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劑,須在中醫(y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yīng)用?。?/p> 本文理論依據(jù):《傷寒論》、《中醫(yī)診斷學》 你好,我是中醫(y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關(guān)于慢性胃炎的事兒。 說來話長。 我以前在經(jīng)方學習班聽課的時候,有一段時間,聽老師講經(jīng)方小陷胸湯的應(yīng)用。 其中,有一個案例,讓我印象深刻。 說有一個男子,年29歲,私企小老板兒。 這家伙愛喝酒,也能喝酒。喝起酒來,命都不要。別人勸他,他也不聽。用他的話說,他之所以能游走于商海,把生意做起來,靠的就是杯中酒。不喝,哪行? 結(jié)果,有一回,他跟客戶胡吃海喝之后,早晨氣起來忽然出現(xiàn)上腹部脹痛、口苦、干嘔、打嗝等現(xiàn)象。 其實,這類問題,他以前就有。只不過,從前癥狀輕,自己能挺,而且吃點藥就好了。 但是這一次,不行。用藥之后,癥狀沒有緩解。 一晃,兩周時間過去了。他被折磨得夠嗆,于是求治中醫(yī)。 刻診,見腹脹、胃脘部位隱痛,呃逆,食欲不好,大便干結(jié),臉紅,舌紅,苔黃膩相間,脈象也是滑數(shù)。 胃鏡檢查結(jié)果也出來了,是慢性萎縮性胃炎。查得幽門螺桿菌一個加號。 這小老板兒嚇壞了。他知道,萎縮性胃炎,離胃癌就差一步了。而那個所謂的幽門螺桿菌,也是胃癌的起動因子。 這時候中醫(yī)師告訴他,你啊,別慌,也別犯愁。從現(xiàn)在開始,把酒戒了,讓飲食規(guī)律起來,問題還算可以控制。 接著,一張方子寫了出來。但見—— 黃連9克,清半夏30克,瓜蔞30克,蒲公英30克,白及30克,紫蘇葉、紫蘇梗各6克,枳實15克,生白術(shù)30克,生姜3片。所有這些,水煎服,每日一劑。水煎2次取藥汁300毫升,分早晚兩次服用。一共是開了7劑。 結(jié)果,7劑喝下去,胃脹、胃痛、干嘔的現(xiàn)象基本沒有了。但是呢,飯后依然打嗝,舌脈沒有完全恢復正常。于是,改方子,為黃連9克,清半夏15克,瓜蔞30克,旋覆花(包煎)15克,赭石30克,生姜3片,丹參15克。每日一劑,水煎2次取藥汁300毫升,分早晚2次服用,一共14劑。 最終,患者諸證悉平,胃部感受如常。 讀者朋友,醫(yī)案,我說完了,你能感受到什么呢? 來,我跟你仔細說說。 你記住啊,這個人啊,要是總喝酒,最容易出現(xiàn)一個問題,就是痰熱中阻。就這個患者而言,他的身體里,明顯就是有痰熱啊。 怎么知道的?通過舌脈。脈滑,說明有痰。脈數(shù),說明有熱。舌紅,苔黃,說明有熱,苔膩,說明有痰。痰熱傷津液,于是腸燥便秘。痰熱之氣上擾頭面,所以臉紅。痰熱之邪阻于胃,則腹脹、胃痛、呃逆、口苦。痰熱,是一團臟東西。臟東西里,就容易生病菌。于是,他有幽門螺桿菌感染。 因此,雖然現(xiàn)代醫(yī)學,將其確診為慢性萎縮性胃炎,但是用中醫(yī)的辨證視角看,患者的問題,就在于有痰熱。 有了痰熱怎么辦?就要清化痰熱。 如何清化痰熱?你看看上文里前后出現(xiàn)的兩張方子,頭三味藥,是不是一樣的?都是黃連、半夏、瓜蔞? 我跟你說,這就是張仲景在《傷寒論》里頭記載的“小陷胸湯”的配伍。這則醫(yī)案,就是用小陷胸湯來治療胃病的例子。 小陷胸湯,治什么?其實就是痰熱互結(jié)之癥,比如說胸脘痞悶,按之則痛,或心胸悶痛,或咳痰黃稠,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等等。你看看,是不是和上文的患者,很類似?中醫(yī)講,有是證,用是方。本管你啥病,只要有這證,咱們就用這個方。 這個方,黃連是清熱燥濕的。半夏是理氣化痰降逆的。瓜蔞是滌痰清熱的??傮w看,就是清痰熱。醫(yī)案中,在這個基礎(chǔ)上,加入紫蘇葉、紫蘇梗、枳實來理氣,加入生白術(shù)健脾益氣,加入生姜降逆止嘔,再用蒲公英清熱解毒,白及養(yǎng)護胃粘膜。其中的蒲公英,是對幽門螺桿菌有明確抑制作用的一味中藥。 到后來,患者癥狀大大減輕了,就剩下飯后呃逆這個事兒。這就說明,胃氣還是有些不順。于是,二診的時候,專注降胃氣。這才在小陷胸湯的基礎(chǔ)上,加入旋覆花、赭石。這些都是降胃逆的。 我這么說,你應(yīng)該明白了吧? 所以說,這個案例,就是用小陷胸湯來治痰熱互結(jié)之胃病的例子。它還是挺有代表性的。 我為啥要說這個呢? 其實,我們現(xiàn)代人受飲食習慣的影響,痰熱中阻的問題正越來越嚴重。這是我們中國人疾病譜的一個深刻變化。從前,我們國人是胃虛寒的毛病居多。因為我們那時候吃不飽、穿不暖啊?,F(xiàn)在,我們痰熱中阻的問題越來越多。因為我們的食物極大豐富,高熱量的痰熱之物,比比皆是。這就造成,此類胃病患者層出不窮。我希望讀者朋友,能對此做到心中有數(shù),知道如何正確看待這個問題。 小陷胸湯治療痰熱互結(jié)之胃病,屬于正常操作。臨床中醫(yī)師都會,沒有不會的。所以,文中配伍,非專業(yè)讀者,應(yīng)該請中醫(yī)師辨證指導,適當加減,以圖安全、貼切、可靠。你別自己盲目吃。這里頭的用量是有學問的。比如說上頭醫(yī)案,清半夏第一次用30克,第二次減半。為啥?就是根據(jù)病情和體質(zhì)來決定的。文老師上頭講這些,不過是粗淺的一部分道理而已。 好了,關(guān)于這個事兒,我就給你說這么多。文老師感謝你的閱讀。 |
|
來自: 人老顛東 > 《中醫(yī)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