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俗話:“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意思是看待一個人或者一件事不能只看外表,更不能以其外表來斷定所含有的本質(zhì),而這句話用在春秋時期的齊國名相晏嬰身上就可以說是非常的貼切了。晏嬰又稱晏子,是春秋時期的齊國名臣,一生輔佐齊國三代君主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為齊國在一定時期內(nèi)的繁榮強盛做出了重要貢獻。為了贊揚他一生的功績,后世又將晏子和管仲合稱為“管晏”,司馬遷在《史記》中也將二人合并列傳——《管晏列傳》。 根據(jù)《晏子春秋》記載,晏子本人其貌不揚,身高不足六尺,但矮小的身體卻能夠在春秋亂世中縱橫五十多年,幫助齊國達到了自管仲之后的另一個強大時期,也迎來了姜氏齊國在位期間最后的輝煌。這一切都離不開晏子自身所蘊含的強大能量,以及這種能量所蘊含著為人處世的道理,而這些道理哪怕是放在今天也同樣有著很高的學習價值。晏子的生平在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下文我們通過《晏子春秋》和《史記》中記載有關(guān)于晏子的兩個典故來詳細了解一下其一生的處世哲學。 晏子雕像 “晏子使楚”——用智慧解決問題“晏子使楚”屬于是知名度比較高的一個典故,不敢說人盡皆知,至少也是家喻戶曉,記得在曾經(jīng)的語文課本中就有過這篇文章。根據(jù)《晏子春秋》記載:公元前548年,齊國大夫晏子奉齊景公之命出使楚國,希望能夠聯(lián)合楚國抗擊晉國。不料楚王聽說晏子身材矮小、其貌不揚,便想著羞辱他一番。當晏子風塵仆仆的來到楚國都城后卻發(fā)現(xiàn)城門緊閉,楚國人告訴晏子只能從城門旁邊的洞里進去。晏子笑了笑說:“我覺得只有出使狗國的使者才會從這個洞里進入,很明顯我來訪的是楚國而不是狗國,你們認為呢?”眾人一聽急忙敞開大門迎接晏子進了都城。
楚王一看自己的計劃失敗,心中又生一計,他嘲笑晏子說:“齊國是不是沒人了?怎么派你這樣的人做使臣呢?”晏子聽了也不動怒,反駁道:“齊國都城臨淄的人揮一揮衣袖就能遮住天空,灑一灑汗水就像下了一場大雨,怎么能說齊國沒人?而且我們君王對于不同的國家會派不同的人前去拜訪,有能力的人就去拜訪那些有才能的君主,而沒能力的人就會派去拜訪那些沒有才能的君主,我是齊國人中最無能的一個,所以君王派我前來拜訪楚國?!背趼牶鬂M面羞慚,立即派人準備宴會招待晏子一行。 晏子使楚
放眼古今中外,使臣作為一個國家、一方勢力派出到別的國家的人選,所代表的不僅僅是自己的榮辱得失,更重要的是其肩負的責任,背負的國家使命。就像“晏子使楚”的故事一樣,如果晏子被楚國人所羞辱,那天下人笑話的就不僅僅是他,而是齊景公乃至整個齊國;但是在面對他國故意的侮辱行為時,一個使臣可不能沖動的去做出決定,否則也會壞了國家大事。就像晏子一樣,他在面對楚國幾次三番的羞辱行為時并沒有第一時間因憤怒而做出不理智的舉動,反而是用自己的聰明智慧巧妙的將楚國之辱轉(zhuǎn)移到了楚國人自己身上,這樣一來不僅沒有得罪楚國,同時也完成了自己所背負的國家使命。所以為人處世應(yīng)該多動腦,用自己的智慧去戰(zhàn)勝敵人、解決矛盾才是上策。
晏子和齊景公 車夫的逆襲之路——態(tài)度決定高度第二個故事出自《史記·管晏列傳》,史書記載,晏子在任齊國宰相時發(fā)生過這樣一件事:當時由于晏子身在相位,所以出門經(jīng)常會乘坐馬車出行,他的車夫在經(jīng)過大街的時候總是一臉驕傲的表情,反觀晏子則是安靜在車中思考著國家大事,這一幕正好被車夫的妻子看到。等車夫回家后他的妻子便提出了離婚,車夫急忙問為什么,妻子說:“人家晏子身高不滿六尺,卻能身為齊國宰相并且聞名于諸侯。今天我看他出行的時候都是一臉謙遜的樣子靜坐在車中沉思;而你身高八尺卻只是一個趕車的車夫,還滿臉得意的樣子,覺得自己十分了不起,所以我想離開你。”車夫聽后羞愧非常,從此變得謙遜低調(diào),晏子發(fā)現(xiàn)了他的變化并問他緣由,車夫?qū)嵡楦嬖V了晏子,最后被舉薦做了齊國的大夫。 晏子和車夫
當今社會有這樣一句話:“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位賢惠的女人”,這句話用在晏子車夫和他妻子的身上實在是合適不過了。車夫的妻子姓什么名什么我們無從知曉,但是作為一名女性,車夫的妻子卻能在中國古代“男尊女卑”的客觀環(huán)境下有這樣的見識和眼光,實在是非常難得;而車夫在聽了妻子的一番話后,也沒有產(chǎn)生任何大男子主義的思想觀念,反而知錯就改,完成了真正從萬人之下到萬人之上的逆襲之路。我們在如今社會中為人處世同樣要有車夫這樣的態(tài)度,謙遜低調(diào)、努力奮斗;而不是有些小成績就沾沾自喜、忘乎所以,那樣終究到不了想要的高度。 晏子畫像 處世之本——修身齊家儒家經(jīng)典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對于君子所訂立的標準,而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治國”和“平天下”這兩點太過于遙遠,但是為人處事最起碼要達到“修身齊家”的標準。晏子能夠在春秋時期身居相位、名揚天下,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其自身完美的處世理念,就拿他的這兩個故事來說:第一,做人要有輕重,做事要理智,要善于運用自己的智慧去解決生活中的所遇到的問題和矛盾。第二,做人一定不能止步不前,一旦終止了努力的腳步,那一個人的上限也就到此為止了。第三,做人做事要謙遜低調(diào)。我記得以前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一個做大事的人,一定要做到謙遜、隱忍和低調(diào)”,自古以來,決定一個人自身高度的往往是他的態(tài)度。品讀歷史故事,淺談人生哲理,即是讀史的根本。 繪著晏子故事的畫像磚 引用文獻
|
|
來自: 昵稱40077028 > 《它山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