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律師韋伯斯特一生堅持三個原則,這三個原則幫助他走向了成功,其中的一條就是:能夠拖到明天做的事情,今天絕對不要去做。 與普世價值觀的積極上進完全不同,這樣的近似拖延法,完全顛覆了一直以來我們崇尚的職場工作方法論,而這,真當是職場的另類金科玉律嗎? 正方觀點:拖延更高效 你拖或者不拖,活兒就在那里,我總會完成 講述人:云軒兒 自由撰稿人 大學的時候,全寢室除了我,幾個姐妹基本天天翹課,考試前拿我的筆記復印,通宵幾個晚上死磕,最后的成績居然比我還好。這使我第一次對“臨時抱佛腳”這個詞有了改觀。受爸媽的影響,從小就被貫徹有計劃有條理的學習節(jié)奏——考完不懈怠,考前不突擊。遺憾的是,失敗的經(jīng)歷無數(shù)次擊垮了這個謊言。事實證明,很多時候“臨時抱佛腳”比“平時多用功”效率簡直高到天上去了。 做了自由撰稿人以后,我原本不徐不疾的做事風格,更是被幾家報社和出版社的輪流轟炸,搞得手足無措、精疲力竭,成了名副其實的“拖稿王”。因為摸透了編輯會把截稿日往前推的習慣,總是“自覺”地在最后期限再晚三天再完成作業(yè)。 時間久了,連僅存的“良知”也泯滅了,不到交稿前一天就絕不動筆。而一旦進入了最后沖刺階段,我就把自己鎖在屋子里,關(guān)掉手機、QQ,拒絕一切干擾。 去年過年,我背負著拖欠一家雜志社兩個月的“債務”,照例和全家人去三亞度假,不料手機進水,一度處于人間蒸發(fā)狀態(tài)。你如果看過《小時代》里,林蕭堵在周崇光門口等稿等到地老天荒,就能想象編輯當時“活不見人、死不見稿”氣急敗壞的樣子。正當他四處搜尋我的時候,我全神貫注地在回程的飛機上,趕出了3000字的稿子。飛機一著陸,就發(fā)出了伊妹兒,算是化險為夷。慢慢地,編輯們也變得同我一樣篤定:不到最后一刻你是不會交貨的,不過到了最后,你也總會交的,我了解你。 人天生會揀軟柿子捏,假如一件事確實特別緊急或者對方太強勢,你根本不會問是現(xiàn)在做還是等等再做,你會毫不猶豫地現(xiàn)在就動手。假如你特別喜歡做一件事,你也不會問,而是毫不猶豫地現(xiàn)在就動手。之所以要拖延,是因為你的潛意識在告訴你:這件事情不是我喜歡的,或者這件事其實并沒有那么著急。比如許多我根本不感興趣,卻又以此糊口的命題作文。 只是,這個世界上有太多不值得去做,可又不得不勉強自己去做的事情,那么,為什么不拖延它呢?“拖延”就是你的身體向你發(fā)出的信號,它其實已經(jīng)替你做出了選擇,與其反抗,不如順從。 插一句:當很多事情拖到最后一刻再做,總會效率百倍。而如果盡早著手準備,總會像蝸牛爬行一樣緩慢。而且,即便是從結(jié)果上看,在最后一刻才動手,做出來的東西未必比一開始就動手的東西差,很多時候反而更好。 反方觀點:拖延是魔鬼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講述人:章煥 數(shù)據(jù)分析師 拖延拉屎會便秘,拖延吃飯會胃痛,拖延睡覺會黑眼圈,拖延起床會丟工作……被拖延癥困擾多年,嚴重影響工作質(zhì)量和生活品質(zhì)的我,偶然一次在豆瓣里搜索,發(fā)現(xiàn)原來今天拖延癥成了困擾很多都市男女的心中夢魘。豆瓣網(wǎng)站有一個“我們都是拖延癥”的小組,74000多名組員一起抱團“戰(zhàn)拖”,這里有飽受拖延癥折磨的人們對“病癥”的抱怨,有研究拖延癥的相關(guān)書籍、國外的最新研究成果,還有組員彼此間的鼓勵。因為拖延,他們中有人論文沒有通過,有人出國沒有成功,有人錯過了重要的商業(yè)簽約,有人晚上不愛睡白天起不來。原來,我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 我老是懷疑,拖延癥是個遺傳病,我媽說,當年生我那會,就比預產(chǎn)期拖了半個月,把全家人急得夠嗆。