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文化,這五千年的文化大約就是從軒轅黃帝時算起的,而殯葬業(yè)也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 軒轅黃帝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他的陵墓“黃帝陵”被稱為“中華第一陵”。千百年來,到陜西省黃陵縣橋山祭謁黃帝陵的人絡(luò)繹不絕,黃帝陵已成為海內(nèi)外華夏兒女尋根認祖的圣地。《朱子治家格言》有這樣一句:“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蔽覀兙慈A夏子孫的共同祖先,也敬我們的直系祖宗,他們早已融入華夏大地,千秋永存。 “人死為大,入土為安”這是一句俗話,意思是死者是受到尊敬的,沒人再去和一位死者爭地位、榮譽、名利等。戰(zhàn)爭中犧牲了的戰(zhàn)士,往往優(yōu)先被尊為功臣、英雄也是這個道理。而及早把死者下葬,更是對死者最大尊敬,死者在九泉之下就可以安息了。如果不能把死者及早安葬,對死者未免殘忍,對生者也是一種折磨。 人死后下葬的方法很多,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等等。水葬過去一般船員和舊海軍用得較多,這從影片中經(jīng)常可以看到。從前船舶行駛速度慢,遇到水手或水兵死亡,短時間靠不了岸,尸體無法保存,只能水葬。水葬是世界上比較古老的葬法,即將死者遺體投于江河湖海的葬法。水是人類生命之源,人們對水寄于無限美好的向往和遐想,在許多神話中,都把水和神、幸福、美好、不朽連在一起。所以在安葬死去的親人時,人們又很自然地聯(lián)想到水葬,印度和亞洲的一些水邊的國家即有此習,水葬在世界上大體有三種不同的方式:漂尸式、投河式、撒灰式。天葬只是少數(shù)民族采用的一種葬法,有專用的天葬臺,由天葬師將尸體抬到天葬臺,由禿鷲將尸體啄食,表明靈魂升天,天葬在西藏地區(qū)流行。土葬則被全世界大多數(shù)民族采用,而且絕大多數(shù)死者是土葬,這就有了“入土為安”一說。 火葬盛行于近代,但火葬形式卻是歷史悠久,史前遺址中發(fā)現(xiàn)的盛有人類骨灰的灰色大陶罐,說明我國的火葬在原始社會就開始了。兩千多年前的佛祖釋迦牟尼就是火化,所以和尚一般死后都采取火化,但釋迦牟尼為什么火化而不土葬?這可能與尼泊爾當?shù)仫L俗有關(guān),印度教徒死后都要按照印度教傳統(tǒng)進行火葬,他們把親人的骨灰撒入恒河的大小支流。我國宋代火葬就已經(jīng)普及,有一系列程序,并有專門火化場地,那時不叫火葬場,而稱“化人場”,有專用骨灰池??础督鹌棵贰泛汀端疂G傳》里,武大郎被潘金蓮害死后,就是火化的,并把骨灰撒在骨灰池里,那時好像沒有骨灰盒和存放骨灰盒的地方,只是在家里設(shè)一個靈位。武大郎出殯那天《金瓶梅》第六回:“來到城外化人場上,便教舉火燒化棺材。不一時燒得干干凈凈,把骨殖撒在池子里。那婦人歸到家中,樓上設(shè)個靈牌,上寫‘亡夫武大郎之靈’。靈床子前點一盞琉璃燈,里面貼些經(jīng)幡錢紙、金銀錠之類。”事后武松回來也沒對武大郎火化一事提出異議,對武大郎火化一事也是認可的。但武大郎為什么不土葬而被火化?讓人弄不明白!《金瓶梅》里并沒交代什么人該土葬,什么人該火化,是不是在宋代火葬就比土葬便宜?像現(xiàn)代人一樣,潘金蓮買不起墓地,為了省幾個錢,火化了事?可西門慶是土葬的,西門慶出殯那天《金瓶梅》第八十回:“陳敬濟摔破紙盆,棺材起身,合家大小孝眷放聲號哭。吳月娘坐魂轎,后面坐堂客上轎,都圍隨材走,徑出南門外五里原祖塋安厝。陳敬濟備了一匹尺頭,請云指揮點了神主,陰陽徐先生下了葬。眾孝眷掩土畢。”由此看來,西門慶是清河縣當?shù)厝?,有祖塋地,而武大郎是陽谷縣,是外鄉(xiāng)人,沒有“祖塋安厝”,所以只能火葬? “人死為大”,這是中國人根深蒂固的觀念,因此,一般民間對葬禮都極為講究,認為葬禮辦得風光體面,才能表示對亡者的尊重與孝順,也為自己臉上增光。近期出現(xiàn)了很多天價墓地的報道,豪華墓地價位高過商品房;更多的人選墓地要看風水,風水好的墓地可以為子孫帶來高官厚祿。司馬遷在《淮陰侯列傳》里說,他曾經(jīng)去過韓信的家鄉(xiāng)淮陰,聽百姓說韓信雖然是一介布衣,但志向很大。韓信母親死了,韓信窮的葬不起母親,但仍然把墓地選擇在一處高敞的地方,使其旁邊還可以葬萬余家。司馬遷當時查看了韓信母親的墳?zāi)?,確實是那樣子。傳說埋葬韓信母親的高崗不遠處是一條河,河中每天穿行很多船,船工搖擼動作就像“作揖”,因此,每只船經(jīng)過韓信母親墳前,船工都得向韓信的母親“作揖”。韓信為母親選了好風水的墓地,后來韓信被劉邦拜為大將,分別做了齊王、楚王,這是何等富貴與榮耀,這是否是選了好風水墓地的結(jié)果?但韓信后來企圖謀反,被呂后設(shè)計斬首,滅了三族,前后結(jié)合起來看,這墓地究竟選的好還是不好呢? 殯葬業(yè)是一個很大的產(chǎn)業(yè),很多人以此為生,并且暴富。