳堂柱。就全條料又剪裁解割用下項:小松方,長二丈五尺至二丈二尺,每廣一尺三寸至一尺二寸,厚九寸至八寸;常使方,長二丈七尺至一丈六尺,廣一尺二寸至八寸,厚七寸至四寸;官樣方,長二丈至一丈六尺,廣一尺二寸至九寸,厚七寸至四寸;截頭方,長二丈至一丈八尺,廣一尺三寸至一尺一寸,厚八寸至六寸;材子方,長一丈至一丈六尺,廣一尺二寸至一尺,厚八寸至六寸;方八方,長一丈五尺至一丈三尺,廣一尺一寸至九寸,厚六寸至九寸;長使方八方,長一丈五尺至一丈三尺,廣八寸至六寸,厚五寸至四寸;方八子方,長一丈五尺至一丈二尺,廣七寸至五寸,厚五寸至四寸。 竹作色額等第:上等:漏三,長二丈,徑二寸一分,漏二,長一丈九尺,徑一寸九分,漏一,長一丈八尺,徑一寸七分。中等:大竿條,長一丈六尺,徑一寸五分;次竿條,長一丈五尺,徑一寸三分,頭竹,長丈二尺,徑一寸二分;次頭竹,長一丈一尺,徑一寸。下等:笪竹,長一丈,徑八分;大管,徑九尺,徑六分;小管,長八尺,徑四分??椚秆劬W(wǎng),以徑一寸二分竹:混青造,六條。混青迭四造,一十九條;青白造,一十三條。每方一丈:打笆,以徑一寸三分竹為率,用竹三十條造。編道,以徑一寸五分竹為率,用二十三條造。竹柵,一徑八分竹一百八十三條造。 夾截:中箔,五領;徑一寸二分竹,十一條。搭蓋涼棚,每方一丈二尺:中箔,三領半;徑一寸三分竹,四十八條; 瓦作用純石灰:大當溝,每二枚,七斤八兩。線道,每一尺,兩壁共二斤。條子瓦,每一尺,兩壁共一斤。泥脊白道,每長一丈,一斤四兩。用墨煤染脊,每層,長一丈,四錢。用泥壘脊,九層為率,每長一丈。燕頷或牙子版,每合角處,用鐵葉一段。安卓:鴟尾,每一只:鐵腳子,四枚,各長五寸;鐵束,一枚,長八寸;搶鐵,三十二片,長視身三分之一;拒鵲子,二十四枚,各長五寸。安拒鵲等石灰,八斤;墨煤,四兩;鞠,六道,各長一尺;柏樁,二條,長視高,徑三寸五分。龍尾:鐵索,二條;一條長視高一倍,外加三尺;一條長四尺?;鹬椋恳蛔喊貥?,一條,長八尺;石灰,一十五斤;墨煤,三兩;獸頭,每一只:鐵鉤,一條;滴當子,每一枚:石灰,五兩,嬪伽,每一只:石灰,三斤八兩,蹲獸,每一只:石灰,二斤,石灰,每三十斤,用麻搗一斤。出光琉離璃瓦,每方一丈,長使用麻,八兩。 營造法式卷第二十七諸作料例二 諸作料例二 泥作每方一丈:紅石灰:石灰,三十斤;赤土,二十三斤;土朱,一十斤;黃石灰:石灰,四十七斤四兩;黃土,一十五斤十二兩。青石灰:石灰,三十二斤四兩;軟石炭,三十二斤四兩。白石灰:石灰六十三斤。破灰:石灰,二十斤;白蔑土,一擔半;細泥:土,三擔。麤泥:土,七擔。砂泥畫壁:沙土、膠土、白蔑土,各半擔。麻搗,九斤;麤麻,一斤;徑一寸三分竹,三條。壘石山:石灰,四十五斤;麤墨,三斤。泥假山:長一尺二寸,廣六寸,厚二寸磚,三十口;柴,五十斤;徑一寸七分直竹,一條;常使麻皮,二斤;中箔,一領;石灰,九十斤;麤墨,九斤;膠土,十一擔。壁隱假山:石灰,三十斤;麤墨,三斤。盆山,每方五尺:石灰,三十斤;麤墨,二斤。