然后我就一路拖拖拉拉地過來了,上學的時候,寒假作業(yè)不拖到最后幾天,是萬萬不會開工的,最后實在做不完了,不惜把空白的幾頁撕掉來掩耳盜鈴,最后免不了老爸的一頓暴打。 可是我的壞毛病仍沒有改掉,上班以后,時間管理是每個職場人必修的一課。所有道理我都知道,要根據(jù)任務的輕重緩急安排工作先后??晌铱傇敢鈴墓ぷ髑鍐沃刑糇畈恢匾南率?,越重要的工作總被我排到越靠后,總是在心里欺騙自己,要等待一個“好心情”或“好時機”去做最重要的工作。結(jié)果只能是在最后一刻匆忙上陣,再也不能使“撕作業(yè)本”這種智商負分的招數(shù)了。工作任務要按時交,但時間不夠,只能在質(zhì)量上偷工減料,結(jié)果常常落得個返工的下場。最后花了雙倍的時間。 如果說“拖延癥”患者是缺乏責任心,那就真是冤枉我們了。其實我們時時刻刻都惦記著工作,那些沒完成的活兒是惡魔,也是我們最“親密”的朋友。從雙休日睜開雙眼,到陪女朋友逛街,再到晚上和家里人吃飯,它就沒有一刻離開過我。強烈的自責和反復的自我懷疑也一直如影隨形,像一個越套越緊的緊箍咒,我卻找不到解開的咒語。 插一句:如果只是做事慢點,只能定義為“拖延”,這只是一種壞習慣而已。但 “拖延”影響到情緒,如出現(xiàn)強烈自責情緒,強烈負罪感,不斷地自我否定、自我貶低,伴生出焦慮癥、抑郁癥、強迫癥等心理疾病時,就加劇了拖延和情緒焦慮,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 hold不住的拖延不是好拖延 拖延癥一向被人嗤之以鼻。 哪怕無奈地贊同,也純屬消費自我的被戳中式調(diào)侃。真正將拖延施行到底,并講求方法的,人數(shù)寥寥。其實,如果學會了正確拖延,同樣可以事半功倍。 我是拖延達人 成功拖延并且過得豐盛 講述人:大黃 公司上下我是出了名的能拖,也是出了名的能“拖”出奇招??蛻舻囊笙駲C關(guān)槍一樣頂在腰后,不是所有人都有這種魄力,能淡然處之,最后還能交出滿意的答卷。要你對自己有著清醒的了解,要有之前的成功案例做強大后盾,你才能牢牢地感受到這個時間點,然后提刀上馬,手起刀落。 如果你不是在最后一刻才動手,你就永遠體會不到在火車駛出前一秒跳進車中的快感。如果你每一次都這么精準地在火車開動前一秒跳上去,你對自身的理解、對問題的理解、對時間的理解、對節(jié)奏的理解,會儼然呈現(xiàn)出一種全新的氣象。 一次,文案全組人幾個通宵都沒有想到一句既點題又有意境的廣告語,截稿日就在眼前,我堅持不到最后一刻絕對不放棄。日子照樣逍遙地過,吃喝玩樂一樣沒拉下。在連老板都放棄了,正帶著最后方案去客戶公司做匯報的車上,我在廁所里突然有了靈感,給他發(fā)了短信,沒想到送上的是最后的救命稻草。 正確拖延方法論 1.像計算機一樣地估算 到底用多少時間去拖,留多少時間去做?如果你是個拖延老手,這將根本不是問題。通過反復試驗,對自身的理解、對問題的理解、對時間的理解、對節(jié)奏的理解,會儼然呈現(xiàn)出一種全新的氣象,達到一種出神入化的境界。 2.不是不做,時候未到 “Timing is everything”,時機對做大事的人來說,尤其重要。在工作中,同樣如此,特別是當一項工作,需要集大家之力一起完成的時候,就需要確保你的上游下游、左膀右臂都準備好,才算到了時機。或者你了解老板的優(yōu)柔寡斷、反復無常的性格,就不應該在他下達任務的第一時間開工,等他自己反復斟酌,再來找你改任務書的時候,再動手也不晚。 3.心態(tài)平衡很重要 古人云,胸有驚雷,而面若平湖者可拜上將軍。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去做的人,也必須要有上將軍般“交任務在下一刻,而面不變色”的氣度。好的心情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心浮氣躁,急于完成任務,勢必就會影響工作質(zhì)量。