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意味著在若干分之一秒的時間里,同時認識出現(xiàn)象的本質(zhì),又能快速地把有含意的形式,嚴密地組合起來。這是一種使自己的頭腦、眼睛、心靈同時集中在同一個軸心上的活動?!?——-亨利·卡蒂?!げ剂兴?/p> 走在北京的798藝術(shù)街,這個專門給所謂的文藝青年彰顯身份的地方,我的視線中反復出現(xiàn)的只有三個東西:精美而大同小異的手工藝品、摩登時期風格的金屬機械還有就是每個人手中頸間大大小小的相機。最初,我總是愿意停下腳步,上前去與這些看上去經(jīng)驗豐富、眼光獨到的“攝影愛好者”們交流交流取取經(jīng)。次數(shù)多了,我也就不再上前了。因為我相信,當你走上前然后看到他的相機正處于A+檔(全自動檔)的時候,你也會和我心生一樣的失望。 在這個相機已經(jīng)進入千家萬戶,攝影已經(jīng)變得不是那么高不可攀甚至很多智能手機的攝像頭已經(jīng)可以對單反相機產(chǎn)生足夠的威脅的年代。我們不禁思考,究竟什么才是攝影?究竟什么才是好的攝影作品? 當我們探究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就不得不提到這個人,紀實攝影的鼻祖之一———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一個從小練習畫畫的人,卻在攝影開始普及,開始逐漸將繪畫逼上絕路的時代,轉(zhuǎn)投了當時比較新鮮的攝影領域。一臺小型的萊卡相機,取代了笨重的畫布,徹底解放了布列松的思想。這臺小萊卡相機被熱拉爾馬賽親切地稱之為“最輕便的行囊”。“盡管布列松一直熱衷于繪畫,但是我們終究無法將他的一生同畫框聯(lián)系在一起。也許是因為好奇,或許是因為不安,最后他終于成為了一名為照片而煩惱的攝影師?!被蛟S是因為繪畫的影響,布列松總是更加關(guān)注瞬間情緒帶給人的美。攝影可以更好的將這一瞬的喜怒更加切實的記錄與還原,這一點令布列松神往,并提出了聞名于世的攝影概念“決定性瞬間”。 我更喜歡將它稱之為概念而不是理論,是因為在我看來,“理論”是要有統(tǒng)一性與概括性的,而“概念”則是自己與自己內(nèi)心的問答,換言之,是無法統(tǒng)一評判對與錯的。你我秉承同一概念,做法可以截然相反,呈現(xiàn)出來的東西也可以大不相同。所以對于“決定性瞬間”這一概念,很難找到特別具象而明晰的回答,在布列松所著的《思想的眼睛》一書中,布列松本人也沒有對于“決定性瞬間”這一概念作出概括性的解釋,他通過主題、構(gòu)圖、技術(shù)和色彩這幾部分去試圖還原他腦中所想表達的“決定性瞬間”概念?!霸谂臄z過程中,一件最小的事情也可能演變成一個很大的話題,一個合乎情理的小細節(jié)可以折射出主題思想?!彼麑ⅰ皼Q定性瞬間”盡可能的拆分為一個個小部分,并對其進行解釋。但在我看來,這并不是一個好方法,因為概念總是宏觀的,若將其不斷細化,其實也就失去了宏觀概念的意義。 在我看到的許多解釋中,我最喜歡的要屬日本攝影師木村伊兵衛(wèi)給出的解釋:“決定性瞬間就是光線、構(gòu)圖與感情相一致的瞬間。”也就是說“決定性瞬間”是有評判標準的,這一標準就是內(nèi)心情感與照片表達的契合度,換言之,就是這張照片究竟多大程度表現(xiàn)出了你的內(nèi)心所想,表現(xiàn)了你最想表現(xiàn)的那個主題。 用照片記錄故事總是不敵用照片講述故事。每個故事都有他最具代表性的瞬間,很多時候,一個瞬間的沖擊力比一個過程更加令我們動容。然而這樣的作品的誕生,絕不是簡單的按動快門可以做到,需要的是用腦構(gòu)思和用心觀察。