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元曲極簡史:?天地間不見一個英雄

 風(fēng)吟樓 2019-05-30

    元 錢選 山居圖(局部)

    比起全唐詩全宋詞來,全元曲可是夠客氣的,《全元散曲》也就收了——嗯,總共三千八百五十三篇……

    一天讀個一篇的話,讀個十年也就差不多了吧。不象全唐詩全宋詞動不動就得讀個一輩子、兩輩子的。

    WHAT?這你還覺得吃不消?

    好吧,那就給它極簡成……16首吧!


    就如同宋詞不是從公元960年開始的,元曲也不是從公元1271年開始的。至少在宋仁宗末年,就出現(xiàn)了萌芽期的“叫果子”、“貨郎歌”,當(dāng)然文學(xué)意義上的元曲,還要晚些開始。

    它開始于金詞。

    開始于一個你們都知道的人——

    寫”問世間,情為何物“的元好問。

    元好問是變金詞為散曲的第一人。

    公元1190年,元好問出生。

    他七歲能詩,被稱為'神童' 。二十八歲,寫出《論詩三十首》。二十九歲,禮部尚書趙秉文看過元好問的《元魯縣琴臺》詩后,驚為天人:”杜甫以后,還沒有人寫得這樣好!“——于是“元才子”一下子紅了。

    元好問豪邁地收下了所有的贊。

    他內(nèi)心里覺得他是可以和蘇軾、辛棄疾肩比肩一起上天的,當(dāng)他的友人問他:”宋詞要數(shù)蘇東坡第一,以后便算辛稼軒,你自認(rèn)為比秦、晁、晏、賀如何呢?“

    元好問的反應(yīng)很有趣——大笑,拍著友人的背說:”那知許事,且啖蛤蜊?!?/span>

    你是不是恍惚看到了一點東坡先生的影子?

    元好問生于金國官宦之家,少年博通經(jīng)史,青年沉浮仕途,中年遭遇亡國之禍,一生的起落之間,性情仿佛蘇東坡,深沉不減辛稼軒,元曲在他手上草創(chuàng)而成,實是意料中事。

    公元1231年,元好問寫成他的第一首散曲《三奠子》。

    但他最有名的散曲,當(dāng)然是萬人傳誦的《驟雨打新荷》。

    【驟雨打新荷】    元好問

    綠葉陰濃,遍池亭水閣,偏趁涼多。海榴初綻,朵朵簇紅羅。老燕攜雛弄語,有高柳鳴蟬相和。驟雨過,珍珠亂撒,打遍新荷。人生百年有幾,念良辰美景,休放虛過。窮通前定,何用苦張羅。命友邀賓玩賞,對芳樽淺酌低歌。且酩酊,任他兩輪日月,來往如梭。

    聽起來是不是,蠻象詞的?

    ……這其中緣故,且聽道來。

    《三奠子》和《驟雨打新荷》都是自度散曲。

    起初,文人的自度散曲本質(zhì)就是詞,寫法也是詞,不同于宋詞的是它的曲調(diào),配的是北曲的宮調(diào)。所以散曲也稱為北曲。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里說:

    自宋趙彥肅以句字配協(xié)律呂,遂有曲譜。至元代,如《驟雨打新荷》之類,則愈出愈新。

    隱隱地也指出《驟雨打新荷》是元散曲的開山之曲。

    《驟雨打新荷》原名《小圣樂》,問世以后,“名姬多歌之”。因為里面”驟雨過,珍珠亂撒,打遍新荷“的句子太好聽了,人們多稱之為《驟雨打新荷》,原名反而埋沒了。

    元好問留下散曲十四首。

    比起他的詩來,想是連個零頭都算不上——身為金元第一詩人,元好問一生留下1388首詩(據(jù)說他寫了5000多首),其中尤以喪亂詩聞名。

    他是金國人。

    金人在靖康二年亡了北宋,然而自己也沒有逃過亡國的命運。

    公元1233年。

    南宋、蒙古、金三國鼎立的局面轟然瓦解。

    就在南宋的理宗日夕親政、勵精圖治、決心打過淮河去的那一年,蒙古兵攻破金國汴京城。元好問抱著同是神童的白樸輾轉(zhuǎn)于兵亂中。

    白樸那年也是七歲。

    白樸的父親白華與元好問父子是世交,元好問曾經(jīng)說”元白通家舊“,他又特別器重白樸,贊他”諸郎獨汝賢“。

    城破的時候,白華不在城中——蒙古兵攻城的前一年,白華將家小留在汴京城中,只身隨金哀宗渡河北上。

    一城大亂中,白樸一家走失,幸好元好問尚在城中,把白樸姐弟收留起來,竭力安頓。其時瘟疫蔓延,白樸不幸染了瘟疫,元好問晝夜將他抱在懷里,到了第六天,小白樸竟然奇跡般地出汗而愈。

    五年后,元好問訪到在真定落腳的白華,將白樸姐弟送還。白華喜不自勝,感慨”燈前兒女,飄蕩喜生還“。

    然而這段飄蕩的生涯從此在白樸心里烙下了痕跡。成年以后,他仍然走不出亡國奔命的幼年陰影。

    三十六歲那年,他在多次拒絕師友的薦舉后,自覺不便在真定久留,便棄家南游,表示與元朝廷永無緣份。

    從此到死,除了短暫地回過幾次真定,白樸幾乎都在四處漫游。他風(fēng)塵仆仆地到過漢口,到過巴陵,到過淮揚……仿佛塵世的風(fēng)景,能抹去他的哀傷。

    【天凈沙    冬】    白樸

    一聲畫角譙門,半庭新月黃昏,雪里山前水濱。竹籬茅舍,淡煙衰草孤村。

    亡國才子他鄉(xiāng)老。

    一直到八十多歲,還有人在揚州見過他。后來就再也沒有了他的消息。

    在漫游中,白樸寫完了《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東墻記》、《裴少俊墻頭馬上》諸本雜劇,與關(guān)漢卿、馬致遠(yuǎn)、鄭光祖并列為元雜劇四大家。

    白樸和關(guān)漢卿都是金的遺民。

    白樸定居真定以后不久,關(guān)漢卿也暫時隱居于真定附近的古祁州伍仁村。但關(guān)漢卿天性不甘寂寞,終老于鄉(xiāng)村不是他的風(fēng)格。

    公元1235年,元太宗窩闊臺在燕京置版籍,核定人口。

    公元1238年,燕京建書院。

    公元1241年,燕京設(shè)斷事官,建燕京行中書省。

    這個離真定不遠(yuǎn)的金國故都,正在蓬蓬勃勃地重建繁華,也正在誘惑著關(guān)漢卿前去投奔。

    關(guān)

    關(guān)漢卿曾是金國太醫(yī)院尹。

    金亡以后,關(guān)氏一家可能都在安國縣伍仁村安身,如今伍仁村鎮(zhèn)周圍仍有關(guān)氏祖父、叔父的事跡流傳,或者伍仁村就是關(guān)氏祖居也有可能。

    伍仁村是否盛產(chǎn)伍仁月餅我們不曉得,但是安國縣盛產(chǎn)藥材是出了名的,也是藥材集散地,歷代太醫(yī)院都賴此地進貢藥材,也許是關(guān)漢卿當(dāng)藥官的時候常來這里,也許是關(guān)家與皇家的醫(yī)療醫(yī)藥本來就頗有淵源——它安置了亡國遺民關(guān)漢卿的身,卻拘不住他那顆活蹦亂跳的心。

    至少在燕京重新繁華以后,關(guān)漢卿就遷居過去了——何等如魚得水!

    【四塊玉  閑適】    關(guān)漢卿

    適意行,安心坐,渴時飲饑時餐醉時歌,困來時就向莎茵臥。日月長,天地闊,閑快活!

    舊酒投,新醅潑,老瓦盆邊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閑吟和。他出一對雞,我出一個鵝,閑快活!

    意馬收,心猿鎖,跳出紅塵惡風(fēng)波,槐陰午夢誰驚破?離了利名場,鉆入安樂窩,閑快活!

    南畝耕,東山臥,世態(tài)人情經(jīng)歷多,閑將往事思量過。賢的是他,愚的是我,爭甚么?