每坐坐甑:生鐵版,二片,各長一尺七寸,廣二寸,厚五分。坯,四十八口。礦石灰,七斤。茶鑢子:燎杖,八條,各長八寸,方三分。坯,二十口。壘坯墻:用坯每 一千口,徑一寸三分竹,三條。闇柱每一條,中箔,一領。石灰,每一十五斤,用麻搗一斤。泥籃,每六椽屋間,三枚。彩畫作應刷染木植,每面方一尺,使用下項:定粉,五錢三分;墨煤,二錢二分八厘五毫;土珠,一錢七分四厘四毫;白土,八錢;土黃,二錢二分六厘;黃丹,四錢四分;雌黃,六錢四分;合青華,四錢四分四厘;合深青,四錢;合珠,五錢;生大青,七錢;生二綠,六錢;常使紫粉,五錢四分;藤黃,三錢;槐華,二錢六分;中綿胭脂,四片,描畫細墨,一分;熟桐油,一錢六分。應合顏色,每斤,各使下項:合色:綠華:定粉,一十三兩;青黛,三兩;槐華,一兩;白礬,一錢。朱:黃丹,一十兩;常使紫粉,六兩。綠:雌黃,八兩;淀,八兩;紅粉:心紫朱紅,四兩;定粉,一十二兩。紫檀:常使紫粉,一十五兩;細墨,五錢。草色:綠華:淀,一十二兩;定粉,四兩;槐華,一兩;白礬,一錢。 綠:淀,一十四兩;石灰,二兩;槐華,二兩;白礬,二錢。紅粉:黃丹,八兩;定粉,八兩;土朱,八錢。應使金箔,每面方一尺,使襯粉四兩,顆塊土朱一錢。每粉三十斤,仍用生白絹一尺,木炭一十斤,應煎合桐油,每一斤:松脂、定粉、黃丹、各四錢;木札,二斤。應使桐油,每一斤,用亂絲四錢。磚作應鋪壘、安砌,皆隨高、廣,只定合用磚等第,以積尺計之。若階積、慢道之類,并二或并三砌,應用尺三條磚,細壘者,里壁麤磚八行填后。并隨圜用磚;每廣二寸,計一口;覆背卷準此。其繳背,每廣六寸,用一口。應安砌所須礦灰,以方一尺五寸磚,用一十三兩。應以煤刷基階之類,每方一百尺,用八兩。應以灰刷磚墻之類,每方一百尺,用一十五斤?!瘧悦耗⒒A之類,每方一百尺,并灰刷磚墻之類,計灰一百五十斤,應以甃壘井所用之盤版,長隨徑,每一片:常使麻皮,一斤;徑一寸五分竹,二條。窯作燒造用芟草:磚,每一十口: 營造法式卷第二十八 諸作用釘料例 諸作用膠料例 諸作用釘料例用釘料例大木作:椽釘,加長椽釘五分。角梁釘,加長材厚一倍。飛子釘,長隨材厚。大、小連椽釘,長隨飛子之厚。白版釘,長加版厚一倍。搏風版釘,長加版厚兩倍。橫抹版釘,長加版厚五分。小木作:凡用釘,并隨版木之厚。如厚三寸以上者,或用簽釘者,其長加厚七分。雕木作:凡用釘,并隨版木之厚。厚如二寸以上者,長加厚五分,至五寸止。竹作:壓笆釘,長四寸。雀眼網(wǎng)釘,長二寸。泥作:沙壁內(nèi)麻華釘,長五寸。磚作:井盤版釘,長三寸。用釘數(shù):大木作:連椽,隨飛子椽頭,每一條,大角梁,每一條;托摶,每一條;生頭,每一尺長;搏風版,每長一尺五寸;橫抹,每長二尺;右(上)個一枚。飛子,每一枚;遮椽版,每長三尺,雙使;白版,每方一尺;摶、枓,每一只;隔減,每一出入角;右(上)個兩枚。椽,每一條;平闇版,每一片;柱躓,每一只;右(上)個四枚。