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冬臘風腌,蓄以御冬”的習俗。小雪后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干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 當初冬的第一場雪落下來的時候,就要開始殺豬做臘肉臘腸了。三七分肥瘦是最好的搭配,佐以香料一同灌腸,經過時間的淬煉,熏制得恰到好處的臘肉帶著微醺的香氣,一口下去余味悠長。 臘肉中磷、鉀、鈉的含量豐富,還含有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元素。 臘肉選用新鮮的帶皮五花肉,分割成塊,用鹽和少量亞硝酸鈉或硝酸鈉、黑胡椒、丁香、香葉、茴香等香料腌漬,再經風干或熏制而成, 具有開胃祛寒、消食等功效。 關于臘肉的做法,那叫一個五花八門,每個地區(qū)都有自己獨特的做法,甚至自己媽媽和隔壁阿姨的手法也都不盡相同。這里,給大家介紹一些四川和湖南的做法!來,一起瞧瞧吧! 備料: 取皮薄肥瘦適度的鮮肉或凍肉刮去表皮肉垢污,切成0.8~1公斤、厚4~5厘米的標準帶肋骨的肉條。如制作無骨臘肉,還要切除骨頭。洗凈后的豬肉放入食鹽、精硝、花椒、白糖、白酒及醬油。輔料配制前,將食鹽和硝壓碎,花椒、茴香、桂皮等香料曬干碾細。 腌漬有三種方法: 1. 干脆。切好的肉條與干腌料擦抹擦透,按肉面向下順序放入缸內,最上一層皮面向上。剩余干腌料敷在上層肉條上,腌漬3天翻缸。 2. 濕腌。將腌漬的無骨臘肉放入配制腌漬液中腌15~18小時,中間翻缸2次。 3. 混合腌。將肉條用干脆料擦好放入缸內,倒入經滅菌后的陳腌漬液淹沒肉條,混合腌漬中食鹽用量不超過6%。 做法: 1. 先將豬肉皮上殘存的毛用刀刮干凈,切成3厘米寬的長條,用竹簽扎些小眼,以利于進味。 2. 把花椒炒熱,再下鹽炒燙,倒出晾涼。 3. 將豬肉用花椒、鹽、白糖揉搓,放在陶器盆內或搪瓷盆內,皮向下,肉向上,最上一層皮向上,用重物壓上。冬春季兩天翻一次,約5天取出;秋季放在涼爽之處,每天翻一至兩次,約2天取出。用凈布抹干水分,用麻繩穿在一端皮上,掛于通風高處,晾到半干,放入熏柜內,熏約兩三天,中途移動一次,使煙全部熏上臘肉都呈金黃色時,取掛于通風之處即成。 食用臘肉等腌制食品時可適當配些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水果,如青椒、苦瓜、橙子等,既降低了亞硝酸鹽的危害,又增加了菜的營養(yǎng)。 冬天,不如來一碗煲仔飯吧 飯的清香、臘肉的熏香 再寒冷的冬日也不過如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