    這新鮮熱辣的聲口,是彼時散曲的真正樣子,也是和散曲一樣俗的“大俗人”關(guān)漢卿的快活人生。

    關(guān)漢卿肆意歡縱——”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臺柳“,立志做”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珰珰一粒銅豌豆“,他可能自己都沒有想到,隨著雜劇在燕京的形成、興起和繁榮,日后雜劇在他手中搓圓捏扁,任意揮灑,他這么玩著,竟然玩成了一個元朝雜劇之父。

    但雜居史不讓他專美于前。

    當(dāng)這個“普天下的郎君領(lǐng)袖,蓋世界浪子班頭”滿燕京招搖的時候,有個將和他齊名于雜劇史的小毛頭悄悄出生了。

    王實甫的父親王逖勛是有著累累軍功的一代猛將,他跟隨成吉思汗西征,一直當(dāng)?shù)教ず?,發(fā)跡后遷居到燕京,王實甫就出生在燕京。

    【十二月過堯民歌  別情】  王實甫

    自別后遙山隱隱,更那堪遠(yuǎn)水粼粼。見楊柳飛綿滾滾,對桃花醉臉醺醺。透內(nèi)閣香風(fēng)陣陣,掩重門暮雨紛紛。怕黃昏忽地又黃昏,不銷魂怎地不銷魂。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今春香肌瘦幾分?縷帶寬三寸。

    這個軍人家庭的官二代何時愛上寫曲已不可知了,總之,天才一出手,世人總要懵三懵的——他的《西廂記》沒有人不知道的,幾百年過去不曉得養(yǎng)活了多少人……

    據(jù)說王實甫出生于公元1260年。

    那時候,大元帝國,還沒有成形哩。

    公元1271年,在劉秉忠的建議下,忽必烈取《易經(jīng)》'大哉乾元'之意,將蒙古更名為'大元',這就是元王朝命名的由來。

    劉秉忠何許人也?

    四十八歲以前,他不叫劉秉忠,叫“聰師父”,是個僧人。

    他曾是個金國官二代,也曾是個神童(仿佛亂世的神童會特別多些),八歲能日誦古文數(shù)百言,十三歲在帥府做人質(zhì),十七歲為邢臺節(jié)度使府令史。

    不愿意淪為書記小吏的他,眼看“大丈夫生不逢時”,決定“隱退以待時而起“,于是棄官隱居于武安山中。若干年后,被天寧寺虛照禪師收為徒弟。又若干年后,云游云中府,留居南堂寺。

    忽必烈即位之前,禪宗高僧海云禪師奉召,路過云中,順便把他帶上了。這一帶,就把他帶到了元世祖身邊,君臣相伴數(shù)十年。

    這數(shù)十年里,他成了忽必烈的諸葛亮。

    忽必烈每逢打仗、行軍、用人,都要叫他占卜。君臣二人日以繼夜地占卜、策劃,中原儒教文化經(jīng)由他的口,汩汩流入忽必烈的心中。

    聰師父四十八歲那年,忽必烈采納了大臣的建議,賜他高官厚祿及美妻,他這才算是脫下僧服,正式還俗,改名劉秉忠。

    我猜,他只是順應(yīng)了忽必烈的心愿,其實穿著僧服還是官服,于他都是一樣。他仍舊閑云野鶴,慣常地讀書、作詩、寫詞、飲酒、彈阮式古琴、寫二王書法。

    他手握重兵的先祖?zhèn)冊鴼v仕遼、金、蒙古,他冷眼旁眼,只覺一切都是空。尤其是后來他精通占卜陰陽術(shù)以后,早慣了天命輪回、四大皆空。

    【南呂 干荷葉】  劉秉忠

    干荷葉,色蒼蒼,老柄風(fēng)搖蕩。減了清香,越添黃。都因昨夜一場霜,寂寞在秋江上。

    人世間的繁華相替,榮辱變遷,就象這荷葉的榮枯,何時消停過?

