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國學趣談欄目又跟大家見面啦! 剛過完立秋,天氣卻還是盛夏時的炎熱,就連廣場上賣力跳舞阿姨們也有些吃不消。 說到這里,一定有人好奇為什么阿姨們對于跳廣場舞那么執(zhí)著,那自然要歸功于自古以來中國人對于養(yǎng)生健體這一事情的熱衷了。 所以本期我們就來說說,傳承了兩千年的古代養(yǎng)生操:華佗五禽戲。 /五禽戲的來歷在古代,基于人體結構的養(yǎng)生術又被稱為導引術。 從現(xiàn)有文獻看,中華導引術的發(fā)明遠不止于東漢末年,《莊子》一書中就曾記載春秋戰(zhàn)國時,有彭祖那樣的養(yǎng)生家練習“熊經鳥申”,以求成仙不老。 “熊經鳥申”,并非僅指兩個動物的導引動作,而是指模仿走獸飛禽的所有仿生導引。 熊代表走獸,鳥代表飛禽,就是說,當時的人希望通過練習這種模仿走獸飛禽的導引術,來達到養(yǎng)生長壽的目的。 由此可見,東漢末年華佗的五禽戲并非創(chuàng)造,而應該是繼承和改變。
因為古導引術大多掌握在像彭祖那樣的貴族養(yǎng)生家手中,或者是像華佗這樣的職業(yè)醫(yī)生手中,普通老百姓很難接觸到,加上導引術之后招式眾多,專業(yè)性較強,增加了普通人練習的難度。 所以華佗將古導引術進行了簡化改編,精簡成五個術式,同時用五個動物的名稱將之命名,這樣通過口耳相傳就可以了,極大的便于記憶和傳播,五禽戲就這樣逐漸流傳開來。 /五禽戲的解法五禽戲共有五個部分,分別是虎戲、鹿戲、熊戲、猿戲和鳥戲,每一個部分都有它的基本手型。 虎爪 五指張開,虎口撐圓,第一、二指關節(jié)彎曲內扣。 鹿角 拇指伸直外張,食指、小指伸直,中指、無名指彎曲內扣。 熊掌 拇指壓在食指指端上,其余四指并攏彎曲,虎口撐圓。 猿鉤 五指指腹捏攏,屈腕。 鳥翅 五指伸直,拇指、食指、小指向上翹起,無名指、中指并攏向下。 握固 拇指抵掐無名指根節(jié)內側,其余四指屈攏收于掌心。 再就是五禽戲的詳細解法。 虎戲者 四肢踞地如虎行之狀(指雙手雙腳著地),前三躑(向前走三步),卻二躑(向后退兩步),長引腰(手和腳前后極力相爭,似伸腰狀),側腳,仰天(側身上看)。即返踞行(再如前練習),各七過也(各做七次)。 鹿戲者 四肢踞地,引項反顧(指扭動頸項向上看),左三右二(向左反顧三下,向右反顧兩下)。伸左右腳,伸縮亦三亦二也。 熊戲者 正仰,以兩手抱膝下,舉頭(頭,胸緊貼膝部),左辟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雙手按地,托起全身重量)。 猿戲者 攀物自懸,伸縮身體,上下一七(一上一下做七次)。以腳拘物(以一腳勾物)自懸,左右七。手鉤卻立,按頭各七。 鳥戲者 雙立手,翹一足,伸兩臂,揚眉鼓力(指用力為之),用力各二七(各做十四下)。坐伸腳,手挽足趾各七(左手抓右腳趾七下,右手抓左腳趾七下),縮伸二臂各七也。 /五禽戲的意象中國人做事一向信奉天人合一為最高境界,不過這是圣賢才能踏足的領域,次一級的身心合一,才是我等凡人可以觸及的。 那么,兩千年來,人們習練五禽戲的過程中,除了養(yǎng)身健體,還能得到些什么? ——意象—— 習練五禽戲,去感受動作的背后,那真正屬于虎鹿熊猴鳥的自然意蘊,從隨心所欲,到身心合一,漸漸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命真諦。 虎:隨心所欲,天地無拘 作為獸中之王,老虎想伸懶腰就伸(五禽戲第一式,虎舉),想去覓食就撲(第二式,虎撲),隨心所欲,沒有誰可以阻止它。 這是一種自信和底氣。在當今的社會,尤為缺失,修煉五禽戲,我們在體會老虎的狀態(tài)的時候,可以盡情的享受久違的安全感,把注意力從現(xiàn)實世界的蠅營狗茍中拉回來,回到自己的身心,重新審視自我。 