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藝青年的世界里,李商隱的《無題》組詩簡直就是‘文藝范’的通關(guān)法寶。誰要是不能順口來上幾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那簡直就是“文藝圈”里形同‘白丁’的人。 眾所周知,李商隱一生都處在牛李黨爭的夾縫中,郁郁不得志。因此他的多數(shù)詩作都像蒙著一層淡淡的霧,叫人難以捉摸。然而,也正因為如此,他的詩作才帶上了鮮明的個人特色,讓很多文藝青年如癡如醉。其實他的生命和他的詩作也不全都黯然,因為他娶到了一位賢淑的妻子王氏。 王氏出身富貴之家,但是卻從來沒有嫌棄過李商隱。為了生計,李商隱一生都奔波在求仕的路上,但王氏卻從無怨言,溫柔體恤,幫扶丈夫,夫妻二人感情很好。不幸的是,在他們成婚12年后,王氏病故于長安。當(dāng)時,李商隱為了生計正寓居?xùn)|川,并不知道妻子去世的消息。 今天筆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暮秋獨游曲江》也是李商隱的一首佳作,被一眾網(wǎng)友評為‘千古神作’,成為文藝青年的又一標(biāo)配。不知道愛好詩詞的你有沒有收藏!這首詩是李商隱在妻子去世的第六年回到長安后所作。 暮秋獨游曲江 李商隱(唐)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這首詩開篇就言恨?!?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er;box-sizing: border-box;">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兩句中有4字重復(fù),這是李商隱慣用的技法。例如在他的名篇《夜雨寄北》“巴山夜雨漲秋池,何卻話巴山夜雨時”就重復(fù)引用了‘巴山夜雨’4個字。這種重復(fù)會帶給人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 《夜雨寄北》是從下雨的現(xiàn)在穿越到回憶下雨時的將來,而這首《暮秋獨游曲江》則是從荷葉初生穿越到荷葉枯落時,時序也從春穿越到秋,荷葉也由榮變枯。一切都在變化,唯一沒有變化的就是詩人心中滿腔的遺恨。 恨從何來呢?恨自己一生郁郁不得志?還是恨經(jīng)年的漂泊?亦或是恨自己沒能見到妻子最后一面?這些憾恨無疑一直都存在于李商隱心中的。這一點從他大量的《無題》組詩中就可以感受比出來。但這些深藏在心中的‘恨’在與愛人的生死相隔面前就變得無足輕重了。失去愛人的傷痛不可估量,春也恨,夏也恨,秋也恨,冬也恨,相思愁苦重,綿綿無絕期。 接下來兩句“深知身在情長在,憂望江頭江水聲”,李商隱直言其情。盡管陰陽兩隔,但只要他瘦弱的身軀還在這世上存在一天,他對妻子的感情就仍然會存在一天。他在此句中表露出的這種至死方休的執(zhí)著,與他在《無題》詩中寫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何其相似。 對很詩詞愛好者而言,李商隱的詩歌與其說是用筆墨寫下的,不如說是用他的深情寫下的。深情是李商隱的特質(zhì),是烙印在他骨子里支撐他性命的東西。這也是為什么李商隱的詩歌能夠穿越千載,得到很多文藝青年追捧的原因。 這首詩雖然不像《無題》組詩那樣隱晦難懂,但詩中的深情是詩人在失去妻子后最真實的內(nèi)心寫照。問世間情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許?唯此深情,不需要太多隱晦華麗語言,只是直白講出,也必感人至深。 全詩只有四句,前三句都是在直接言情說恨,但在結(jié)語處卻收了起來,只寫眼前的江水,“悵望江頭江水聲”。詩人不是在聽江水聲,而是在望江水聲。他并不是在使用通感修辭,而是在刻意混淆聽覺與視覺的界限,以此來凸顯他深入骨髓的痛苦茫然。 “痛到極致是無言”,妻子去世后李商隱的心后沒有了歸宿,仕途也依舊渺茫無處,詩人此時不知道自己的前路在哪里,更不知道還有誰能陪自己走下去。江水東逝,逝者如斯,詩人此時早已經(jīng)痛到極致,痛到無言了。 寫下此詩不到?jīng)瞿?,即公?58年,李商隱久在鄭州孤獨離世了。對于李商隱而言,死亡或許還是一種解脫吧。千百年后,當(dāng)我們讀到此詩時,你是否會為詩人的深情和不幸流下一滴嘆息的眼淚呢?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本作者刪除。在此,感謝圖片的提供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