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又名三不掉、地雷公、蝎子草、天落星等。是天南星科半夏屬植物 。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shù)據(jù)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株有毒,塊莖毒性較大,生食0.1—1.8g即可引起中毒。對(duì)口腔、喉頭、消化道粘膜均可引起強(qiáng)烈刺激;服少量可使口舌麻木,多量則燒痛腫脹、不能發(fā)聲、流涎、嘔吐、全身麻木、呼吸遲緩而不整、痙攣、呼吸困難,最后麻痹而死。與掌葉半夏(別名虎掌,漢藥中的“天南星”)為同屬近親。 形 態(tài) 特 征 根狀莖黃色,常分枝,密生多數(shù)須根。葉有長柄;葉片稍帶革質(zhì),卵狀三角形,寬達(dá)10厘米,三全裂,中央全裂片卵狀菱形,長3-8厘米,寬2-4厘米,頂端急尖,具長0.8-1.8厘米的細(xì)柄,3或5對(duì)羽狀深裂,在下面分裂最深,深裂片彼此相距2-6毫米,邊緣生具細(xì)刺尖的銳鋸齒,側(cè)全裂片具長1.5-5毫米的柄,斜卵形,比中央全裂片短,不等二深裂,兩面的葉脈隆起,除表面沿脈被短柔毛外,其余無毛;葉柄長5-12厘米,無毛。 花葶1-2條,高12-25厘米;二歧或多歧聚傘花序有3-8朵花;苞片披針形,三或五羽狀深裂;萼片黃綠色,長橢圓狀卵形,長9-12.5毫米,寬2-3毫米;花瓣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5-6.5毫米,頂端漸尖,中央有蜜槽;雄蕊約20,花藥長約1毫米,花絲長2-5毫米;心皮8-12,花柱微外彎。 蓇葖長6-8毫米,柄約與之等長;種子7-8粒,長橢圓形,長約2毫米,寬約0.8毫米,褐色。2-3月開花,4-6月結(jié)果。 功 效 與 作 用 本品辛散溫燥有毒,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濕,降逆氣,而善祛脾胃濕痰。水濕去則脾健而痰涎自消,逆氣降則胃和而痞滿嘔吐自止,故為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jié)之良藥。既主治脾濕痰壅之痰多咳喘氣逆,如二陳湯、小青龍湯,又治濕痰上犯之眩暈心悸失眠,如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還可治風(fēng)痰吐逆,頭痛肢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癥,如玉壺丸。 本品善燥濕降逆止嘔,又性溫兼散寒,主治胃寒及痰飲嘔吐,如小半夏湯。若治療其他原因所致的嘔惡,當(dāng)據(jù)情配伍它藥。 本品又善治胃氣上逆之惡心嘔吐,痰濕中阻之胸脘痞悶,氣郁痰結(jié)咽中如有物阻之梅核氣,如半夏厚樸湯。若痰熱互結(jié)之心下痞,如小陷胸湯 。還可治痰濕凝滯經(jīng)絡(luò)或肌肉所致的癭瘤痰核及癰疽腫毒,未化膿者,可單用生品為末,醋調(diào)外敷。 此外,取本品和胃之功,治療胃不和臥不安,與秫米合用,如半夏秫米湯;取本品行濕潤燥之功,治療老人火衰便秘,與硫黃合用,如半硫丸。 配 伍 1、加天麻——風(fēng)痰眩暈。 2、加橘皮——濕痰咳嗽及惡心嘔吐。 3、加干姜、細(xì)辛——寒痰咳嗽。 4、加生姜——胃氣上逆嘔吐。 5、加黃連、瓜蔞——胸脘痞滿、咳痰黃稠屬熱痰者。 6、加人參——胃虛嘔吐。 7、加黃連、竹茹——心煩、失眠屬痰熱者。 8、加蘇梗、砂仁——妊娠嘔吐。 9、加厚樸、蘇葉——慢性咽炎,屬痰氣互結(jié)者。 10、加貝母、昆布——甲狀腺腫屬痰結(jié)者。 11、加益母草——子宮頸癌屬痰淤互結(jié)者。 12、加瓜蔞、薤白——寒痰阻遏,胸陽不振之胸痹。 13、加山藥——重癥孕吐。 14、加枇杷葉——咳嗽日久不愈。 15、化痰丸:[組成]南星1兩,生姜1兩,半夏1兩半,枯礬1兩半。 16、用于痰多咳嗽:半夏的地下部分制成半夏露糖漿,用于痰濕壅滯、咳嗽氣逆等,與陳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與貝母配伍應(yīng)用。故亦可治熱痰與風(fēng)痰,治熱痰可與瓜蔞、黃芩等配伍;治風(fēng)痰,宜與天南星等同用。 17、用于胸脘痞悶,胸痹,結(jié)胸:痰濕內(nèi)阻、胸脘痞悶者,可配陳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熱互結(jié),可配黃芩、黃連、干姜等。此外,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蔞、薤白等同用;治結(jié)胸可與瓜蔞、黃連等同用。 18、用于癭瘤瘰疬、瘡瘍腫痛、梅核氣等:治癭瘤瘰疬痰核,與海藻、昆布、貝母等配用。癰疽未潰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調(diào)醋外敷,有散結(jié)消腫的功效。用治梅核氣,可配厚樸、紫蘇等。 19、用于胃氣上逆、惡心嘔吐:治胃寒嘔吐,可配合生姜或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熱嘔吐可配合黃連、竹茹等藥;治妊娠嘔吐,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虛嘔吐,可配人參、白蜜同用。 注意事項(xiàng): 半夏惡皂莢,畏雄黃、生姜、干姜、秦皮、龜甲,反烏頭、羊血、海藻、飴糖。 在服用半夏的期間,要注意以下幾點(diǎn): 1、保持良好的作息習(xí)慣,盡量避免熬夜。 2、少吃辛辣或者刺激性食物。 3、積極參加戶外運(yùn)動(dòng),放松心情。 4、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學(xué)會(huì)合理減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