    總是你去了我來,我走了他到。

    公元1274年,劉秉忠忽然無病而逝。忽必烈失去了他最重要的謀臣。

    公元1275年,正當(dāng)壯年的姚燧走入仕途,逐漸成為重臣。

    早在劉秉忠建議定國號的那一年,姚燧的師父許衡被任命為集賢大學(xué)士兼國子祭酒,忽必烈親自挑選蒙古子弟交給他教育。

    許衡奏召十二弟子為伴讀,姚燧就是其中的一名伴讀郎。

    姚燧的祖先在遼金兩代做過高官,撫養(yǎng)他長大的伯父姚樞是著名的漢族儒臣,他十三歲在伯父家中見過許衡,十八歲正式拜師學(xué)習(xí)理學(xué)。

    顯赫的家族、耀眼的師門、天賦的才氣,使得他似乎不須什么力氣就能贏得高官厚祿。然而,宦海沉浮,他也體驗著這仕途的變幻莫測:

    【中呂  陽春曲】    姚燧

    筆頭風(fēng)月時時過,眼底兒曹漸漸多,有人問我事如何?人海闊,無日不風(fēng)波!

    沒有誰能逃過風(fēng)波重重的人生,縱然是事事如意的人生贏家;

    也沒有王朝能逃過改朝換代的命運,縱然曾流光溢彩、輝煌燦爛!

    公元1279年。

    金國降將張弘范指揮元軍在厓山消滅了南宋最后的抵抗力量,南宋丞相陸秀夫背著八歲的幼帝趙昺投海殉國,南宋滅亡,元朝一統(tǒng)。

    這以后,元朝的經(jīng)濟重心從北方轉(zhuǎn)移到南方,隨之南移的,是大批士人、藝人。同時,亡國的憤慨和仕途的無望,在江南催生了一批新的浪子。

    在這滾滾人流中,與諸才子交好、色藝雙絕的雜劇演員珠簾秀從洛陽啟程南下了。

    珠簾秀,又喚作朱簾秀,姓朱,行第四。大抵她是洛陽人,王惲稱為”洛姝“。

    若那時候就有奧斯卡,那么珠簾秀想必小金人已經(jīng)拿到手軟了……

    據(jù)說她的演技為當(dāng)世第一。元末夏庭芝編《青樓集》,說她”雜劇為當(dāng)今獨步,駕頭(類似老生)、花旦(類似青衣)、軟末泥(類似小生)等悉造其妙“,可見其風(fēng)頭。胡祗遹編《朱氏詩卷序》時,也給過她120個贊。

    對了,《朱氏詩卷序》是珠簾秀的詩集……她不但能演戲,而且能寫詩寫曲。

    據(jù)說她最著名的緋聞男友,就是關(guān)漢卿。關(guān)漢卿的確給她寫過《一枝花  贈珠簾秀》,寫得非常美——”拂苔痕滿砌榆錢,惹揚花飛點如綿。愁的是抹回廊暮雨蕭蕭,恨的是篩曲檻西風(fēng)剪剪……十里揚州風(fēng)物妍,出落著神仙“!

    不過據(jù)考證,三十歲的名伶和八十歲的浪子這一段緋聞,并不存在。真正和珠簾秀繾綣難舍的是盧摯。

    盧摯給珠簾秀寫詞:”系行舟誰遣卿卿,愛林下風(fēng)姿,云外歌聲“,珠簾秀也不含糊地?zé)崃一貞?yīng)——

    【雙調(diào)  壽陽曲  答盧疏齋】  珠簾秀

    山無數(shù),煙萬縷,憔悴煞玉堂人物。倚篷窗一身兒活受苦,恨不得隨大江東去。

    可惜這樣高調(diào)秀恩愛的,總是沒結(jié)果的……

    珠簾秀晚年定居杭州,嫁與道士洪丹谷。死前,洪丹谷為她作歌:”二十年前我共伊,只因彼此太癡迷,忽然四大相離后,你是何人我是誰?“

    珠簾秀一笑而逝。

    所有的因緣際會,哪個不是”只因彼此太癡迷“呢?

