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論到一些令人后悔的事情時,朋友們總會說“做了的事就不要后悔”之類的話來進行安慰。其實,這樣的言論與其說是心靈雞湯,不如說是心靈的毒藥。因為人如果不懂得后悔,就不會對之前的錯誤進行反省,錯誤也就會一直延續(xù)下去。 同治六年正月,曾國藩在給九弟的信中說:我這些年之所以取得成功,關(guān)鍵在一個“悔”字。此時的曾國荃,從老家出山剿匪,戰(zhàn)場上屢屢失利,官場上也遭遇排擠,處境可謂艱難。曾國藩為了開導這個弟弟,于是寫了這封信,這也是他在開導九弟時常用的“共勉”技巧。 曾國藩將“悔”字作為自己的成功之道,是有一定事實依據(jù)的。在湖南組建團練之初,曾國藩信奉申韓法家之道,用嚴刑峻法來處理各種事務,在整肅軍紀時甚至不惜“殺一儆百”。坐困南昌時,又因為籌措軍餉的事情與江西官場不和,憤然彈劾相關(guān)的官員,導致整個江西的官場都不能容他,其軍事上也陷入停滯狀態(tài)。 咸豐七年,曾國藩借守父喪之機回到老家,回顧出山辦事以來的種種不順,他終于悟出了一個道理,即自己并非萬能者,而事情的成功也不是靠一味硬干。 從老莊的“柔弱勝剛強”的學說中,曾國藩獲得了人生的最大啟迪,這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所在,入世信儒家,出世則信道家。只有將儒家和道家的思想融會貫通的人,才能夠達到理想的“中庸”狀態(tài)。因為這一轉(zhuǎn)變得力于對自己過去所作所為的悔改,所以他將這一啟迪命名為“悔字訣”。 在此期間,曾國藩都“悔”通了哪些事情呢?從他出山之后的表現(xiàn)我們可以窺知一二。首先在人際關(guān)系上,他主動與過去鬧過不和的官員修好;其次在軍事上,他更多地啟用各式人才,從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上制定了對太平軍的包圍策略。 此時的曾國荃,處境和曾經(jīng)的哥哥如出一轍。接受了哥哥意見的曾國荃,在回信中說:因為懂得了悔字訣,許多事情都變得通達了,之前對于哥哥的指點,我還不以為然,如今處在這樣的憂患境地,經(jīng)此提醒,才知道哥哥的話真是字字珠璣。
? 核心提要:兄自問近年得力惟有一悔字訣。 ◆ 浩明評點:什么是悔?悔者,悔過自新之謂。《易·系辭》曰:“震無咎者存乎悔?!币簿褪钦f,行動而無過失的原因,在于能夠悔改。如何悔改?就是做到不怨不尤,自心平靜,也不至于招恨結(jié)仇。如此一來,人人都可以成為既自立又圓融的人?;谧衷E或許真的是做人做事的成功訣竅。
|
|
來自: 佳仁 > 《人文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