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書的趯鉤大部分寫得飽滿銳利。個別處理為芒刺鉤,具有明顯的褚書特點。 《雁塔圣教序筆法解讀》 顏真卿《八法頌》云:“趯,峻快以如錐。”包世臣《藝舟雙楫》云:“鉤為趯者,如人之趯腳,其力初不在腳,碎然引起,而全力遂注腳尖;故鉤末斷不可作飄勢挫鋒,有失趯之義也?!?/span> 《永字八法》云:趯須蹲鋒,得勢而出,出則暗收......問曰:凡字之出鋒謂之挑,今更為趯,何也?論曰:挑者語之小異,而其體一也。夫趯者筆鋒去而言之,趯自努畫收鋒,豎筆潛勁,借勢而趯之?!豆P訣》云“即是努筆下,殺筆趯起,是也。 法須挫衄轉(zhuǎn)筆出鋒,佇思消息則神蹤不墜矣?!?/span> 《雁塔圣教序筆法解讀》 寫趯鉤:作豎筆用努法,至超處,攢鋒蓄力,乘勢出之,出則有空回之勢,不得猛向前出,使筆鋒尖弱。 戈法,峨峨如長松倚溪谷 褚書的戈畫各具意態(tài),寫法變化豐富?!拔摇弊值母旯P,很符合右軍“落干之法,峨峨如長松倚溪谷”。 《雁塔圣教序筆法解讀》 李世民《筆法訣》云:“為戈必潤。貴遲疑而右顧。”張懷瓘《玉堂禁經(jīng)》云:“倚戈異勢。此名折芒勢。法以潛鋒緊趯,趯意盡,乃潛收之而趯之。鐘繇‘哉’字是也?!?/span> 《雁塔圣教序筆法解讀》 “此名禿出,上下縮鋒,雖言縮鋒,亦須潛趯而頓衄。則虞世南常用斯法也。”“此名借勢,既不潛趯而暗趯,法以勁利而捷遣。則虞少監(jiān)、歐陽率更用此法也。”“此名背,趯時用之。蓋所以失之于前,正之于后,故右軍有言曰:“上俯而過矣,下衄勾而就之。”則《告誓》后‘載’字是也。” 亦可參閱《翰林密論二十四條用筆法》“背趯法”、《永字八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