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相信每個人都會唱音階1234567,但你知道這些音階是怎么來的嗎?它們是如何被創(chuàng)造的呢? 這期《木魚說》,我們就用9分鐘的時間,把這個問題給大家講透,講明白。保證你一看就懂,一學就會! 點擊觀看視頻: 文字版會省去一些演示聲音,視頻更直觀哦 眾所周知,物體震動才能發(fā)出聲音。 如果我們固定住尺子的一端,并不斷撥動它懸空的另一端,可以聽到尺子會發(fā)出一系列聲音,這個聲音會隨尺子懸空部分長度的改變而改變。 懸空部分越長,尺子振動得越慢,聲音聽起來越低沉,而懸空部分越短,尺子振動頻率越快,聽起來越清脆。 這其實是因為聲音的高低是由物體的振動頻率決定的。 據(jù)說,早在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數(shù)學家畢達哥拉斯就發(fā)現(xiàn)了這一現(xiàn)象,并推測出,在一定張力的作用下,一根給定弦的頻率與其長度成反比。 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約公元前580年—約前500(490)年) 直到17世紀30年代,這一推測被數(shù)學家和音樂理論家馬林梅森證明,他得出結論:弦的頻率f為——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論尺子或是樂器,亦或是人的聲帶,發(fā)出的聲音并不只有一種頻率,而是多種頻率的疊加,其中頻率最低的那部分叫做「基音」,也叫基本頻率,這個頻率決定了聲音的音高。 除了基音外,物體發(fā)聲時常常還發(fā)出其它的高頻聲音,而我們一般稱之為「泛音」。 基音和泛音一起會非常的和諧,這是為什么呢? 我們用「do」來舉例,do的泛音理論上有無窮多個,但高頻的泛音常常很弱,這些泛音的頻率都是do基本頻率的整數(shù)倍。 那么,為什么頻率相差整數(shù)倍的聲音聽起來會和諧呢? 來看一下do的基本頻率所畫出的正弦波,和二倍于這個頻率的正弦波,也即第一泛音,還有第二、第三泛音。 可以看到,基音的波長是泛音波長的整數(shù)倍,如果把它們同時播出來,會發(fā)現(xiàn)這些波在某些點同時開始同時結束,讓人覺得這些波很「契合」,而人耳會覺得這些「契合」的聲波聽起來很和諧。 畢達哥拉斯也發(fā)現(xiàn)了這個現(xiàn)象,他覺得兩個基本頻率相差二倍的聲音非常和諧,而后人給這樣的兩個聲音命名為「八度」。 do高八度 比如,我們以do為例,它的基本頻率是261.63Hz,而比它快一倍,頻率為523.26?Hz的聲音,和原來的聲音聽起來很像。在音樂上,甚至把它們都唱做do,而這兩個do之間的距離,就是八度。 人耳能聽到的聲音范圍是20赫茲到2萬赫茲,有了八度的幫助,就可以把這個區(qū)間范圍分成很多很多個八度。 不過,如果我們把振動頻率相差兩倍的聲音稱為一個八度,那振動相差3倍的聲音又是什么呢?聽起來和諧嗎? 同樣從上面提到的do開始,它的頻率為261.63Hz,把它的頻率乘以3,得到784.89Hz,就是高八度的sol,那么和do在同一個八度內(nèi)的sol是怎么找到的呢? 我們可以從高八度sol入手,往下找一個八度,也即把784.89Hz除以2,可以得到振動頻率為392.445Hz的音,而這就是和do在同一八度內(nèi)的sol。 如果你細心的話,會發(fā)現(xiàn),do每振動兩次,sol剛好振動三次,而這兩個聲音聽起來也是很「契合」的。 這兩個音的頻率比為1.5(392.445/261.63=1.5),也即3/2,這個比例,就是do和sol之間的比例。 至此,我們已經(jīng)做了和畢達哥拉斯相同的事,也即——從do找到sol,而相差五度的音,頻率比為1.5,這就是「五度相生律」的基本原理。 不過,畢達哥拉斯走的更遠,他用上面的方法找到了sol之后又繼續(xù)嘗試,依次在這個八度中找到了—— re,294.33Hz la,441.50Hz mi,331.13Hz xi,523.26Hz 到此為止,基本音階里面的do、re、mi、sol、la、xi都有了,細心的你一定會發(fā)現(xiàn),這里面為什么沒有fa? 因為fa是用另外一種方法找到的,它基于這樣一個思路,即五度相生法的反推。 既然sol是do的「協(xié)和」音,那么do是誰的「協(xié)和」音呢?在樂理上,這個「協(xié)和」音是有一個專有名詞的,叫做「屬音」。 那么,do是誰的「屬音」呢?仔細想也很簡單,do找到sol是乘以1.5,那么只要把do的頻率除以1.5就行了。 我們找到了這個音,174.42Hz,但這個頻率比do還要低,所以,為了把它放到和do一個八度內(nèi),需要再加一個八度,按照我們前面所說,只要把它的頻率乘以2,于是得到了,348.84Hz,這個音就稱為fa。 所以,我們只要學會了五度相生律,就可以成為鋼琴調(diào)音師了嗎? 其實還不行,因為,鋼琴的音高并不是根據(jù)五度相生律而來的,決定鋼琴音高的是另外一種音律,「十二平均律」。 這是一套比五度相生律更容易變調(diào)的體系,這個我們下次有機會再說。 不過,如果只是彈奏旋律,其實,五度相生律的音階,要比十二平均律的音階更為動聽。我們來聽一下哪個更好聽? 前段是「五度相生律」后段是「十二平均律」 音樂其實是這樣一種東西,差一點就會差很多。所以,我們聽不出來的區(qū)別其實音樂家能聽出來,而他們正是基于這樣嚴謹又細致的態(tài)度在創(chuàng)作著美妙的音樂~ 最后,給大家放一段我最喜歡的音樂來結束吧~ 怎么樣,是不是已經(jīng)完全弄懂了音階是怎么來的了?別忘了點個 在看 或者 轉發(fā)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吧~ |
|
來自: ARALE1g73q6y89 > 《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