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意. 從匚( fāng),盛放工具的筐 ; 從斤(jīn),斧 。背筐里放著斧頭等工具,表示從事木工。本義:木工。 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時時在想怎么把自己擅長的一點事做得更好。 有次我去買鞋,店里人很多,我看中的那雙鞋在倉庫里,得爬幾層樓去拿。店員正準備去取時,一個姑娘經(jīng)過她身邊,見狀停下腳步。 從她們簡短的對話中,我知道這個多問一句的姑娘交接完剛下班。 她說,我去拿。 拿了鞋,她才離開,和在店門口等她的男友(或丈夫)離去。 這就是工匠精神,她多服務這10多分鐘,體貼顧客,協(xié)助同事。人的感情是與品牌掛鉤的,遇見這種店員的顧客,怎會不喜歡這個品牌? 當一個店員,門檻極低。有沒有工匠精神,有沒有做事比別人更好一點的想法與能力,就能將人分出神與渣。 正如誰都可以鑿石頭,只有米開朗琪羅說,我在石頭里看見了天使,我得努力工作,把她放出來。 又有一次,我到一個大品牌的專賣店,前面一名顧客剛剛離開,一個店員一邊收拾衣服,一邊面帶嘲諷,對她的同事說:“他被價錢嚇走了!” 她毫不避諱我這個站在面前的顧客。她的同事默然無語。 我當時在想,這個公司太草率了,竟然招這樣的店員,這是砸自己的招牌。一個店員以為自己賣的是高檔貨,自己就高人一等,這是最差的店員。她對不起雇主,對不起品牌,對不起同事,更對不起顧客。這是工匠精神的反面。 你最近在做什么?有沒有琢磨怎樣能做得更好?估計真正的工匠永遠都在琢磨。 看過一個日本企業(yè)家講請客心得,印象很深。請客這事,似乎很難發(fā)掘出新意:準時到達,照顧客人的口味,這些誰都做得到。此外,考慮停車方便、路途通暢的,已是大師級別。 而這個日本人說,我作為主人,準時到達是不夠的,提前10分鐘也不夠,我一般提前30分鐘到達。這段時間,我向服務生了解一下充電器、插座的位置,熟悉去洗手間的路線,并體驗一下;當然,Wi-Fi的情況也要掌握。 朋友到來之時,手機沒電,連接Wi-Fi,上洗手間,這些都大概率會發(fā)生,由你這個主人告知,比喊“服務生來一下”,顯然更溫暖。 習以為常的事,優(yōu)秀的工匠會改良得更好。 上面的例子說明,情商高與有原則并不沖突?!拔乙欢ㄒ炎约旱墓ぷ髯龅帽葎e人好”,這是原則,不是拍馬屁。它恰恰觸動人內心深處被尊重的需求,這后面有嚴格的自律,有高明的藝術。就是賣鞋、請客這類并不新鮮的事,他們也能將其變得像戀愛一樣新鮮美妙。 只要你在做事,工匠精神就無處不在。一起發(fā)現(xiàn),一起實踐吧。反正,我每天都在想,怎么才能把文章寫好。 匠,金文(匚,竹筐)(斤,斧子),像筐簍里裝著刀斧工具。篆文基本承續(xù)金文字形。造字本義:名詞,筐里背著刀斧工具的木工。隸化后楷書將篆文字形中的“斤”寫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匠,木工也。從匚,從斤。斤,所以作器也。 附二 白話版《說文解字》: 匠,木工。字形采用“匚、斤”會義。斤,用來制作木器的斧具。 “匠”的字義引申我評引申線索: 網(wǎng)友總評: 0分 明朝著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他的木工水平到底有多高 在遙遠的法國,有一位沉迷手工藝的“鎖匠國王”路易十六。而在大明,也有一位和他頗有幾分相似之處的“木匠皇帝”,同樣熱愛手工藝,這就是明朝的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他年僅16歲就登基繼位,當時還只是一個詩書不通、心智不全的孩子。而他接手的是爺爺和父親留下來的一個爛攤子。面對這數(shù)不清、理還亂的國家政務,小小年紀的天啟皇帝感到茫然無措,干脆選擇擺爛,他一頭扎進了木工房,做他最喜歡的木工活兒去了。 據(jù)史料記載,他每天在宮中“斧鋸不離手”,為了雕刻一件作品,他可以幾天不眠不休,不吃不睡,干得順手的時候,天氣冷熱也全然不知,自己卻不亦樂乎,對木工癡迷到這種程度,難怪人們稱他為“木匠皇帝”了。 “熹宗朝夕營造,每營造得意,即膳飲可忘,寒暑罔覺。” 這位小皇帝從來不知道如何處理堆積在案頭上的折子,幾乎把所有的心思都花費在木工上。遇到重要的奏章和文書時,太監(jiān)們向他稟報,他也是手不停歇,一邊干活,一邊傾聽,等到太監(jiān)奏請完畢,他只輕描淡寫地說:“你們用心辦去就行了,我知道了。” 天啟皇帝雖然不太熱心朝政,做木匠卻實在是個天才。從宮殿建筑到木器制作,他無所不精,無所不能。其技巧之嫻熟,令許多工匠都望塵莫及。 天啟皇帝生活的時代,大多數(shù)木匠都已經(jīng)會制造床了,可是他們造的床又大又笨重,要十幾個人一起來,才能搬得動,很不方便。 朱由校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了這個缺點,他想發(fā)明一種既便攜又美觀的床。