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印人凡是以浙派入手習印者,鮮有不受趙之琛印風影響的。自趙之琛以后, 浙派走上了“‘嬗變’這樣一個起伏發(fā)展的時期,沿著兩條線在同步前進……一條線是保持八家原有的典型印風……另一條線是以浙派為基礎,后又以作者自己嶄新面目立行于世的。” 及以楊與泰、江尊、陳祖望等趙之琛弟子自是“第一條線” 的中堅力量。而另一條線,亦是漸變有成,名家輩出,這一條線的代表印人,有徐三庚、趙之謙、胡鑊、吳昌碩、齊白石、趙叔孺等。這些印人,早年大都以浙派為基礎, 后又開創(chuàng)新風。趙之琛印風對后世的影響,自然不能不提及這些由浙派體系生發(fā)演化最終自成一家的印人。 “在嘉慶后期到道光年間,那時距丁敬去世己七八十年,前四家真譜己難覓見。 所以時人后學唯陳(曼生)、趙是崇,把他們的作品奉為學習浙派的門經。”學習浙派篆刻者大多“唯陳(曼生)、趙是崇”,這一來是因為陳鴻壽、趙之琛作品浙派風格化較為強烈而更見程式,通過學習他們的作品,容易把握浙派篆刻特征。另一方面,從客觀上講,由于陳鴻壽、趙之琛存世作品數量多且印譜傳播廣泛。這一點來看,趙之琛更具有絕對性優(yōu)勢。 徐三庚作為西冷八家之后的又一印壇大家,徐三庚生在浙東,自然受浙派影響極大。早期(約三十七歲以前),他始終熱衷于浙派的追摹。徐三庚的早期篆刻面目主要以浙派為主。 在徐三庚篆刻研習創(chuàng)作中,常見有闊邊(粗框)仿朱文小璽的作 品,可見其對此印式的喜愛,又印文多為二字并列(圖4. 6)。這些 印例,與趙之琛少字闊邊朱文印高度相似,甚至放于其中幾不能辨。 除朱文外,趙之琛最具代表的“仿漢切玉法”白文印,徐三庚也有模仿。如圖7 “常欠讀書債”一印,其款云“仿漢切玉法于鹽官旅邸。丁卯夏六月望,上虞徐三庚記。”雖云“仿漢”,但觀 其刀法與用篆,顯然是師法浙派,如“讀”之“言”部,“書”之 簡省。在刻制此印時,徐三庚運用了“切玉”法來奏刀,雖以切刀 鑿刻,但斷續(xù)的切自然流暢,別有一番韻味,端莊典雅又不失豐妍嫻娜的風格特質。 有趣的是,浙派印人中并不多見的圖像印,徐三庚也偶爾為之,且與趙之琛所作極為相似。(圖8) 圖12是徐三庚刻“石董狐”印,此作的印式、線質皆和趙之琛所刻“昌黎伯后” 類似,和外方內圓、頓挫起伏的線質,以及沖、切合用的刀法上窺探,徐三庚己深得趙之琛精髓。 徐三庚曾看到過丁敬為徐堂所刻“上下釣魚山”原印,邊款記:“咸豐十年七夕, 青田端木百祿、上虞徐三庚同觀于越中?!倍四景俚撝付四緡髟鵀橼w之琛《補羅迦 室印譜》作序(章節(jié)),徐三庚能與端木百祿相交,想必也因此受到趙之琛印風的熏染。 或許是因為趙之琛故后飽受批評,徐三庚的印款中未記載有擬趙之琛法。 我們可以從作品中窺見他學習趙之琛的經歷,如徐刻“二十余年成一夢,此身雖在堪驚”一?。▓D14),邊款云:“癸亥十一月廿又五日,擬六朝朱文于春申浦寓齋,為歡伯老棣鑒。 徐三庚記。”徐三庚在邊款中說明是“擬六朝朱文”,實則此印為臨仿趙之琛作品(圖15)徐三庚所有擬浙派的作品均未署明取法趙之琛,而這方臨摹作品也被他說成“擬六朝朱文”,或是他有意避之不談。個中緣由,耐人尋味。徐刻白文“厚父白牋” 朱文“青愛廬”等刀法犀利的擬浙派印作,顯然也是受趙之琛印風影響。 學浙派者多取法趙氏,即使是對趙之琛大加批判的趙之謙,早年學習浙派的作品也受其影響。我們從他早年作“會稽趙之謙鐵三印信”(圖16)、“金蝶投懷”(圖17)可以看出,趙之謙雖未道明他徑取趙之琛,但其印風作派相比較而言更接近趙之琛。 “鐵面鐵頭鐵如意”白文印“會稽趙之謙鐵三印信”朱文印,此二印為對印,無款?!拌F面鐵頭鐵如意”即“鐵三”,是趙氏早期的字號。此二印是之謙早期的篆刻作品。這些是在趙之謙二十二歲時因為文筆之美獲得了進入繆梓幕府的機會,他追隨繆梓左右,直到咸豐九年繆梓死于太平天國攻陷杭州之役前作品,因地緣關系,黃易、 陳豫鐘、陳鴻壽、趙之琛等浙派風格的影響頗為顯著,于字形與刀法上,亦得神韻, 可列為浙派印人。 趙之謙天才橫溢,卓越的創(chuàng)意與識見使他能透過丁敬、鄧石如的印作中得到反省與啟示,從鏡銘、漢銅印、六朝鑄式等“印中求印”,再取徑金石碑版文字,開展其獨樹一幟的篆刻多樣面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