而“草率了事”永遠是“拖延癥”的頭號死敵。 老板來說話 老板對于拖延的三種態(tài)度 1.只要按時完成任務,何時開始著手無所謂 @張大民的幸福生活:我并不是很在意員工做事的方式方法,只要能保質(zhì)保量完成,哪怕是在家里雇了一個代工,也無所謂。不論加班趕工,還是拖延到最后一刻,把任務完成,對我而言都是一樣的。 2.哪怕完成得漂亮,也讓人覺得匆忙 @Hero:無論是什么事情,都是趕早不趕晚,機會都給有準備的人,因為拖延我們不會提前謀劃,最后的結(jié)果就是無數(shù)次機會讓我們錯過。而且沒有足夠的預留時間,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是非??膳碌?。所以我不太喜歡做事拖拉的員工,這種風氣一旦在公司形成,對高效的工作氛圍簡直是一種扼殺。 3.對自己有充分自信,才敢有效拖延 @一江春水:說實話,我做員工的時候,也有拖延成癮癥,這一方面是做事風格所致,另一方面,拖延久了,也容易上癮。眼見別人苦熬幾天做出的方案,和我一個通宵幾個小時的活兒放在一起比較,還漏洞百出、暗淡無光的時候,只有一個字可以形容:“爽!”于是久拖成精,我往往能完美地把握時間節(jié)點,最后交出讓領導滿意的作品。所以人以類聚,我做了老板,反而特別欣賞同類型做事風格的員工。沒有不一般的能力,還真不一定敢在我面前拖延。 哪些人愛拖 思維跳躍者 思維過于發(fā)散的人,常常有新奇好點子,卻很難集中火力發(fā)射,于是他們可能生出了和任務并沒有關(guān)系的其他想法,而本來要交的活兒卻無辜地被拖著了。 隨遇而安者 他們對工作的熱情看起來不是很高,永遠不是搖旗吶喊、沖鋒陷陣的那群人,對他們而言能不花多余的力氣,60分地完成任務,比什么都強。 迷戀過程者 不是人人都如老板一樣地視結(jié)果為生命,偏偏有這樣一群人,愛解決問題的過程,勝過解決問題本身。而且動不動就會把自己陷入迷宮的無窮可能性中。 完美主義者 “多給我一些時間,我可以做得更好”,某些拖延行為并非缺乏能力或不夠努力,而是被另一個自己脅迫了,不把事情做到極致就不肯放手,而這種極致的表現(xiàn),就是一改再改,拖著不交。 信息密集是現(xiàn)代人拖延的幫兇 一個問題是,為什么拖延癥這幾年才廣受人們關(guān)注,拖了這么久,早干嗎去了?針對這個提問,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資深心理咨詢師簡博克與同事萊諾拉袁合寫的《拖延心理學》提出:“技術(shù)進步可以讓我們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24小時,但它也會引誘我們每周7天、每天24小時地拖延著時間!網(wǎng)絡越來越成了人們不愿意做事的罪魁禍首?!奔幽么罂柤永锎髮W的研究員皮埃斯斯蒂爾認為,隨著科技發(fā)展,整個社會越來越像一架高速運轉(zhuǎn)的精密機器,人們生活中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契約、承諾與期限要求,這就給拖延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機會。 為什么我們不愛做“拖延人” 擔憂事情完不成的焦慮是根本 為什么你會懼怕“拖延”呢,為什么你擔憂在最后一刻前完不成工作呢?因為你對你的工作效率、對你所面臨的問題缺乏足夠的理解,因而對自己缺乏足夠的信心。于是,你徘徊在“做”還是“不做”之間,徘徊在“現(xiàn)在做”還是“等等再做”之間,游移不定,畏懼躊躇。明明覺得等等再做也不晚,又擔心萬一等等再做完不成怎么辦。其實,真正讓你陷入焦慮的不是問題本身,而是這種擔憂的情緒。你現(xiàn)在即使不做,也無法瀟灑地把它拋在腦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