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荀子》第十二章 《臣道》四 (峻岫) (原文) 恭敬而遜,聽從而敏,不敢有以私決擇也,不敢有以私取與也,以順上為志,是事圣君之義也。忠信而不諛,諫爭而不諂,撟然剛折端志而無傾側之心,是案曰是,非案曰非,是事中君之義也。調而不流,柔而不屈,寬容而不亂,曉然以至道而無不調和也,而能化易,時關內之,是事暴君之義也。若馭樸馬,若養(yǎng)赤子,若食喂人。故因其懼也而改其過,因其憂也而辨其故,因其喜也而入其道,因其怒也而除其怨,曲得所謂焉。《書》曰:“從命而不拂,微諫而不倦,為上則明,為下則遜?!贝酥^也。 荀子說:作為臣子,就是要:“恭敬而遜,聽從而敏,”恭敬謙虛,服從命令,辦事敏捷。“不敢有以私決擇也,”不要做只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集體的抉擇,“不敢有以私取與也,”不要因為對自己有利,還是不利而做出取舍。“以順上為志,是事圣君之義也。”上面叫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不叫你干什么,你就不干什么。完全聽從君主的命令、部署、計劃、安排。服從領導,聽從指揮,大公無私,絕不動搖。應該是作為下屬的座右銘。不是不要獨立思考,不是不要提意見,出主意,不是不要主動和擔當,而首先是服從,沒有服從,君臣之間上下級關系,領導被領導的關系就被破壞了,共同的利益也就被破壞了。作為臣子,更不能有利己主義,個人主義,不能唯利是圖,否則還談什么“圣君之義”。“忠信而不諛,諫爭而不諂,”臣子有意見當然可以提出,但是必須處于忠信,出于維君主的權威,維護共同的利益。提倡忠信,但絕不阿諛奉承;提倡諫諍,絕不誣陷。“撟然剛折端志而無傾側之心,”要剛直不阿,正氣凜然,態(tài)度端正,而沒有其他的想法和傾軋、顛覆的歹心。不管什么時候,不管什么事情,“是案曰是,非案曰非,是事中君之義也。”是就是是,非就是非,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好就是好,壞就是壞。講真話,說實情,這就是堅守“君之義”,臣子對君主的大義。“調而不流,柔而不屈,寬容而不亂,”調而不流,就是和而不流,就是協(xié)調、協(xié)和而不同流俗,不同流合污。“柔”是溫柔,柔和,柔軟,但是絕不犧牲原則。對人寬容,但是不能犧牲原則,不能助長壞人壞事。“曉然以至道而無不調和也,而能化易,時關內之,是事暴君之義也。”無論什么時候都要堅持原則,化解危機,判斷形勢,調和矛盾,團結內部,即使面對暴君,也要這樣做。“若馭樸馬,若養(yǎng)赤子,若食喂人。”“樸馬”是未調教好的馬。臣子事暴君,就像訓練沒有調教好的馬一樣,你得慢慢牽,輕輕拉,韁繩有收有放,順著來。“赤子”是剛出生的嬰兒。你對待剛出生的嬰兒,既不能打,也不能罵,只能耐心細致,順勢而為。你喂人家飲食,得等人家細嚼慢咽,一口口地慢慢吞,急不得,躁不得。“故因其懼也而改其過,因其憂也而辨其故,因其喜也而入其道,因其怒也而除其怨,曲得所謂焉。”讓人家知道恐懼而修改錯誤;知道憂慮,而多加分辨,區(qū)別對待;因為喜歡,而深深地喜愛:因為憤怒所以除去怨恨。做工作的確需要方式方法,需要看時機,創(chuàng)造條件。你認識到了,要等人家認識到;你看清楚了,還要人家也看清楚。而不是直性子,火爆脾氣,大炮性格。因勢利導,就是看清形勢區(qū)別對待,只有這樣才能有所得。古書上說:“從命而不拂,微諫而不倦,為上則明,為下則遜?!?/span>服從命令,不打折扣;經常提出意見建議,而不厭倦。這樣為上則心明,為下則謙遜,講的就是這樣的道理。 好下屬,是恭敬謙虛的模范,是服從的模范,是機智敏捷的模范。同時又是大公無私的模范,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的模范。是忠信而不諂媚的模范,敢于諫諍,而不誣陷的模范。還是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模范,實事求是的模范,和而不流的模范。看大局,緊跟時代的模范。因勢利導的模范,剛柔相濟的模范,耐心細致的模范,百折不回的模范。做下屬難,也不難。主要看自身是不是硬氣,想自己想得太多了,“英氣”就變成了“戾氣”,“膽識”就變成了“膽怯”,聰明就會被聰明所誤。(署名 原創(chuà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