    若盧摯當(dāng)時在場,他是否也會想起——

    公元1303年,在揚州,他與樂府名伶珠簾秀的那場初相見。

    盧摯與珠簾秀注定不會有結(jié)果。

    這位大德八年成為“玉堂人物”的高官,此前的名望已經(jīng)很響亮:他曾以成宗侍從、漢人名儒、文翰清望之臣的身份,到湖廣行省代祀。

    年輕時候,盧摯因父親的緣故由諸生入朝充禿魯花,再憑自己“國手棋”的本領(lǐng)被忽必烈擢為侍從,然后步步高升。

    他文才既一流,官運又亨通,漸漸升到了文人最高職的正二品翰林學(xué)士承旨——文人所求,不過如此。但他卻想辭職。

    辭職的原因很簡單:大德年間,政治斗爭過于激烈,不慎卷入的盧摯深感苦悶。

    大約在大德九年年底,盧摯憤而離朝,外任憲使,寫下”為功名枉爭閑氣“、”煉成腹內(nèi)丹,潑煞心頭火“這些激烈的句子。

    【雙調(diào) 沉醉東風(fēng) 秋景掛絕壁】 盧摯

    南柯夢清香畫戟,北邙山壞冢殘碑。風(fēng)云變古今,日月搬興廢,為功名枉爭閑氣,相位顯官高待則甚底,也不入麒麟畫里。

    大德十年以后,盧摯任浙西廉訪史,長期居留江南,和江南一帶的士子們結(jié)社、吟唱、悠游山水,他的心境才漸漸平靜下來。

    那大概是公元1306年-1307年左右。

    其時,馬致遠(yuǎn)亦在杭州任江浙行省務(wù)官,與盧摯交往密切,時有酬唱。

    遠(yuǎn)

    馬致遠(yuǎn)是大都人。

    他年輕時熱衷功名,滿懷著”太平時龍虎風(fēng)云會“的渴望。他有馳騎燕趙的雄心,也曾刻苦學(xué)習(xí)六藝,更曾付出”寫詩曾獻(xiàn)上龍樓“的實際行動。

    但偏偏命運與他作對,盧摯如探囊取物的清貴,到他這里卻難似登天。他一生與榮華富貴無緣,卻陰差陽錯的,被后人稱為曲狀元、曲仙,與詩仙李白、詞仙蘇軾同列。

    “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懷著對時政的不滿歸隱田園,日日深杯酒滿,朝朝小圃花開,自許為“林間友”、“世外客”,死后葬于祖塋。

    他最著名的《天凈沙 秋思》大抵就寫于他五十歲歸園田居時。

    【天凈沙  秋思】  馬致遠(yuǎn)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fēng)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盧摯結(jié)交的士子還有張可久。

    盧摯在揚州結(jié)識珠簾秀的同一年,也在吳淞結(jié)識了張可久,那時候張可久應(yīng)該才二十啷當(dāng)歲,但已經(jīng)嶄露頭角了。

    他在至大、延祐年間就居住在杭州,并在這里購置了房產(chǎn),參加詩社的活動也早,與劉致、姚燧、貫云石、盧摯、薛昂夫等都有密切的交往。

    他的散曲,寫得極雅。

    他寫山中事,是“松花釀酒,春水煎茶”,寫少女的情,是”掩霜紈遞將詩半篇,怕簾外賣花人見“,他寫生民涂炭,也只是這樣一聲文雅的嘆息:

    【賣花聲  懷古】  張可久

    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不堪回首,東風(fēng)還又,野花開暮春時候。美人自刎烏江岸,戰(zhàn)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guān)。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他的散曲編為《小山樂府》,讓人想起另一個小山來——也是那樣的雅致、清麗。他一生只作散曲,不寫雜劇。

    也許是他覺得雜劇太俗。

    貫云石在《小山樂府》的序文里說:小山以儒家,讀書萬卷——他是懂他的。

    公元1314年,貫云石和張可久,相識于錢塘觀潮時。

    那年,貫云石稱病歸江南,賣藥隱居錢塘市中。

    貫云石是他的漢名,他的全名,叫作貫小云石海涯。

    貫小云石海涯生于貴族之家,他的師父,是名滿天下的一代碩儒姚燧。

    二十歲的時候,貫小云石海涯承襲父爵,出任兩淮萬戶達(dá)魯花赤(這是一個擁有實際兵權(quán)的三品要職)。不久,又出鎮(zhèn)永州。這位年方弱冠的少年將軍,管轄著十一萬戶百姓,統(tǒng)率著七千將士。而且,他文武雙全——公務(wù)之暇,他最愛寫詩作曲,投壺雅歌。

    看起來多么美好。

    可是私底下,他矛盾又苦悶——他想要建功立業(yè),也想要自由閑適,魚與熊掌,如何取舍?

