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有人問:王國維為什么說《天凈沙·秋思》有唐人絕句的妙境? 《天凈沙·秋思》是元人馬致遠(yuǎn)的名作,馬致遠(yuǎn)與關(guān)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專門評價(jià)過馬致遠(yuǎn)的這首作品: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平沙,古道西風(fēng)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贝嗽笋R東籬「天凈沙」小令也。寥寥數(shù)語,深得唐人絕句妙境。有元一代詞家,皆不能辦此也。 一、前三句寫景的特點(diǎn)前三句是一連串意象的羅列: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平沙,古道西風(fēng)瘦馬。其中第二句比較常見的是:小橋流水人家。王國維看到的版本是”平沙“而不是”人家“。 這種完全用名詞組成句子的方式并不少見,溫庭筠有一首五律頷聯(lián)也用此法:
溫庭筠另有《渚宮晚春寄秦地友人》頷聯(lián)也是這種方式:
據(jù)說歐陽修很喜歡這種方式,模仿溫庭筠也作了一首《過張至秘校莊》詩云:
其中有”鳥聲梅店雨,野色柳橋春“,明顯是效仿”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在元朝的《天凈沙》小令中有不少人喜歡這種方式,后面會列舉兩首。 二、 斷腸人在天涯先說說第四句的特點(diǎn),夕陽西下的后一句是:斷腸人在天涯。 古詩詞(天凈沙也算是一首小詩,在欽定詞譜中也是一個詞牌)中,無非是情景二字?!短靸羯场で锼肌啡际菍懢?,但是只有最后一句寫到了人物。 可以看出,前面4句所寫的景物,都是人在天涯的斷腸人眼中所見。而他自己,也融入了在蕭瑟的秋景之中。人在景中,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另外,這首詩的景物都是帶有感情色彩的意象,其修飾語都是作者有意的選擇,例如藤是枯的,樹是老的,馬是瘦的,人是斷腸之人。 前四句中特別寫到一個景色:瘦馬。古道不會出現(xiàn)一個孤零零的瘦馬,所以這匹馬其實(shí)是和人物在一起的,相當(dāng)于留下了一個問號:馬的主人呢? 作者接著用”夕陽西下“宕開一筆,把視角拋向遠(yuǎn)處,然后用”斷腸人“承接”瘦馬“,回來補(bǔ)上了這處留白。 三、夕陽西下王國維說馬致遠(yuǎn)深得唐人絕句妙境,我個人以為最重要的是章法布局,還有句法的安排,另外詩中意象的選擇也同樣精確。 上面說過了意象的細(xì)節(jié):古道、西風(fēng)、瘦馬、古藤、老樹、昏鴉、夕陽、斷腸人、天涯,因?yàn)樾揎椪Z的選擇,都賦予了中心語具有秋天的蕭颯色彩。 從句法來說,前三句完全是實(shí)詞的排列,都是景物,不用連詞動詞等古人所謂的虛詞。 最體現(xiàn)唐人絕句妙境的是后面兩句,特別是第四句。 絕句有四句,第三句轉(zhuǎn)折很關(guān)鍵,這首《天凈沙·秋思》是5句,前三句是景物的鋪排,第四句”夕陽西下“,相當(dāng)于絕句中第三句。在西風(fēng)瘦馬之后,突然插入宏大的遠(yuǎn)景, 而且不同于前三句,還加入了”西下“這個動詞,這兩處變化,起到了絕句第三句的作用。 另外,夕陽西下,還有一重深意,就是眼前這些古藤老樹古道瘦馬們,雖然如此蕭瑟凄涼,依然要在不久后淹沒在茫茫的夜色之中。 因?yàn)椤毕﹃栁飨隆?,所以天涯之人更加愁腸欲斷。 一個斷腸人牽了一匹瘦馬在夕陽之中遙望秋景,但是馬致遠(yuǎn)用了倒裝之法。很像電影的開場鏡頭,先景后人,然后開始了一段故事。 詩不是電影,不需要講述完整的故事,詩的特點(diǎn),就是截取一個片段,其他留給讀者去思索。 四、其他類似章法作品下面兩首《天凈沙》,其章法布局類似于馬致遠(yuǎn)的《秋思》 :
前兩句寫景,第三句抒情,第四句景中有情,雖然省略了主語,但也是寫人物。人物也是風(fēng)景,情在景中。 又如:
前三句同樣寫景,也是名詞的排列,第四句轉(zhuǎn)折,前面三句寫景,后面轉(zhuǎn)為議論,專寫人物。 在唐朝人的絕句中,也有如此安排。李白組詩《橫江詞》中的一首
四句都是寫景,第四句加入人物,情在景中。 如王昌齡的《長信怨》:
前三句都是寫景,最后一句主語被省略掉,有了人物的動作:臥聽,情在景中。 結(jié)束語詩詞很少有純粹的抒情和議論,大多喜歡用意象來說話,通過意象的組合加入情感的抒發(fā)。也就需要注意情與景的布局安排。 《天凈沙·秋思》的特點(diǎn)是通篇寫景,最后引入的人物也融入景中,情景相融,景中含情。這就是”斷腸人在天涯“的作用之一。 詩歌抒情有直接抒發(fā),也有通過景物的描寫間接道出,例如不說主謂賓結(jié)構(gòu)的人斷腸,而說偏正詞組式的斷腸人等。 @老街味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