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 藥方:甘草(炙),枳實,柴胡,芍藥。上四味,各十分,搗篩,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讀方筆記之一:張仲景的這個四逆散,去肝火而補胃熱。先用柴胡、芍藥把肝熱除去,除肝熱后肝雖不熱了,但肝火卻化成了胃火,因此又用枳實把胃火除去。 讀方筆記之二:傅青主的瀉火總方,以瀉肝火為主,雖十分高明,終是師法于仲景之四逆散。然傅青主之加減變化,亦是對四逆散的發(fā)展。仲景之四逆散清肝火而使肝火從大便排出,傅青主之瀉火總方瀉肝火而使肝火從小便排出。何以區(qū)別?胃熱之輕重度不同也。重則四逆散,輕則瀉火總方。 讀方筆記之三:平時,我們一但覺得有熱,便服三黃片,其實三黃片更多的是針對陽明病的“胃家實”的。在沒有形成“胃家實”時服用三黃片,往往因寒涼過度而形成瀉泄。 讀方筆記之四:一般來說,我們可先瀉肝火,可服用小柴胡顆?;螨埬憺a肝丸。 讀方筆記之五:傅青主瀉火總方(梔子、丹皮各三錢,白芍五錢,元參二錢,甘草一錢。)心火加黃連一錢,胃火加生石膏三錢,腎火加黃柏、知母各一錢,肺火加黃芩一錢,大腸火加地榆一錢,小腸火加天冬、麥冬各一錢,膀胱火加澤瀉三錢。 讀方筆記之六:小柴胡湯(柴胡半斤,黃芩三兩,人參三兩,炙甘草三兩,半夏半升,生姜三兩,大棗十二枚)。此方瀉肝、肺上焦之火而補津也,加車前子、澤瀉等,則可使上焦之火從小便排出;加枳實則可從大便排出。 讀方筆記之七:龍膽瀉肝丸(龍膽草10克,柴胡12克,梔子6克,黃芩10克,澤瀉12克,木通6克,車前子20克,當(dāng)歸12克,甘草6克,生地黃20克,共十味)。此亦瀉肝火而使肝火從小便排出。用當(dāng)歸、甘草、生地以補陰也。 讀方筆記之八:認(rèn)識四逆散、小柴胡湯、瀉火總方、龍膽瀉肝湯之要義,則《傷寒論》之瀉心湯系列可解讀。 讀方筆記之九:黃連湯(黃連、桂枝、黨參、半夏、甘草、干姜、大棗)解表而除心火。 讀方筆記之十:大黃黃連瀉心湯(即在黃片,大黃、黃連、黃芩),瀉上焦之熱而使熱從大便排出。 讀方筆記之十一:附子瀉心湯(附子、大黃、黃連、黃芩),針對虛寒之人而用附子,瀉上焦之熱而使熱從大便排出。 讀方筆記之十二:半夏瀉心湯(半夏,黃連,黃芩,人參,甘草,干姜,大棗)瀉上焦之火,止咳而補津。 讀方筆記之十三:生姜瀉心湯(生姜,半夏,黃連,黃芩,人參,甘草,干姜,大棗),瀉上焦之火而和胃養(yǎng)津止咳。 讀方筆記之十四:甘草瀉心湯(甘草,半夏,黃連,黃芩,人參,干姜,大棗)瀉上焦急之火而養(yǎng)津。 讀方筆記之十五: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干姜、黃芩、黃連、人參)瀉上焦之火,驅(qū)下焦之寒而養(yǎng)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