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米是人類當之無愧的第一主食。幾乎可以說,每天都會在餐桌上有個親密接觸。可盡管如此,我依然認為,很多人對它的了解是十分有限的。至少對于我而言,是不敢說百分百了解它的。起碼對于那個約1.68萬元/公斤,號稱最貴大米的景陽富硒貢米,我至今還沒親眼看到過呢! 所以今天,懶女人就和大家一起來深入了解下這個幾乎每天都會和我們在餐桌上見面的“大米”。 大米的歷史與發(fā)展:據(jù)史料記載,早在七千多年前,在長江中下游河姆渡遺址中,就有了稻米存在的證據(jù)。而大米的食用歷史,最早可以溯源到嘗百草的神農(nóng)氏,他是“第一位被記載下來敢吃大米的人”。 想想真得感謝咱的老祖宗,要不是他們七千多年前就已經(jīng)研發(fā)出水稻種植技術(shù),咱們今天這些吃貨們,幸福指數(shù)得跌多少? 在遙遠的古代,老祖宗們可沒有電飯煲,那么他們是怎樣做米飯吃的呢?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沒想到古人可會玩兒了。
這個時期的米飯是先在鍋里煮一煮,再放到蒸鍋的簞子上蒸熟來食用的。感覺這樣煮出來會不會像很濃稠的那種粥呢? 而到了秦漢時期,米則是曬干食用的。
感覺這個時期的老祖宗,是把米飯當成麥片來吃了吧? 到了魏晉時期,《齊民要術(shù)·飧(sūn)飯》有記載:
也就是說,煮個米飯,還得把米一直搓到米粒兒發(fā)白為止,感覺真是浪費呀! 最后到了唐宋,《湘山野錄》中記載:
到了唐宋時期,吃法基本上就和現(xiàn)在差不多了。莫名地,感覺我心頭的石頭落了地,老祖宗啊,你們總算是找著這大米最好吃的做法了。 大米的分類:經(jīng)過這么幾千年的發(fā)展,世界上的大米品種也越來越多了,僅中國出產(chǎn)的大米就足以讓人眼花繚亂,所以,大米的常見種類,我今天在這里不用分得太細致,粗略地分一下類別。大米主要分為糯米、秈米、粳米三種。 糯米的支鏈淀粉最高,接近100%,是黏性最大的一種米,通常在南方叫糯米,在北方叫江米。 秈米(xiān)和粳(jīng)米是我們生活中煮飯時用的普通大米,我們可以簡稱為非糯米。普通大米的黏性不高,煮熟之后顆粒分明,利于消化。但是秈米和粳米相比較,秈米長得又細又長,所以我們可以從外形上來區(qū)分它們,而且秈米的吸水性更好,出飯率更高,所以需要注意煮飯的時候,水適當多加一點。 粳米的口感和味道都比秈米更好,價格也更高一些,雖然黏性不像糯米那么大,但是又比秈米稍微糯一點點。 有人喜歡粳米的顆粒分明,有人喜歡糯米的軟糯彈牙,而這,都要歸功于大米中“淀粉”這個小東西。大米所含的淀粉分為兩種:一種是像頭發(fā)絲一樣的直鏈淀粉,另一種,則是像樹杈一樣的支鏈淀粉。直鏈淀粉喜歡吸水,吸飽就會膨脹,并且相互之間聯(lián)系很少,正是它們的存在,保持了大米的干爽和蓬松,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硬度和口感,但另一方面也使得變涼“回生”的米飯變得死硬。從這里就能看出,粳米和秈米,就是因為所含直鏈淀粉比較多;而支鏈淀粉則聯(lián)系緊密,性格溫順得多,因此,黏黏的糯米飯就是支鏈淀粉的杰作。 大米的食用技巧:①米的加水量 煮飯到底需要加多少水,這個問題是需要細化到你家所買的大米具體種類,通常買回來煮上兩三次,就能夠精確掌握了。 我們在這里主要是講講它的原理。不同品種的米,它的吸水特性是不一樣的,秈米的化學(xué)成分與粳米比較相似。只是它的直鏈淀粉含量更高一些,吸水慢、吸水率低。所以一般情況下,秈米在水米比為1.5~1.7;粳米的水米比為1.2~1.4時,煮出的米飯彈性較好,米的軟硬適度,口感品質(zhì)為最佳。 ②大米的浸泡時間 大米通常浸泡30~40分鐘時,煮出的米飯口感較好,米飯柔軟且有彈性,且光澤度最佳。浸泡時間過長或過短,口感都會稍差一些。 ③大米的燜煮時間 我們都知道,煮飯時,電飯煲加熱功能到時間停止后,不要著急打開鍋蓋。而應(yīng)該讓它繼續(xù)燜一段時間,米飯口感更佳。這個燜煮時間也是過長過短都不好的,會影響米飯的外觀、氣味、口感和質(zhì)地。最佳的燜煮時間是20分鐘,記好了,以后燜上20分鐘再開吃。 |
|
來自: 雨木風(fēng)葉樓 > 《美食生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