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的最糟糕的游戲是什么?對于大部分中國玩家來說,電腦游戲《血獅(Blood Lion)》也許就是了,即使我很懷疑究竟有多少玩家真正的玩過這樣一款爛到“慘絕人寰”的游戲。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血獅》的意義更像是一個都市傳說,它的大名在玩家們之間口口相傳,總會在“游戲史上最爛的XX游戲(中國版)”上留有一席之地,供老玩家們回憶,讓新玩家們膜拜。它就像大洋彼岸的另一個傳奇——來自雅達利的《E.T.外星人》,一個更加古老、更加臭名昭著的游戲。 如何介紹這款游戲?我想僅需羅列出幾個事實就可以給諸位一個大致的印象:
簡而言之,《E.T》就是這一樣款過度生產(chǎn)的、質(zhì)量極其低劣并最終導致一個行業(yè)完全垮掉的游戲。 那么,那些多余生產(chǎn)未銷售出去的《E.T.》到哪去了呢? 《雅達利:Game Over》是一部來自微軟短命的Xbox娛樂工作室(Xbox Entertainment Studios)制作的紀錄電影,屬于Xbox LIVE的原創(chuàng)記錄片“Signal To Noise”系列,由拍攝了電影《X戰(zhàn)警3:最后一戰(zhàn)(X-Men: The Last Stand)》和 《尼斯湖事件(Incident AtLochNess)》的導演 Zak Penn 執(zhí)導,而這部紀錄片的核心,就是尋找那些曾被當為都市傳說的《E.T》的去向,同時回顧一代游戲巨人雅達利的興衰。 影片把大量鏡頭聚焦到《E.T.》的作者霍華德·斯考特·沃肖(Howard Scott Warshaw)身上,沃肖是一個出色的程序員,曾經(jīng)制作了《亞爾復仇記(Yars’ Revenge)》和《奪寶奇兵(Raiders Of The Lost Ark)》兩款頗受歡迎的游戲,而沃肖對《奪寶奇兵》的成功改編正是《E.T.》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指名讓他制作這款游戲的原因。游戲必須趕在圣誕節(jié)檔期上市,但實際上留給華沙進行開發(fā)的時間只剩五星期,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程序員,沃肖完成了任務。游戲交付后,雅達利為了擠出生產(chǎn)時間根本沒有對游戲進行任何測試工作,這樣一款游戲就草率的上市了。結果我們都已知道:雅達利沖擊,Game Over! 但有時候事情就是這么有趣,有些人為了掩蓋自己的愚蠢,拼了命也要把相關證據(jù)掩蓋,而有些人為了尋找真相,費勁心機也要把掩蓋的事實挖出來。傳聞在游戲滯銷后,加上大量的退貨和巨額的倉儲費用,最終雅達利決定把這些未能售出的《E.T.》游戲卡帶連同其它的Atari 2600游戲埋葬在位于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沙漠的垃圾填埋場里。 Xbox娛樂工作室的人們就是這么喜歡刨根問底,本著“還原真相”的態(tài)度,他們向州政府申請到了挖掘許可,租用了挖掘機,并根據(jù)當時報紙的報道以及其它線索找到了填埋區(qū)的大致方位,最終真的挖出了大量卡帶!沙漠中埋藏卡帶的都市傳說最終被證實,而大量聞訊而來的玩家們也最終見證了歷史,挖掘行動也成為了游戲業(yè)界頗為濃墨重彩的一筆。說實話,微軟的《雅達利:Game Over》和我見過大多數(shù)游戲紀錄片形式上大同小異,在一次“垃圾挖掘行動”中穿插著大量的游戲行業(yè)老兵的訪談——從雅達利的前高管到普通的玩家,形式雖然老套但依然充滿了魅力,我們能能夠從這些訪談中了解到許多有關“雅達利沖擊”的故事。 尤其是當最后挖掘人員最終發(fā)現(xiàn)《E.T.》的卡帶時,挖掘現(xiàn)場所偶然刮起的沙塵暴被導演敏銳的捕捉起來并和《奪寶奇兵》的場景聯(lián)系在一起,讓這次挖掘行動顯得更加不凡:盡管挖掘的是早已被遺棄的“垃圾”,但《E.T.》背后所涵蓋的價值卻早已超越游戲。那么我們究竟該如何公正看待這款游戲呢?大多數(shù)人們之所以記住《E.T.》,并非是這款游戲的爛,說實話比《E.T.》爛的游戲并不少,但它卻是在一個恰好的時間點扮演了一個不光彩的角色,廠商們不以為恥毫無下限推出爛作才需要抨擊。再聯(lián)想到現(xiàn)在手游、頁游們頻繁的換皮、抄襲和盜竊行為,誰又敢說“雅達利沖擊”離我們還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