小木作:門道立,每一條;烏頭門上如意牙頭,每長五寸;鉤窗檻面搏,每長七寸;烏頭門并格子簽子桯,每長一尺;破子窗簽子桯,每長一尺五寸;澡井背版,每廣二寸,兩邊個各用;帳上明金版,每廣四寸;隨楅簽門版,每廣五寸;帳上山華蕉葉,每廣八寸;帳上作面版,隨榥每廣一尺;鋪作,每枓一只;帳并經(jīng)藏車槽等澀,子澀,腰華版,每瓣;右(上)各一枚。烏頭門搶柱,每一條;護縫,每長一尺;右(上)各二枚。七尺以下福門,每一條;露離上屋版,隨山子版,每一縫;右(上)各二枚七尺至一丈九尺福門,每一條,四枚。二丈以上福門,每一條,五枚。帳上腰檐鼓作,山華蕉葉枓槽版,每一間;右(上)各六枚。雕木作:寶床,每長五寸;云盆,美每長五寸;右(上)各一枚。角神安腳,每一只;打作神,每一身;華版,每一片;虛柱,每一條釘卯;右(上)各二枚?;熳稣嫒恕⑼又?,高二尺以上,每一身;柱頭、人物之類,徑四寸上,每一件;寶藏神臂膊,每一只;鶴子腿,每一只;龍、鳳之類,接搭造,每一縫;應貼絡,每一件;椽頭盤子,徑六寸至一尺,右(上)各三枚。竹作:雀眼綱帖,每長二尺,一枚。壓竹笆,每方一丈,三枚。瓦作:滴當子嬪伽,每一只;燕頷或牙子版,每二尺;右(上)各一枚。月版,每段,每廣八寸,二枚。套獸,每一只,三枚。泥作:沙泥畫壁披麻,每方一丈,五枚。造泥假山,每方一丈,三十枚。磚作:井盤版,每一片,三枚。 通用釘料例每一枚:蔥臺頭釘,長一尺二寸,蓋下方五分,重一十一兩;長一尺一寸,蓋下方四分八厘,重一十兩一分,長一尺,蓋下方四分六厘,重八兩五錢。猴頭釘,長九寸,蓋下方四分,重五兩三錢;長八寸,蓋下方三分八厘,重四兩八錢。卷蓋釘,長七寸,蓋下方三分五厘,重三兩;長六寸,蓋下方三分,重二兩;長五寸,蓋下方二分五厘,重一兩四錢;長四寸,蓋下方二分,重七錢。圓蓋釘,長五寸,蓋下方二分三厘,重一兩二錢;長三寸五分,蓋下方一分八厘,重六錢五分;長三寸,蓋下方一分六厘,重三分五錢。拐蓋釘,長二寸五分,蓋下方一分四厘,重二分二錢五厘;長二寸,蓋下方一分二厘,重一錢五分;長一寸三分,蓋下方一分,重一干;長一寸,蓋下方八厘,重五分。蔥臺長釘,長一尺,頭長四寸,腳長六寸,重三兩六錢;長八寸,頭長三寸,腳長五寸,重二兩三錢五分;長六寸,頭長二寸,腳長四寸,重一兩一錢。兩入釘,長五寸,中心方二分二厘,重六錢七分;長四寸,中心方二分,重四錢三分;長三寸,中心方一分八厘,重二錢七分;長二寸,中心方一分五厘,重一錢二分;長一寸五分,中心方一分,重八分。卷葉釘,長八分,重一分,每一百枚重一兩。 諸作用膠料例小木作:每方一尺:縫,二兩。 卯,一兩五錢。瓦作:應使墨煤,每一斤用一兩。泥作:應使煤墨,每一十一兩用七錢。彩畫作:應使顏色每一斤,用下項:土朱,七兩;黃丹,五兩;墨煤,四兩;雌黃,三兩;石灰,二兩;合色:朱;綠;右(上)各四兩。綠華,二兩五錢。紅粉;紫檀;右(上)各二兩。草色:綠,四兩。深綠,三兩。綠華,紅粉;右(上)各二兩五錢。櫬金粉,三兩。煎合桐油,每一金用四錢。磚作:應用墨煤,每一斤,用八兩。