    掙扎了九年,二十九歲那年,他終于決定將官職軍權(quán)讓給弟弟忽都海涯,自己賣藥錢塘市中。

    他只賣一種藥,叫做“第一人間快活丸”,有人買,他就攤開兩手大笑……買主也就恍然大悟,笑著走了。

    他三十九歲上就死了,也許不是死了,是終于擺脫了最后的、皮囊的羈絆吧。這樣的人,是應(yīng)該回到天上去的。

    【殿前歡  暢幽哉】  貫云石

    暢幽哉,春風(fēng)無處不樓臺。一時懷抱俱無奈,總對天開。就淵明歸去來,怕鶴怨山禽怪,問甚功名在?酸齋是我,我是酸齋。

    他母親懷他的時候,曾夢見有耀目的星星入懷,他出生的時候,神彩秀異非同凡人,他卓絕的一生,剛好處于元曲的黃金時代。他以通脫豪爽的風(fēng)格闖入了散曲陣地,猶如天馬奔馳,贏得世人陣陣叫好。王世貞《曲藻》序里,將他稱為中華文化史上'擅一代之長'的杰出人物——他最終成了酸齋,貫云石。

    酸齋是人間的傳奇。

    但竟然還有個甜齋。

    甜齋便是嗜甜的徐再思。

    每個人要的東西都不一樣。

    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仿佛便是酸齋和甜齋。

    為追求功名,甜齋離開家鄉(xiāng),在太湖一帶漂泊十年之久。但他終生也沒有能走進仕途。

    【水仙子  夜雨】  徐再思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落燈花,棋未收,嘆新豐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那些為生活所折磨,厭倦于跟人們交往的人,是會以雙倍的力量眷戀著自然的”。

    此話何其驚人!但細(xì)想來,卻真的如此。

    有別于唐詩的激昂奮進,有別于宋詞的清雅宛轉(zhuǎn),元散曲中滿布著嘆世之作:沉淪,幻滅,虛無,冷漠。

    張可久如此,徐再思如此,喬吉也如此。

    差不多就在貫云石、張可久相識的那一年,喬吉也南下游歷。

    喬吉也是一生未仕。

    鐘嗣成在《錄鬼簿》中說他“美姿容,善詞章”,又作吊詞道:“平生湖海少知音,幾曲宮商大用心。百年光景還爭甚?空贏得,雪鬢侵,跨仙禽,路繞云深?!?/span>

    再看看喬吉的自述,他那不得志的一生仿佛便在眼前。

    【正宮  綠幺遍  自述】  喬吉

    不占龍頭選,不入名賢傳。時時酒圣,處處詩禪,煙霞狀元,江湖醉仙,笑談便是編修院。留連,批風(fēng)抹月四十年。

    他一生相當(dāng)多的時間是在當(dāng)度曲清客、陪酒侍宴中度過,浪游江湖,走遍各地,和公卿、名妓、文士交往。

    喬吉有三部雜劇傳世——《杜牧之詩酒揚州夢》、《李太白匹配金錢記》、《玉簫女兩世姻緣》,無一例外地,都是大元才子們“爭不得也”背后刻骨的荒涼。

    當(dāng)一個時代的主調(diào)以這樣的頹廢與沉淪為美,它的存在何能長久?

    何況兵燹、饑謹(jǐn)和疾瘟接踵而來!

