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第一次讀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時,我還是個啥也不懂的初中生。只是覺得,在閱讀文字的過程中,心理好像有種淡淡的不知道該如何表達的愁緒就那么翻滾起來了。于是很長一段時間,我對這首詩歌癡迷的不得了。可是,等上了大學,在現(xiàn)當代文學老師的課堂上知道徐志摩和張幼儀的故事后,再讀《再別康橋》就味同嚼蠟了。 作為妻子的張幼儀萬里迢迢到大洋彼岸找到了徐志摩,告訴徐志摩自己懷孕了??墒切熘灸s要張幼儀把孩子打掉。張幼儀很害怕,就說“有人因為打掉孩子而死了?!笨墒俏覀兊亩嗲樵娙耸侨绾位卮鸬牧耍?span style="margin: 0px;padding: 0px;border: 0px;outline-style: initial;outline-width: 0px;vertical-align: baseline;background: transparent;font-weight: 700;">徐志摩說:我聽說有人因為坐火車死了,那你是不是以后就不要坐火車了?”可是,一轉臉,徐志摩就去瘋狂地追求陸小曼。 作為最能表現(xiàn)人類情感的藝術形式之一,我一直都覺得,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之所以能具有動人心魄的力量,除了文學作品本身的原因以外,還與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有很大關系。想想徐志摩對自己妻子的那副嘴臉,你再去讀《再別康橋》,你的心理會是什么滋味了?我想,即使你仍然覺得它很美,但是你再也不會輕易為它而感動了。 所以,我們在欣賞文學作品時,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繞開它的創(chuàng)作者。如果它的創(chuàng)作者是個品性高尚,極有人格魅力的作者,那么無形中也會為他的作品增色不少。例如,宋朝大詞人蘇軾。我們?yōu)槭裁磹厶K軾,不就是因為蘇軾愛生活嘛!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詞就是蘇軾的一首題畫詩《惠崇春江晚景》。這首詩足以驚艷千年,何時讀之都會心情愉悅到爆表!
整首詩既保留了畫面本身的美,也發(fā)揮了詩歌的長處。詩人饒有風味、虛實相間,將畫面與畫外勾連起來,生動地再現(xiàn)了繪畫和詩歌的藝術魅力,令人神往。詞人在根據(jù)畫面進行描寫的同時,構思新穎,從而將畫面描繪地更富有詩意和難以言說的意境。 竹林外有兩三枝桃花正在含苞待放,而竹林外的江面上,幾只鴨子也正在在水中悠哉游哉的嬉戲。它們一定是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融融暖意。環(huán)故四周,河灘上已經(jīng)長滿了蔞蒿和已經(jīng)長出一小截的蘆芽。此時,應該正是美味的河豚從大海回歸將要逆江而上產(chǎn)卵的季節(jié)。 這是一首題畫詩,應該就寫在惠崇春江晚景這幅畫上。那么,惠崇的畫到底畫了些什么呢?在疏竹掩映下,只有兩三只桃花開了,可見春天已經(jīng)到了,但春意并不深;還有幾只鴨子浮游在江水之上,岸邊是青青的蔞蒿,剛剛吐出嫩芽破土而出的蘆芽。這些大概就是惠崇的畫面上可以看見的東西了。 但是我們欣賞一幅畫,如果僅僅看到這些,還算不上會欣賞。蘇軾本身是畫家又是詩人,他非常善于欣賞一幅,他不僅是用眼睛在看,而是用全部的感官去看。除了畫面上的內容,蘇軾還看到了什么呢?他通過在江面上戲水的鴨子感受到了江水的暖意,看到了在江水下躍躍欲上的河豚。而這些,如果不用心體會,是無法看見的。 再高超的畫家也無法畫出江水逢春變暖的感覺,于是,詩人便把自己的感覺移植給鴨子,使它們感知時節(jié)和水溫的變化。這樣寫無非是傳達了一種春的喜悅,一種對萬物欣欣向榮的生命體驗。還有那江邊蔞蒿蘆芽,無一不在暗示著早春的氣息,無一不在宣揚著春的來臨。 大自然就是如此的美妙,仿佛是在告訴詩人:你還等什么呢,盡情享受這一切吧!快去品嘗那鮮美的河豚吧,享受這真實平常而又溫暖的生活吧!無論蘇軾是一個畫家還是一個詩人,如果蘇軾心中沒有對生活的熱愛,沒有一顆樂觀的心,他根本無法捕捉到生活的平淡之美。 好的題畫詩,既要扣合繪畫主題,又不能太拘泥于畫面,既要能真實地再現(xiàn)畫境,又要能跳出畫外而不失去詩歌獨立的藝術魅力。蘇軾這首詩可以說非常好的做到了這一點。詩的前三句詠畫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畫面景物引發(fā)的生動聯(lián)想,如同詩人即景言情,巧妙而自然。 此外,這首詩最妙的地方就在于它以無需太多的聯(lián)想和想象,勾連了畫中與畫外,藝術和現(xiàn)實,使畫中的景物活了,變得生機勃發(fā),充滿意味,洋溢著一股濃厚而清新的生活氣息,令人無時無刻讀之心情都會愉悅到爆表;而且全詩的聯(lián)想有根有據(jù),自然而然,足見蘇軾作為一個畫家和詩人的功力。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本作者刪除。在此,感謝圖片的提供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