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是一門表情達意、以聲傳情的藝術。寫在紙上的文章,因為情感真摯、貼切到位的朗誦而活了起來,“聲入人心”。 在傳承經典文化已成為共識的今天,誦讀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不過,要想讀好一篇作品,既要“還原”寫作語言,又要深入理解作品,讓方塊字“跳躍”起來,還要把握好音色、語氣、節(jié)奏變化……看起來,這件事太復雜,需要學習相關知識方能做好。 因此,我們特別開設《一起誦讀》欄目,以古今中外名著名篇為例,為您介紹不同體裁作品的誦讀方法,以及發(fā)聲、用氣等各種誦讀小技巧。希望能夠幫助讀者朋友把喜歡的詩文讀得更美。 古詩詞格律特殊,意韻深遠。如何才能像古人那樣,把古詩詞吟誦得抑揚頓挫、婉轉優(yōu)美?今天,為你送上古典詩詞誦讀的5個小技巧,讀出詩詞意境、誦出深遠韻味—— 古典詩詞從語言上看,內容凝練,語義豐富;從形式上看,分行排列、富有韻律;從寫作手法上看,思維跳躍,意境深遠。朗誦時要根據古典詩詞特點,重點強調韻味和節(jié)奏。古典詩詞,特別是唐代及以后的詩詞講究韻律感和音樂感,尤其是韻腳,體現出古詩的對仗與工整。在朗誦過程中必須將吐字歸音方法運用到每個字詞中,才能將詩詞中的深意與韻味表達出來。例如朗誦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全詩隨著韻腳的轉換變化,平仄的交錯運用,一唱三嘆,前呼后應,既回環(huán)反復,又層出不窮,節(jié)奏平和而優(yōu)美。朗誦時要注意每個音節(jié)歸音到位,使語音與韻味的變化切合詩情的起伏,才能使聲情與文情絲絲入扣,婉轉諧美。古典詩詞朗誦,不僅要求普通話語音規(guī)范,朗誦者還必須懂得詩詞格律特點,熟悉四聲平仄規(guī)律,才能正確吐字發(fā)音,處理好詩句的抑揚頓挫。詩的平仄安排主要是以兩個字為一個音組,或稱音步,交互輪換組聯而成。例如:這首五言絕句,就是由“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交互組聯而成。每一句都有兩個雙音步和一個單音步。每一個雙音步的第二個音,其平仄聲都交錯使用,俗稱“二、四、六分明”。這樣,就構成了詩句的高下疾徐,抑揚頓挫。至于詞,句子中的平仄安排,更加嚴格,所謂“句有定字,字有定聲”。但是,句中的平仄安排,基本上也是按照兩個字為一個音步交互組聯而成的。例如韋莊《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這首詞就是由“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相互組聯而成。這種平仄聲在句子中的巧妙安排,構成了我國古典詩詞特有的音樂美。在古典詩詞朗誦中,還必須按照古典詩詞的格律要求來吐字發(fā)音,處理句子的聲調,才能悅耳動聽,增加作品的感染力。否則,便會損害作品原有的音樂美。如李商隱七律《無題》中“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毛澤東《清平樂?會昌》中“戰(zhàn)士指看南粵,更加郁郁蔥蔥”,這里的“看”字,都要念平聲kān,可以適當延長,體現出詩句的高下疾徐,抑揚頓挫。如果念成去聲,必須“指看南粵”四個字在一起,就損害了詩句的音樂美。但是,在劉禹錫七絕《元和十一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一句中,“看”字就應念去聲,才符合平仄的要求。“勝”,普通話多念去聲,但在古典詩詞中多作平聲:shēng。如蘇軾《水調歌頭》中“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上面兩句“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幾度低回婉轉;后面一句“仄仄仄平平”,一氣呵成,似塵埃落定。這里的“勝”字,作承受解,應念為平聲。但是在白居易《憶江南》中有“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里的“勝”字,按照“仄仄平平平仄仄”的要求,必須念去聲。 詩詞都有一定的結構模式,朗誦時要了解該詩的結構,形成嚴密的邏輯感受,運用合適的語氣,把整詩的內涵體現出來。如毛澤東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全詩前四句著重于敘事,后四句主要是議論,而議論又分兩個層次。首聯描繪了解放軍解放南京的宏偉場面,總結全詩。頷聯進一步贊頌了南京解放取得的歷史性勝利,抒發(fā)了南京解放的革命豪情。這四句的情感表達方法基本是一致的,對比歷史情境的變遷,既自豪,又激動,因此在首句稍微鋪墊之后,立刻將第二句高調推出,以表現詩人壓抑不住的喜悅之情。在對比“虎踞龍盤今勝昔”之后,可將“天翻地覆慨而慷”的雄偉、闊達、豪邁之情用加重語氣的方法來表現。頸聯是全詩的主旨和靈魂,詩人以昔日西楚霸王項羽失敗的典故為教訓,告誡人們不能像項羽那樣放松警惕,要善始善終。因此朗誦時要由前四句的歡呼慨嘆轉變成冷靜的說理,語勢降低、語速轉緩,語氣變?yōu)檎Z重心長的“諄諄告誠”。 尾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對全詩的思想作了哲理性的總結,因此在朗誦完以上兩部分后,可以稍作停頓,留出沉思、總結的時間,然后再用概括的語氣將哲理性的詞句朗誦出來,給聽者留出長長回味的境地。 古典詩詞篇幅雖短,字數不多,但大多含蘊豐富、意境深遠。 如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整首詩雍容典雅、音韻舒展,用含蓄多姿的現實與浪漫相結合手法,表現了深遠、恢弘的意境。在一輪明月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云、扁舟、高樓、鏡臺、砧石、鴻雁、魚龍、思婦以及漂泊的游子,組成完整的詩歌形象。 朗誦時要在朗誦者心中形成一幅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才能把全詩含蘊的風格、深遠的意境表現出來。 朗誦時根據詩歌內容劃分節(jié)拍。 古詩詞最基本的節(jié)奏單位一般是由兩個字構成的:五言詩,可分為兩頓,三個節(jié)拍;七言詩,可分為兩頓,也可分為三頓。 這些規(guī)矩非常靈活,只有按照具體內容確定節(jié)拍,使得韻律回環(huán)往復,才能形成鮮明的朗誦節(jié)奏。例如孟浩然《春曉》: 這是一首惜春詩,詩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剎那,寫出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趣,抒發(fā)了對醉人春光的喜愛,言淺意濃,景真情真。 朗誦時只有深入分析,畫出節(jié)拍,并根據節(jié)拍安排停頓與連接,才能讀出輕快的節(jié)奏與悠揚的韻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