    公元1329年,關(guān)中大旱。

    據(jù)《元史  五行志》載,大旱災(zāi)甚至不斷向東、向南蔓延開去:

    二年夏,真定、河間、大名、廣平等四州四十一縣旱;峽州二縣旱;八月,浙西湖州、江東池州、饒州旱,十二月冀寧路旱。

    那年的關(guān)中山路上,匆匆路過一個七十歲的老者,他剛剛被任命為陜西行臺中丞,負(fù)責(zé)賑災(zāi)。

    養(yǎng)

    此前,張養(yǎng)浩已經(jīng)三拒朝廷的召請了。

    他和盧摯一樣,為了避禍,不惜隱遁在家中,但為了救災(zāi),他慨然登車,馬不停蹄地去上任了。

    他途經(jīng)洛陽、澠池、潼關(guān),直達(dá)長安,一路行去,眼見災(zāi)民的痛苦掙扎,感慨中寫了數(shù)首懷古散曲,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金庸在《射雕英雄里》讓樵夫唱出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  潼關(guān)懷古】  張養(yǎng)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guān)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張養(yǎng)浩何嘗不是個才子型的人呢?

    十九歲時,他寫出《白云樓賦》,得才名于縉紳之間。

    他還有個可愛的愛好——他愛奇石,貯有奇石十,有鳳翥石、蛟龍石、四靈石、碧虛仙人石、殷園石、豸冠石、凝云石、蒼云石……每次飲酒必然給奇石上座,呼之為石友。

    但他終于因為救災(zāi),先是散盡家財,后又盡心竭力,最后因過分操勞,死于關(guān)中。

    張養(yǎng)浩的盡心竭力沒有能挽留這個王朝更多的時間。

    公元1351年,韓山童、劉福通、郭子興、徐壽輝、彭瑩玉等人揭竿起義,揭開了大元滅亡的序幕。

    公元1356年,因為戰(zhàn)亂,杭州陷于兵火達(dá)十年之久。

    先是張士德(張士誠弟)攻陷杭州,不久被元兵奪回。七年后楊士誠舊部又再奪回。三年后朱元璋派常遇春、李文忠再攻打杭州……

    在這樣的漫天兵火中,湯式眼見昔日的繁華蕩然無存。

    【天香引  西湖感舊】  湯式

    問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暮也笙歌。問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干戈,暮也干戈。昔日也,二十里沽酒樓,春風(fēng)綺羅;今日個,兩三個打魚船,落日滄波。光景蹉跎,人物消磨。昔日西湖,今日南柯。

    湯式是象山人,曾做過小吏。

    他生在從元入明的時代,眼見了元的衰敗、明的興起。

    戰(zhàn)火仍在燃燒。

    公元1367年,朱元璋陸續(xù)擊敗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其它南方起義軍和南方大元勢力后,開始北伐。

    其時,倪瓚避兵泖上。 

    難以想象一個生有潔癖的人,是如何在這亂世的腌臢里活下來的。

    他見不得污穢,尋常如廁是一座鋪有鵝毛的空中樓閣;植在院子里的梧桐樹每片葉子都要擦洗;有客人生得粗魯,他會憤怒地呼過去一巴掌……

    在這亂世中,他不隱也不仕,別人都不了解他,他也不想被人了解。

    【折桂令  擬張鳴善】 倪瓚

    草茫茫秦漢陵闕,世代興亡,卻便似月影圓缺。山人家堆案圖書,當(dāng)窗松桂,滿地薇蕨。
    侯門深何須刺謁?白云自可怡悅。到如今世事難說,天地間不見一個英雄,不見一個豪杰!

    倪瓚畫畫,只畫天地,從來不畫人。

    他說,天地間哪有一個英雄,哪有一個豪杰?

    是啊,張養(yǎng)浩也曾經(jīng)說過: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與天地相比,人類的興亡更替何等渺小?人世間的所謂英雄豪杰,何等虛無模糊?

    可這渺小的興亡更替,仍在代代不倦地繼續(xù)著。

    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隨后徐達(dá)率軍攻陷元朝的首都大都。元亡。

    元亡后,倪瓚在畫上題詩書款,只寫甲子紀(jì)年,不用洪武紀(jì)年。又作《題彥真屋》詩云: '只傍清水不染塵',表示決不做新朝的官。

    倪瓚死于公元1374年。為大元定下國號的劉秉忠死于公元1274年。

    100年間,天地已變。

    又似乎從未改變……

    元 倪瓚 容膝齋圖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