鹿:放飛心靈,感受自然 很好奇鹿戲的第一式為什么叫做“鹿拒”,中國鹿的角并不像蘇格蘭大馬鹿那樣巨大有力,真的遇上猛獸,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其實,五禽戲中的鹿角可以類比為人的心靈。 人的心靈,或者說思維感受能力,是可以保護自己的。人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先在心中設想事情的過程,如果想象中會發(fā)生危險,就可以想辦法規(guī)避掉它,這是人思維對人的保護作用。 如此,后面第二式的“鹿奔”就顯得理所應當了。 “鹿奔”的動作格外強調鹿角在前方開路,所以它象征的也是思維在馳騁。 的確,我們的思維有這樣的能力,可以不受身體的限制,而暢游宇內。古今多少大圣賢,皆是以己心體天心,悟出人生至理。 熊:回歸身體,定如山巒 與前面的虎戲,鹿戲相比,熊更加地沒有目的性,“熊晃”的動作并沒有捕食這樣的目標,只是像醉漢一樣橫沖直撞。 這是什么鬼?這種左右搖晃的滑稽動作真的有鍛煉效果? 那么回歸意象去思考這個問題,熊作為在森林中比猛虎還難纏的頂級掠食者,能給人帶來的是什么? 自然還是安全感。 狂奔的思緒,總需要一個軀體來寄放的。 熊這身笨重而無所畏懼的軀體提供的,是安如山巒般的擔當,不論對錯美丑。有這樣的擔當在中間支撐著,繁華盛景才有所寄附。 猴:身心相遇,即有所得 經歷了鹿象征的精神,熊象征的身軀,身心需要在一個地方相遇。在什么地方相遇好呢? 猴子確實是個好選擇。 猿提,雙手合攏“上提”到喉嚨部位,然后左顧右盼。介紹的書上常常在這里加一句,這個動作可以鍛煉頸椎。 那么“提”的動作就是畫蛇添足了嗎? 自然不是。這里的“提”的,提的不只是手,還有心。佛家所說的心猿就是類似的表現(xiàn)。 然后就有了“猿摘”:顧盼之后,跨上一大步,精準的“摘到了樹上的果子”。 《大學》里說,“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em> 猿戲的兩個動作幾乎復現(xiàn)了這段文字。好動的猴子靜了下來,動了腦筋思考,于是真的得到了它愛吃的果子——身心合一的契機。 鳥:身心合一,羽化飛升 人在現(xiàn)實中不能像鳥一樣飛翔,但“羽化飛升”卻是道家修行者的修行愿望。 五禽戲關于鳥的動作不再像鹿戲一樣總是把身體藏在后面,而是大大方方地張開雙臂,想象自己真的長出了翅膀。 這是一種思想在現(xiàn)實中的自我具現(xiàn)。也許在我們心中,當我們想去一個地方,最便捷的方式也是長出翅膀飛過去吧,所以,鳥的動作也象征著心與身的緊密無礙的結合。 如此,習練五禽戲最終就能到達身心合一的境界,導引術才有了養(yǎng)生的意義。 /五禽戲的作用對于現(xiàn)代人的常見病,五禽戲也可做到預防作用。
古人認為只要血脈流通,關節(jié)流利,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好,則一個人就不會有病。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五禽戲為代表的導引術是古人基于對人體臟腑氣血生理功能的認識,發(fā)明的養(yǎng)生防病鍛煉技術。 幾千年的傳承,是有其科學性質在的。 所以作為一種養(yǎng)生術,五禽戲氣功的部分可以定義為偽科學,但它的確也擁有養(yǎng)生健體的功效。 也請不要妖魔化養(yǎng)生。養(yǎng)是保養(yǎng),生則是生命,這終究不是道教延年益壽的說法,五禽戲僅僅只是比廣場舞更好的鍛煉方式。 以上就是本期的分享,關注如斯精舍,分享古人智慧,我們下期再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