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聽說過“三年級現(xiàn)象”。 這個現(xiàn)象是說,很多孩子在小學的前兩年成績很好,到了三年級就很容易進入分水嶺,一些原本成績好的孩子開始成績下降,而一些成績一般的孩子,開始后發(fā)制人。 其實這種情況遠遠不止集中在小學三年級,不管是四五年級,升初中、升高中,每一個時間段,都有可能成為孩子學習狀況的分水嶺。 那些被稱作“學渣”,卻忽然一朝發(fā)力晉身于學霸行列的孩子,總是格外引人注目。 是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有“后發(fā)制人”的潛力? 究竟成績平平的孩子,怎樣才能成為“后天學霸”? 有“后勁”的孩子,究竟和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 那些曾經(jīng)是學霸,卻“后勁不足”,到了高年級,就開始成績下降的孩子,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這篇文章,便與您詳細探討其中的關(guān)鍵。 “后勁生”,與對生活的感受能力有關(guān)。對于已經(jīng)在班級中平平淡淡了好幾年的“后勁生”來說,他們的先天智力水平并不會有太可圈可點之處。 事實上,我們很多時候都過于迷信智力上的差異,心理學家已經(jīng)通過各種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是終身發(fā)展的,通過學習活動,可以有效的改善智力水平。 絕大多數(shù)孩子,都不足以憑借智力這一單一差異,撐起優(yōu)秀的學習結(jié)果。 就“三年級現(xiàn)象”而言,我們發(fā)現(xiàn),成績下降的常常是那些從小就開始超前學習、通過刻苦努力,犧牲游戲和體驗生活時間的孩子。 而那些有后勁的孩子,常常是對各種現(xiàn)象和事物敏感,雖然沒有學習太多文化知識,但基礎(chǔ)打得很牢固,對學習有興趣,有好奇心,并且專注力很好的孩子。 這是因為,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的認知思維特點。 從開始說話,到學齡前的孩子,處于“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是:孩子需要在具體實物中進行學習,他們只有單向思維能力,一般不能做到反向推理。 約從7歲到11歲左右的孩子,處于“具體運算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同樣是:孩子更擅長于在具體實物中進行學習。但他們能夠通過實物進行正反反向的推理,并不擅長抽象推理。 認知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無論年齡,大腦最喜歡的學習方式,就是在具體實物中進行學習。 因此,那些對生活的感受性強,擁有好奇心,見多識廣,能夠從生活中學習,又能把所學與實際生活相結(jié)合,并運用到生活中去的孩子,最容易成為“后勁生”。 相反的,如果犧牲孩子對生活的體驗,一味要求孩子進行書本學習,常常是得不償失的。 一個人的感受能力,包括身體感受、情緒感受、專注能力、視聽觸味嗅等,都是學習的底層基本能力,越到學習的后期階段,越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后勁生”,與學習方法有關(guān)。的確有一部分孩子,他們對方法更加敏感,能夠反思總結(jié)自己的學習方法,探尋更高效的學習方法。 而科學的學習方法,往往不是死記硬背、超負荷的刻苦學習,而是注重勞逸結(jié)合,配合大腦規(guī)律。 因此能夠熟練應用各種學習方法,監(jiān)控自己的學習過程,又在掌控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和快樂的孩子,往往是后勁最足的孩子。 “后勁生”,與思維習慣有關(guān)。“成長型思維”,能夠讓孩子在經(jīng)歷了失敗之后,仍保持不斷的進步,累積小的進步,終會形成大的跨越。 一個小小的信念的改變,就能夠改變孩子對待學習的看法。 讓孩子了解到:智力不是天生不變的,而是可以通過努力學習來改變的。人的大腦是持續(xù)發(fā)展的,我們的每一次學習,都會改善大腦。 此外,對于孩子的學習結(jié)果,不要歸因于天賦、秉性一類讓孩子自覺無法改變的因素,比如罵孩子“笨”、“懶”等,也不要給孩子模糊的反饋,如“馬虎”、“不認真”等。而是根據(jù)具體問題,給到孩子明確、可執(zhí)行的反饋。 讓孩子相信,學習是努力和方法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如果遇到困難,或者是努力不足,或者是方法不對,盡力做出調(diào)整即可。 把對結(jié)果的關(guān)注,轉(zhuǎn)移到對成長的關(guān)注上,注重孩子的進步,注重孩子能夠從失敗或成功的經(jīng)驗中汲取到什么,而不是成功或失敗本身。 “后勁生”,與動機有關(guān)。很多孩子,突然開始發(fā)力,是由于一個明確的誘因。 這個誘因,給了孩子足夠強的動機,讓孩子能夠為了自己的目標而持續(xù)努力。 有的孩子可能是突然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有的孩子可能是因為某一次打擊,或者是因為受到了某個重要的人肯定等等。 重要的是,動機的改變,改變了孩子的學習現(xiàn)狀。 澳大利亞心理學家蓋瑞·麥克赫森做過一項調(diào)查,結(jié)果驚人。 他們研究的課題是:“為什么有些孩子在音樂課上進步神速,而有些卻相對緩慢呢?” 結(jié)果在一個問題上,他獲得了關(guān)鍵答案,這個問題是:“這個新樂器,你覺得自己會彈(吹)多久?”。 令人震驚的結(jié)果是: “進步不取決于任何可衡量的天賦或者性格,而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念頭。同樣的練習時間,做出了長期承諾的孩子,比做出了短期承諾的孩子好四倍?!?/strong> “長期承諾加上充分的練習,他們的技能早就出神入化了?!?/p> 僅僅是一個念頭的改變,就比任何學習方法和天賦帶來的作用都要強。激發(fā)孩子的動機,我們正是要從改變孩子的信念開始。 讓孩子對學習抱有長久的、積極的期待,相信自己人生能夠因為學習而獲得改變,相信智力可以被學習所提升,相信自己能夠勝任更大的學習挑戰(zhàn)。 長此以往,他真的會如同信念中所呈現(xiàn)的一樣,卓越超群。 相比那些一早就展露出才能的“學霸”,我更加欽佩和看好那些曾經(jīng)是“學渣”的“后勁生”。他們知道如何從失敗和跌倒中爬起來,憑借著自己的堅強意志,緩緩的,緩緩的向更高的山峰走去。 他們能夠攀上的不僅僅是學業(yè)的山峰,更有未來生活的山峰。無論機遇,無論挑戰(zhàn)為何,他們總比旁人擁有更多底氣和堅定。 |
|
來自: wenxuefeng360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