于是他開動腦筋,發(fā)揮想象力,親自設計圖樣,動手鋸木頭,釘板子,結果用了一年多的時間,真的讓他制作出來了,他發(fā)明的這種床雕鏤有各種精美的花紋,很是美觀大方,而且能夠折疊起來,攜帶移動都很方便,天啟皇帝發(fā)明設計出了中國最早的折疊床,讓當時著名的木匠們都佩服得五體投地,甘拜下風。 朱由校發(fā)明設計出了中國最早的噴泉景觀——“銅缸水戲”。當時在宮中,都用銅缸或木桶盛水喝,有一天朱由校來了靈感,他在銅缸下方鑿了一些小孔出來,然后在銅缸的里邊設計了一個機關,之后再往銅缸里灌水,打開銅缸里邊的機關以后,里邊的水能夠噴灑淋漓,瀉如瀑布,最后慢慢變成一根玉柱,正好擊打到放在缸外面的許多小木球,木球浮在水上,隨著水的噴吐而跳躍不已,久久不息。在一旁目睹此景的太監(jiān)和宮女們都十分訝異,紛紛稱贊朱由校,朱由校也十分得意。 朱由校在不斷的實踐摸索中,發(fā)現(xiàn)了海南黃花梨是世間難得的好木材,并將它應用于家具制作。 黃花梨,學名叫“降香黃檀”,本來是一味藥材,活血化瘀,止血鎮(zhèn)痛。也是一種非常好的制作家具的木材,尤其是海南出產(chǎn)的黃花梨,被形容為“木質堅硬,千年不腐”,在紋理、質感上都非常出色。 天啟皇帝對海南黃花梨非常鐘愛,他在慢慢熟悉了其木性后,親自設計圖紙,用海南黃花梨制作出精美的家具。在天啟皇帝的推動和參與下,海南黃花梨家具成為明式家具的代表作,達到了中國家具史上的一個髙峰。 不過,因為天啟皇帝的偏愛,讓黃花梨的價格也越來越高。據(jù)記載,當時一張黃花梨床的價值大約要白銀12兩,而當時大戶人家買一個丫環(huán),也不過只用花1兩銀子。 海南黃花梨家具 朱由校喜歡看傀儡戲,又叫做木偶戲,是民間傳統(tǒng)曲藝的一種,通常是一位或者數(shù)位演員在幕后一邊操縱木偶,一邊唱詞。 朱由校,對這種表演形式可以說是到了一種癡迷的程度,就親自用木頭雕刻出傀儡戲中的許多道具。無論是精致小巧的木像人偶,還是假山池沼的布景。那時宮中所表演的木偶戲,如《孫行者大鬧龍宮》、《八仙過?!?、《三保太監(jiān)下西洋》等,所用道具均出自朱由校之手。 木偶戲 這件是故宮館藏唯一的一件朱由校的木工作品——魚化龍執(zhí)壺! 魚化龍執(zhí)壺,本來是一種人們日常使用的用紫泥制作的茶壺。魚化龍,取魚躍龍門的寓意。這把茶壺造型構思巧妙,壺蓋處正好是龍首的模樣,后邊的壺柄處是龍尾的模樣,中間還有魚龍吐珠的圖案,造型精致,神韻生動。 可能是天啟皇帝被這把茶壺的精巧所打動,嘗試著用木器制作了一把。 我們看朱由校制作的這把木制壺,嚴謹完整,完全靠榫卯結構拼接而成,嚴絲合縫,壺身上還有精致的雕刻,這對于木匠的技術要求非常高。這樣的技術放在現(xiàn)代,妥妥的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寶級別的! 魚化龍執(zhí)壺 據(jù)說,朱由校對自己的木工技術要求很嚴格,每當他完成一件木雕作品,就讓身邊的人提意見,一旦發(fā)現(xiàn)毛病,他就立馬將已經(jīng)完成的木雕作品砸碎,重新進行雕刻。這種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讓人想到了《詩經(jīng)·衛(wèi)風·淇奧》里的一句話:“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明熹宗)斧斤之屬,皆躬自操之。雖巧匠,不能過焉。”——文秉《先撥志始》 為檢驗自己的木工水平,天啟皇帝制作出精美的木器以后,還會把小太監(jiān)招來,讓他們拿著這些木器,到外邊的集市上售賣,據(jù)說他設計的一款護燈小屏賣出了天價,天啟皇帝非常高興,更加得意自己的木工手藝。 天啟皇帝是一位天才,除了木工,他在泥瓦工、漆工、雕刻工等建筑所需技藝,無不精通。而且都是從旁觀摩,便即五師自通。 除了做木工之外,他也喜歡制造房屋,根據(jù)《曠園雜志》記載,他曾經(jīng)帶著一幫太監(jiān)在皇宮,建造了一個三四尺的小宮殿,還制作了一座沉香假山,踢球踢不過癮時還自己動手設計了五個蹴園堂。 甚至在他做皇帝最后兩年,親自參與了紫禁城三大殿——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的大規(guī)模的改建工程,大到整體格局,門窗立柱,小到插劍懸牌,細紋雕花,處處都能看到朱由校忙碌的身影。 明熹宗朱由校是大明王朝歷史上最有意思、最耐人尋味的皇帝,不僅僅因為他醉心于木工活,還因為他的生平太過跌宕傳奇。 在做了七年皇帝以后,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朱由校在船上飲酒作樂,但由于突如其來的狂風不慎落水,雖然被宮中的人救起卻自此之后一病不起,后來尚書霍維華向朱由校進貢“仙藥”,名叫靈露飲,據(jù)說服后能立竿見影,他本以為服用“仙藥”之后能快速好起來,沒想到卻一命嗚呼,這時候天啟皇帝才剛剛23歲。 小結:天啟皇帝的一生告訴我們什么是“男怕選錯行”,倘若沒有生在帝王家,朱由?;蛟S能成為一位出色的木匠。 所以說,人應該擺正位置,去干自己擅長的事情,這很重要! |
|