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知識錄 發(fā)布時間:18-12-2417:37 歡迎來到百家號《歷史知識錄》,今天我們講的是:靖難之變的起因,到底是朱棣的野心,還是建文帝的逼迫 “改變大明命運的靖難之變,到底是因何而起?!?/p> 作為明朝功績最大的皇帝之一,永樂帝的上位過程一直是史學家們研究的重要課題。當年永樂帝在自己的封地舉起了靖難的大旗,喊著清君側(cè)的口號攻入了京城,把建炆帝趕下了皇位。對于朱棣起兵的原因,現(xiàn)在有主要兩種觀點的。第一種是認為朱棣的起兵是必然的,無論建文帝做了什么樣的動作,這個王爺天生就有反骨。第二個觀點認為,朱棣起兵是因為建文帝當年的各種削藩活動。這兩個理論都各有道理,但是小編個人更傾向于,第一個原因是本質(zhì)上的原因,而第二個原因是導致整個靖難發(fā)生的導火索。 首先,要說朱棣到底有沒有反意,那肯定是有的。而且這個反意,是在建文帝的父親朱標死之后才開始有的。朱標是朱元璋的第一個孩子,也就是朱棣的大哥。他從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教導,行事秉承著仁善的原則。對于父親孝敬,對于弟妹愛護,是一位非常合格的長兄。所以當年朱標為太子的時候,其它皇子對皇位沒有任何的想法。這個時候朱棣的夢想大概是成為一個替兄長鎮(zhèn)守邊疆的出色將領(lǐng)吧。但是這一切在朱標意外死亡之后就都改變了。 對于朱棣來說,朱標當皇帝是實至名歸。朱允炆封當太孫卻是名不副實。一個是朱允炆被封為皇太孫的時候年齡還是太小了,他是賢是愚大家根本看不出來。對于朱棣他們這些藩王來說,論賢德當然是長兄當太子。但是如果長兄不在,輪也該輪到他們這些下面的兒子了。對于朱允炆能當上皇帝這件事情,以朱棣為首的藩王們,在心里就是不服氣的。如果沒有這些不服氣,哪怕建炆帝頒布了再惡心的政令,這些藩王們也會忍耐下來的。古人對于皇權(quán)的崇敬是我們無法理解的。所以朱棣的反意是靖難爆發(fā)的根本性的原因。 靖難的導火索是建文帝所頒布的一系列有針對藩王的政策。說實話,無論是政策的內(nèi)容,還是政策頒布的時間,對建炆帝來講都是錯誤的。建炆帝面對的各地藩王,都擁有自己的軍隊。尤其是以朱棣為首的鎮(zhèn)守邊疆的藩王,他們其實是整個大明的屏障。 大明最有戰(zhàn)斗力的士兵幾乎都在這些他們手里。在沒有足夠的軍事儲備的情況下去撩這些藩王的胡須,并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他發(fā)布的命令也是朝令夕改毫無計劃性。一會兒要藩王的世子們進宮為質(zhì),一會兒又因為想要麻痹藩王們,把作為人質(zhì)的世子們放了回去,這一來一回降低的是朝廷的公信力。 所以小編認為靖難爆發(fā)的兩個原因是互為表里的。這場戰(zhàn)斗最根本的原因,當然是朱棣在內(nèi)心里認為朱允炆配不上大明的皇位。至少他認為他自己,比朱允炆這個黃口小兒更有資格。表面的原因是藩王和朝廷的矛盾激化,再加上朱允炆連連頒布的削藩的政策,讓朱棣不得不揭竿而起.因為他知道,即使他不反抗,最后的結(jié)局也不會太好。 本文由百家號《歷史知識錄》發(fā)布,轉(zhuǎn)載請標明百家號《歷史知識錄》原創(chuà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