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家長之前都曾了解過這樣一個人,那就是華生。在他的觀念中, 孩子哭鬧是一種需要被拒絕的表現(xiàn),所以他提出了“孩子哭的時候父母要狠心,孩子不哭的時候父母溫柔”的說法。 這樣的觀念也被很多人認同,畢竟大家都想孩子不要過分的依賴父母,這種觀念剛好還可以從小培養(yǎng)孩子獨立的品質(zhì)??墒呛髞泶蠹野l(fā)現(xiàn)自己錯了,這樣對孩子的傷害更大。 當(dāng)時華生提出這樣的說法,其實他已經(jīng)在自己女兒、兒子身上實驗過,并且認為孩子確實獨立。之后,后來的報道表示,他的所有孩子都企圖自殺,有比較嚴重心理疾病。 這又讓大家開始迷茫,孩子哭鬧就抱會讓孩子覺得這是把柄。不抱孩子,又會讓他心理受挫,不利于個人性格的塑造以及未來的發(fā)展,那么到底應(yīng)該怎么做呢? 經(jīng)過相關(guān)的研究表明,華生那一套做法確實是有優(yōu)點有缺點。優(yōu)點是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獨立的個體,可以不需要依靠媽媽。缺點是讓孩子過分的依靠自己,變得過分獨立。 就沒有兩全其美的方法嗎?事實上是有的。有人考慮分階段、分時間的哄抱孩子可能比長期抱孩子或者長期孤立孩子有效果,只是寶媽們必須掌握一個度。 一些心理學(xué)家做出研究表明,在孩子三歲之前,父母應(yīng)該盡可能多的給予孩子愛的陪伴、愛的關(guān)懷。到了孩子三歲以后,就應(yīng)該培養(yǎng)孩子獨立的意識,做到狠心不抱娃。 孩子從媽媽肚子里面生出來之后,清理干凈之后會被護士抱過來讓媽媽確認,或許孩子睜開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媽媽。護士把孩子抱出去,最激動的應(yīng)該就是爸爸。 在孩子小時候,媽媽爸爸所付出的心血、精力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多。這時候的孩子長時間和父母相處,是要培養(yǎng)感情的。必須在孩子心里面肅立“爸爸媽媽愛我”的觀念。 所以,這時候如果孩子哭鬧,其實是暗示“我需要媽媽”“我想要抱抱”,這樣的請求媽媽們怎么能拒絕呢?如果真的拒絕,孩子可能從小都沒有安全感。 等到孩子三歲之后,其實就是孩子意識塑造的重要階段。正所謂“三歲看老”,這句話也不是沒有道理。這時候我們就應(yīng)該考慮孩子全方位的培養(yǎng)以及孩子之后如何發(fā)展,成為有價值的人。 要是這時候還過分的嬌慣孩子,他的潛意識就會告訴自己“我可以用哭鬧威脅他們”。這種觀念的形成,就會讓孩子內(nèi)心過分依賴爸媽。 這時候孩子哭鬧,并不是單純的,還帶有一絲試探的意味。爸爸媽媽就必須給出自己的態(tài)度,讓孩子意識到父母所思所想。所以這時候需要狠心,怎么哭鬧也不要去心軟。 孩子是父母心尖上的寶貝,所以愛護是必不可少的。完全無視的哄娃方法并不適用,只有分清年齡段才真的可以促進孩子的成長。 關(guān)于哄娃,你還有什么心得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