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無數(shù)文人墨客,有感于當世當時,人情世態(tài),卻又不能直抒胸臆,只能借著有感的詩文,或寫風景,或懷歷史,在縱橫交錯的脈絡中,表達內(nèi)心獨有的感受。 這些詩沒有明確的題目,就被稱為《有感》。 寫《有感》詩較多的,是元代詩人王冕。他至少有四首《有感》詩是內(nèi)涵豐富,且影響深遠的。 《有感其一》 絕國春風少,荒村夜雨多。 可憐新草木,不識舊山河。 世事紛紛異,人情轉轉訛。 老懷禁不得,悵望一長歌。 春風襲人,荒村下起夜雨,勾起了詩人的惆悵思緒。草木何其新,山河卻已換了主人。一切都在變化,唯有詩人自己,依然沉浸在物是人非的悲傷里。 《有感其一》 江湖成獨客,風雨過重陽。 白發(fā)懸明鏡,青山隔草堂。 野花留別恨,籬菊靜年芳。 聞說陶元亮,凄涼五柳堂。 重陽節(jié),本來是兄弟一起登高處的時節(jié),自己卻成為了江湖中獨自一人的過客。看著白發(fā)不斷生長,想起了過往的年華。尤其是五柳先生陶淵明,生前身后,何等寂寞,何等凄涼。 懷才不遇的人,恐怕也不是少數(shù)吧。 《有感其二》 對鏡添惆悵,憑誰論古今? 山河頻入夢,風雨獨關心。 每念蒼生苦,能憐蕩子吟。 晚來愁更切,青草落花深。 古今之事,大多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我們關心千秋萬世,卻往往過于看重眼前的事,有時甚至會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人們最大的可悲是,看得見過往及未知,在抽離之時或者與自己無關的事上,能夠洞明世事,卻不能對眼前的事,身邊的事,作出正確公允的判斷。 這又是何其可悲的事情啊。王冕顯然是能夠看得透古今,也能深知當前的人,所以他的詩通透,達觀,透著睿智與淡泊。 《有感其二》 黃花渾未放,白雁最先來。 好景無人識,新詩只自裁。 烽塵迷玉壘,煙草沒云臺。 今古英雄事,何如水一杯? 自然中的一些美景,往往無人識,一些好的詩句,也只能自吟自裁……這些都不足為奇。而透過歷史的煙塵,那些曾經(jīng)的繁華,如今安在?那些縱橫捭闔、風云叱咤的人物,如今安在? 詩人最后發(fā)出深沉的疑問,古今的英雄之事,和一杯沒有味道的水,又有什么分別呢? 在今天的人看來,那些烽煙征塵早已化為云煙縹緲。他們只存在于歷史冷靜地敘述中,短暫的幾句文字,就濃縮了風云跌宕的一生。 唐代詩人白居易也曾寫過一首《有感》。 《有感》 絕弦與斷絲,猶有卻續(xù)時。 唯有衷腸斷,應無續(xù)得期。 他用最為淺顯的文字,表達了衷腸無人可訴的悲傷。知音難覓,知音難求,鳳求凰,多是一廂情愿。弦斷了,可以續(xù);絲斷了,可以補,可是衷腸呢,一旦斷了,就再也不能續(xù)了…… 那就珍惜紅塵中,可遇而不可求的知音吧,讓衷腸永遠有人可以傾訴。
|
|
來自: qiangk4kzk8us4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