諸作等第石作:鐫刻混作剔地起突及壓地隱起華或平钑華。右上(為)上等。柱礎,素覆盆;地面;碑身;水槽,右(上)為中等。鉤闌下螭子石;右(上)為下等。大木作:鋪作枓栱;絞割展拽地架。右(上)為上等。料口跳所用料栱。右(上)為中等。小木作: 版門、牙、縫、透栓、壘肘造;格子門;球文格子眼;桯,出線造;斗八藻井;插子;欞子,海石榴頭,其身,瓣內(nèi)單混、面上出心線以上造;串,瓣內(nèi)單混、出線以上造;重臺鉤闌;牌帶貼絡雕華;佛、道帳。右(上)為上等。烏頭門;破子窗;格子門:格子,方絞眼,平出線或不出線造;桯,方直、破瓣、攛尖;栱眼壁版;照壁版,合版造;擗簾竿,六混以上造;叉子:欞子,云頭、方直出心線或出邊線,壓白造;串,側(cè)面出心線或壓白造;單鉤闌,撮頂蜀柱、云栱造。右(上)為中上等。版門,直縫造;截間版帳;版引檐;擗簾竿,通混、迫瓣造;叉子:欞子,挑瓣云頭或方直笏頭造;串,破瓣造;單鉤闌,枓子蜀柱、蜻蜓頭造。右(上)為下等。凡安卓,上等門、窗為中等,中等以下并為下等。其門并版壁、格子,以方一丈為率,于計定造作功限內(nèi),以加工二分作下等。以六尺為率,于計定功限內(nèi),以五分功作下等功。雕木作:混作:角神;華牌,浮動神仙、飛仙、升龍、飛鳳之類;柱頭,或帶仰覆蓮荷,臺坐造龍、鳳、獅子之類;帳上盤柱龍;半混:雕插及貼絡寫生牡丹華、龍、鳳、獅子之類;牌頭華版;椽頭盤子,龍、鳳、或?qū)懮A;檻面、云栱,剔地起突,二卷或一卷造;華版:海石榴或尖葉牡丹,或?qū)懮?,或?qū)毾?,或蓮荷;剔地起突,卷搭造;透突洼葉間龍、鳳、獅子、化生之類;長生草或雙頭蕙草,透突龍鳳、獅子、化生之類。右(上)為上等。混作帳上鴟尾;半混:貼絡鴛鴦、羊、鹿之類;檻面、云栱、洼葉平雕;垂魚、惹草,間云、鶴之類;華版,透突洼葉平雕長生草或雙頭蕙草,透突平雕或剔地間鴛鴦、羊、鹿之類。右(上)為中等。半混:貼絡香草、山子、云霞;檻面:云栱,實云頭;萬字、鉤片,剔地;叉子,云頭或雙云頭;團窠蓮華;球文格子,挑白。右(上)為下等。玄作:寶床上所用明件:右(上)為上等。寶柱:火柱:右(上)為中等。櫨枓;門盤浮漚。右(上)為下等。竹作:織雀眼網(wǎng),間龍、鳳、人物或華樣。右(上)為中等??楙涺。椝厝秆劬W(wǎng);織笆,右(上)為下等。瓦作:安卓鴟、獸事件;抹棧、笆、箔。右(上)為下等。泥作:用紅灰;沙泥畫壁;壘假山。右(上)為上等。用破灰泥;壘坯墻。右(上)為中等。細泥;織造泥籃。右(上)為下等。彩畫作:五采裝飾;青綠碾玉。右(上)為上等。青綠棱間;解綠赤、白及結(jié)華;柱頭,丹粉赤白;刷門、窗。右(上)為下等。磚作:鐫華;壘砌象眼、踏道。右(上)為上等。壘砌平階、地面之類;窯作:鴟、獸;火珠。右(上)為上等。瓦坯:造琉璃瓦之類;燒變磚、瓦之類。右(上)為中等。磚坯;裝窯。右(上)為下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