布列松最著名的作品“跳水洼的人”(如上圖),前景中正在騰空飛躍水洼的男人身影虛化,充滿動感,水洼倒映出男人的倒影,跳躍的男人和倒影與背景海報中跳躍的舞女郎相映成趣,整張照片傳達出一種跳躍性的滑稽。就以這張照片為例,從技術(shù)層面講,為將男人身形虛化體現(xiàn)動感,我們需要一個較慢的快門速度。為將背景中的欄桿與舞女郎清晰顯現(xiàn),我們需要一個較小的光圈。從構(gòu)圖的角度講,我們有必要將男人、倒影和舞女郎海報同時放入取景器,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表現(xiàn)出照片想要傳達的“跳躍的滑稽”。 再例如布列松的另一張作品“抱酒瓶的男孩”(如上圖),從技術(shù)角度講,為了突出畫面中的主體“包酒瓶的男孩”,布列松選擇了大光圈去將背景虛化,讓背景變得模糊從而凸顯主體的神情。因為抓拍的需要,我們甚至還需要對于我們的相機進行一些必要的隱藏,讓被攝物體忽略掉相機的存在,表露出最自然的狀態(tài)。像這張照片最吸引人的便是男孩抱著酒瓶時光榮而驕傲的神情,這樣自然而真實的神情就是“讓男孩忽略相機存在”的結(jié)果。 另一張照片叫做“門里門外”,拍攝于1949年的北京。門里坐著富態(tài)的老板,門外石階上坐著辛勞一天的雇工,在吃著窩頭、咸菜、小米粥——當時北京勞動者最普遍的一日三餐。不同的人物身份和境遇鮮明而突出,足見布列松對于生活細微的觀察和運用鏡頭表達主題的功夫!。 根據(jù)這三個例子,我們不難看出,一副好的攝影作品絕不是簡單的按動快門。所謂抓拍,猶豫零點幾秒便稍縱即逝,無論是“跳水洼的人”、“抱酒瓶的男孩”還是“門里門外”,這樣有趣的瞬間如果布列松錯過了,可能這兩張經(jīng)典作品就不會出現(xiàn)在這個世界了。由此可知,一副好的紀實作品的誕生需要的是用心地觀察、準確的預判、果斷的行動和對于參數(shù)與構(gòu)圖的良好把握。沒有對于生活細節(jié)持續(xù)地觀察,沒有對于“決定性瞬間”執(zhí)著的等待,沒有對于照片最終效果的提前構(gòu)思,沒有可以隨機應變的嫻熟技巧,就沒有一幅幅生動自然的紀實攝影作品。對于攝影本身而言,在按下快門之前,我們需要觀察的,需要思考的,需要調(diào)整的,其實還有很多。 讓我們拋開布列松時期的攝影概念,來到現(xiàn)代。盡管在新聞攝影中我們無法對于作品進行過分的后期,不應對讀者造成誤導。但我們可以在按下快門之前通過改變相機的色溫、曝光補償、對比度等參數(shù),適度的幫助我們更好地傳達出希望傳達出的情緒。在拍攝關(guān)聯(lián)到“復古”、“溫情”主題的時候,我們不妨將色溫略微調(diào)高,讓照片看起來更加溫和暖心。當我們拍攝不便出鏡的受訪者或不必出鏡的模特時,我們可以采用逆光拍攝并將對比度稍稍調(diào)高,達到剪影的效果,表現(xiàn)出一種藝術(shù)解讀上的“共性”或?qū)τ谑茉L者的保護。這個時代的攝影更加不是簡單的按快門,智能的相機拓展了我們的創(chuàng)作空間。當然我們并不以此來嘲諷那些用全自動擋進行簡單拍照或手機自拍的人,我想強調(diào)的是,沒有自己的觀察和思考在里面,只是簡單按動快門然后依托于機器自動感應生成模式化照片的行為是不足以被稱之為“攝影”的,無論哪個年代。 你的所思所想,決定了“決定性瞬間”的誕生。對于攝影,我總結(jié)為“初級比技術(shù),中級比器材,高級比頭腦”。一張可以被稱之為“決定性瞬間”的照片背后,是攝影師對于這個新聞事件的理解和對于社會的思考?;馃岬男模屛覀兊淖髌窊碛星楦械臏責?。冷靜的腦,賦予一張照片超過其本身的意義。思考和情感,讓我們以攝影之名舉起手中的相機。心與腦,讓攝影區(qū)別于簡單的拍照。 |
|
來自: 林澤清tpdp4egv > 《技巧與口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