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問到溥儀最恨的人是誰,有人會覺得是將他趕出紫禁城的馮玉祥,有人會覺得是把他當(dāng)作傀儡的日本人,還有人會認為是他的皇后婉容跟皇妃文繡,甚至代他在《清帝退位詔書》上蓋下寶印的隆裕太后都有可能。 但這些都不是。溥儀最恨的那個人,是一個滿清王爺,還是象征著至高無上榮譽的鐵帽子王,慶親王奕劻。奕劻身為宗室王爺,卻把清政府給坑慘了,啥壞事都有他一份;什么賣官鬻爵,勾結(jié)洋人,甚至出賣清政府,導(dǎo)致清朝直接滅亡,都有他的事。這事還得從慈禧太后還在的時候說起。 奕劻是乾隆最小的兒子,皇十七子永璘之孫,雖未皇室宗親卻沒啥太大才能,跟恭親王奕訢等壓根沒法比,偏偏有一手好字。當(dāng)初慈禧太后之所以會被咸豐帝看重,正是因為寫得一手好字,能夠幫忙寫折子,因此時常幫慈禧給本家代筆寫信的奕劻就這么入了慈禧的眼。 晚清時期皇室成員眾多,奕劻也知道自己沒啥大能耐,因此一心抱緊慈禧這條大腿,先是在1884年時借著慈禧跟奕訢的矛盾,撿漏成為了慶郡王,接任總理各國事務(wù)衙門大臣;又在1894年,慈禧六十大壽的時候討得慈禧歡心,成為了慶親王。 隨著漸漸高升的地位一同而來的,是朝臣們對于奕劻庸碌無為的統(tǒng)治,但很明顯,他并不在意這些。1898年,戊戌變法爆發(fā),奕劻及時站到慈溪這邊,果然獲得最終勝利;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他又跟李鴻章一起留在北京,負責(zé)與各國議和之事。 當(dāng)時聯(lián)軍隊伍闖入京城,連圓明園都毀于一旦,更別說其他貴族宗親的府邸,但偏偏洋人不敢動奕劻的府邸。為何會這樣?因為奕劻貪,他將貪來的錢都存在外國銀行中,據(jù)英國《泰晤士報》披露,他光是存在外國銀行中的資產(chǎn)就有712.5萬英鎊,這還是沒算匯豐銀行中的120萬兩存款。 因奕劻跟洋人的交情,等到1901年簽訂《辛丑條約》的時候,其實是他陪同李鴻章一起簽訂的。2年后,原本的軍機大臣榮祿因病逝世,奕劻開始進入軍機處,權(quán)勢進一步擴張,開始公然干起了賣官鬻爵之事。一時間王府門口門庭若市,進進出出全都是買官之人,慶王府因此被稱為了“慶那公司”。 說完了貪跟與洋人的往來,接下來就是奕劻出賣清王朝之事。其實袁某的野心勃勃早已被眾人知曉,所以慈禧一去世,被任命為攝政王的溥儀他親爸,醇親王載灃就將袁某革職,袁某只好稱病返回河南老家。但為何說奕劻比和珅更貪?因為他為了錢寧愿“胳膊肘往外拐”。 袁某并未就此死心,反而更加關(guān)注國內(nèi)局勢,趁著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fā)后,袁某找上奕劻,用300萬兩換得奕劻一力保他回到政治中心,并且游說其他皇室宗親,向隆裕太后不斷進言讓溥儀退位。隆裕太后耳根子軟,在奕劻等人的不斷勸說下,才最終決定在《清帝退位詔書》上蓋下寶印。 因著奕劻的這些作為,令溥儀對他恨之入骨,在1918年奕劻去世需要溥儀擬定謚號的時候,溥儀竟只愿在“謬、丑、幽、厲”這4個里面選。還是載灃覺得大家同為宗親,不好做得太過分,才勸說溥儀將奕劻的謚號改成了代表“追悔前過”的“密”字。 參考資料:《清史稿》 免責(zé)聲明: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騰訊網(wǎng)的觀點和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