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宮春怨 唐王昌齡 西宮夜靜百花香,欲卷珠簾春恨長。 斜抱云和深見月,朦朧樹色隱昭陽。 王昌齡是盛唐著名的邊塞詩人,有“七絕圣手”之稱,其詩風(fēng)格大多雄渾宏博、開闊朗致,而此七絕以一個“春色惱人眠不得”的花月良宵為背景,描寫一個閨中少女的春思春怨。 王昌齡的邊塞詩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著高度的概括和豐富的表現(xiàn)力,比如對邊塞風(fēng)光及邊關(guān)戰(zhàn)場場景進行細致描寫,通過某一件具體的事或物就能夠捕捉到將士細膩的內(nèi)心世界。此詩也有異曲同工之處,通過主人公一連串動作和表象意態(tài),仿佛讀者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并窺其曲折而復(fù)雜的內(nèi)心活動。 “西宮夜靜百花香”,百花齊放香香滲融的季節(jié)只有春天了,詩以春之艷開頭把讀者帶進了一個花氣襲人的春天,若在靜夜品花香,當(dāng)別有一番韻致。此句反襯出詩中人的孤獨凄涼的處境,品花無心嗅其香,夜色闌珊中墻冷廊空,此景必引詩中人無限幽恨。 “欲卷珠簾春恨長”,夜色撩人花香迷人,正值青春芳華的少女卻一直把自己關(guān)在室內(nèi),直到花香透簾而入,她才想卷簾而出。此時的她雖然無心出戶,倒也曾想把珠簾卷起遙望一番,但這里只說“欲卷”,看來并沒有真的去卷。其實,卷簾不過舉手之勞,問題是她為什么始而欲卷,終于不卷呢?一個極具感情色彩的“恨”字回答了這個問題,不見春景,已是春恨綿綿,若再去趕春賞花,自然是“舉杯消愁愁更愁”了。 “斜抱云和深見月”,詩中人“艮其趾”也未能使“恨愁”減短,如此良宵,美景當(dāng)前,悶坐在重簾之內(nèi),又會感到時間難熬,“斜抱云和”,就是詩中人決心不卷珠簾而又百無聊賴之余的舉動和情態(tài)。可是,欲彈輒止,并沒有真?zhèn)€去彈奏,只是把它斜抱在胸前,凝望著夜空獨自出神罷了。欲卷簾而不卷,斜抱著琴瑟想彈又不彈,這兩處細節(jié)的描寫道出了幽囚在深宮中的怨女極其微妙、極其痛苦的心情。 “朦朧樹色隱昭陽”,詩中人斜抱云和透窗凝望,只見“朦朧樹色隱昭陽”,這一句,既是以景結(jié)情,又是景中見情,昭陽宮見與不見它就在那里,詩中人偏偏一抬頭即見“昭陽宮”,原因是這正是她的怨恨所指。禁閉著大批宮人的西宮與昭陽殿之間隔著重重門戶,距離本來就很遙遠,更何況又在夜幕籠罩之中,詩中人所能望見的只是一片朦朦朧朧的樹影而已,樹影婆娑處夢幻般隱現(xiàn)昭陽宮,這就加倍說明了她的處境之可憐。 |
|
來自: acerbookstore > 《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