但筆者認為,人們大可不必為一塊墓地,去花費太多錢財,應(yīng)該明白人死如燈滅,“死去原知萬事空”,沒必要讓別人最后再在你身上撈一把。為死人做的一切,都是做給活人看的,這種攀比風氣的助長,有時到了讓人無法忍受的程度,且程序繁瑣,以至于出現(xiàn)了“死不起”的地步。土葬占地越來越多,已經(jīng)無法承載,特別像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即便是將骨灰埋入墓地,也要占大片大片土地,殯葬改革迫在眉睫。 現(xiàn)在在農(nóng)村,可能還能找到幾處老祖墳,但也早就是一片莊稼。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又有誰能知道自己的祖墳在什么地方?早就被一片高樓大廈掩埋。死人與活人爭地盤,肯定不是對手;上自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幾千年了,能有幾人保住自己最后的一塊地盤?叱咤風云,至高無上的皇帝們也不能保住自己的陵園,又有哪個陵園沒被盜墓賊光顧?!“掘墳辱尸”自古以來被認為是對自己祖宗最大的不敬,對后人的最大侮辱,最能引起民憤。戰(zhàn)國時,樂毅帶兵攻占了齊國七十余城池,最后包圍了即墨城,田單帶領(lǐng)軍民抵抗燕軍,燕軍在城下掘了齊人的祖墳。《史記·田單列傳》記載:“燕軍盡掘壟墓,燒死人。即墨人從城上望見,皆涕泣,俱欲出戰(zhàn),怒自十倍。”田單利用齊人的士氣,用火牛陣,擊敗燕軍,收復(fù)了丟失的城池,可見你掘了人家的祖墳,人家要用十倍的憤怒來回敬你,是不得人心的。 春秋時伍奢、費無忌輔佐楚平王太子建,費無忌到秦國為太子建娶親,秦國女子非常漂亮,費無忌勸楚平王自己娶了秦女,另給太子娶親,楚平王就自己娶了秦女,并非常寵愛秦女。費無忌得罪了太子,怕以后受到報復(fù),就陷害太子和伍奢,楚平王聽信讒言,殺害了伍奢和他的大兒子,小兒子就是伍子胥,千辛萬苦好不容易逃到了吳國。伍子胥后來帶兵打到楚國,那時楚平王已經(jīng)死去多年,伍子胥就掘了楚平王的墳。《史記·伍子胥列傳》記載:“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蔽樽玉阃诔隽顺酵醯氖w,鞭打三百下,這才罷休。這是兩千五百年前的事了,由此看自古以來,即便是帝王,入土也是不安的。 曹雪芹早就告訴我們:“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盎内!本褪菬o主的野墳,或是雜草叢生的亂葬崗,將相們都是這種狀況,何況普通百姓?!我們現(xiàn)代人何苦去為一塊墓地費盡心機,更沒必要修建什么豪華墓地。一般來說家庭祭奠也就是三代,過了三代,沒人知道你是干什么的了,你在哪里,你會被時間湮沒。從歷史看現(xiàn)在,入土能安嗎?長沙馬王堆被稱之為辛追的女尸,兩千多年了,保存完好;那又怎樣!現(xiàn)在不是被研究和展覽了嗎?她又怎能安得了?! 殯葬改革隨著社會發(fā)展,也在不斷改變,殯葬形式五花八門,但都是往綠色和環(huán)保方面發(fā)展。世界很多地方現(xiàn)在推廣樹葬,樹葬分為古代樹葬和現(xiàn)代樹葬,古代樹葬在中國東北和西南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頗為常見。而現(xiàn)代樹葬是殯葬的一種新形式,就是人們以認養(yǎng)綠地的辦法,植一些樹木,將親人的骨灰撒在樹下?,F(xiàn)代樹葬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它的地面是沒有任何殯葬設(shè)施的,而是以紀念樹或自然石為標記,不留墳頭,不立墓碑,只占很少的土地;樹葬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殯葬理念和行為之一。美國人總是標新立異,甚至開展什么“太空葬”,雖說這也是殯葬新理念,但費用太高一般平民怎能承受?! 無論什么人逝去,都是一種解脫,而活著的人就會為他祈禱,常用的悼詞離不了“安息吧”,也就是說希望死者“安”,可是太多的人卻在瞎折騰,并樂此不疲?!叭胪翞榘病逼鋵嵤且粠樵?,往往幾番折騰遷墳,活人不得安生,死人不得安息,最終肯定和初衷背道而馳,卻執(zhí)迷不悟。莊子將死,弟子欲厚葬之。莊子曰:“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赍送。吾葬具豈不備邪?何以加此!”兩千年前的莊子能有如此思想,實是難能可貴!我們現(xiàn)代人的思想,難道還不如古人嗎? 很多人信奉輪回和重生,《韓詩外傳》中稱:“人死曰鬼,鬼者歸也。精氣歸于天,肉歸于土”。這與古時的人關(guān)于天堂、地府的觀念是一致的。人死葬入土中,正與生生不息的生命創(chuàng)始與輪回的認識相契合的。我們的靈魂和肉體,最后凝聚為骨灰,不是要找一處豪華墓地,甚至普通墓地也沒必要,而是融入江河湖海、融入泥土,回歸大自然;這就是永生,這才是真正的“入土為安”! 2011清明節(jié)掃墓有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